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精選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1
從教十年來,高郵市龍虬鎮張軒小學“最美巾幗”張麗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教育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抗疫后方表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疫情無情,助力之情。“500元,錢不多,卻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初入黨時舉過拳頭宣過誓,我不能戰斗在一線,只能在后方做好自己的本職,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這是張麗繼2月份響應龍虬鎮教育中心校“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捐款倡議,主動參與愛心捐款后,又交納“特殊黨費”,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斗。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她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作一份奉獻,發出一點點光和熱。
疫無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間,張老師還負責學校疫情日報及疫情防控檔案的整理工作,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從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動聯系并在張軒小學防控群里收集教師上報的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和外出情況信息,進行整理、匯總、登記、并最終形成《張軒小學疫情防控-學生健康狀況日報送》臺賬,并于每天下午4點之前上報校領導與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間,她及時完成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所有要求上報的信息。她還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宣傳報道,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張老師還積極承擔學校的疫情期間的防控值班任務,早晨六點多從高郵出發趕往學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難。在校值班、巡查期間,嚴查嚴防,認真站好學校的值班崗,確保學校的安全。
疫無情,線上教學見實情。在疫情期間,為充實學生的寒假生活,她積極配合市局和學校安排的線上學習活動, 并自主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每天堅持在線答疑,幫助學生解決線上學習中的困難,對班上參與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與其家長交流并幫助解決困難,班上的周睿同學,由于父母都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不會使用手機看視頻,張老師多次電話聯系,通過微信一步步截圖指導爺爺學會進入平臺,堅決不讓班上一個孩子掉隊。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在于耕耘,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在村小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無奇的小草,我將和老師們一道用心去成就事業,站好三尺講臺。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2
疫情當前,廣大領導干部、黨組織、黨員要立即行動起來,堅定信心、沖鋒在前,奮力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靠前指揮,領導干部要站穩防疫“C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前疫情蔓延形勢嚴峻,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務。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要把防控責任擔當扛在肩頭,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心上,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檢驗自身的鏡子,挺身而出,靠前指揮,站穩疫情防控的“C位”,充分發揮“領頭雁”效應。“C位”不是辦公室的座位,而是疫情防控一線的“戰位”。面對疫情,領導干部更要敢于走到基層去、走到群眾中去,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全面掌握疫情、及時指導部署、快速采取行動,確保這場阻擊戰打得好、打得準、打得贏。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C位”,才能獲得人民群眾心中的“C位”。
筑牢堡壘,各級黨組織參與防疫不缺位。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當前,各地正在緊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這重要時刻,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加凸顯。因此,更要最大限度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真正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戰線上,各級黨組織要強化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領導,當好“主心骨”,建立臨時黨組織,設立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和共產黨員突擊隊,做到哪里任務險重,哪里就有黨的鮮紅旗幟,哪里就有黨員身影,真正用堅實的戰斗堡壘構筑抗疫防線。
守土有責,共產黨員要堅守防疫崗位。戰“疫”一線不僅是訓練場,能增強廣大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斗爭精神、斗爭本領,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作風意志,照出了能力本領,更檢驗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成果。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這事關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危的特殊時期,共產黨員要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革命精神,以疫情為命令、以防控為責任,恪盡職守不畏懼、沖鋒在前不退縮,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高度自覺,帶頭甘于擔當奉獻,帶頭做好群眾工作,帶頭落實防控措施,帶頭遵守紀律,帶頭堅守崗位,把疫情防控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具體行動,在戰“疫”一線高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先鋒旗幟。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3
從一名普通的護士,到擔任護士長工作,他在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矜矜業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中,他勤力、努力,以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帶領著一支優秀的護理隊伍。他,就是xx市xx醫院xx的xx護士長。2020年1月xx日,xx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xx護士長在院領導帶領下積極參與防控,跟進防控疫情一級響應16條措施。
一、積極參與防控工作作為護士長,他言傳身教,是護士的好榜樣。
1月xx日,xx積極響應省、市委健委及醫院號召,即使在新春佳節時期,xx護長也義無反顧地返回醫院進入備班狀態。在新年期間多日值班,帶領病區護士積極配合人員信息采集,排除隱患人群,同時叮嚀護士減少外出,嚴格實行居家隔離。他“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第一位,堅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勢頭。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掛于嘴邊,時刻警醒著我們,鼓舞著我們。
二、落實各項制度xx是個封閉式病房,這里有較多長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
所以在防控工作中,xx護士長迅速響應上級命令。積極落實暫時停止探視制度,為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理解,他親自致電每位患者家屬,告知家屬在非常時期取消探視的通知,并做好他們的宣教及安撫;確實落實手消毒工作及病區通風制度等。
三、合理使用醫療物品,杜絕浪費鑒于目前在新冠肺形勢嚴峻、防護用品有限的情況下,xx護士長于1月26日積極響應情感障礙科節約使用口罩倡議書,他說作為專業的醫務人員應以身作則,拒絕浪費,合理使用醫療物品。
同時制作病區醫療用品使用表格,登記每天每人的口罩使用情況。將醫院的規定確實落實到護士的日常工作中。四、豐富患者住院生活根據醫院規定,病區暫時停止探視及外出工娛活動,逢新春佳節,防疫期間xx護士長為了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轉移他們的不良情緒。他每天下班后都會在電腦上下載好第二天播放的電影,如《中國機長》《哪吒》等,讓患者放松心情,享受新年的樂趣。
五、“精·誠·惠·愛”xx護士長遇到困難沉著冷靜,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對待患者更是耐心、細心。在未來的日子里,他仍懷揣著對護理工作的愛,對患者的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譜寫更多感動生命的篇章。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4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愿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余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區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系,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區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范防護措施……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5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干,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里,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范,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復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里。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后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了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后,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后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愿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醫護個人抗疫事跡簡介6
配制試劑、提取核酸、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報告分析……
2月24日,在潛江市疾控中心僅有10多平方米的負壓實驗室內,王麗穿著“武裝到牙齒”的密閉醫學隔離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王麗是陜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師,有著豐富的微生物檢測經驗。與病毒近距離接觸,這樣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續上十個小時。
面對疫情,陜西省第一時間馳援潛江,王麗便是第一批抵達潛江的病毒檢測專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時30分,包括王麗在內的陜西省疾控中心5名專家抵達潛江后,稍事休整便進駐潛江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實驗室,開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隊長劉東立是陜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長,傳染病控制副主任醫師,曾參與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理,有著豐富的流行病學、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經驗。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檢測試劑極不穩定,經常會出現結果異常,無法判讀。儀器也時有故障,影響到檢測工作進度。劉東立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團隊反復試驗核對,排除儀器故障,經常工作至凌晨。經過多次摸索,終于優化了檢測試劑,為防控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
在檢測工作中,病例樣本采集、核酸提取兩個環節最為關鍵,而病毒若通過氣溶膠溢出極易感染檢驗人員。“在這兩個環節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須堅持做完檢驗,忍到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檢驗員游帥喬說,把病毒核酸提取出來后,加入反應體系,再利用儀器將病毒核酸數量進行放大擴增,分析檢測結果,判斷樣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狀病毒,一批標本按檢測程序順利完成需要近6個小時。
“實驗室里每個人筋疲力盡,但從來沒有一位同事喊過累。”游帥喬說,只要能準確地檢測出結果,能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這群來自陜西的專家已經在潛江戰斗了25天,他們用專業、敬業贏得潛江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