六年級《鹿和狼故事》評課稿
今天,我們聽課的內容是《鹿和狼的故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內容滲透的是一個有關生態平衡的話題文章先寫了凱巴伯森林、鹿和狼共存,狼時刻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接著寫居民對狼的大量捕殺;最后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遭到嚴重破壞
《鹿和狼的故事》這個故事生動而道理深刻,學生一般無法一下子透過現象捕捉實質。在本課的教學中,陳老師“淺入深出”,循循善誘,在短短一個課時內,還狼以公道,引導學生不僅學會知識,懂得學習的方法,而且悟出道理。下面談談我對本課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新課標積極倡導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在陳老師的這堂課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中心,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找準切入點。
陳老師深入文本的突破口是什么呢?我認為是這兩組詞語:美麗善良、溫柔可愛、純潔高尚、博愛寬厚和狼心狗肺、兇惡殘忍、狼狽為奸、狼嚎鬼叫。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對狼的直感,把第一組詞送給了鹿,把第二組詞送給了狼,然后教師因勢利導,設置懸念:那美國當時的總統羅斯福就根據這種習慣的看法來做出了一個決定,那么鹿和狼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從而引起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研讀課文,積極地參與探究。
二)巧列小標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并初步理解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陳老師就一步一步引導深入故事的發展變化過程。第一步是引導學生梳理故事的脈絡。陳老師很有層次地先示范給故事的第一個階段加小標題,然后讓學生照樣子給其他階段加小標題。經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對故事的發展變化過程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同時也提高了概括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三)注重語言文字的表達。
列完小標題之后,通過列表格,抓關鍵字詞,理解課文怎樣把林毀鹿亡這一個過程給寫出來的,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用詞的準確性以及列數字、作比較等寫法的表達效果,扎扎實實地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二、積極關注養成教育,習慣培養貫穿課堂始末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是構成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課堂里單一的師傳生受的方式不能適應兒童發展語文素養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課標理念。《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教師非常關注學生的養成教育,如:學生在舉手發言時,老師會及時加以鼓勵。同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作批注的方法學習,促使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文以載道,語文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尤其要幫助學生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這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一般無法一下子透過現象捕捉實質,在本課中教師層層深入,逐步突破難點,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人類要保護生態平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時教師也適時總結:單純的說哪一方是善良或兇惡都是不對的,狼和鹿只是表現自己的本性,關鍵是人類不能插手其間。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標要求一課時學完。今天這堂課看起來非常匆忙,那么每一個環節,怎樣做到精處理,是否還值得商榷呢?以上只是我粗淺的看法,說得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六年級《鹿和狼故事》評課稿】相關文章:
狼和鹿評課稿11-03
狼和鹿評課稿03-16
狼和鹿評課稿3篇03-16
六年級語文《鹿和狼故事》評課稿04-09
六年級《鹿和狼故事》評課稿2篇03-28
《獅子和鹿》的評課稿02-27
《獅子和鹿》評課稿01-27
狼和小羊評課稿11-06
《狼和小羊》評課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