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通用2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
元宵節是中國漢族民族傳統節日,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我第二喜歡的節日就是元宵節,因為元宵節可以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吃元宵,雖然每次吃的我大口哈氣,但是還是喜歡。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又稱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第一個重要的節日。下面,我從電腦上查了一個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啊!元宵節的傳說好有趣,當然,各地的傳說都不一樣,各地的'習俗也不一樣,有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等習俗。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也是在正月十五,有苗族的偷菜節,彝族的巴烏節等等。當然,元宵節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我看了這個名字,奇怪道:為什么生意人說他是元寶呢?后來想一想,應該是生意人祝愿自己想吃元宵一樣,元寶進他們的口袋吧。
元宵節是春節之后的一個重要的節日,我也非常喜歡他,通過今天的了解,我又有了新的知識,你呢?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2
在元宵節到來的前一天,媽媽跟我講了元宵節的一個傳說故事。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間都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有一天突然災難降臨了、城內洪水泛濫,城外田地干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的時候,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玉帝宴會后余地回宮辦事,于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后,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
后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后,變成一只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這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每年元宵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3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看來,元宵節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很盛行了,而且還有賞燈的習俗,發展到現代,元宵節象征著一家團聚,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節日。
元宵節的由來范文4:元宵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今年的元宵節特別熱鬧。
有關元宵節的由來,據說是在漢武帝時代,宮中有位宮女叫做“元宵”,很想念家中的親人,但又無法出宮,有位大臣叫東方朔,他知道后決定要幫助元宵,于是他想了個辦法。東方朔假扮成算命師,來為人民算命并說:“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會有一位騎驢的女子,來燒這里,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里的老人都到城門等候,天黑時,女子就會來,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來了一位騎驢的女子(其實是元宵妹妹扮的)。女子說:“我是領旨來燒城的,但百姓求情,我就給你們一個預言:長安在劫,火燒帝闕,十六天火,燄紅宵夜。”說完便離去了。漢武帝知道后請東方朔想辦法,東方朔說:“聽說火神愛吃湯圓,就叫元宵來做吧,畢竟她最會做湯圓,另外還要臣民一起做燈,十五晚上掛滿大街小巷,并點燃爆竹,到時候,火神就會以為那是大火,一定能瞞過祂。十五的.晚上元宵照東方朔的指示,果然見到自己的家人;從此以后,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也因為供奉的湯圓是元宵做的,所以人們也叫湯圓“元宵”,正月十五也稱做“元宵節”。
每逢元宵節除了提燈籠、吃元宵外,當然各地都會辦的就是猜燈謎活動。但如今各地都有許多不同型態的節慶安排,像放天燈、放蜂炮、炸寒單等,變成每年固定舉辦的民俗慶典活動,也象征年節即將告一段落,代表過完元宵后,又將是上學、工作的開始了。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4
相傳,春秋時節的一天,楚昭王路過長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的東西,便命人打撈上來,仔細一看是一種外白內紅可以吃的東西。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請教孔子。孔子看見這種飄在水上東西之后,說:“這個東西名叫浮萍果,誰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著個人將要復興國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戶都要煮這種外白內紅的元宵吃。
千百年來人們都還在吃著元宵,以表示人們對親人的思念。每當過元宵節的時侯,我們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媽媽把元宵煮好了的時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擁上去爭著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后。大家又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看電視,吃糖,大家歡樂無比。
聽姥姥說,原來的元宵僅是放了紅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現在已經用了一些上好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應有盡有。現在的元宵和原來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營養價值更高了。
我特別喜歡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吃到美食,還可以讓我門團圓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渡過一個歡樂的節日。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5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于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一年明月打頭圓”,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與自然天象有極微妙的對應關系。“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表達了人們全家團圓幸福的心情。
說起湯圓,近代史上還有一個掌故。話說袁世凱稱帝遭到舉國反對,手下逢迎者引《巴陵縣志》說“圓、元語同,又有完了義”,說“元宵”諧音“袁消”,乃詛咒之詞。袁聽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湯圓。但這個傳說一直未見文字依據。袁世凱垮臺后,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元宵”的名稱。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6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每年十五,看龍燈是首要節目。大街上,青壯年們舞起的龍燈神采飛揚,精神得很。龍頭巨大;龍眼一眨一眨;龍身此起彼伏,像連綿的山峰;龍尾四處擺動,如同蛇尾一般靈活。我們總愛追著龍燈跑,看長長的龍燈走街串巷,聽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聞嗆鼻的煙火味,真覺趣味十足。
看完龍燈猜燈謎,每個超市門口都有無數的燈謎,我們一群小孩流連于其間,猜這猜那,或多或少,總有一點獎品歸你,雖說小,雖說并不值錢,但這是聰明的見證,也讓人別樣高興。
猜完燈謎,回家吃湯圓,一個個圓溜溜的,咬一口,湯都要噴出來,燙得我直叫,但還是忍不住要吃里面的芝麻餡,真叫愛不釋手。最后,吃得肚子圓滾滾的,就像一個大大的湯圓,圓得圓滿,圓得快樂。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7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
元宵節的.來歷,據說與漢朝時期的漢文帝有關。
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劉襄與開過老陳周勃、陳平等,一起設計除了呂祿,“諸呂之亂”在正月十五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為紀念平息“諸呂之亂”,每年正月十五夜,他都要出宮游玩,與民同樂。
“夜”在古語中,又叫“宵”,正月又叫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8
相傳,春秋時節的一天,楚昭王路過長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著的東西,便命人打撈上來,仔細一看是一種外白內紅可以吃的東西。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請教孔子。孔子看見這種飄在水上的.東西之后,說:“這個東西名叫浮萍果,誰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著個人將要復興國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戶都要煮這種外白內紅的元宵吃。
千百年來人們都還在吃著元宵,以表示人們對親人的思念。每當過元宵節的時侯,我們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媽媽把元宵煮好了的時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擁上去爭著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后。大家又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看電視,吃糖,大家歡樂無比。
聽姥姥說,原來的元宵僅是放了紅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現在已經用了一些上好的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應有盡有。現在的元宵和原來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營養價值更高了。作文
我特別喜歡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吃到美食,還可以讓我門團圓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渡過一個歡樂的節日。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9
關于元宵節掛花燈的習俗起源,歷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源自上古時代的火把節,與祭祀農時有關。一說與漢武帝時用燈火通宵達旦祭祀東皇太一有關,宋代朱弁《曲洧舊聞》曰:“上元張燈,自唐時沿襲漢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一說認為這種習俗實際上是來源于佛教的'燃燈習俗,東漢明帝倡導佛教,于正月十五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并令士族庶民也都掛燈,宋代高承《事物紀原》曰:“西域十二月三十乃漢正月望日,彼地謂之大神變,故漢明令燒燈表佛。”
古代中國社會以宗族為根基,歷來有祖先崇拜的傳統,各種節日往往會帶有祭祖的含義,正月十五也不例外。道教發展壯大后,元宵節又融入了道教的文化傳統,“上元節”的得名,正是因為在道教思想中,元宵節燃燈是為了祭祀上元天官。總之,各種信仰因素的綜合交織,使得花燈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志。
在古代,元宵節這天,人們往往先將做好的燈彩送到祖宗靈位上,祈求其保佑全家平安,然后再送到灶神、社神、天地牌位,祈求各路神仙賜福。《水滸傳》第三十二回介紹清風寨的元宵節祈福說:“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科斂錢物,去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彩懸花,張掛五七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內,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扎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
《水滸傳》中還提到了宋江到京城賞花燈以及宋徽宗游玩元宵節之事,在史料筆記中也可得到印證。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中記載宋徽宗宣和年間的正月十五元宵節,說燈彩從正月初七就開始了:“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面北悉以彩結,山礬上皆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橫列三門,各有彩結金書大牌,中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之門’,上有大牌曰‘宣和與民同樂’。”由此可見,元宵節在宋代確實是盛況空前。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0
在我的故鄉過元宵節十分熱烈。這天晚上,己們要吃元宵,抬花炮,上街欣賞花燈,還有的我博門趁車到本地往看花燈。當初爾就向大家先容一下元宵節的`由來吧!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鳴“元宵”的宮母,年功完了想歸野望瞅,可她怕皇上不批準就爬到井邊悄悄的泣了伏去。一名智者答她怎么了,她即講沒名情。智者決議助她,便讓她在第二地籌備惡花炮,用糯米包上豆沙干成小丸子端給皇上。到了該天晚上,宮父偽裝對皇上說,昨天晚上有火龍來臨,并把丸子端給皇上說吃下這些丸子能夠防火龍。
到了晚上,齊鄉張燈結彩,轂擊肩摩暖鬧不凡,元宵節就由此而來。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要到了。我爸爸、媽媽和我去人民街看燈籠。
當我們走到街上時,我們被火樹和銀花的燈光吸引到了另一個世界。還有旋轉燈,美麗的沃斯等等。當我們走進去的時候,我們首先把注意力轉向宏偉的東方。沃斯的前身就像一輛火車頭,后面跟著五顏六色的燈光,代表著和平與沃斯集團的光明未來。
還有一個“金牛座送祝福”,兩邊各有一個金牛座,中間有一個旋轉的'燈籠心。燈籠心上方是一朵盛開的粉色蓮花,下方是高密的“六景”,展現了我們高密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此時此刻,美麗的紅燈在天空飛舞,代表著我們對親愛的祖國的祝福和祝愿。
時間不早了。該回家了。我們在燈下拍了一些照片,舍不得離開這些漂亮的燈籠。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2
喜慶的春節剛剛過去沒多久,爺爺、媽媽又忙活開了。
和出白白的湯圓粉,搓出一個個小雪球樣的湯圓,真好玩,里面包著香香的黑芝麻餡,爺爺和在干嘛呢?他們在院子里掛上了許多長紙條,上面寫著各種謎語。
娜娜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極了。她知道,就要到元宵節了,大家一定會過個熱熱鬧鬧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這是一個團團圓圓、喜慶熱鬧的節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想給家人做一次湯圓,讓他們嘗嘗我的手藝。
我拿出一個大盆,往里面放入幾勺面粉,少量多次地加入開水,用筷子不停地攪拌,但是我發現水剛倒下去,就被面粉吸走了,還有很多面粉還沒有嘗到水的滋味呢,媽媽見了告訴我,水加的太少了,需要再加點,我照著媽媽說的做,并用筷子在盆里飛快地攪拌,不一會兒,面粉變成絮狀,接著,我用手不停地揉搓面粉,面粉就像一個聽話的孩子,沒多久就變成了一個大面團。
我在面團上,揪了一小塊,放在手心上,搓成小圓,搓了幾個后,我看著這么大的面團,心想:這么多,不要搓到猴年馬月啊!家人們不都等餓了嗎?于是,我揪了兩個放在手掌心中一起搓,結果搓著搓著,它們兩個居然跑到了一起,變成了一個大湯圓。這次,我將兩個面團的距離放大了一點,搓了搓,終于成功了。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事半功倍”吧。越搓越順手,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搓出來的湯圓一個個像彈珠那樣光滑圓潤。
可以煮了,我先往鍋里加入水,等水燒開,把圓子下進去,蓋上鍋蓋,不一會兒,鍋里開始冒氣,好像生氣地說:“快打開我。”打開鍋蓋,你能看見湯圓像小天鵝一樣浮在水面上,有的關系很好抱在了一起,有的好像和伙伴吵架了,獨來獨往,靜靜待在那里。我又放入一些冷水,鍋里都消停了下來,可沒過多久,又再次沸騰了,湯圓也就好了。
我迫不及待吃了一口,軟軟的,糯糯的',滑滑的,真是人間美味啊!
這個元宵節,可真是收獲滿滿呀!不僅品嘗了美食,還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4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告訴你哦,今天我們要在教室里過一個非常特別的元宵節——吃湯圓,猜謎語。那個氣氛可濃了!
上午的第三節課,我們班就來了幾位熱心家長。看看他們,這個洗鍋,那個燒水,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同學們在下面嘰嘰喳喳地議論個不停,大伙都非常興奮。
老師說湯圓還沒煮熟,我們先來開展第一個環節——猜謎語。同學們一聽到“猜謎語”這三個字,個個都興奮得不得了,用期待的眼神望著老師。老師先講清楚了游戲規則,游戲就開始了。第一個題目是第一組的同學搶答的。你瞧,老師才剛數到三,幾只小手就爭先恐后地高高舉起來了,可見同學們的熱情是多么的高漲!老師可是很公正的,只見老師請了舉手最快的那位同學回答。喔!居然答對了!我們看著她連蹦帶跳地走上講臺領到了老師手中的獎品,個個都羨慕不已。我心想:沒事!后邊還有很多更好更漂亮的獎品呢!我一定也能拿到的!加油!
這時湯圓煮熟了,我們每個人都自己上去端了一碗熱騰騰的湯圓。我用勺子勺起一個湯圓,輕輕地咬了一口。哇!這個湯圓是芝麻味的.,真是太好吃啦!“我這個是花生味的,好香哦!”“我的是小湯圓耶!”同學們一邊吃,一邊還不忘贊嘆一番。而家長們見我們吃得那么開心,紛紛拿出手機給我們拍照留念。
今年的元宵節,我們是在教室里過的,我覺得很快樂。謝謝老師和家長們陪我們過了這么一個特別的、快樂的元宵節,我會永遠記得這片歡聲笑語的。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5
元宵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過后,春節快過去了。所以這一天很熱鬧。人們這一天的主要活動是看燈籠和舞龍,更重要的是看煙花。
正月十五,我和媽媽回到了我們的家鄉墊江。到墊江,我和表哥四處打聽爺爺準備了什么煙火。倉庫里有這么多煙花!還有“天空炮”、“孔雀開屏”、“七彩噴泉”、“變色冰淇淋”、“雙喜炮”、“七彩珍珠”等等。不過從名字來看,我對“雙喜槍”更感興趣。
吃完飯,天才剛剛消褪,我就喊媽媽帶我去壩子放煙花。媽媽說打不過我,就立刻跟我走了。煙花開始了,首先是“變色冰淇淋”。看,一束火花直沖云霄,最后由紅變綠,由綠變黃,由黃變藍,由藍變白。形狀真的很像“冰淇淋”。然后只聽到“砰”的一聲,我最喜歡的“雙喜炮”上天了。就像兩顆子彈嗖嗖的一聲射出。太棒了。然后,“孔雀開屏”、“七彩噴泉”、“七彩珍珠”真的很耀眼,煙火也很耀眼。特別是哪個“大炮”飛出去的速度和火箭一樣快,直上夜空。突然,一些像飛機一樣的.煙花四處飛舞。我和朋友們都嚇得跑來跑去,四處躲閃,生怕撞到自己,把自己點著了。現場非常熱鬧。
8點多,所有人的煙花都放了出來,人群漸漸散去,我還沉浸在現場。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6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即將來臨。我感到相當興奮,因為當天晚上可以看到許多漂亮的煙花,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的亮光,數都數不清而且耀眼美麗。
我千辛萬苦,終于盼到期待以久的元宵節的晚上要放煙花。因為時間的關系,無法直接到現場體驗煙花的震撼。但電視里的煙花就足以讓我印象深刻。只見一縷白色 的煙筆直的沖上天際。碰!!!的一聲,天空開出了一朵鮮艷的紅花,照亮了整片黑漆漆的大地,在場的觀眾無不發出長長的感嘆聲。接著,天空又陸陸續續開 出各種五彩繽紛的鮮艷花朵,有明亮的'黃色、艷紅的紫色爭奇斗艷,真是一次美的盛宴!
看完煙花,我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深深感動。期許明年的元宵節趕快到來,再一次讓我欣賞煙花的美。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7
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每當新年過完,我都盼著元宵節的到來,因為每當元宵節的時候就可以吃元宵了,我最喜歡吃元宵了。
當然元宵節好玩的也很多,元宵節我們可以看舞獅子,村子里的社火隊也會出來表演節目,大街上可熱鬧了,每個人都會到街上來看熱鬧,這天的街道真的`是人山人海。
到了天剛剛黑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就會挑著小燈籠三五成群的去街道里,比比誰的燈籠漂亮,誰的燈籠亮,接著大人們就會點燃煙花,一簇簇煙花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音在天空中綻放,美麗極了,我們高興地跳起來了。
回到家里,媽媽又把煮熟的元宵給我們吃,元宵又圓又甜,奶奶讓我們多吃點,因為奶奶認為元宵會在新的一年里給我們團圓和美滿。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8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爸爸媽媽帶我來廣場看禮花。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廣場堵得水泄不通,看禮花的人太多了!
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煙火晚會開始了,只聽一聲巨響,大地都在顫抖,一顆火球直沖夜空,隨即在人們頭頂上炸開了,夜空中出現了一派雄偉壯觀的場面,無數個五顏六色的小球形成了一個“大傘”,隨即又炸出了彩色的“珍珠”,像一棵大樹上點綴著無數朵小花,洋溢著春天的氣息,真美極了!我不由發出一聲贊嘆。突然,一顆顆五彩繽紛的“彩珠”,拖著長長的尾巴,帶著叫聲在空中鉆來鉆去,象一條條巨龍在天空中盤舞。有的.轉著圈,像小蝌蚪在找媽媽;有的像小雞在吃米,十分有趣。
接下來“牡丹”、“繡球”、“閃閃”等各種禮花彈在空中盡情鋪開,夜空中涌動著五彩的海洋。禮花在空中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赤、橙、黃、綠、青、藍、紫,爭奇斗艷,金光閃閃,光芒四射。觀眾駐足仰視,一陣陣歡呼聲此起彼伏。
各種禮花彈在空中形成一幅幅立體的聲、光、色交織的美麗圖案,祝賀著我市昨天的發展成績,也預示著我們更美好的明天……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19
元宵節雖然已經過去許久,但是那天熱鬧的景象還會時刻出現在我腦海里,令我難忘。
2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白天的大街是人來人往,元宵節的晚上更是熱鬧,大街像是五彩繽紛的海洋,廣場被打扮的像一個天上的仙女,就連那些木也穿上了節日的圣裝。全家準備到廣場去賞花燈和猜燈謎,我們吃完湯圓后,就一起出發了。我們到了廣場,里面已是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前去賞花燈,有的人前去猜燈謎,我們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抬頭一看,上面懸掛著許許多多的.燈謎,于是我人便馬上尋找起我們會的謎語。我找啊找啊......
可就是怎么也找不著一個會猜的,就在我已經心灰意冷的時候,突然,我眼前一亮,這個燈謎的謎面是:三個日本人,打一個字。我想了一會兒,恍然大悟,便大叫了一聲啊,爸爸媽媽聽到了,便馬上趕到我身邊。異口同聲的說怎么了,我告訴了他們我的想法,并告訴他們謎底是“春”,他們覺得我講得有道理,便告訴旁邊的服務人員,沒想到;我還真猜對了,我看到已經猜對一個了,便更起勁了,興高采烈的去尋找下一個字謎,就在這時,8點了,所以沒有時間了,我們只猜中了一個字謎,得到了一包旺仔牛奶糖。
這一天,令我難忘,明年的元宵節還要來,爭取獲得更大的“戰績”!
元宵節的由來的作文 20
“噼哩啪啦!”天還沒亮呢,我就被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吵醒了。我穿上衣服,推開窗往外望。哇!耍龍的隊伍好長啊,一眼望不到頭。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我突然想起,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堂姐約好,晚上要去看花燈的。夜幕降臨,花燈亮起來了。我們來到公園時,這里早已人山人海。從南大門擠進去,繞過“蝴蝶谷”,我們倆小孩就被一組花燈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就是“糖果世界”。也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世界。老村長站在高高的蛋糕上面,喜羊羊和沸羊羊正拿著勺子津津有味地吃奶油。這下,紅太狼眼紅了,她兩手叉腰,怒目圓睜,指著灰太狼的腦門。不用說,她肯定又要指使灰太狼去干壞事了。我對堂姐說:“我敢肯定,一會兒紅太狼準會回家拿個平底鍋砸在灰太狼頭上!”堂姐點點頭,哈哈大笑說:“對對對,電視里都是這樣演的……”爸爸舉著手中的相機左拍拍,右拍拍,還不時發出“嘖嘖”的贊嘆聲。他正陶醉在美麗的水上花燈呢!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悶雷般的.響聲。我們抬頭一看,天空突然明亮起來。“看,是煙花呢!”我們高興地歡呼起來。只見那煙花時而像仙女散花,時而像一條銀龍,時而像瀑布一般。紅的、紫的、綠的……五彩繽紛,把天空裝點得如夢如幻。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媽媽詩興大發,我和堂姐也隨聲應和著。今年的元宵節真高興啊,我和堂姐約好明年的元宵還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