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1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癥患者。
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里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濕了他的淚眼。
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拔冶仨毰艿酶,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薄耙院笪視还潭ㄔ谳喴紊希椰F在為什么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舍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2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采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盡快找到“對癥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3
2022年3月,生我養我的城市病了。整座城按下了“暫停鍵”,讓大家猝不及防,更讓我這個援鄂“抗疫老兵”心急如焚。
3月17日上午9點43分,我又一次接到出征的命令:“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家里有沒有困難?”“好的,沒有困難,馬上收拾東西!睕]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顧慮,毅然決然的加入到這場保衛戰中去,守護家鄉。上午11點,帶著院領導的囑托,帶著家人的擔憂,帶著對家人的不舍,我們再次踏上了征程。
新的戰場,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群策群力,優化病區,組織培訓,到定點醫院不足10小時,我們便開始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粗登啻耗耆A的孩子們,心里一陣心疼,他們本該在教室里“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為成為國家的棟梁奮力拼搏,卻因為疫情,讓他們住進了醫院,稚嫩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和不安。來不及說安慰的話,火速帶他們進病區,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我還是那個赤誠的“光頭!,今天是我來戰斗的第七天,雖然辛苦,但看著新增病人數在不斷減少,心里踏實了許多。忙碌和疲憊阻礙不了我們前行的腳步,疫情不退,我們不歸。愿疫情早日散去,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4
2020年3月17日,隨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最后一名患者的治愈出院,我們的援助任務也就隨之結束。
兩年來,雖然疫情時有起伏,但很快會被鎮壓,撲滅。始料未及,這一波疫情蔓延到了濱州,我們的家鄉?箵粢咔椋且粓鰶]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作為一名抗疫老兵,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面對疫情,逆向而行、義無反顧!當接到醫院出征電話時,我沒有一絲遲疑,立即準備戰疫情,再出征?焖偈帐巴晷欣,抵達醫院辦公樓下集合,熟悉的戰友又匯聚到了一起。
我主動請纓,上第一個班。于是,我和王炎義,耿海濤聯合中醫院的3名醫護第一批進入到隔離病區,開始收治患者,大家立即開啟緊張而忙碌的工作模式。
再大的困難除以14億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我們堅信:烏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擋春。如今初春的暖陽已然在現,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必將迎來春暖花開,疫霾散盡。
老戰友任云霞送來一首小詩,為戰友加油鼓勁:當年戰疫黃鶴樓,何曾怕斷頭?如今齊魯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不倦,再出手,你我之輩,再披戰袍誓將毒邪再斬首!
基層好醫生評選抗疫事跡簡介5
2020年2月2日,我有幸作為山東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出征武漢,經過多日的努力奮戰,終于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回到濱州。那時的我們曾承諾過:若有戰,召必回!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國家和人民有需要,我們定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兩年后,我們的城市按下了“暫停鍵”,每個人的'心里充滿了恐懼與不安。作為一名抗疫老兵,奔赴戰場的焦急與我如影相隨。終于,在3月17日接到命令:立即出發,奔赴陽信縣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
中午到達目的地后,緊接著病區規劃,開展培訓,經過精心準備,克服種種困難。終于,在3月18日零點左右,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看到他們那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又把我帶回到了兩年前,往日的異鄉朋友,今日的家鄉同胞,惟有奮勇向前和英勇頑強方能打破這黎明前的黑暗!
“召必應,應必戰,戰必勝!边@是我們每一位抗疫老兵鄭重許下的永恒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