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推薦】端午節日記范文合集8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日記 篇1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粽子?粗@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
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粽子吧!”說著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著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里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
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后,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著這個超級肥大的“粽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發明的呀!”
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劃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尸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后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為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
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粽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門口盼著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端午節,不僅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還是我媽媽的農歷生日,所以我們做了很充分的準備。
一大早我迷迷糊糊的對媽媽說了聲:“媽媽生日快樂,節日快樂!”就又睡過去了,媽媽耐心地等我睡到自然醒。爸爸給媽媽發了感人的“生日快樂”歌,媽媽的同事、朋友都給媽媽發來了生日祝福語,武燕阿姨給媽媽送來了漂亮的蛋糕、美味的粽子,康阿姨給媽媽炸了甜甜的糖糕,媽媽感動極了。那我應該怎么表現一下呢?我對媽媽說:“媽媽您放心吧,我不會讓您失望的.!眿寢尭吲d地親了我一下。
我們準備去吃飯時,我碰到了一個賣紅繩、香包的老奶奶,看著她滿頭白發,被太陽曬得眼冒金星,雖然我已經有好幾個香包和紅繩了,但我還是很想幫她,讓她早點回家團聚。于是我問媽媽要了零錢,買了奶奶的東西,能幫人我感覺開心極了。
來到餐廳,聽著音樂,吃著美味,給媽媽過了一個溫馨浪漫的生日。端午節對我來說太有意義了。我懂得了感恩、關愛、紀念。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今天,我跟爸爸一起樂不可支的去西溪濕地觀看劃龍舟競賽。
當咱們走到深潭口時發明有只碩大的龍舟“矗立”在岸邊。只見“那龍”都長著兩顆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閃耀著兇光的尖牙”和“尖利的龍角”,身上的`龍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在深潭口那里很早已是人隱士海,我好不輕易才擠進了擁擠的人群中,找了個一席之地。跟著三聲鞭炮響比賽開端了,登時,觀眾席上人聲鼎沸,熱烈不凡,我掂起腳向東望去,遠處“活動員”們劃著龍舟如很多兇悍的飛龍擦水而過,緩緩的飛龍變成了“一條彩帶”橫貫水面;響徹云霄的吶喊聲攙雜著震耳欲聾的“雷鼓”聲和著雷鳴般的銅鑼聲構成了一道音墻直逼觀眾席。龍舟越來越近,我終于看清了彩帶的真面目:原來是一艘艘掛滿五艷六顏色旗的龍舟,一個個穿白色衣服、黃色衣服、紅色衣服的“運發動”們拿著槳隨著鼓點的節奏飛快劃著。只見他們滿頭大汗,一顆顆黃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臉頰上流淌了下來,他們“爆出青筋”的手使勁的用金光閃閃的“龍鰭”劃開繁重的水花,如同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大蕩地飛馳而來。
觀眾席上忽然發出了歡喜的笑聲,“這是怎么回事呀,人們怎么都在哄堂大笑呢?”我定睛一看本來是一只龍舟“表演了一個側翻動作”讓船員們都變成了“落湯雞”但他們的臉上仍是露出了殘暴的笑顏,惹得觀眾們都哈哈大笑。
我喜歡端午節的風俗,但我更愛好習俗中的賽龍舟運動呀!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的早上,我早早地就起來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奶奶已經把廚房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白白嫩嫩的糯米盛滿一盆,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里面還盛著各種各樣的料:花生、紅豆、葡萄干、蜜棗。板子上還擺滿了竹葉和奶奶裁好的繩子。
于是,我和奶奶把包粽子的料都端到客廳的桌子上,等著媽媽、姑姑回來一起包。媽媽、姑姑回來了坐在沙發上和奶奶開始包起了粽子,我坐在旁邊看,媽媽不太會包粽子,包的粽子上總是留一個小孔,還算可以。大概包了一個小時,粽子就包好了。
然后奶奶把粽子放到鍋里開小火煮,一個小時后,粽子煮好了,奶奶撈了滿滿的一大碗,放到桌子上讓我們吃,我還沒吃,就聞到竹香的`味道,于是我就打開電視,邊看電視邊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今天的電視節目是賽龍舟:湖面很寬,每條龍舟上13個人,12個人劃槳,一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十二個皮膚黝黑黑的小伙子動作整齊地劃著,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終點線駛去。由于劃船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水花濺著。從電視上看,其他的地方的端午節比我們這里還有熱鬧。
我真想明年過端午節的時候,讓媽媽帶我到外地看賽龍舟。
端午節日記 篇5
又到端午了,又是粽子飄香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故鄉的龍舟賽。 記憶里,端午節是故鄉最盛大的節日,甚至蓋過春節。每年的這一天,故鄉都要進行龍舟比賽,故鄉的土話叫做“劃龍船”。“四月二十八,龍船下水劃;五月初五,龍船天天有!边@句故鄉的口頭禪,從老人到小孩,沒有一個人會忘記,因為世世代代已經傳唱了上千年。
中午,吃過母親蒸好的粽子和糍粑,我就和伙伴們一起來到河岸上看龍舟比賽。平日清冷的河岸上,這一天總是人山人海,路上仍有許多衣著花花綠綠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擁來。河里,游弋著幾條龍舟,稱之為紅龍、黃龍、白龍和烏龍。每條船上,坐著二十名橈手。那橈手清一色光頭、光膀子,都只著一條或藍或青的短褲,黑黝黝的脊背在陽光下閃亮,很是威風。
一聲炮響,鼓聲雷動,橈手們一聲吶喊,有力的雙手開始揮動木槳,水花四射,龍舟有如脫弦之箭,在河中飛馳。此時,沿河兩岸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喧嘩聲,鞭炮聲,喝彩聲,響徹云霄,與龍舟上橈手們的吶喊聲相互呼應,岸上河中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這時候,我和伙伴們拼命為自己所青睞的黃龍狂喊“加油”,嗓子喊啞了也在所不惜。 不久,勝負出來了,就有人抬著兩筐包子去慰勞得勝的那一條龍舟,那些英雄們晃動著光頭,一口吞下一個包子,然后將剩下的全部倒進河里,任它隨水漂流。 接下來,就是更加精彩的拔河和搶鴨子了。拔河時,一根粗繩連接兩條龍舟,雙方奮力向相反的.方向劃動。水上拔河比陸上拔河復雜,除力量競爭外,還有技巧。搶鴨子時,有專人往河里投活鴨,鴨子一入水,早有人撲通躍入河中,或餓虎撲食,或出其不意,良久,從河面上冒出一個濕淋淋的腦袋,手里拽著一只活蹦亂跳的鴨子。每到這時,岸上的人或狂呼亂叫,或手舞足蹈,或捶胸頓足,還有人不顧一切地下河助威……
今天聽說端午節也要舉行龍舟賽,心里又泛起一絲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
端午節日記 篇6
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鄉村大宅院,見場面非常壯觀,幾百人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原來是包粽子大賽。上午九點半比賽時間到了,大家都準備起材料。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大家紛紛投入“戰斗”。
有位爺爺動作可快呢!就像機器人一樣,經過她那雙巧手,理、攏壓扎,便成了這有楞有圓的粽子。旁邊的`阿姨也不甘示弱,一個接一個的包?吹矫锥岩稽c一點地減少,看到粽葉一張一張地抽出,我和*小記者在一邊為她們加油吶喊。
“強中自有強中手”,不遠處的奶奶更熟練了,只見她把線拴在了桌腿上。拿起粽葉、裝上糯米,纏線兩圈,一個精致的三角粽就包好了。記者見那位奶奶包粽子與眾不同,并且包的粽子又結實有好看,速度還快。連忙拿起話筒采訪,聽奶奶說:“在家里包粽子啊,粽葉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綠豆、板栗、香腸、臘肉,味道會更好!”由于奶奶在六分鐘內包的特別快,不一會兒,主辦方提供的粽葉就用完了,正應了那句“姜還是老的辣”。
今天,我們在端午佳節時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充滿了端午氣息,真是濃情端午粽飄香啊!
端午節日記 篇7
許多沉重的嘆息,我有我的絕望,悲傷,我出生在這樣一個不幸的再寄一次軛翡翠龍一鳳輦團隊,等著風來,變味了我的旅程
他是如此受到人們的喜愛,漁民沖出長的小船,敲鑼打鼓嚇唬魚,和投擲入水養活粽子,讓他們勇敢的魚也不會吃屈原的身體。
現代端午節這一天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通過龍舟競渡,吃粽子,和其他一些活動,在他去世的紀念日:農歷五月初五的第五天。
龍舟競渡是最令人興奮的節日,吸引了大批的觀眾。龍舟一般都涂上明亮的顏色和裝飾的獨木舟。長度從40到100英尺不等,他們的頭的.形狀像張著嘴的龍,鱗片狀的尾巴,而船尾結束。根據長度,高達80賽艇動力船。鼓手和標志捕手站在前面的船。龍舟進入競爭之前,它必須“給生活帶來的”畫眼睛,一個神圣的儀式。賽事可以有任意數量的船只競爭,一線隊搶一個標志,在課程結束后的贏家。年報種族遍布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其他海外華人社區的地方。
端午節日記 篇8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夠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好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好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很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很多好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