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故事(通用20篇)
故事是一種文學體裁,生動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幫你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你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jié)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跟西楚霸王項羽,大戰(zhàn)好幾回合后,終于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xiāng)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zhàn)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xiàn)在風刮得這么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闭f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么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后,每年的清明節(jié)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后來民間的`百姓,也跟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節(jié)的故事 2
從根本上講,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由地球公轉(zhuǎn)時所在的位置確定的。
地球公轉(zhuǎn)一周為黃經(jīng)360度,當?shù)厍虻竭_黃經(jīng)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后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jié)氣,共有二十四節(jié)氣。因此,節(jié)氣在陽歷上的日期就是固定的,由于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農(nóng)歷就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nóng)時的陰陽歷,它還結(jié)合了陰歷,即以月相29.5天為周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因為陰歷紀月推算節(jié)氣所在具體時間需要準確的天文知識和數(shù)學知識,所以,以前的歷書所載各個節(jié)氣發(fā)生的時間就是要由國家頒布的(如立春精確到年月日時分秒),而且,不同的時代推算的規(guī)則有所不同,清史稿時憲志就用很長的篇幅和很多圖形公式來說明當時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講農(nóng)歷中節(jié)氣的設置規(guī)律往往只就是確定月首為節(jié)氣,月中為中氣,兩個節(jié)氣間隔就是15天就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據(jù),節(jié)氣歌也就是一般人掌握節(jié)氣規(guī)律的必學知識。稍微復雜一點的推算就是習慣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陽最低的時候)過了105天就就是寒食,106天就就是清明;現(xiàn)在按陽歷計算就簡單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說,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jīng)15度的`時候。
總之,四五清明說起來就是一個農(nóng)歷的節(jié)氣,但它就是用陽歷方法確定下來的日子,這個說法在使用公歷以前就是沒有的。就好像說3月21日就是春分,6月23日就是夏至一樣。用節(jié)氣來反映太陽的運動規(guī)律就是中國古人了不起的發(fā)明。
清明并沒有固定在公歷4月5日,每年會有所不同。就像農(nóng)歷和公歷的關系一樣,清明的公歷日期并不就是固定的。比如20xx年的4月5日就是清明,而20xx年的清明則就是4月4日。
清明節(jié)的故事 3
對未來的期待,對過去的詠嘆。大自然在人類的血液中埋下了一條條尋根的蹤跡,而清明正是喚起了我們對生命的遙想與對祖先的緬懷。
南宋詩人高翥曾吟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鼻迕髦畷r,人們祭奠祖先,憑吊故人,遙寄哀思。無論是至親、朋友,我們都會點一柱香燭,遞一束百合,撒一抔黃土,掃一掃塵埃。
清明,我和爺爺一起去老家掃墓,祭拜我逝世的老祖母,一路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去掃墓的人,有手捧拿著白花的,有手拿祭禮的,人們以不同方式表達對親人的緬懷,我們也在他的墳前燒了一些紙錢,放了一束花,將那濃濃的相思與懷念傳至墳塋,埋于心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天下起了蒙蒙細雨,好像老天爺也為清明流下了眼淚。
清明節(jié)的故事 4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zhàn)好幾回合后,終于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xiāng)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zhàn)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劉邦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劉邦父母的墳墓。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xiàn)在風刮得這么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么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劉邦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后,每年的清明節(jié)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節(jié)的故事 5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jié)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tǒng)美德,據(jù)《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jié)這一天,無 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 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 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 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饑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 用火烤熟后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于在 19 年后回到了晉國,重 耳后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
寒食節(jié)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后來重耳做了國君, 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受封,帶母親隱居綿山去了。晉文公下令放火 燒山,想逼介子推帶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上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6
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們?nèi)胰吣埂N覀兊搅说谝粋墓,在那里等了很久,其他的親戚終于來了。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有這么多親戚。接著,我們就前往第二個墓。去第二個墓要爬山,爬山爬得可真累啊,大家都爬得滿頭大汗。山上樹很多,風景十分優(yōu)美。我們終于到了第二個墓了,大家都氣喘吁吁的。在墓前面要燒紙錢,燒香,我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
掃完墓,我們?nèi)疫去酒館里吃飯,酒館里的東西可好吃啦,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有一位親戚,家里養(yǎng)了一條小狗,她特地帶了一些吃剩下的.骨頭回去,準備拿給她的狗狗啃。
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清明節(jié)�。〉谝粋理由是山上風景很美,還可以鍛煉身體;第二個理由是可以天天跟那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兒;第三個理由是可以天天去酒館吃飯。
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7
話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做了一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后,體力好了。
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面君討賞,他最鄙視這種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聽說后,就想把介子推從山上拉下來,可山上樹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煙把他熏下來,結(jié)果介子推死了,還留下了一是:“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長清明。”
所以這天就是傳統(tǒng)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8
清明節(jié)學校放了四天假,清明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掃墓節(jié)日,爸爸開車帶著媽媽、我和哥哥一起回老家,去為曾爺爺和曾奶奶掃墓。
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清明節(jié)上墳的原因。4月4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開始于周代,已經(jīng)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這世上還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不過清明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jié)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一到家爸爸、哥哥他們一起去做準備工作。帶上了各種各樣的貢品,還帶上了冥幣就出發(fā)了。我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于來到了目的地,我們都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了。我們來到墓地后,把雜草和爛泥都清理了一下。然后向他們深深的鞠了一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敬意。我們把貢品擺放到墓碑前,祝愿他們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我們還編了幾個花環(huán),我們把花環(huán)放在那里�;ōh(huán)散發(fā)這誘人的香氣,使我們的心情舒暢了許多。我們還帶來了一些鞭炮,鞭炮爆炸的聲音十分的響亮,炮灰還像火箭一樣到處亂飛,與自然的景色相結(jié)合顯得更加美麗了。聽媽媽講,這是一個好的兆頭,這說明祖宗們在九泉之下保佑著我們,我們會興旺發(fā)達的。他們都活到了八十歲以上,都是很長壽的人,我們這些活著的人也一定會很長壽吧。放完了鞭炮就該給九泉之下的人們燒在陰間用的`鈔票了,爸爸知道他們都很喜歡打麻將,所以就燒了一些給他們燒了一些,有一億的,有兩億的,還有一百萬的,爸爸嘴里還低聲的說:不要搶,人人都有。我一聽,覺得很好玩兒,給他們那么多的錢,幾年都花不玩呢。怎么可能會去搶呢?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清明節(jié),我過的很開心,還知道了清明節(jié)的來歷,我會記住這個清明節(jié)的。
清明節(jié)的故事 9
相傳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的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尋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在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墒牵敃x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的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以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一個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0
今天我們放假了,放了三天的假�,F(xiàn)在很多人只知道清明節(jié)要放假,卻不知道清明節(jié)是怎么來的,要干什么。其實,清明節(jié)最初的含義是祭祖,掃墓。
清明節(jié)還是一個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說法。清明節(jié)與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還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
要說起清明節(jié)的來歷,據(jù)說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禮,后來民間效仿,就成了清明節(jié)。不過,要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清明節(jié)起源于介子推。
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也可以踏青去。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1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jié)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tǒng)美德。據(jù)《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jié)這一天,無 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 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由于饑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后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晉國,重耳后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
寒食節(jié)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后來重耳做了國君, 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受封,帶母親隱居綿山去了。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帶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上火,每家每戶只能夠吃生冷的食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2
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是在 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jié)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nèi)均屬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春秋時代,晉國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饑寒交迫之時,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奈只好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帶母親出來,誰知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于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便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禁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蕩秋千,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jié),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在清明節(jié)的飲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東,即墨吃雞蛋跟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跟冷高粱米飯,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跟,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稱鼠曲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卜絲與春筍,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節(jié)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于清明頭一夜,把雞鴨卵煎熟,染成藍黃雜色,在卵殼上加以雕鏤成畫,作為冷食禮品贈送。據(jù)說吃畫卵,在隋唐時盛行全國。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fā)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zhì)。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3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睘榱思o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融合寒食節(jié)習俗禁火冷食和祭掃墳墓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4
相傳,古時候,嶺南梅山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位劉奶奶,她和孫兒慶明以染布為生。十五歲的慶明有些癡呆,常被人捉弄。
這天,慶明和劉奶奶上山采做染料的草。采完后下山時,在半山腰差點和一個中年男人撞個滿懷。那人行色匆匆,滿身塵土,卻臉色紅潤,步履輕盈。那人一抬頭,看見慶明,驚呼起來:“哎呀呀,原來你在這里啊!”慶明傻傻地看著他,半晌才叫了聲:“大哥哥……”劉奶奶趕緊對那人說:“先生認錯人了吧?我看你面生,不象咱村的人……”那人笑了笑說:“對不起,大娘。我叫姚望,在山里住。”說著指了指遠處。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只見山邊不知何時搭起了一座木房子,周圍還滿是稀奇古怪的花草。
“我知道你們祖孫生活困難,想幫你們一下�!币νf著,拿出一塊灰白的石頭遞給劉奶奶,“你回去把這石頭磨成粉,加到染料里,染出來的布顏色會更加鮮艷漂亮�!眲⒛棠屉m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接過石頭揣進懷里,拉上慶明就走。慶明幾步一回頭,有些依依不舍。
還別說,姚望給的石頭還真管用,染出來的布藍汪汪的,人見人愛,姑娘小伙都喜歡得不行,連外鄉(xiāng)的人也特意趕來買布,小染坊的生意一日天好起來。為感謝姚望,劉奶奶經(jīng)常拿些吃的用的上山,姚望每次都含笑收下。慶明對姚望特別親,沒事總是向他問這問那,姚望也不嫌麻煩,有問必答。
這天,慶明又去找姚望,姚望問:“慶明,你的后腦勺是不是有個拳頭大的疤?”慶明茫然地點點頭,道:“你咋知道的?”姚望擺擺手,低聲道:“因緣已至,時機未到。”慶明不知道他在說什么,自己玩去了。
轉(zhuǎn)眼到了春天,一連半月的陰雨天氣,村里有人開始莫名其妙地發(fā)燒、咳嗽。大夫們開的藥無濟于事,服用后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已經(jīng)有人咳血而亡了。外面風傳這個村子染了瘟疫,紛紛避開他們。劉奶奶和慶明不幸也染了病,慶明還好點,只是發(fā)低燒,劉奶奶則咳得沒了人形。慶明都快急瘋了,整天守著劉奶奶,直到姚望找上門來。
一見姚望,慶明撲到他懷里大哭起來,求他想辦法救救村里人。姚望問明情況后,不慌不忙地說:“慶明,你們兩個到我那里住一段時間,我保證你倆沒事�!睉c明呆了半晌,蹦出一句:“那其他人呢?”姚望面無表情地說:“那不關我的事�!睉c明的倔勁上來了,咬著牙說:“那不行,要死一起死,要活一塊活,我不走!”
姚望沉吟道:“辦法也不是沒有,除非……”
慶明焦急地問:“除非什么?”
“除非你喝光染缸里的水!”
慶明一聽,二話沒說,“蹬蹬蹬”跑到染缸前,舀起水就喝。
水里浸滿了染料,墨藍一片。劉奶奶沙啞著嗓子叫道:“別喝染料啊,會死人的……”慶明犟勁一上來,哪里顧得上聽劉奶奶的話。只見他如頭水牛,一頓海喝�?伤吘故莻孩子,怎么能喝光一缸水?果然,慶明打了幾個飽嗝,突然吐出一口水,兩眼一閉,身體一挺倒在地上。
劉奶奶見狀,傷心地哭起來。姚望走過來,彎下身問道:“慶明是不是你正月初八從山腳撿回來的?當時他通體棕紅,臉有胡須,后腦勺還有個拳頭大的.疤……”
劉奶奶止住哭聲,吃驚地看著姚望。十五年前,孤身一人的劉奶奶在山腳看見一個長相怪異的嬰兒在啼哭,猜是遭父母嫌惡遺棄的,不由得心生惻隱,便抱了回來。這件事劉奶奶從未向外人吐露半句,如今姚望突然提起,難道慶明是他家里人,他要帶走不成?慶明可是劉奶奶的心頭肉啊。
姚望看出劉奶奶的心思,大笑起來。霎時間彩霞繚繞,金光四射,只見一位菩薩端坐在祥云中,哪里還有姚望的影子?劉奶奶連忙跪地參拜。菩薩微笑著說:“我是藥王菩薩,以施藥救人為天職。十五年前,我?guī)Я藟K千年首烏去給觀音祝壽。行至梅山時,首烏掉落摔到巖石上,擦破了點皮,我就把它埋起來,想過幾日長好再挖不遲。豈料,幾日后,我卻再也尋它不著,原來它已遁走化為人形�!�
劉奶奶聽得目瞪口呆。
藥王菩薩接著說:“慶明人雖癡,但心地仁厚,人品世間罕見。我非常喜歡他,本想把他帶走,但見他俗緣未了,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待他醒來,讓他從醫(yī)吧�!�
話音剛落,祥云、菩薩倏地不見了。再看地上,有幾筒竹簡,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字。
劉奶奶急忙去看慶明,死勁拍打他的臉,好半天,他才醒來。似乎剛剛美美睡了一覺,慶明睜開眼睛,伸了個懶腰,一骨碌爬起來。醒來的慶明就象脫胎換骨般,沒有了絲毫的傻勁。
劉奶奶摸摸他的額頭,燒竟然退了,不禁喜極而泣。慶明雙目炯炯有神地說:“我明白了,咱們用來做染料的草可以治大家的病,我現(xiàn)在就去煮!”說罷,當即用那種草燒了一鍋水,讓劉奶奶服用。劉奶奶閉著眼睛連喝三碗,當晚已經(jīng)不咳了,第二天天未明就痊愈了。
消息傳開,村里人爭相來討水喝。慶明每日都去山上摘草,煮水,樂此不疲。喝了慶明煮的水,村民們的病很快都好了。那以后,大家都非常尊敬慶明。
從此,慶明整天埋頭研究醫(yī)書,后來才知道,那種能做染料的草名叫板藍根,有清熱解毒、涼血、殺菌的作用。慶明聽從藥王菩薩的囑咐,果真成為一位遠近聞名的良醫(yī)。
又是一年春天,梅山地區(qū)爆發(fā)了一場罕見的鼠疫。慶明帶著幾名徒弟每日馬不停蹄地為村民施診,終于累病了,久臥不起。有個晚上,他叫徒弟們將他抬到山腳一僻靜處,并趕走了所有的人。第二天,當人們放心不下去看望時,發(fā)現(xiàn)床和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一連下了七天七夜,等到雨停時,人們發(fā)現(xiàn),漫山遍野長滿了板藍根,根莖還比平常的粗壯。大家都說,是藥王菩薩帶走了慶明。慶明本來就是首烏托世,首烏的靈魂在根部,是他讓板藍根的根變得粗壯起來,這是他留給人間最后的禮物啊。
從那以后,人們就有了嚼板藍根的風俗。每當嚼著甘甜的板藍根,人們就會想起慶明。后來,為了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名醫(yī),人們把慶明走的那天定為一個節(jié)日,叫慶明節(jié),板藍根叫慶明根。再后來,人們覺得板藍根有清熱解毒的療效,就改為清明根,這個節(jié)日也就變成清明節(jié)并沿襲至今。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5
中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jié)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jié)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jié)和寒食節(jié)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jié)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jié)。從此,清明節(jié)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jié),又稱掃墳節(jié)、鬼節(jié)、冥節(jié),與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及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合稱三冥節(jié),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jié)古時也叫三月節(jié),已有25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jié),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jīng)到了轉(zhuǎn)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蘇,能夠春耕播種了。
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jié)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能夠見到彩虹了。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6
我來告訴你有關于我和清明的事吧。清明節(jié)的第二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杭州游玩。那里有太子灣公園,西湖……。媽媽爸爸先帶我去了太子灣公園看櫻花。
那一些櫻花是早櫻,有粉色的,淡紅色的,朱紅色的,顏色非常鮮艷。有一種櫻花很特別,呈粉色和雪白色漸變,非常好看。遠看它們,就像一團團粉色的棉花,它們長得高高的,搖擺著樹枝,笑顏逐開,好歡迎我們的到來。近看,花中間有幾根上面是黃色的,下面有一絲絲奶白色的莖,它的花片是粉色的',就像小姑娘穿了一條粉色的裙子一樣,花片的外面則是淡粉色的,花片摸起來非常平滑,薄薄的,它的樣子非常好。它的樹枝彎彎的,就像害羞的小姑娘,越走到里面,櫻花就越好看,看得讓我心曠神怡。櫻花樹很高,要好幾個我疊在一起才能跟它比,我還摸了幾下樹枝,非常粗糙就像一塊石頭。
突然,來了一陣大風,把櫻花吹得滿天都是,就像下了櫻花雪,那櫻花雪就像雨點一樣飄下來,櫻花雪落下來,有一些落到了我的頭上,有一些落到我的帽子上,真美啊,讓我贊嘆不已。
游客們有的大聲地說:“真美啊�!庇幸恍┤藫P起手,追著櫻花跑,想抓住那幾片花片,把花片抓住了,還有更多的花片落下來,把整片大地變得香氣迷人。
多漂亮的花��!多美的花呀!這就是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7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這個節(jié)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靜靜地吟誦這首詩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們來到墓前,按照俗例,我們擺上鮮花和各色祭品,我們進行了特定的拜祭儀式,對先人表示了哀思緬懷之情。掃墓后,讓我們明白了“做人不忘本、不忘根,飲水要思源”的道理。
眾所周知,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節(jié)氣是按照陰歷制定的,陰歷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jié)的故事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qū)景點之一:母子石像寒食節(jié),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jié)”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被晉文公更名為“介休”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風俗最重清明節(jié),踏青之風也極盛關于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8
公元前636年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寵妾驪姬心懷歹意,企圖謀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齊繼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護著重耳離開晉國避難。有一天,他們到衛(wèi)國的深山老林里迷路,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就在重耳斷糧待斃之時,介子推到山溝里,把腿上的肉割一塊,與采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非常感動,流著淚說:永遠忘不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許諾將來繼位之后,定不忘情。介子推回答說:我不求你日后報答,只求你關心百姓,做個清明的國君。
介子推與眾大臣忠心耿耿隨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在國人內(nèi)應和秦國幫助下,重耳回國即位。當車子快進國都時,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過的破席子扔。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夏縣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經(jīng)歷千辛萬苦,終于當國君,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zhí)政后,在封賞大臣時,跟隨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祿,卻忘介子推。經(jīng)有的大臣提醒,晉文公省悟過來,十分悔恨,覺得對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國上下都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再當官,便攜母一起到風景秀麗的綿山巖洞中隱居,草衣寒食。此事不久便被晉文公知道,立即親自率眾大臣到綿山訪求。
晉文公一行到綿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喚,只有山谷回聲,不見介子推出林相見。這時,晉文公要急于見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綿山,介子推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會背母出山。結(jié)果大火燒多日,還不見介子推的蹤跡。晉文公又率人進山尋找,未能找到介子推母子遺骸及物品,后有人從半山巖的巖洞中找到半張破席子。晉文公接過席子細看,只見上面寫到:割肉奉君盡忠心,但愿主公賞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照復清明�?春螅瑫x文公感到很內(nèi)疚,悲痛萬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綿山為介山,將一山崗定為他名義上的封地介公嶺,將介子推母子隱居的巖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廟于綿山腳下柏溝村南的柏樹林之中,又命將定陽縣改名為介休縣。他還下令讓隨從人員把焚燒林的殘木拾上幾塊,給自己做一雙木鞋。他每天上朝時都要穿上木鞋在宮廳行走,呱嗒呱嗒地聲音提醒自己看著足下,就好像看到介子推,后來人們將最忠誠的最尊敬的朋友稱作足下。
晉文公焚綿山之日,正值清明節(jié)。晉文公十分感傷,令全國上下不得舉火炊煙,并把清明節(jié)這天也稱為寒食節(jié)。后人為懷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舉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漸減至三日。寒食節(jié)從此便流傳下來。
第二年清明節(jié),晉文公率眾臣到綿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zhuǎn)化,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綿山踏青,抒發(fā)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為炊熟日,人們要做許多蒸餅,稱作子推蒸餅;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棗泥做成燕子狀餅(三角餡餅),然后用柳條串起掛在門據(jù)上晾曬,稱作子推燕。每年清明節(jié)不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頭戴柳條編織的柳冠或柳環(huán)。當時有民謠說: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清明節(jié)的故事 19
臨近清明,雨水特別多,羅老太太的淚水也特別多。
因為她那大有出息的兒子終于開著豪華小車回來了,帶著大把大把的錢回來承包村里高速公路路基修建,同時給她買了一堆好東西說要好好孝敬她,還要將祖墳修葺得富麗堂皇。
大家都說羅老太太好福氣,生了個能干兒子,連國家工程都包得下。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曾看見她老羅家祖墳冒過青煙,每次聽到這種話,羅老太太暗淡的眼睛就會充滿閃閃淚光。
羅家祖墳果然趁著一個雨過天晴的日子迅速冒出了青煙,不過是挖掘機和推土機的青煙。機器轟鳴聲中羅老太太的天塌了,人倒了。
“娘�。 �
羅老板有點慌了,原來老娘天天念叨推墳山就是要她的命是真的,他開始后悔沒有依著老娘把墳山頭那片亂葬崗也挖出來一起遷葬。不過他問心無愧,自家祖墳已遷葬好了,而且其他墳頭不管遷葬還是推平,他都進行了合理賠償,他已為此花過了不少錢。
羅老板覺得作為勝利村的一員他已做了該做的,漫無盡頭的春雨已經(jīng)嚴重耽誤了工期,不能按期完工的后果是他最不能承受的。
錢字當?shù)赖哪甏l還有精力去做無謂的溝通?一個人心里裝滿了錢,本就沒有什么空間去裝其他東西了。
接下來的日子羅老板仍舊抓緊每一個停雨甚至小雨的日子站在遍地零散骨頭上監(jiān)工,羅老太太仍舊躺在醫(yī)院的重癥室輸氧。
雖然細雨綿綿,羅老太太畢竟還是醒了。
羅老板百忙中親自開著豪華小車把老娘接回村里時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鄉(xiāng)親的認同和贊賞,在一片恭維聲中羅老太太渾濁的雙眼中再次浮現(xiàn)閃閃淚光。
三日后,羅老太太死了。她只給兒子留了一句話,給世界流了一顆最深沉的淚。
羅老板花大錢請了方圓最好的地仙,地仙果然有兩下子,下葬的吉日居然春光明媚,羅老太太風風光光地葬進了新墳山。下葬時羅老板再次中氣十足地哭了出來:“娘啊!”那一聲哭喊,他手下人都準確地被感動得潸然淚下!
也不知是新墳山的風水有問題,還是羅老太太心有怨念,接下來的日子里羅老板諸事不利:自己染上了傷寒不說,工地上也時不時有人出事。羅老板的霉運最終被一個大雨傾盆的深夜終結(jié),那夜的泥石流掩埋了羅老板的材料庫。羅老板又成了一無所有的羅記恩,一無所有的羅記恩在床上躺了三日。
三日后,羅記恩拖著孤單的腳步看了舊墳山、看了親自下令砍伐光的'變形山坡、看了山坡下那片被泥石沖毀掩埋的房子田地,他的腳步最后停在了羅老太太的墳前,緩緩跪在泥濘的墳前,他慢慢地磕下了頭,嘴里嚼著眼淚念著:“娘啊……娘……我錯了……”
沒人知道羅記恩是什么時候離開村子的,只是都知道在他離開后咒罵他:動了村里的龍脈,氣死了自己娘。總之他倒什么霉都活該!
羅記恩離開沒多久縣里就派人來處理泥石流災情了,遍地的零散遺骨也被撿起來厚葬。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故事——原來村里那片亂葬崗秘葬著當年戰(zhàn)死在勝利村的幾名解放軍,其中就有羅老太太的胞兄、男人和親生兒子。羅記恩的親生父親正是當年的烈士之一,羅老太太臨死前才將這守了半輩子的秘密告訴羅記恩。
清明節(jié)的故事 20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后來民間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jié),需從一個現(xiàn)在已失傳的節(jié)日——寒食節(jié)說起。
春秋時晉國內(nèi)亂,諸子爭奪王位,公子重耳被趕出晉國,在外避難。先鋒營首領介子推等大臣跟隨重耳忠心耿耿,在國外流亡19年。最困苦的情況下,重耳流亡到衛(wèi)國,饑不能行,眾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地進山溝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送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咽吃個精光,這才問從哪來的肉菜湯,旁邊的大臣告訴是子推從大腿割下來的,重耳聽了感動的淚如雨下。
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爭寵,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避山里,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jié)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jié)。之后,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寒食節(jié)終于推而廣之,擴展到全國各地,在歲時節(jié)日的演變過程中,寒食靜靜地融入了清明。寒食滋潤了清明,清明由一個節(jié)氣上升為最為人們所重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清明節(jié)的故事】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的故事07-09
清明節(jié)的故事09-03
清明節(jié)的故事02-25
清明節(jié)的傳說故事07-09
清明節(jié)的由來故事06-23
清明節(jié)的故事與傳說06-23
清明節(jié)的歷史故事06-23
有關清明節(jié)的故事06-22
清明節(jié)的故事簡短12-16
清明節(jié)的故事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