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倡玄學的歷史事件
道學的復興
漢初,黃老道家思想曾盛極一時,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道家便失去了原有的優勢和地位,但并沒有從歷史舞臺上消失,它作為一沒去流或暗流,始終存在著和演變著。至漢魏之際,隨著儒學獨尊的地們日益衰微,道家思想再次成為士人關注的焦點。
道學的復興從漢末就開始了。馬融是漢末的經學家,他對道家思想己很重視。把《后漢書。馬融傳》載,永初初年,馬融當時還困頓,鄧騭欲召他為舍人,而馬融為名而沒應召。事后他又非常后悔,對他的友人說: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所以然者,生貴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滅無貲之軀,殆非老、莊所謂也。于是應鄧騭之召。他和他的弟子鄭玄還先后注過《老子》,可見他們對道家思想的熱衷。被《隋志》列為法家的崔實,其人生態度明顯受到老、莊思想影響。他的《答譏》一文,就是反對儒家入世思想的。被《隋志》列為雜家的仲長統在其《昌言》也有明顯的老、莊思想。《理亂篇》中認為理亂更迭,乃天道常然之大數,正是老、莊的天然自然觀。
他曾寫過一首《見志詩》:大道雖夷,見幾者寡。任意無非,適物無可。古來繞繞,委曲如瑣。百慮何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劇終地下;叛散五經,滅棄風雅。百家雜碎,請用從火。抗志山西,游心海左,元氣為舟,微風為柁,翱翔太清,縱意容冶。
詩中以素樸無華的語言表現了率意任性的人生態度,這正是老、莊之思想。
道學成為主流
及至曹魏時期,道家思想開始從復興中的諸子之學中脫穎而出,并逐步成為魏晉時期的主流思想。曹魏崛起以后,一批提倡老子道德論的知名學者匯集于曹氏父了麾下,夏侯玄、荀粲、鐘會、管輅、裴徽、和劉劭是其中的主要人物。據《三國志。鐘會傳》記載,鐘會
論議以校練為家,及會死后,于會家中得書二十篇,名曰《道論》,而實刑名家也。
三國之際的老子思想與名法思想關系密切,當時的學者多融會三家學問于一體,故劉劭《人物志》雖以名法思想為主,但他在論述時常以《道德經》立論,如自然無為、虛下不事、卑讓勝敵等思想,均源于《老子》。被鐘嶸譽為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的曹植亦寧可通大道而無愿為世儒。崇尚道家思想,已成為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
道學興起的原因
為何道家思想在三國時期復興的諸子學派中獨樹一幟,被當時的士人學者所推崇呢
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在中國封建社會,由大亂之世轉為大治都必須經過一個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過程。西漢初年盛行的黃老思想,就是這種歷史要求在理論上的反映。東漢初,光武以柔道治天下,實際也是一種黃老思想。三國時期雖然沒有實現全國性的統一。,也同樣需要黃老思想來理順各種關系,鞏固局部地區的統一。
黃初四年,曹丕征孫權不克,下《敇還師詔》說:今天江陵之圍,以緩成死之禽。且休力役,罷省繇戊,畜養士民,感使安息。(《三國志。文帝紀》)
黃初五年,曹丕從廣陵退軍,詔三公說: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成戒。今將休息,棲備高山,沉權九淵,割除擯棄,投之畫外。(《三國志。王朗傳》)
在政治思想領域,經過實踐的檢驗和歷史的篩選,黃老思想也確實顯示了它的優越性。王弼在《老子指略》中曾經指出,當時的法家、名家、儒家、墨家、雜家、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只有道家才能做到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既高于各家,又不遺漏各家的長處。王弼的這個說法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從士人階層這一角度來看,一方面,士人與政權的疏遠使他們由忠君憂道開始趨向自我,追求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士人沖破儒家經學的長期禁錮后,需要有一種適合當時狀況的思想觀念作為支撐。士人的這種現實需求正好與道家思想觀念找到了契合點。
《中國美學史》對這種契合有過一段解釋:道家思想對人世黑暗和人生痛苦的憤激批判,以及對超越這種黑暗和痛苦的個體自由的追求,剛好符合于親身經歷并體驗到儒家思想的虛幻和破滅的門閥世族的心理。雖然門閥世族以血緣為重要結合紐帶的莊園經濟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從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但中央集權的專制的漢帝國已不復存在,因此門閥世族所關注的就不是由國家所代表的總體利益,而是個體的生存和發展。從儒家思想束縛中解脫出來的士人們,面對慘痛的現實,感到人生的無常,他們渴望能抓住或延長這短暫的人生,在這生命的瞬間追求生存價值的永恒。道家的任自然、養生、全身、重情之說正符合了他們的心理,于是為士人所普遍接受。
玄學思潮
不過,老、莊道家思想的作自然,是重心靈的自由,輕物質的享受,貴心賤身;是對欲念的超越,對人生的超越。它不可能完全滿足士人們的現實需要。因為三國魏晉士人的任自然,既重心靈自由,又貴身。于是,老莊思想在新社會條件下被加以改造,作出了新的闡釋,汲取了老、莊的其本精神,而注入了現實的新生機。同時人們以道釋儒,把儒這思想也納入道家體系之中。這樣,士人們的整個思想體系在不斷地變化著,思想的重點已逐漸從對現實問題關注轉移到玄遠之學上來,并最終形成了以老莊道家思想為基礎的玄學思潮。
玄學的出現,一方面是老莊思想被重新闡釋后,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新的思想理論升華,另一方面也是新的人生理想、新的行為方式、新的生活方式,與儒家一尊時期形成的舊的思想習慣、社會生活準則之間的矛盾的必然結果。這個矛盾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然與名教的矛盾,玄學正是企圖從理論上解決自然與名教的矛盾,在這以后,玄學便為對三國魏晉思想文化、士人生活方式起了重要的影響。
【提倡玄學的歷史事件】相關文章:
貂蟬的歷史事件09-27
古代歷史事件03-13
商朝歷史事件03-14
歷史事件:甘露之變04-18
慕容俊稱帝的歷史事件09-23
李昪稱帝的歷史事件09-26
關羽的歷史事件有哪些10-01
孫皓暴政的歷史事件09-27
古代歷史事件4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