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隨筆集錦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隨筆1
今天是乙未年的清明節,又到祭奠先祖的時候了。因為一些年來經常在外“打工”,以及其它原因,已有七、八年的清明節沒有回老家祭奠先祖了。今年早已做好了清明節無論如何也要回去的計劃,但因這幾天一直陰雨不斷,再加上一些特殊原因,只得放棄清明節的回家祭祖計劃。
之前的一些清明節,當沒有回老家的時候,我往往會在駐地附近找個高昂之處,面對家鄉的方向跪拜,再把幾張冥錢,連同寫的幾句寄托哀思的文字一起點燃,了結思親念祖的殷殷心事……如在福建、在陜北等地時,我都是這樣辦的。在渭南家中時,我多是上到渭南南塬之頂,站在塬邊的最高、最佳處,面對家鄉方向,跪拜在地,并點燃寫著哀思的文字紙張。
放棄了回家祭祖的計劃,那就按常規去渭南南塬吧。但天公不作美,雨不停地下了幾天。你看,前天和昨天,一會兒小雨,一會兒中雨,斷斷續續地下著,昨晚雨也沒有停歇。
今天早晨,我五點鐘就起床了,電腦上顯示的天氣預報是“小雨”,我再拉開窗簾一看,天色陰沉沉的,樓下的地面濕漉漉的,窗口上方的遮雨篷不時地響著“嘀嗒—嘀嗒—”的聲音,空中好像還零零星星地飄著細細的雨絲。這樣的天氣,上渭南南塬的打算恐怕又得“泡湯”了。如果上不了南塬,那就站在我的北屋窗前,面對家鄉所在的方向祭奠吧。
不到七點鐘我開始準備早飯,邊做著早飯,沒有想到天色竟然慢慢地明亮起來。吃了早飯,到了八點半的時候,陰云退去了不少,一時半會不會有雨來臨了。由于天還陰著,為了以防萬一,我就拿起了一把雨傘,向著南塬的方向走去,準備仍按原計劃上渭南南塬祭奠先祖。
由于剛剛雨停,上塬路上有不少小的水坑,好在塬下的路面上鋪有碎石,并不泥濘;塬坡的路面上雖然很濕,但因坡面較陡,且黃土層透水性較好、雨水下滲很快,所以路面并不滑腳。九點多鐘,我就上到了塬頂。
雨后塬面上的樹木、小麥、油菜和草葉上都掛滿了水珠,我在附近走了一會兒,鞋子和褲腿也被水打濕了。
今天早晨聽陜西廣播電臺預告說,今天九點半要在黃帝陵舉行公祭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盛大典禮,我一看手表,恰恰也到了九點半,于是也對著黃帝陵所在的西北方向,在心中祭拜祭拜我們的始祖黃帝……
我為了響應文明祭祖的倡議,這次就免了點燃冥錢等的過往做法,只是虔誠地跪了下來,口中叨念著一個個的.親人。我先后叫著我最親最愛和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親、母親、三舅、三妗子,說著對他們的思念之語,遙寄我的思念。我雖然盡力控制,不讓自己太過悲傷,但還是難以控制發自內心的感情勃發,仍遮不住眼角的淚花……我想著我那善良、好學的祖父,我那善良、樂觀的外祖父,我那善良、疼愛我的祖母,我那坎坷一生的父親,我那善良、勤勞、任勞任怨、苦病的母親,我那善良、勤勞、對我有無限恩情的三舅三妗子,我是多么的感謝你們、思念你們呀!我沒有去擦拭這些飽含著親情、悲情的淚水,任它肆意地在我的兩頰流淌……我的親人吶,你的孫子、外孫、兒子、外甥在向你們磕頭了。我沒有向你們盡多少孝心,你們卻已分別離世六十年、五十年、二十二年、十六年、十四年和十三年了,我有愧呀!如果你們有人還在世的話,我一定要讓你們來分享我的快樂,也讓你們及時來解解我的煩心事……
太陽已經半遮半掩地露了出來,我站起身來,向著北北西方向的家鄉瞭望。我的眼光掠過塬邊的樹木,看著塬下渭南城區那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看著遠處那一條條飄動著的灰色云朵,憶著我的鄉情、鄉愁,念著我的親人、親情,想著七旬過六的我的過往、現今和未來……
清明節隨筆2
小時候的清明節總是雨紛紛,雖不懂何為斷魂,卻實實在在的在祖先墳前傷心地哭。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清明節變成了大大小小節假日里一個不被記起日子,也許是初中、又或許在高中,沒了去山里掃墓的記憶。如今好懷念家鄉清明時節那漫山紅紅的、酸酸甜甜的栽秧果和野花與綠樹旁飄飄灑灑的小雨。又是一年春夏,今年的自己把清明節記起來了。這個20xx年的北國的清明節前夕,不再是斷魂的雨,而是刺骨的風和寒澈的'雪,那夾于風雪中滑落的雨,化作了粒粒欲挽留行人腳步的冰沙。有那么一瞬間,我很想對雨說,如果可以,我愿意留下,哪怕只能給你帶去那么一點點溫暖。可我最終還是走了,風推著我向前,雪告訴我前面還有漫漫的路。
又是一個晚上十點,一個月前的這個時候,我趴在火車的窗戶上看那掠過的一棵棵陌生的漆黑的樹。一個月后的現在,我還趴在窗戶上,聽著清明雪后的寧靜。您信么,月亮和她旁邊的那顆星星一直看著我,告訴我,不要哭。它們說那條您回家的路,有開滿鮮花的樹。所以就算想,也請開心地哭。
回不去的我今夜唯能讓心靈回去了,不用與他們結伴,就我和你們。
前夜雨夾雪后有感而作,寄情清明雪夜:
雪飄四月清明夜,雨墜三更魂斷時。霧籠兩地相隔處,松落一株冰肌馥。
那夜,簾落止語,一別永別。此時,衣起扶風,泣難成泣。
清明節隨筆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于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于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饑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并勤政愛民。
十多年后,重耳終于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并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墒�,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墒牵蠡馃巳杖梗圆灰娊橹啤;鹣绾螅藗冊谝豢昧鴺湎掳l現介之推著母親的尸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隨筆4
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周邊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著她的小腿走上了舞臺,在那里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著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后,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著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于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說有笑,吃著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著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里挑吃的,顧不上吃,碗里的東西已經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里還有半碗飯,看著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臺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著!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著她們兩個在那里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里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說: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雖然她可能聽不懂),自顧自在那里玩。我二話不說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清明節隨筆5
昨天是清明節,天清氣朗,我去外公老家掃墓。路上車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裝了很多錢。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個林子里,下了車,大人們便開始勞動,外公燒香倒酒,一個衣著時尚的奶奶爬上墳頭,鋤著雜草,而哥哥拿著棍子和我打架。
接著,要燒錢了。錢都是假錢,有一百萬的,有一萬億的。姐姐拿著一疊錢,喊道,發工資嘍,發工資嘍。爸爸說,這些錢是給鬼用的,不是給人用的.。我們紛紛把錢投到火里面,煙灰卷著向上竄,外公笑著說,現在燒了這么多錢,你們二位(公公婆婆)可別爭錢呀。
森林里人多了起來,熱鬧起來,人頭在墳頭間移動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扛著一個耙子,掃著葉子,有個大媽在墓碑前倒酒,一對叔叔阿姨在一個沒有墓碑的小土墳前點香。
我爬上一個墳頭,拿著一根棍子當做槍來射擊。爆竹聲中,濃煙騰起,嫩綠的枝葉間香灰到處流竄,人們紛紛移動。
下午,我回到老家嗎,去奶奶的墳前祭拜。爸爸燒的錢很少,外公燒了一大摞,面額是幾百萬幾百億的,而爸爸只燒了幾疊,等我們仔細一看,面額居然是兩塊的。外公打的爆竹響了幾分鐘,而爸爸的爆竹幾秒鐘就打完了。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氣。爸爸辯解道:“不要講我小氣,我也給奶奶也送了一套別墅,還有洗衣機,太陽能……”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回了家。我覺得,清明節,真好玩。
清明節隨筆6
很小的時候,我并不清楚清明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只是覺得這一天沒有國慶節、兒童節那樣歡慶熱鬧。人們的臉上少了一份歡笑,多的卻是一份沉重與憂傷。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對清明節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離開了我們,還記得婆婆的棺木被黃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嘩嘩直流。我也說不出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長這么大第一位親眼目睹離去的親人,我傷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人像往年一樣到鄉下祭祀掃墓。穿過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農田,我放眼望去,山還是那座山,婆婆的墳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只是墳頭又多了些雜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爺爺的帶領下用鋤頭等工具把雜草清理干凈,并把它們掃到一塊空地用火燒,聽說是為防止起山火才選擇在空地的。我看見爸爸在角落燒一種黃色的紙,便好奇地問:“燒這個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說:“這是紙錢,燒給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蔽尹c點頭再也不愿多問,因為我知道,他們心里很難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嗎?
爺爺點燃了香蠟,伯伯鋪好了墊子,我們長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墳前磕頭。我跪了下來,望著隨風搖曳的燭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張布滿皺紋的臉和充滿愛的眼神,回味著婆婆多年對我的`愛護與念叨,也似乎聽到了她用微弱的聲音呼喚著我的小名。記憶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聽爺爺講,她年輕時是位生意能手,那時她家因為做布匹生意成為當地的一戶富裕人家。后來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變得一無所有,并逃亡到桃源鄉下定居,一家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堅強地生活。婆婆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因為舊疾癱瘓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幾乎就沒出過門。婆婆雖然手腳不方便,但還是很關心我們,聽爺爺講,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孫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著細雨。燭火熄滅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婆婆,清明節到了,我們又來看您啦!知道我們有多想念您嗎?您聽到我們正在向您問好嗎?您一定也在天上關注著我們吧!這樣您就不會寂寞了。
站在墳前,我一邊感受著四月春雨的那一絲寒意,一邊胡思亂想,忽然記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不覺,我的臉頰濕濕的,分不清是雨還是淚。
清明節隨筆7
清明時節,灰暗的天空布滿愁云,濛濛的細雨似蒼天哭泣的淚水,肆無忌憚地散落在幽深的油茶林里,淚光閃閃的樹葉在陰冷的微風中顫抖著;墳前,那一堆堆青草,一叢叢野花淚眼婆娑;如血的杜鵑花,也在風雨中哽咽著,那哭紅了雙眼的片片落紅,倦縮在草叢里低聲哀嘆。
佇立于母親墳前,心潮起伏,淚如泉湧,往事一幕又一幕地在眼前浮現……
村前,那條彎彎的小河,正在悄悄地流淌,年年歲歲、朝朝暮暮,就像我心底里最深切的懷念。暮色里,我看見母親背著魚簍在河邊撿田螺,捉小魚;那凍得通紅的雙腳,那單簿的背影,曾無數次闖進我的.夢里,醒來時,淚水早已打濕了我頭下的枕巾。
屋后,那連綿的群山,黃了又綠,綠了又黃,山風吹來,煙波渺渺,正在訴說著母親勤勞的一生。晨霧中,我看見母親提著籃子在林子里采蘑菇、扯小筍;那鮮美的蘑菇湯、那香脆的臘肉炒筍子,至今還在我的眼前飄香。如今,大酒店、小餐館多如牛毛,但我再也嘗不到那種帶有濃濃母愛的美味佳肴。
徘徊在芳草青青的田間地頭、聞著泥土的淡淡清香,我似乎看見母親拖著瘦少的身軀,在烈日下在寒風中辛勤勞作;那憔悴的面容,那長滿老繭的雙手,永遠地烙進了我的心里,伴我走過了生命里每一個春秋夏冬。
走進破舊的老屋,撫摸著沾滿灰塵的灶臺,我仿佛看見母親正站在灶臺旁燒火、做飯;凝視笨重的石磨,回味著逝去的童年,我仿佛看見母親正在吃力地磨著豆花。那陳舊的扁擔,那銹跡斑斑的鋤頭,那熟悉的風車…無不記載著母親一生的艱辛。
日落西山、倦鳥歸林,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坐在門前的竹椅上,癡癡地眺望著村口那條唯一通往外面的小路,盼望著她的女兒早點回家;十五年過去了,母親眼角映著的牽掛,那思兒的點點淚花,依然在我的心頭縈繞……
雨還在浙浙瀝瀝的下過不停,猶如我傷痛的淚水在心中流淌。強忍心中的悲痛,擦干臉上的淚水,懷著一顆虔誠、感恩的心,跪在母親墳前,燒上幾摞紙錢,點燃幾根香燭,表達女兒對母親深深的思念;鏟上一堆新土,插上幾支鮮花,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愿:天國里的母親好好安息吧!
清明節隨筆8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么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征《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艷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么漫長,空氣悶悶的。終于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里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后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里,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里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么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斗,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后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丶业耐局�,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隨筆9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著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著我就拿了伙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愿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愿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著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干了眼眶的淚水,隨著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愿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游戲,那么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清明節隨筆10
清明節自己能干什么的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也是有個期待吧,我們清明節的話這邊的志愿活動也是很多,比如說掃墓啊計劃啊什么的,但是因為我都很多都是在今天就必須去完成了之后,很多都是提前完成到清明節那一天的話,大家也有自己的事情做,所以就只能去安排出現假的時間去完成那一些志愿活動吧,但是因為我們今天是滿課嗎,有課比較多排不出來時間,雖然說晚上也是可以去做的,但是因為你好像找不到時機,最后就只能是不了了之,自己的朋友他也有在抱怨說為什么我們的課就這么忙呢?在今天到其實自己現在想一想就會覺得他雖然說口頭上說很積極很向上的,希望說可以去做更多積極向上的`事情,但是其實等他真正有機會去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又行動不起來,反正他現在就給我這種感覺,但是自己又覺得還是比較幸運的。找他口頭上還是比較積極的,這也是能夠從側面去推動自己過更加積極向上的生活。
但是他也確實是很忙的,就本來我們星期六也是要去做志愿活動的,那是因為我們最后他因為要開會嘛,很多時候就是自己現在都屬于那種比較閑的狀態,但是他就因為部門上的事情啊以及加入的那一些活動,就她也加了一個潮劇,就我們那邊的本來也是自己要加入的,可能是因為自己錯過了報名的時間,但也覺得還行吧,就雖然說錯過了,但是自己就也因此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畢竟他現在很多時間都花在這件事情上了,雖然說最后也有搞頭,但是自己也覺得他其實確實是有從這件事情中得以成長吧,但也占據了他太多的時間了。
但只要他樂在其中就行了,就是他要是沒有太多抱怨的話,那也行也沒有關系的,只要他覺得做這件事情她有所收獲,然后他也不會覺得這件事情浪費了他太多的時間,那其實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浪費再多的時間也是有意義的吧,反正自己是有這么去想的,就一個方面是替他覺得不值得,但是另一方面又為她感到感悟性,所以自己又覺得自己也應該是去找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去做吧,畢竟大家的日子都那么有規律的進行著,就只有自己的日子是那么的想嗎?然后毫無計劃,一天天的也不知道究竟完成了哪一些事情,雖然說自己也很享受這樣子的生活,就你不需要去計劃說需要去完成一些什么事情,但每一天又好像有一些小成就感,自己也很喜歡這一種狀態的,但是又覺得看著大家都是這么過日子的,自己又覺得不甘心,自己就這么散漫的過日子。
清明節隨筆11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墒撬沧璧K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余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里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么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后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復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后,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后,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明節隨筆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提到清明節,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給自己那些面都沒見過的老相宗掃墓燒紙,亦或是半夜三更上廁所沒紙你老祖宗來給你送紙來了(什么玩意)。
清明節不只有那些陰間玩意兒,它也擁有跟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樣的美食——青團and清明粑粑。清明草是用來做這兩種食物的'原料,這可不是長在墳頭上的草,在路邊經常就能看得到,其莖、葉為綠色且表面有一點絨毛,花為黃色,跟傳說之下①里的“小花”一個損色兒。采摘清明草時一定注意不要連根拔出,只需把莖掐斷就可。
我曾經與一個同學去采清明草,操場(重師那個大操場)修建以前是一片荒蕪之地,雜草叢生,清明草也是大面積繁殖,熟悉的“草影”早已讓我有了想讓它離開地面的念頭。
說好的“清明時節雨紛紛”,當天不只是萬里無云,可能十萬里都無云,太陽曬著地面,沒有一點清明節陰間的氣氛。我在這“千里清蒸,萬里紅燒”的氣候中尋找著一棵棵草,找到了就把莖掐斷,從地里取出來再放到一只手里邊,不出一會兒就有了一大把草。太陽似乎并沒有看過日歷,愣是把清明節過成了三伏天,草有很多絨毛,手心很快就開始往外排水,毛乎乎加粘乎乎的感覺似乎讓我隱隱約約看到了過世已久的老祖宗的容貌。在我不斷穿越陰陽兩界的情況下,我們總算把清明草的數量采集夠了,清明粑粑就此出鍋,味道我不是很記得,但我只是喜歡去采清明草罷了。
結果一般都不會比過程快樂,快樂的是為結果而付出的努力,老祖宗,需要我給您燒個粑粑過去嗎?(嗶——)
清明節隨筆13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么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里,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里。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著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著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辟"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裝著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后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后,媽媽拉著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隨筆14
深山叢林中那綠樹成蔭雜草聚集的居所,你就葬于此。蒼郁的松柏下,一座孤墳,載載孑立于斷橋崖邊,斷橋可曾下過雪?不知!只知那一道長長的.思念,刻在崖邊的松柏下。十年前封筆,不為名利,隱山歸林。因為今生筆下只為你而揮毫。
一壺清酒,一杯敬于你,一杯獨飲而盡。當風傾合與自己,迷戀于雨中時,愁緒一擁而來。憶起十年前,斷橋谷底的魂魄,亦不知今時飄往何處。
清明節隨筆15
穿過一簾薄霧,一襲清涼,即將走進淫雨綿綿的清明。北方的早春,四月的風已銳減寒瑟,但仍抵擋不住清明的陰郁和寂冷。春天的氣息里萬物生機盎然,而清明的月色總顯得那么地蒼白,暗淡的幽輝里似乎籠罩著一層憂怨的蕭寒,使大地披上一層陰郁的薄紗,肅穆厚重里夾雜些許的凄涼與酸澀。是懷念故人,還是追憶逝者?此時的心里,盈滿了渺遠的思念,那些揮之不去的影像,遠去的親人、同事、早逝的好友,虛渺地浮在了靈魂里,于是,陡生出一種抑郁悲未央的情結,心中浮漾著靜穆之氣,使我沉浸在了一鉤明月照清明的夜思之中。
清明是華夏子孫延綿的夢境,是世代相傳的心緒。年年歲歲,傳承百代,步履沉沉。月影清輝之下,總蘊藉盈溢的追憶,演繹著生命的綿長。南雁復歸,冬去春來。清明在春暖花開之際淫浸在花香熏風之中,日清月明,天高云淡。清明是寧靜的詩,霧色蒙籠,細雨成簾;清明是婉約的詞,哀婉低徊,杳渺悠遠。清明的香煙,比鄉間的云屏霧障還要迷茫,清明的懷念,比天空的朵朵白云還要纏綿。
清明是祭祀的節日,親友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人群在山間、在陵園、在郊野穿行,終不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景象,一種祭祀憑吊的心緒,融入悠遠寧靜的鄉野和陵園之中。從古至今的二千多年里,先人們固守著這一古老的約定,經歷了多少日清月明。自從有了杜牧,有了那斷腸一般的凄美絕句,把一個生死相隔的漫漫歲月,吟唱為凄情的四月春雨,千年古風。傾聽山野的微風輕吟,凝望遼闊的天空云飄,可以追思可以懷想可以慰嘆。柔情深重的氣息彌漫著山野的清香,如淡煙裊然。
人生在世,日短情長,生離死別,唏噓惆悵�!扒嗌奖臼莻牡�,白骨曾為上冢人�!鼻迕鲿r節,生者與逝者在此時相遇,那燃為灰燼的一縷縷輕煙追逐著孤野殤魂,彌漫著模糊的記憶和追思。此時,我們關注的不應僅是對逝者的瞻仰和懷念,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對傳統的承襲和古樸的親情。探尋先人的遺跡、思索人生的命題,藉以激勵后人常懷律己之心,進德修業以完人。哲學家叔本華在他62歲時,曾在他的人生的最后一部著作的'末尾處寫下這樣一段話:“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已經無力承受月桂花環�!闭軐W家對生命的感慨竟是如此至靜至美,令人敬嘆,使我們從中感悟到了那更高境界里的胸襟和感動。此時,我想起了一位朋友的話:“當你老了,無論世界是什么樣子,你刻滿歲月痕跡的臉上一定要保持依然燦爛的笑容。當你老了,無論生活是什么樣子,你漸漸遲緩的大腦一定要堅持吸取著新的營養。當你老了,無論你會變成什么樣子,你也要有著孩童般的天真探尋著這個世界的未知。"是的,當生命臨近終點,當有一天我們將要離開人生的舞臺,也能真正微笑著,告別一生的演出,是對人生的一種莫大的安慰。
清明是懷念故人的日子,清明是感悟人生的時節,月下的我似乎也置身于杜牧的杏花村的煙雨之中了。彼時的杜牧,不會想到千年之后的清明依然是陰雨紛紛,蕭蕭風鳴,像是重復那斷魂般的吟唱。一千二百年的相望,在歲月蒼涼中依然隱逸著月影苔痕、斷魂霽雨。暮色漸冷,時空變遷,清明的云靄在思念中彌漫,沉靜的思緒抑住了輕塵也滌蕩了心靈,四月的春風送來千年墨香的回憶,也留下遠古的詩意與氣韻。在一彎明月下我似乎看到,杜牧象像一個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深邃的目光穿過千年塵埃從靈魂深處射出,直抵我的心魄。詩人在靡雨中默默地行走,只聽見哀怨的低吟,喑啞地吟誦著凄美的詩句。我靜靜地聽著,緩緩地閉上眼睛,氣息漸漸平緩,只覺得萬物已不復存在,惟有清明的春潮在涌動的云波中悄然而至,微熏的清香在空氣中浸透了青草的氣息,也沉醉了我的心脾。
呵,清明,生者與逝者的魂靈在此時交匯,把長長的追思留存在這千年一夢中!
——謹以此文,懷念我故去的親人和好友。
【清明節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隨筆10-13
清明節隨筆11-03
清明節的隨筆11-03
清明節隨筆10-22
清明節隨筆作文09-26
清明節隨筆【熱】10-08
【推薦】清明節隨筆10-08
【熱門】清明節隨筆10-08
【精】清明節隨筆10-08
清明節隨筆【熱門】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