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劉邦
歷史人物劉邦1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沛郡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后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后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于反敗為勝。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后,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于滎陽泛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后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邦家庭成員:
劉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堯帝,堯帝長子監明受封于劉邑(今河北省唐縣),監明早亡,其子式繼封,遂以邑為氏也,傳至夏朝有劉累,下傳至士會適秦,歸晉,有子留于秦,恢復劉氏,之后在戰國時獲于魏,遂為魏大夫,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劉清(劉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劉仁遷豐邑,劉家即在此期間遷豐邑。
曾祖父:劉清,戰國末期魏國大夫,出生并活動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劉仁遷豐邑中陽里,現豐縣漢皇祖陵保存劉清之墓。
祖父:劉仁,始遷豐邑,故號豐公。
父親:劉煓,字執嘉,即劉太公,劉邦登基后尊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生母:溫氏,一說王含始,被追謚為昭靈夫人(昭靈后)。
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劉交。
兄弟姐妹
劉伯,劉邦大哥,漢五年正月,追尊為武哀侯,高后時,追尊為武哀王。長嫂封陰安侯。
劉仲,名喜,劉邦二哥,被劉邦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后因抵抗匈奴戰敗被革為合陽侯,死后 追謚為代頃王。二嫂為頃王后。
劉交,劉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劉邦封為楚王,死后謚元王。
從父兄:荊王劉賈。
從祖弟:燕王劉澤。(應該是遠房兄弟,現已無稽可考)
姊:宣夫人 昭哀后。
后妃
曹夫人 、呂皇后、戚夫人、薄姬、趙姬、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石奮之姊)
子女
共生八子:劉肥、劉盈、劉如意、劉恒、劉恢、劉友、劉長、劉建。
女兒:劉樂 魯元公主,下嫁張耳之子張敖,母呂后。劉邦女兒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原配呂雉,公元前187年臨朝,稱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壽62歲,葬于咸陽東陵。生一子一女:劉盈,即是漢孝惠帝;女即魯元公主。
妣曹氏,生一子:劉肥(高祖六年立為齊王,卒謚齊悼惠王)。
妣戚氏,生一子:如意(漢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十五歲被呂氏毒死,謚趙隱王)。
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劉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為孝文帝)。
妣趙氏,生一子:劉長(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謚淮南厲王)。
諸姬所生之子:劉友(初封淮陽王,后改封趙王,被呂后幽禁而死,卒謚趙幽王)、劉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后立為梁王,16年后,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因此悶悶不樂,公元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后廢其嗣,文帝時追謚為趙恭王。)、劉建(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劉建為燕王,立十五年死,謚曰靈。劉建本有子,呂后使人殺之,絕嗣后,除其國)。
歷史人物劉邦2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軼事典故
民間傳說
太上皇
劉邦和父親劉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么,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后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劉邦很崇尚孝道,稱帝后將父親劉太公接到皇宮居住,封父親為太上皇。太上皇在皇宮生活日久了就終日悶悶不樂,劉邦忐忑不安,私下問太上皇侍從,侍從回答說:太上皇以前在家鄉豐邑城生活時每天都和鄰居親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雞、喝酒為樂,沒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悶悶不樂。于是劉邦在皇宮附近為父親蓋起一座新豐城,又將豐縣部分親朋鄰居遷來居住。新豐城街巷布局跟家鄉豐邑城一模一樣,連遷來的相鄰老幼和雞犬都能認得各自的'居所。
蹴鞠
《西京雜記》記載:劉邦當了皇帝之后,把父親接到長安城的未央宮養老,吃穿用度極盡豪華,終日看歌舞伎樂。但他卻并不滿意,終日悶悶不樂。原來劉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層,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殺牛之輩,工作之余的娛樂活動離不開斗雞、蹴鞠。于是,劉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長安城東百里之處,仿照原來沛縣豐邑的規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來豐邑的居民全部遷住到新城,劉太公和劉溫也遷住到那里。又開始斗雞、蹴鞠為歡,這才心滿意足。
城隍神
《長安縣志·王曲城隍廟會》記載:楚漢滎陽之戰中,漢將紀信假扮成漢王劉邦,解救劉邦出圍,致被項羽燒死。劉邦得天下后,厚賞、追封紀信,并賜黃袍加身,擇長安上林苑(今王曲鎮)修建大型廟堂并祭祀,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廟會。紀信救劉邦的故事在《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高帝紀第一上》及地方相關資料上均有敘述。據傳文景二帝時期,為了順應民心、強化統治,遂將供奉的紀信封為城隍神,成為長安城的保護神。
感孕而生
《漢書·高帝紀》記載: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壩上閉目小憩,夢與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電交加,天色陰暗,其父太公到塘壩接應其母,只見一條蛟龍蟠于母身。隨之就懷孕了,生下了漢高祖。
貴不可言
劉邦曾辭去亭長在家務農,呂后和兩個孩子住在田間小棚里,有一位過路老丈向其討水喝,呂后還留他吃了飯。老丈看了呂后的相贊道:夫人是天下貴人。呂后請他給兩個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說:夫人之所以能成為貴人,是因為有這個兒子。他又看了魯元公主,也說將來是位貴人。
老丈走后,高祖從另一間田舍歸來,呂后向他備言前事,說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貴之相。高祖問老丈何在,呂后說:其走未遠。高祖追及老丈,求問自己的生相。老丈說:剛才說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貴,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貴不可言。高祖連忙稱謝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說,我永遠會記住您的指點之恩。到高祖登基后,這位老丈的去向卻不得而知了。
成語典故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越多越好。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約法三章。出處:《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一決雌雄。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
分我杯羹。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筑壇拜將。出處:《漢書.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計將安在?小生當筑壇拜將。馮夢龍《喻世明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書中記載:一遇漢祖,筑壇拜將,捧轂推輪,后封王爵以酬其功。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出處: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犬牙交錯。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一敗涂地。出處:《史記.高祖本紀》: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
高陽酒徒。出處:《史記.酈食其列傳》沛公(劉邦)引兵過陳留,高陽儒生酈食其求見。使者入通,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終受重用。
【歷史人物劉邦】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劉邦簡介09-27
高考歷史人物素材:劉邦02-24
有關劉邦的歷史典故08-29
劉邦進咸陽的歷史典故12-18
劉邦進咸陽的歷史典故05-30
漢高祖劉邦選賢的歷史典故12-18
與歷史人物的典故04-12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歷史人物的典故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