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集錦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羅貫中的巨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東晉初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的斗爭。
《三國演義》里有好多關于吸引人的故事,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將軍和謀士。我最佩服的就是蜀國的'諸葛亮,他熟讀兵書,足智多謀,口才還特別好。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這個故事。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心胸狹窄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設計害死諸葛亮。于是他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督造十萬支箭,其實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險惡用心,胸有成竹地答應他說只需要三天就能造十萬支箭,并立下軍令狀。這時周瑜心中暗喜,想諸葛亮是自己找死,也不能怪別人。諸葛亮利用自己懂得天文的優勢,再加上了解曹操疑心重的特點,便向魯肅借來二十條船和許多稻草人,還有六百士兵,趁著大霧和夜色假攻曹營。曹操以為是吳國進攻曹營,令弓箭手立即射箭。這樣就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
洛陽與三國故事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關林自不必說,還有鼎鼎大名的勒馬聽風街,樂不思蜀的安樂窩。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通過閱讀,我還懂得了許多道理,如:忠誠、勇敢、堅強,做事之前要多思考,對朋友要信守承諾,對國家要忠誠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回蕩。《三國演義》是由一個個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講述了蜀、魏、吳三國發生的一系列斗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馬謖大意失街亭”了。
“馬謖大意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打祁山,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關系重大。馬謖主動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并讓王平協助。諸葛亮相信馬謖熟讀軍書,可以守好街亭。可沒有想到,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死板地按照兵書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扎營,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難過,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明白了許多道理:一.馬謖一味地按照兵書上去做,認為“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切斷水源,使自己軍隊不戰自亂。我們學習也不能只為了應付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正能學好的人是能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的,這才是真正學到本事。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告。馬謖剛愎自用,認為自己熟讀兵書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經說出了在山上扎營的弊病與在路口扎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為是,依然上山扎營。我們在生活中一樣,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才能進步。我在生活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建議,認為她啰嗦,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個連別人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候。我覺得守街亭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姜維和趙云擔當。這樣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鍛煉姜維盡快了解蜀軍的情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注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心血,這里的一個個故事傾訴著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一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總算被我給“啃”完了,好辛苦呀!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使我記憶猶新。例如:蜀國五虎將中,忠義并稱的關羽;魯莽沖動的張飛;勇敢慎重的.趙云;少年成名的馬超;老當益壯的黃忠。我對他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中華智星——諸葛亮(諸葛孔明)。
諸葛亮生于亂世,因此隱居山林,不問世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讓他極為感動,使其甘心為之驅馳。諸葛亮剛出道,就上演了火燒新野的好戲,殺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而歸。緊接著他又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達成了聯吳抗曹的戰略。赤壁之戰,他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真當高管仲、樂毅一籌。杜甫的《八陣圖》就是贊揚他而寫;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劉備“崩殂”之后,蜀國陷入一片混亂與危機之中,此時諸葛亮作為蜀國的頂梁柱,更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地輔佐劉禪(阿斗)。安居平五路,修好東吳,堅持聯吳抗曹的戰略。穩定了蜀國的局勢,然后他又七擒孟獲,平定南蠻,解除了蜀國邊界的戰略;此后更是六出祁山,其中的事跡如:空城計、 五丈原鑲星等更是廣為流傳。
盡管諸葛亮最終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宏愿,但他的博才多學、豐功偉績仍流傳后世、光照千古!
讀三國演義有感4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書里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還有虛幻情節。深刻地刻畫了兩百多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東漢末年到建立晉朝之間發生的一切故事。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是楚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桃園中,他們在桃園莊嚴的誓詞。兄弟文武精通的威武樣子和兄弟之間堅不可摧的深厚情誼。讓我們去崇拜和學習的,是他們三人在傷心時,互相給予鼓勵。三國中,我最欣賞的'人物要數關羽了。關羽武藝高強待人忠誠,對劉備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關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還把自己最心愛的赤兔馬送給關羽,但關羽閉門不見,沒有接受,在一次與曹操的大戰中,關羽因為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靠。正是有了關羽,張飛的幫助才胸有大志。關愛百姓的劉備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如果說三國里誰最有智謀,那首當其沖的是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馬懿十分陰險。諸葛亮有過人的機智非常熟練兵陣步法,幫助劉備贏了好多關鍵性的戰爭。吳國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讀兵書,精通戰場上的排兵布陣,但他心胸過于狹窄,最終還是敗在諸葛亮的計謀之下。
從《三國演義》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關系和成功與否。但我們的現實社會中,我們也應該像關羽諸葛亮這些人物一樣。有智謀,對朋友對國家忠誠要講誠信。
讀三國演義有感5
這次是我第三次翻開《三國演義》這本書了,但是我每一次讀完后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不一樣的體驗,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具有不一樣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人看了仿佛身臨其境。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情重義的'關羽;招賢才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和劉備。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印象,他十分重情義,也很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大業,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并且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百戰百勝。《草船借箭》這一章節中更加突出了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聰明博學的人,致使草船借箭成功,使得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諸葛亮還曾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使號稱有八十萬大軍的曹操敗走華容道,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感觸頗深。從劉備和關羽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在生活中,干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懈,遇事要冷靜對待,對待朋友要忠誠,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虛心聽取老師和家長的勸告,不應該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失去信心。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寬宏大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挑戰。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相互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讀三國演義有感6
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頌歌,一首扣人心弦的不朽史詩。娓娓道來,是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細細品讀,是一串串刻骨銘心的名字。歷史早已塵埃落定,唯有滔滔江水奔騰不息。然而,那籠罩在心間的迷霧卻久久揮之不去;那響徹過去戰場的號角余音仍然回蕩在耳際;還有那奔騰飛躍的戰馬的聲聲嘶鳴,如明亮的笛,哀怨的琴,在蕭蕭秋風奏出動人的神韻。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書中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說起三國,人們自然而然地談到愛民如子的,仁義無雙的劉備;忠義雙全,威震華夏的關羽;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孔明。他們以其忠義仁德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竭力推崇,也倍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敬仰。
但其中有一位刻畫的人物卻讓我不禁為他鳴不平,他就是背以“亂世奸雄”的太祖—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以反面人物形象走完他戎馬征戰的一生,什么亂世奸雄,亂臣賊子,陰險狡詐,殘暴無情,曹操被套上諸多罪名,被天下人廣為傳播。難道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曹操出生在當時極有勢力的官宦家庭,其父曹嵩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這已是朝廷中的高官。因此曹操從小就衣食無憂,與許多官家子弟一樣,整天穿街過市,飛鷹走狗、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所以《三國志》載:太祖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正業。
曹操的叔父看不慣他放任無度,便屢次向他父親告狀,曹操也因此受到責備。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見叔父,便假裝中風之狀。他叔父驚慌跑去找他父親,可當他父親到來時卻見他完好如初。從那以后,叔父再說曹操的壞話,他父親都不相信了。少了叔父的約束,曹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可見少年時的曹操是一個頗有心機的人,竟能將他的父親和叔父玩弄于股掌之中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才能,在少年時的曹操身上就初顯鋒芒,也是后來曹操成為一方霸主的資本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是一部巨著。讀后感想頗多,不能一一盡述,獨對曹操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曹操的幾次敗仗的描寫,“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潼關割須斷袍……”很是讓人回味。
那回在濮陽,曹操被燒得焦頭爛額,險些死于亂軍之中。誰知他仰天大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足見其鎮定自若,豪情萬丈,換了別人也許早就“急急如喪家之犬”了,笑過之后,妙計速發—“今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救……”如此這般,果然大破呂布,由此可見曹操臨危不亂的頑強和詭譎。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斷袍,奪船避箭,可以說狼狽不堪,才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不但面不改色,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又已布下疑兵陷阱,觀察到馬超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弱點從中吸取教訓,變硬拼為智取,遂大敗馬超。曹操在敗軍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為勝負所亂,同時他樂觀態度又安定了軍心,實為難得的將才。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是曹操敗得最凄涼的時候,火燒之后,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不留。曹操卻出人意料地連連大笑,笑敵人乏謀少智。狹路相逢關羽時,合當命休,可他也并不坐以待斃,料定關羽是重情重義之人,竟“死皮賴臉”地向關羽哀告舊時恩義,終得逃出虎口。若是項王窮途末路時必會很有骨氣地叱道:“吾聞漢將購吾頭千金,邑萬戶,吾今德若。”
小說戲劇性的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計謀已成。將曹操一代梟雄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是非成敗轉頭空”,昔日的得失已煙消云散了,但曹操在逆境中頑強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借鑒。《三國演義》塑造的許多不朽的藝術形象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讀三國演義有感8
在這個炎炎夏日,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描寫了漢末、三國時期復雜的軍事和政治戰爭,以及給人名的'苦難,再現了這一歷史風貌。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他們為蜀漢立下了赫赫功勞、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孫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贊嘆,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當然是那“常山趙子龍”(即趙云)是也!只見他在《長坂坡》這場戰役中,斬殺敵將五十多人,砍斷帥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況下,還忠心于劉備,他的威風令世人贊嘆,嚇得曹軍抱頭鼠竄
在《三國演義》,我認為刻畫的最好的是關羽,他的英雄事跡可多了!他的忠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馬坡》、《千里走單騎》來說吧!自從關羽暫時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對他十分好,甚至連赤兔馬也送給了關羽,可是,關羽天天想著大哥——劉備。報答曹操,關羽打敗了袁紹,最后又千里走單騎,離開了曹操,還把所有的賞賜留在了住宅里令曹操和其他武將驚奇不已,曹操還送了關羽一件戰袍。可是,關羽卻把新的戰袍穿在里面,把舊的戰袍穿在外面,曹操一問,才知道,舊戰袍是劉備送的。
關羽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忠義思想。他的忠義剛好和中華文化相吻合,這也是《三國演義》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周瑜是一個足智多謀、才智過人的統帥。赤壁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周瑜率領五萬軍隊大勝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堪稱史上神奇之戰,利用火攻戰術將曹軍殺得抱頭鼠竄。但是周瑜有著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致命弱點,總想著除掉諸葛亮。
赤壁大戰期間,諸葛亮向周瑜獻計,說孫權猶豫不決,不宜定抗曹大計。周瑜便去孫權帳中探究虛實,果不出孔明所料。周瑜心里暗自納悶,孔明真神人也,不可留之,否則必成大患,何不除其而后快?此后,一直和魯肅商議殺亮之事。之后,周瑜要求諸葛亮去劫曹糧,諸葛亮不從又激怒周瑜,周瑜殺亮之心愈演愈烈。
群英會后,周瑜用一封假書信,騙過蔣干,使曹操殺了張、蔡兩位水軍大都督。周瑜派魯肅前往諸葛亮處,是否諸葛亮識得瑜計。果不其然,諸葛亮早已知之。瑜氣急敗壞,又思殺亮,故布置造箭任務,十日造十萬支箭,可諸葛亮答應三天便可造好,諸葛亮草船借箭完成任務,周瑜治罪之計只能作罷。
周瑜要火攻曹操,只能借助東風,無從下手,想而吐血成疾。諸葛亮親自醫治,說能借來東風,周瑜不信。于是諸葛亮在七星臺剛祭風畢,東南風吹起,周瑜大驚,命丁、徐二人水、陸并進,前去斬亮,可諸葛亮早已乘船逃回夏口,瑜又驚又氣。
因為諸葛亮的'聰明過人、心胸坦蕩,使得周瑜妒忌之感倍增,心胸狹隘,幾經三番要致諸葛亮于死地,最終諸葛亮利用這一特點,三氣周瑜致死。
生活中,我們不應該像周瑜一般,心胸狹窄,妒忌別人的優秀,眼紅別人的出色,而是要努力提高自己,趕超別人,創造佳績,贏得別人的尊重,才是王道。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出自舉世聞名的《三國演義》,也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天下大亂,各國互相征戰,各種足智多謀的人幫助自己主公出謀劃策。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是曹操,他非常聰明,在軍事方面很在行,可總會中其他人的計策,被別人打得落荒而逃,他用兵有時因心情急躁而變得大意,多次遇到“兵敗如山倒”的場面,這些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仔細思考,心情不要急躁的大道理。但從他身上悟出的道理不止這一個,他也有好的一面,曹操很會利用人才,也非常喜歡人才,在多次戰演之中,無論是敵人還是誰,只要不是等閑人之輩都命令士兵不得對人才下毒手,只能把那人活捉,他失去一個人才就如失去一個親人,所以我又悟出了交友要交品行好、知識面廣的好朋友的道理。
雖說諸葛亮是曹操的敵人,但我很欣賞他,因為他可呼風喚雨,預判事情進行的`方向。雖然安居在山中,卻學富五車,料事如神,我再次知道了讀書的益處。
讓我明白待人要忠誠,平常要關心人的道理的是劉備,他非常善良,對他的兩個兄弟很是喜歡,在打仗時他為百姓著想,一直全力保護百姓,不想讓他們受苦受難。
從張飛來說,他性格急躁,性情魯莽,但勇猛無比,一心為國。在劉備看來,他是一個勇猛武將,更是一個好兄弟。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氣,但不要過于魯莽。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不僅是一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更是一本教給我道理的好書,我可以從里面悟出人生中的大道理,不論是誰都有自己的長處。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爸爸買給我的`時候,我還不想看。爸爸說:“你先看到二十二頁吧”。我慢慢地看,后來忘記了吃飯和睡覺時間。真的有趣。
這本書主要先講的是,東漢后期,奸臣當道,朝政混亂,老百姓十分困苦,張角,張寶,張良三人利用這種形勢組織起黃巾軍來奪取皇帝定座。許多人趁機招兵買馬,組成軍隊。書本中。經過“桃園結義”“官渡戰”“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許多經典故事,形成魏,吳,蜀三國鼎立歷史。
最令我驚訝的是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人,從少立志恢復漢室,經過桃園異姓三結義,三顧茅蘆請諸葛亮。最后建立蜀國當皇帝。英雄真是不論出身,只要從小立志并堅持,就會勝利。全紅嬋也是這樣,堅持練習,得到奧運冠軍。也有很多人家里很窮,不識字。平時堅持,最后勝利了,成為大學生,最后成為科學家,發明很多東西,幫助很多人。所以我們平時要堅持,才會勝利。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本有趣故事,而且還有很多道理。同學們,有時間看一看喲。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三國演義》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書中的大致內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讀了這本書,并且在那次的開學考試時我還得了99分,可見我對《三國演義》還是比較了解的。不過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再次閱讀《三國演義》以后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我以前看這本書時,我曾經說過:“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群雄混戰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它只不過是根據歷史改編成的小說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說,《三國演義》與真正的三國歷史有出入,有很多像“過五關斬六將”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但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三國演義》因為有了這樣雖然虛構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會顯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因而流傳至今還聞名于世。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國并把它建設得如此強大,是因為我們的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勝利和國家穩定的根本。那么把這種觀點代入三國時期后,我們就會知道為什么三個政權在建立時想盡辦法讓天下人信服,最后卻都沒能擺脫亡國的厄運。人民和國家領導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國的統治者們都想吃掉另外兩國奪取天下,因此,盡管魏國有著最多的地盤和人口,吳國有厲害得使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殞命的領導集體,蜀國有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諸葛亮,他們還是回天乏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其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國家穩定的根本。三國之前,有商湯革命、武王伐紂、秦末亂世,這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政權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歷史事件,三國之后隋唐亂世、五代十國、元末大起義、明末李闖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在講述同一個道理。
我們經常說,少數服從多數,人民永遠是多數群體,人民的利益永遠是領導人應服從的利益,我從《三國演義》中讀出了這樣一個大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
這本書最開始講了“桃園三結義”,后面又講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經典故事。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最開始徐庶在臨走前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并說明他就是臥龍。劉備十分高興,打點禮物,與關羽、張飛到隆中臥龍崗,找到諸葛孔明住的茅廬。劉備叩開柴門,小童說:“先生今早出去了。”問何時歸,小童不知道。劉備惆悵不已。
幾天后,聽說臥龍先生已回,劉備便與關羽、張飛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趕去,可孔明弟弟諸葛均說哥哥和友人外出閑游了。劉備無奈,留下一封信后離去。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好日子,洗了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又要前往隆中去。到了隆中,小童說先生雖在,但午睡未醒。劉備不讓他通報,命關、張二人在門外等候,自己站在階下靜靜等候。孔明醒來,將劉備迎進草堂,暢論天下事,又取出一張西川五十四州的草圖指點,劉備對先生之見佩服至極。
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淚濕袍襟。孔明看他如此誠懇,極為感動,答應了劉備邀請。
劉備拜孔明為軍師,請他掌管軍中大事。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彩圖本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的資料真是太精彩了,我一連看了三遍,還覺得可是癮。此刻,你只要任意指出書中的一幅插圖,我就能立刻說出這是描述哪一場戰爭的或是描述哪個英雄人物的`。
這本書人物描述栩栩如生,故事敘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云。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可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于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僅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相信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我要寫讀后感的書是《三國演義》。
上個寒假,我讀了這本書。我讀得津津有味,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有很多,什么桃園三結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趙云單騎救主、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在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勢力中,曹操和劉備作為主要對立面,而把蜀國放在中心地位。孫權則主要是作為劉備抗曹的聯合力量出現。這本書中小說通過一些段落刻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
關羽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通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不僅體現出了關羽的武功高強,更說明了他對于劉備的絕對忠誠。雖然曹操厚待于關羽,可是關于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他不能忘恩負義,所以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走了。還有就是他的胳臂被毒箭射傷了,名醫華佗說要刮骨療傷,而且要把胳膊綁在柱子上,因為怕他亂動。要知道,你就是蹭破一點皮也會非常疼,而當時還沒有麻藥,要把皮劃開刮你的骨頭,可能聽了都會不寒而顫,而關羽說不用,而且還下起了棋。這更能體現出關羽的堅強。
從關羽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知道了不能因為一點誘惑就放棄自己的東西,而且做事要堅強,不能因為有一點小困難就退縮,要勇于面對挫折。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終身難忘。
【讀三國演義有感】相關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9
讀《三國演義》有感10-09
讀《三國演義》有感【推薦】10-18
【推薦】讀《三國演義》有感10-18
【熱】讀《三國演義》有感10-17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10-17
【熱門】讀《三國演義》有感10-17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10-18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門】10-18
讀《三國演義》有感【薦】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