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精選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是用于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干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1
許xx,男,出生于1984年12月,xx市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長、團工委書記。自20xx年從事關于青少年科普、科技創新的相關工作以來,積極鉆研業務知識和組織開展活動;同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及各級政府關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切實圍繞為青少年學生和中小學科普科技教師服務,為學校的科普和科技創新教育發展服務,為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質服務,有效推動了教育系統科普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宣傳和落實。積極為單位決策層獻言獻計,當好推動教育系統工作的宣傳員和參謀員,推進學校和青少年科普科技工作的發展。同時認真研讀上級有關科協工作的文件和政策法規,結合實際主動思考,讓上級精神在教育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不斷加大科普宣傳工作力度。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名普通的科普科技工作者,該同志積極加大科普宣傳工作,通過編制匯編材料、撰寫綜合稿件、發放宣傳資料、指導開辦科普宣傳專欄、各級網絡媒體傳播等形式,向師生傳遞科普和科技創新信息,大力宣傳科普科技知識,為全市教育系統師生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兩項工作的發展營造了支撐氛圍。
三、加強科普活動開展,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一是積極組織各類科普科技活動,該同志發動相關學校參加各種比賽,繼續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如以每年5月份的防震減災宣傳周為契機,組織中小學通過防震減災科普講座、應急疏散演練、演講、學校宣傳欄以及班級板報等形式,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震能力。我市xx中學、實驗中學、同安小學、嬉子湖輔導小學被xx市地震局、xx市教體局、xx市科協授予xx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二是面向青少年實施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積極聯系市科學技術協會,持續開展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聯合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動師生參加更高級別的科技創新大賽。在2018年xx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和2019年xx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最終我市多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作品分獲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相關獎次。三是積極推動開展和抓好青少年科教活動。2018年,該同志積極對接科協,借鑒兄弟縣區的先進經驗,向單位領導獻言建策;同年7月,市科協與市教育局聯合印發了《xx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獎勵辦法(試行)》,有效提高了師生們的參賽積極性。該同志還協助市科協學會部,籌措辦理xx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并邀請優質師資在全市22所中小學巡回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講座。每年均聯合市科協組織科技輔導員和學生參加省、市計算機比賽、機器人培訓、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2
小時候我曾經崇拜過一為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她甘愿讓酸堿侵蝕她柔美的雙手,她甘愿讓煙氣熏黑她潔白的額頭,她曾經拿獎杯給孩子當玩具,也曾經為了籌集經費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頑強、堅定的品質曾經深深打動了我。
如今,我長大了,我知道了更多優秀科學家的名字,我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深深折服。他們那神奇而輝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勛,都讓我們無限敬仰;他們那求真求實,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是什么令科學家們奠定了向科學進軍的目標?是早年那孜孜求學的精神。無數科學家,從小就撲進了科海之中。的真菌植物病理學家鄧叔群,年幼時總在勞作之余跑到學堂外聽課,或翻看父親桌上的書籍。憑著一顆不窮不輟的上進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試成績被清華學堂錄取。少年時代的`刻苦求學,為他走上科學之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是啊,哪位科學家不是早年勤奮刻苦地學習?他們在啟示著我們,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該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么令科學家們敲開了科學大門?是勇于探索,實事求是,不迷信的求實創新精神。在舊中國和解放初期,一些來幫助中國找油田的外國專家,輕率地給我國戴上了貧油國的大帽子。地質學家李四光沒有被外國的結論嚇倒,堅持認為我國國土遼闊,天然資源理應非常豐富。他和勘探隊員一起風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的地區進行調查、勘探,終于找到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實證明了的結論是錯誤的。求真務實,探索創新,不正是我們必須發揚的科學精神?
是什么令科學家對科學探索如此癡迷?是為科學,為人類甘愿付出一切的堅強意志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個破木棚里,既是學者,也是苦工,她以驚的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忘我工作,從數噸的瀝青油礦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釙;從3噸鈾礦渣中猶如大海撈針般的提純出0。1克鐳。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與健康。居里夫人這種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
是什么令科學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兩彈元勛王淦昌為了研制自己國家的原子彈、氫彈,放棄了許多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從1961年到1978年,隱姓埋名了17年之久,為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學不分國籍,可科學家們卻有自己的國籍。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曾在國外留學,但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故土。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情系中國。他們的中國心讓我們敬佩,讓世人稱贊,更讓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向你致敬。你們的獻身科學、奮力拼搏、堅忍不拔、契而不舍、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將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如今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學習?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弘揚他們身上的精神品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的祖國增光添彩!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3
本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進入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崗位至今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在這些年所從事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過程中,得到了身邊很多同事的關心和幫助,也克服了很多走上工作崗位才能碰到的實際問題。在與同事之間的相處也非常融洽,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受到身邊同事和領導的一致好評。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管理、研究方面,通過多年來的`學習,具備了較強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水平。同時,也注重自己的繼續教育,積極參與進修學校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同時也積極選擇與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的課程,多次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今年又參加了internet未來教育主講教師的培訓,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方面,積累平時的工作經驗,撰寫了多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面的論文。在縣信息技術優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在學校教學工作過程中,本人擔任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工作,對待學生輔導兢兢業業。當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使社會經濟、生活、文化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基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以此為目標,認真輔導學生。學校安排每周三下午第八節活動,可我們往往是時間緊任務重,利用早晚自習和中午休息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積極認真的輔導學生,輔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市、縣級獎勵,今年輔導的學生金旭東和金冰慧參加了2011年秦皇島市信息技術大賽,金冰慧獲得2011年全國校訊通杯參賽資格。
本人將本著虛心學習、扎實工作、熱心服務的工作原則,為推進我校、我區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而繼續努力。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4
姬慶軍,2003年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同志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2003、2004年,全鎮共引進有關人才56人,組織科技培訓15期、83個班,參訓人數近萬人。人才的引進與科技培訓成果顯著:全鎮形成1.8萬畝烏鱧養殖基地,3000畝湖蟹養殖基地,1000畝泥鰍養殖基地,6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500畝杞柳種植基地,50畝番鴨育種基地,100畝雙孢菇種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協命名為“省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是科普工作由虛向實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姬慶軍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同志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2003年年底,通過觀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同志在姬慶軍同志的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2003年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慶軍同志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慶軍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慶軍同志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魯橋鎮科技工作的有序開展,對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帶動農村科普工作向縱深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都是姬慶軍同志的努力工作的結果。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5
xx在農業戰線工作了30年,他堅持深入“三農”第一線調查研究,推廣實用農業技術,為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勤奮工作、愛崗敬業、癡情三農
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xx是個“癡人”。無論外出開會還是下鄉,都帶著筆記本,遇到什么農情事情都匯集下來。遇上什么事情及時解決。一次下鄉經過xx鎮南,發現路邊生長著外來生物黃頂菊,他趕緊讓司機停車下車查看,仔細觀察,確定是黃頂菊后,趕緊到鎮政府通報情況,趕緊組織人員鏟除,及時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將自己的手機電話開通成農情電話,群眾有疑難問題電話解答,接受群眾電話咨詢xx余次,手機成了農技110。棉花生長期間,西木左村的干部群眾需要棉花管理新技術,群眾白天各忙各的,他決定夜晚給群眾培訓,雖然正值星期天,他還是及時滿足了群眾的.需求。那天從晚8點一直講到10點半,聽講的群眾達300多人。xx年4月初,一場倒春寒襲擊了我市的大部分麥田,不少村的群眾打電話詢問受災原因和補救措施,經過現場觀察,確定了低溫是造成小麥干尖,黃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時提出了補救措施,打印了上萬份技術資料,發放到廣大群眾手中,保證了小麥豐產豐收。xx年7月傍晚,一場冰雹襲擊了xx鄉的幾個村莊,接到消息后,就和市鄉干部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受災村莊,查看受災現場,分析災情,現場對100多名群眾講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災后管理措施,穩定了民心,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幾年來,xx每年下鄉時間達200天以上,室內培訓40多次,現場培訓30多次,直接培訓群眾8000多人次,足跡遍及400多村,被稱為xx農情活地圖,兩次被評為xx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xx年被評為xx市專家服務明星,xx年被全國計生協會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志愿者,xx年評為xx市科技撥尖人才。
二、開拓創新,積極探索農技推廣的新途徑
面對近幾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斷減少,而農民群眾對農業科學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新形勢,xx積極探索新的農業技術推廣新途徑,一是與種子經營部門共同進行技術培訓,通過田間調查,試驗示范,分析對比,確定適合我市種植推廣的新品種,新措施。近年來,先后篩選出了小麥品種良星99,石麥12、14、15,觀35,師欒02-1,玉米品種有先玉335,中科11,浚單20,棉花品種希普1號,希曾802和雜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種,對提高我市農業產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為社會創造財富。在大馮營付家莊和太古莊高趙圈村,主持“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xx市小麥、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的技術工作,推廣配方施肥,科學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鉆心蟲,田間放赤眼蜂,節約了成本,減少了污染,減輕了危害。經xx省專家組鑒定,高趙圈村3000畝小麥、玉米兩季畝產突破1000公斤,小麥最高單產610公斤,玉米最高單產700公斤。根據雨水多的狀況,提出提前預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發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發生。經專家委員會評審,該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職業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實踐,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廣大公認的“農業專家”,對廣大農民群眾的疑難問題他從不推辭,有求必答,而對一些許以豐厚報酬的農資銷售商的推銷請求,他卻從不應承。xx年在得朝村培訓后,為免受假農藥之苦,老百姓請他幫忙選購農藥,他爽快答應,在農資市場走了七八家,幫農民買到了稱心的農藥。
xx累計推廣優質小麥、玉米245萬畝,直接增收17億多元,節支5418萬元,xx年推廣兩晚節水增產技術50多萬畝,直接增收5000多萬元,節支xx多萬元,同時與省內外12家科研單位有直接聯系,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礎。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跡】相關文章: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12-10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11-25
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11-04
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有感03-25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8篇12-13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8篇)12-13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11篇12-10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11篇)12-10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精選11篇12-1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