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核酸采樣護士事跡(通用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核酸采樣護士事跡(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1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擊八閩大地,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光澤縣婦幼保健院有這樣一群“抗疫戰士”,她們明知危險,卻知險而上,她們堅守抗疫一線,加班加點,全力保障“應檢盡檢、不漏一個”。
核酸采樣是一項危險高強度工作,采集人員穿好服裝后,常常連續六七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去廁所。防護服密不透氣,一輪采集下來滿身是汗,頭發濕得像剛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濕透、卸下N95口罩后臉上是深深的印痕,操作卻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
徐華榮副主任醫師還有一年多就退休,她不顧自己年齡已高,毅然選擇加入核酸采樣隊。她說:“我看到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奮斗在抗疫一線,不喊苦,不說累,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我,作為老一輩醫者,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在核酸采樣隊中,有一名黨員,她叫陳冬梅,上幼兒園雙胞胎寶寶正是需要父母照顧時期,愛人在總院兒科上班,經常加班加點,但她堅定說:“作為共產黨員,在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就是要顧大局,講奉獻。”還有護士張仙鳳,她愛人在總院檢驗科工作,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援泉醫療隊,她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竣,我年輕,有去廈門口岸工作經歷……”她說道。
這支由29人組成核酸采樣隊幗國英雄,在疫情戰場上哪里需要沖向哪里,她們頂高溫、冒嚴寒奔赴各個采樣點。高速路口24小時星夜輪流值守,圣農雞場揮汗奮戰,看守所、菜市場……光澤縣每個角落都留下她們靚麗身影。
早春三月的光澤,乍暖還寒,氣溫反反復復,前幾天20多度,一下子降到3~4度,采樣隊員們穿著薄薄的防護服,戴著薄薄的塑膠手套,每采一人就要用冰冷的消毒液反復消毒雙手,二十幾秒就完成一次采樣,這看似簡單的工作,每班需要重復幾百遍,甚至上千遍,手腳都凍僵了。高溫天氣一套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汗水順著頭發向下流,模糊了雙眼,濕透了衣服,即使如此,沒有哪個隊員說一句“太冷了”“太累了”,有的只是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她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但因職責所在,她們克服恐懼,忍受嚴寒酷暑,沖鋒在前,與時間賽跑,用使命與擔當守護著光澤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2
接到采集任務,包括護理示教室的護理部老師們馬上整理各類物品,是否需要準備早餐,是否需要增加棉襖外衣,暖寶寶夠不夠……反正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是她們準備的。隊員出發后,她們又緊鑼密鼓的進行培訓。
接到新任務但人員不足時,劉娟老師帶隊、王文嫻老師帶隊、侯敏采樣、孫素莉采樣……無論角色如何切換,沒有一人說“我不行”。劉玉紅老師的腿一直在針灸,卻沒有請一次假;孫素莉老師上門采樣爬9樓、10樓也沒有一句怨言;侯敏每次都主動報名參加采樣;張海燕老師協調配合之余一直認真練習采樣操作,一再要求參加采樣……這樣的團隊,是火一樣熱烈的團隊。
護理部是護理團隊的`核心,主任周國麗要求大家一定要成為院黨委、院疫情防控指揮組的堅強壁壘,不辜負信任、不負白衣戰士的使命!“高效執行、溫暖守護”是鶴醫護理人的精神,是行為準則,更是使命擔當!
在此,特別感謝全體護理人員,無論是堅守崗位還是集結采樣,每一個人都很了不起,都值得驕傲!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3
華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久華里社區站醫師中共黨員裴冰思
作為青年骨干力量的`她,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請纓前往一線,擔任點位負責人,入戶采樣,她一樣不落,臨近年底,新冠疫情突發,裴冰思同志正在中醫一附院規培學習中,聽聞院內組織核酸篩查,需要人手,她主動請纓、身先士卒,毅然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自1月8日以來,歷次大篩和重點人群入戶采樣工作中都有她的身影,作為點位負責人,她遇事沉著冷靜,盡職盡責,總是最早到,最晚走,每日連續工作長達16個小時以上,24小時應急值守,她又一次主動請戰,日夜無休,風雨無阻。她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醫生,我有責任為人民的生命健康奮斗臨床一線,在關鍵時刻就必須勇敢地站出來,貢獻自己的一絲微薄力量。”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4
外出采樣時,凌晨5:50要集合,5:00鐘就要起床。此時的街道上,安安靜靜,除了幾聲狗吠,全無白天的熱鬧與喧囂。走過沒有路燈的街口,心里是害怕的,巴不得走的快一點再快一點,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驅走籠罩在身上的恐懼感。有的時候,會唱歌為自己壯膽,“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但走到醫院門口,看到“孟津區人民醫院”幾個大字映入眼簾時,是熟悉感,是親切感,是歸屬是信仰,是組織的召喚,是集體的力量。一瞬間,就渾身充滿干勁,變的勇敢起來。
走過崎嶇的山路,見過各式各樣的房屋,看見過一張又一張慈祥的臉。那些高齡且行動不便的老人們,或許他們并不明白核酸檢測是什么作用。但他們配合的張大嘴巴,完成采樣。“閨女,歇歇喝口茶,再走吧”。“不了,謝謝,我們還要去下一家”。可可愛愛帶有印花圖案的兒童口罩下,是巴掌大的臉,小孩子眨巴著眼睛,好奇的看著眼前穿著防護服的“大白”。“小朋友,你很乖是不是?你是最勇敢的!來,讓阿姨看看你的牙齒,刷干凈了嗎?”“啊,啊,謝謝阿姨。”孩子們懂事的讓人心疼。
每次的大型的核酸采樣活動,都會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卻能清楚的辨識到紅馬甲。那抹紅,是多么鮮艷靚麗,看到后又是多么的讓人安心。他們穿梭在人群里,忙著維持秩序,忙著登記采樣信息,忙著為醫護人員準備物資。他們忙的像個陀螺,一刻都不停歇。他們沙啞的嗓音,重重的黑眼圈,一切都在無聲的證明著辛苦與勞累。辛苦了,那些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們。
每次外出參加核酸采樣前,醫院的物資庫房外,她們總是忙的不可開交。忙著發放物資,忙著人員調配。忙著忙著就錯過了晚飯,忘記了回家。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她們就變身女超人,無堅不摧無所不能。帶隊的不是某某護士長就是護理部主任,或者是某位院領導,他們認真負責,考慮問題周到且詳細。天冷時,提醒大家添衣保暖。工作時,提醒大家做好防護。結束返程時,清點人數,生怕落下任何一個小伙伴。所有的緊急任務執行時,不僅考驗著團隊的凝聚力,也考驗著領導層的執行力。在一次次的'實戰中,證明如下:我們的團隊是優秀的,大家都樂于奉獻,不怕吃苦,不計個人得失,只為集體榮譽而戰。
大批的人力外調,對醫院現有的工作也是一項挑戰。原有的住院病人,新入院的病人,他們也需要治療和護理。留在科室的醫生和護士,一刻也不得閑。忙著診治,忙著輸液,忙著取藥發藥。你看,他們忙的恨不得一路小跑。杯子里的水,忙的從熱水變涼水。外賣盒里的飯,坨的像一團模型。他們忙到,顧不上吃飯與喝水。哪有什么鋼鐵戰士,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穿著白大褂的普通人,他們爭分奪秒,在與死神進行一場生死較量。是責任,是擔當,是學醫人的職責所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豈能容忍一絲一毫的差池。
一場春雨一場暖,幾場大雨下來,溫度得到回升。路邊的梨花,潔白似雪,桃花粉嫩可愛,柳條隨風飄揚。萬物復蘇,春天悄然而至。春來了,花開了,疫情也該結束了。愿疫情早日結束,山河無恙,百姓安康。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5
如果說醫生和護士是守護健康的尖槍與固盾,那么,核酸采樣人員就是抗疫前線的"排頭兵",四川大學華西二院眉山市婦女兒童醫院門急診科90后護士王玉鳳就是其中一位。疫情以來,沒有假期、每天在崗對于王玉鳳而言已是司空見慣。
"請把口罩摘一下,別緊張,很快就好了。"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和手套,王玉鳳一邊安撫著市民的情緒,一邊熟練地拿出棉簽,完成采樣后將樣本放在試管中。隨后,她立刻進行消毒,為下一次采樣做好準備。
疫情發生以來,王玉鳳義不容辭選擇參與核酸采樣工作,每天,她都是在這間小小的采樣工作站里度過。她不僅很快適應了工作節奏,還摸索出一套減少患者不適感的經驗,以快速、準確的手法完成高質量采樣。"核酸采樣的對象中有不少是老人和孩子,面對他們,采樣的時候要多一份耐心和技巧。"遇到采樣對象對采集鼻咽拭子存在恐懼感時,王玉鳳都會輕聲細語、耐心疏導。
"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為老百姓做核酸檢測,是我的責任與義務,我也愿意做這件事。"王玉鳳告訴記者,"臨近‘五一’,最近返眉的人增加了,醫院增加了人手,這幾天我都會在這里值班。雖然減少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但能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我很高興。"
核酸檢測的時間段是每天上午8點到晚上6點。面對大批候檢人群,工作時間王玉鳳顧不上喝水、上廁所,取棉簽、采樣、裝試管、消毒.....這一套看似簡單的流程,她一天需要重復無數次。
每次下班回家,王玉鳳的手腕、手臂都會出現酸痛等癥狀。雖然高強度的`工作對身體是一個很大挑戰,但她絲毫沒有怨言,依然選擇堅守崗位,提高核酸采樣效率。
"堅持,就是醫務工作者的使命,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在疫情面前,王玉鳳沒有一絲抱怨與膽怯。因為在她的心里始終銘記一名醫護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她希望通過自己和同事的努力,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守護一方平安。
不止王玉鳳,東坡區還有許多核酸采樣人員放棄休假堅守崗位,為了完成核酸采樣工作,他們有的站一整天,站到腿麻;有的連續奮戰十小時,手累得沒了知覺,但依然堅持完成手頭上的核酸采樣工作。無數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選擇堅守初心、不負韶華,書寫青春。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6
謝海軍,56歲,1983年參加工作,2005年入黨,是一名有著16年黨齡的老黨員。
作為一名黨員,他平凡卻溫暖,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主動站出來,始終牢記入黨時的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作為援禹流調隊員中年齡最長的他,像老大哥一樣照顧其他隊員。接到調查任務后總是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調查的`信息需要在電腦上完成流調報告,因為年齡大,電腦操作不是很熟練,每到這時,他總是很內疚的笑著說:“你們辛苦了,我給你們倒點水,我去給你們拿飯......”
流調工作任務繁重,有的調查對象不配合,拒不提供活動軌跡和接觸人員信息。遇到這種情況,謝海軍會慢聲細語的和調查對象講明調查的目的,取得對方信任,像聊家常一樣慢慢詢問。有時一個調查對象就通話一個多小時,通知結束,口干舌燥,他總是笑笑說沒事。有時隊員怕他年齡大,流調任務重,休息得不到保障身體會受不了,想讓他休息會兒,他總是笑笑說沒事。
還有一次,上一個流調任務結束,在等分配任務的間歇,謝海軍坐在位置上睡著了,看著他疲憊的樣子,絲絲的白發,隊員龐會平流著淚拍了張照片,等他醒了給他看,他還是笑笑說沒事……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只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共產黨員。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7
屈全德,中共黨員,建安區委組織部干部二股負責人。
1月8日,在接到單位支援禹州“抗疫”命令后,他義無反顧奔赴禹州。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他不畏風險、沖鋒在前、晝夜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他說:“共產黨員就是要沖在前面,越是這時候就越要勇于擔當,只有大家安定了,小家才能幸福!”
作為建安區支援禹州醫療隊中的一員,他被分配到綜合協調組,負責支援隊伍日常運轉調度、數據匯總、文稿起草、信息報送、宣傳報道等工作,同時兼任宣傳報道組組長。當晚,建安區援禹醫療隊到達禹州鈞臺辦事處后,按照指揮部的安排部署,他積極協調配合各小組和當地黨工委,對鈞臺辦事處18個采樣區,70個采樣點,194個采樣臺進行了人員分配和物資發放,于次日凌晨6點完成76101人的采樣工作,保證了第一輪采樣工作順利結束。新聞媒體報道上,他協同融媒體中心的同志,實時記錄醫療隊工作開展情況,通過主題宣傳、網絡推送等渠道,采寫了一系列有層次、有溫度的.新聞稿件20多條(次),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我區在“援禹”工作上的舉措和實效,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鼓勵身邊年輕的同志,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8
劉景,中共黨員,建安區婦幼保健院職工。
接到援禹抗疫任務后,他急忙收拾行李,整裝待發。抵達禹州后,立刻在鈞臺社區進行核酸采集檢測。當時已經是半夜12點,但所有醫護人員都沒有停歇,當完成任務后才發覺已經到凌晨5點鐘了。在每天高強度、不間斷工作下,他在寒風中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每次工作結束后,手都被凍得紅腫,但他毫無怨言,甚至斗志滿滿。劉景是高敏體質,如果蹭到過敏源,手和四肢的皮膚就會瘙癢難耐、出現破損。每次酒精給手消毒時,雖然疼痛難忍,他都咬牙堅持下來。他心里始終想著,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的`宗旨。
茍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疫情來臨之際,劉景身為黨員,第一時間發揮帶頭模范作用,時刻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核酸采樣護士事跡9
韓志強,中共黨員,建安區椹澗鄉衛生院副院長,椹澗鄉支援禹州醫療隊隊長。
這個有33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多次請纓要求前往禹州一線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前不久,他剛剛做了心臟支架手術,院領導擔心他的`身體安危,勸導他安心休息,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第一時間跑到前線、沖到最前面,不能因為個人的原因丟黨員的臉!”
他帶領29名醫務工作者火速趕往禹州北街社區,晚上11點多顧不上休息,立即聯系社區領導、換好防護服投入到緊張工作,等采樣結束天已經亮了。他顧不上喝一口水趕忙清點人數、物資,為下一場戰“疫”做準備。他不僅要參與核酸采樣工作,隊伍里每一個問題、每一件事情他都列出來一一解決,小到隊友們是否有忌口的飯菜,他都事無巨細、考慮周詳。他總是說,人是我帶出來的,我就要對他們負責,保證他們“安全援禹,平安返家”!有時候實在太累了,他就找個角落休息一會繼續工作,吃飯都是草草了事。就這樣連續奮戰三天三夜,共核酸采樣19380人次,圓滿完成了援禹任務。
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斗。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無數黨員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