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習俗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講著講著,清明節變悄悄的來到了我身邊,我們家便可以一年一度的春游了。
微風拂面,暖和的陽光格外的燦爛,看,旁邊的桃花開了,一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忽高忽低,它們的身子是那樣的輕,我只要輕輕一吹它就可以翻上二十來個跟頭,不管那些桃花會飛到哪里,那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瞧,一根根小草爭先恐后的鉆出地面,一棵棵小花爭奇斗艷,一棵棵小樹抽出嫩葉,一團團白云悠閑的散步,一簇簇油菜花美麗金黃,一片片麥田望不到邊,哈,一只只去南方旅游的燕子成群結隊的飛了回來,小鳥們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盡情的'歌唱。”那個像馬,這個像人!拔铱粗艿苁种傅姆较,哦,原來是白云,別說那朵白云還真像一匹馬飛奔在遼闊的天空上,這春天一切都是美麗的。
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呀,它給大地上了春的地毯讓我們無憂無慮的游戲,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時快樂的,春天是神奇的,不知不覺的便到了下午,白云更大了,就像壓在我頭上一樣,太陽更紅了,染紅了半邊天,又過了一會,媽媽招呼我們回家,一輪紅日懸掛在天空中,慢慢向西邊下落,白云不在白了它們變成了紅云像漩渦一樣圍繞著太陽。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百鳥爭鳴,鮮花齊放的季節里,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習俗2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風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清明節習俗3
天陰沉沉的,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整個大地在春的召喚下一片綠意。景美,卻無意欣賞。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掃墓。
看到掃墓的人一臉凝重,他們此時的心情應該是沉重的。他們在自己的祖宗墳前放上一盤盤涼食。我問媽媽“這是在干什么?”媽媽用低沉的聲音回答:“他們正在祭祖,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地方祭祖的方式都不同,你可以在網上了解一下!蔽覒阎闷娴男那樯暇W搜了“清明節”,跳出許多條內容:民間忌使針,忌洗衣服,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次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當然這些只是傳統習俗。
媽媽還說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緣故,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寒食的習俗。比如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了解了這么多,雖然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但是在清明節這天,相信大家都是懷著同樣的心情緬懷先祖,共寄哀思!
清明節習俗4
上墳祭祖時,人們應將酒,水果,紙錢和其他物品帶到墓地,在親人的墳墓前擺好供品,然后焚燒紙幣,為墓地種植新的植物,添上新的土壤,之后鞠躬或叩頭朝拜,儀式結束后可在附近野餐或直接回家。雖然這是一個代表思念的節日,但大家互相鼓勵,場景還是很溫馨的。唐代詩人唐牧的詩《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上墳祭祖的.由來
比較早的可追溯至先秦,那時已有設壇祭墓的習俗,后來逐漸演化為墳前祭拜。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寒食墓祭”的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辫b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焙衬辜烙谑亲鳛閲叶Y俗確定下來,也是清明節掃墓來歷,從此一直傳承下來直到今天。
清明節習俗5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大紅大紫,而且衣著要整齊,神情須莊重肅穆。
2、常規順序不可反
掃墓祭祀是有個先后順序的,許多年紀大的老人都會相當注意這點。一般都是先把墓園或墓地打掃干凈然后才是祭祀。由于祭祀是相當講究風水和禮節的,所以先后順序盡可能不要出現差錯。先后順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
3、忌嬉罵和非議先人
個別人在掃墓時,為放松心情,互相嘻哈打鬧,不僅是對逝者的大不敬,還會招致非議。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會惹來麻煩。
4、掃墓時不可邊吃東西邊祭拜
古時傳下來的掃墓禮儀中,掃墓前應禁食,不過對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的人們來說,空腹祭拜也不現實,實在要吃,飲食要清淡,忌大魚大肉,也不宜吃得過飽,假如因此在掃墓時體內排出污濁之氣,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現;另外,無論多餓,掃墓進行時,嘴里別咀嚼著食物,這只會凸顯你吊兒郎當的無知。
5、發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發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6、未滿三歲的嬰兒不應帶去掃墓
一方面,雖然掃墓現場不像以前那么環境污染,但不排除仍然有點香放炮的行為,這些氣味聲響容易讓孩子驚厥,不利身心健康;也有說法是此階段小兒容易瞧見大人看不見的陰間世界,當然,不論真假,墓地周圍的環境及設施等都不方便大人帶小孩前來。
清明節習俗6
較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墳地)舉行,俗稱“上墳”,時間主要是忌日和傳統重大節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節(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攜祭品香紙到墳前,擺放祭品、水酒,然后燒紙、焚香、奠酒、行禮,其間還壓墳頭紙。
上墳習俗尤以清明上墳最為隆重,前一天早上還要去給祖先墳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興旺。大多數農村家族,兒子結婚,也要去上墳,含義是告訴祖宗,兒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去世的人第7天黎明,家人到墳前祭奠致哀,稱“壘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畢,也有壘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時親屬兒女備供品祭奠,叫“百餮”,舊時有扎上搖錢樹,紙箱,紙柜焚化墳前,現在只是燒些紙錢。
上墳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墊上磚頭,讓他人看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清明時節的上墳非常重要。因為按照民間傳統,祭祖和孝道是綁定在一起的。若不參加祭祖,就會被認為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節習俗7
每年的陽歷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風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懷著感恩的心去掃墓,一路上風景真是美不勝收,春姑娘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讓大自然變得更美?,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都張開了笑臉,柳樹姑娘將它碧綠的小辮探進了清清的小河里。春姑娘輕輕地吹,小草慢慢地醒。百花齊放萬物復蘇,好一幅美麗的景象。
景象雖美,可我們卻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去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此時的天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挺拔的大樹仿佛失去了翠綠色,這一段時間,時光仿佛停住了,大地萬物都沉默著,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擺好供品,點上蠟燭,默哀三分鐘,燒上好多的`紙錢,借此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的生活著。接著我和媽媽清除了墓邊的雜草,擺上了美麗的鮮花,墓地頓時煥然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地想著,明年的今天,我們還會來看太爺爺太奶奶的。
清明節習俗8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不過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里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掃墓程序,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4、清明掃墓不是越早越好
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
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還有,對于某些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提醒朋友們要遵守當地的相關習俗去做。
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古代歷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么早,但是,專家提醒朋友們,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5、懷孕的婦女不能清明節去掃墓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后參加清明拜山活動。提醒朋友們:咱們祖國遼闊,南北方對于掃墓的習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兒女均前往掃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則通常女兒不前往掃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則隨夫前往掃墓。
6、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后,再燒紙錢祭祀。提醒朋友們這一條很重要。
7、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么花合適?
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8、清明節早上要看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盡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9、掃墓之前最好禁食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這一條,專家認為很重要,但是對一些朋友來說可能需要委屈自己一下了。
10、掃墓需要奉香給山神土地
掃墓時,除了將帶來的香燭冥鏹、鮮花果品、紙錢、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祭祀禮品多寡隨意),擺放在墓前外,還要燃點香燭,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護神。
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獻花,然后燃燒冥鏹,奠酒(即將酒灑在地上,這代表向先人敬酒),禮畢,可以聚餐飲酒,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11、掃墓時不得嘻笑怒罵
因為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嘩、嘻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
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12、忌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國,祭祖并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明顯得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專家特別提醒朋友們: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他墳墓拍進鏡頭。否則,你的運勢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13、清明節什么情況“燒包袱”?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種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
14、清明節忌諱探視朋友親人
最好不要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隔天去探視為宜。因為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很說不過去的,或者說不吉利。當然,你也可以請親朋好友在外面吃飯為宜。
15、避開清明節時期結婚
同上理,結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開選擇清明節時期結婚。當然,結婚的擇日講究還很多。
16、清明節可以出去旅游嗎?
清明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去踏青,春暖花開的時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無可厚非。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說對亡者不敬的話,晚上活動要謹慎。因此清明節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說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17、清明節忌穿到大紅大紫的衣服
特別忌穿到大紅大紫的衣服,應穿上素色的服飾。另外,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本命年者除外)。
18、清明節拜祭輩分有講究嗎?
當然需要講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余此類推。拜祭完畢后,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最后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19、清明節拜祭會將“陰氣”帶回家嗎?
很難簡單說清這個問題,其實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時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心里坦蕩蕩,一點問題都沒有。拜祭回家后,必要時可以進行過火盆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
20、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掃墓嗎?
坊間有一說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掃墓。這個是習俗問題,只要尊重當地的習俗即可,如果當地有此習俗,那么,最好回避之,否則日后會帶來諸多的心理麻煩。如果當地沒有此習俗,則無關此禁忌。
21、能陪朋友去掃墓嗎?
因為各種原因,許多人可能會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掃墓的問題,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掃墓嗎,下屬陪同上司去掃墓,甚至生意場上陪同客戶去掃墓。
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掃墓,因為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么建議你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
22、為何清明節前會夢到逝去的先人?
一些人幾乎每年清明節前一段時間總會夢到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或者朋友,甚至在夢中還跟他說話聊天。其實,這已經很明顯地告訴你該去給他們掃墓了。
23、為何清明期間忌買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節過生日,因此有時難免就在清明節期間買雙鞋。豈不知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時買鞋。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
提醒你留意鞋店為何清明節生意不好就明白了。如果有些朋友不慎清明這天買鞋了,請這些朋友用紅紙包好鞋子,放在門口一晚,然后清早將紅紙燒掉即可。
24、清明節忌過生日嗎?
有些朋友恰巧是清明節生日,提醒你要提前過生日。如果恰巧是老壽星在清明節過生日,那么禁忌會更多。比如當日不要接受鮮花,同時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當天吃。坊間認為,這樣老壽星一定會過一個平安吉祥的年,會更加長命百歲。
25、清明節祭掃的具體日期如何確定?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26、清明節掃墓回來要凈身洗衣嗎?
與清明節前忌買鞋類似,清明節掃墓回來,一定要清掃你的鞋子,同時將鞋子的鞋尖朝里,同時勿忘將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凈晾曬為宜。
清明節習俗9
常聽爺爺奶奶講,無錫有座很著名的古橋,叫“清明橋”。在國慶_周年放假期間,媽媽說要帶我去看看,還要幫我拍一組清明橋背景的照片,我可高興了。
我換上大紅旗袍,帶著小紅紙傘來到古運河邊,清明橋旁。媽媽說,無錫是京杭大運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從有運河開始,無錫先民就傍河而居,清清的水,兩岸小橋流水,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水鄉文化。媽媽說從小在這一帶長大,常在清明橋玩耍,現在來到這里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
如今的`清明橋經過修復,向我們呈現著她它的清麗動人豐姿。她橫跨在運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全橋用花崗石構筑,橋欄上沒有雕飾,每側立兩個望柱,顯得十分古樸。整座橋造型勻稱,穩固雄偉,是無錫古運河上最著名的景點,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
媽媽幫我橫拍,豎拍,指點著我擺各種姿勢,她新買了臺新相機,總以為自己是個攝影家呢。開始我對著游人,總感覺裝腔作勢不自在,后來就越拍越自然了。遠處開來一艘古船,穿過大拱橋,徐徐向清明橋開來。媽媽又幫我搶拍了幾張。
我們來到橋下石板路上,我突然發現地上刻著字,媽媽說那是無錫話。例如“一踏刮子”意思是“全部”,“上腔”意思是“教訓人”——真有意思啊!
通過游玩,我感受到家鄉人文風景的魅力,使我感受到:我愛家鄉的清明橋和無錫話。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家鄉無錫建設得更美麗!
清明節習俗10
早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清明節就有相應的飲酒活動,飲酒不受限制。清明節里,一般舉行家宴時,都要為去世的祖先留著上席,一家之主這時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讓祖先先飲過酒或進過食后,一家人才能開始飲酒進食。在祖先的靈像前,還要插上蠟燭,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也記載了唐朝時,宮中于清明節設宴飲酒之后,憲宗李純又賜給宰相李絳酴酒。一般認為古人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
正如前文所言,清明節之所以與酒有著不解之緣,就是與寒食節有關。清明與寒食本是兩個節日,有人說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說在清明前兩日?赡苡捎跁r間相近,又加上掃墓與寒食禁火習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便合而為一了。
歷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節時,家家要禁煙火,只能吃預先做好的'冷熟食。傳說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功成隱退、抱樹焚身的晉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從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時間,而一連三天只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既然寒食節禁火卻不禁酒,喝酒暖身之舉就流傳開來。
據晉代陸翙《鄴中記》載:“寒食三日作醴酪!闭f明當時有寒食節制作飲用甜酒漿的習俗。而唐代也有不少詩人吟詠過寒食飲酒詩,趙嘏寫“相勸一杯寒食酒”,張祎寫“野寺一傾寒食酒”……,而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棗團店,春低楊柳枝。酒香留客住,鶯語和人詩”。
而之后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明節習俗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但掃墓、踏青、郊游這些活動,至今仍被人們重視。而且在這些活動中,無論是對先祖的緬懷和祭奠,還是對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飲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清明節習俗11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薄R粢粋很大的總“子!,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鲍I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糍、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葉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團子、暖菇包等等。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干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鼻迕髑昂,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鞭r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這幾樣菜都跟養蠶有關。把吃剩的螺螄殼往屋里拋,據說聲音能嚇跑老鼠,毛毛蟲會鉆進殼里做巢,不再出來騷擾蠶。吃藕是祝愿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節習俗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蓖硖圃娙硕拍吝@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的習俗: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游、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并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于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征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所以說,無論家里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蝎子圖案的紙貼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背愿呒Z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清明節習俗13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每到清明,日子也總是充滿凝重和悲涼的調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熬拖襁@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明》詩句一樣流傳已久,由此可見早在唐代就有清明節了。其實清明最早始于春秋時代,這一天禁止明火,只能吃冷食,并有掃墓,踏青,放風箏等習俗。
說到清明也很容易使人們想到那些為祖國不怕犧牲的烈士們,于是這一天來為烈士掃墓的人特別多,讓往日肅靜的烈士陵園充滿了悲傷的氣息,來獻花圈的人群中,有大人也有孩子,他們雖然年齡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來祭拜英雄的,每當這時,人們面對高聳的墓碑就仿佛看到那炮火紛飛的年代,想起那無數的英雄……其中就有炸碉堡的董存瑞。正是他們這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戰爭的勝利,贏取了今天的和平!
掃墓是對故人的懷念,獻上花圈,心中一陣悲傷,以至于淚流滿面,因此清明節也帶著一些的憂傷之情。
我們在說說清明的踏青吧!陽春四月,正是好春光,來到郊外看著綠草片片鮮花朵朵,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再放起那希望的風箏,快樂充滿了空氣,一幅歡樂的景象”印“在面前,今年的.踏青,我去了”綠博園“,那里草還剛露出頭來,桃花,迎春花,還有好多不知名的花都開了,草是嫩綠的,花是萬色的,初春的風吹拂著臉,暖暖的,人們走在其中頓覺心曠神怡,這真是早春的一幅美景呀!
清明如畫的節日,清明如詩的節日,清明悲傷的節日,清明歡樂的節日。
清明節習俗14
由于種種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墳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墳在一座低矮而又蒼翠的小山上,從山頂到腳就是一片竹林,踩著有些殘破的青石臺階步步而上,很快就到了墓旁,墓的兩旁就是青草野藤,墳頭上有幾棵竹筍在成長,我們為墳鋤了草,清理了墳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墳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墳在一座較高的'山上,路很窄,雜草叢生,媽媽告訴我她的奶奶就是一個很慈祥很和藹可親的老人,媽媽兄妹三人都就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后,我們便下山了。
下山時,我們邊走邊拔艾草,媽媽說要給我們做清明餃吃。等我們走到停車的地方時,我們已摘了很多艾草了,只就是我的手已傷痕累累,都就是在摘艾草時被野草割破的。
到了家,我們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干凈,切碎,再煮糊,然后把它拿來和粉,弄好后,我也學著爸媽的樣子一起做艾餃,先就是做了一頭活靈活現,VOA英語網呼扇的小豬,可愛極了。不出一分鐘,我又做了一只肚里甜蜜蜜的糖餡小豬。接著我又做了一只大公雞,因為皮薄餡多,所以被“撐”破了。
這就是快樂的一天,就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奶奶:“奶奶,我們掃墓了沒有呀?”“沒呢!”奶奶應聲道!拔覀儨蕚湎戮腿!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著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掃墓呢?”于就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就是農歷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就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就是從秦漢以后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今天,我和媽媽去姑婆家吃飯,回來的路上,看到有很多的人在學校后面那條巷子里燒紙,我過去問那位老爺爺為什么燒紙?老爺爺說:“七月十四,俗稱鬼節,傳說會有很多鬼出沒,今天燒紙就是為了祭奠死去的親人!蔽宜贫嵌狞c點頭。
經過上網查詢,我知道了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就是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傳說,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冤魂厲鬼走出地獄,在人間游蕩。每到這幾個節日,人們都會在一些較偏僻的地方燒紙,祭奠死去的親人,送去對先人的祝愿,讓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輩子平平安安沒有災難。
鬼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燒紙、焚香、施食,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兒、水旱燈,等等。這些習俗都就是為了祭奠或保佑。這里面都包含著人們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對死去親人的無限思念。祝愿來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親人朋友。
所以鬼節并不可怕,那些傳說都就是不真實的。其實這個節日就是個很美好而又悲傷的節日。美好在人們許的那些愿望,而悲傷在那些死去親人的生命無法挽回。
鬼節,名字雖然可怕,但就是它也蘊藏著許多傳說故事。同時也提醒大家要珍視生命,愛護生命。
清明節習俗15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項傳統節日。主要的習俗就是掃墓。上個周末我有幸與爸爸回到家鄉陸河體驗了一次我們家鄉的清明習俗。
清明節這個節日在我們家鄉陸河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前一天晚上,我們就要把用來祭拜祖先的祭品準備好。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上山前往祖先的祖墓。
此刻的祖墓遍布雜草灰塵,我們需要打掃干凈;之后是奉上先前準備好的祭品,雞鴨魚肉、瓜果干貨:還要在墓的兩旁上方掛草紙條,據說掛這種草紙條是給先人做請陰間人喝酒用的喜帖,也有一種說法是“圈地”,凡是有掛到草紙的地方,就是這位先人的地方,掛草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手里拿著五顏六色的草紙,在周圍隨意的掛上去,別有樂趣;接著要點上香火與蠟燭,由一名長者帶領大家祭拜;這時候也要開始燒草紙、陰幣等物品,以及燃放爆竹,不過在這大山叢林之中燃燒爆竹紙幣我是不太贊同的,這不僅污染環境,還有極大的可能會引發山火,非常危險;這時候就已經接近掃墓的`尾聲了,大家再收拾下祭品,就三三兩兩地回去了,這一天的中飯和晚飯都是早上的祭品。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的清明祭拜方式不再是傳統的燒紙炮等等,而是選擇省時省力的鮮花祭奠、網上祭奠,這樣不僅省時省力,還環保時尚。我希望人們既不要忘記這個傳統節日,也能將祭拜的方式變得更加環保!
【清明節習俗】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習俗04-03
清明節的習俗09-03
清明節的起源與習俗09-15
陜西清明節習俗04-03
關于清明節的習俗11-12
清明節的習俗隨筆12-23
廣東清明節的習俗12-22
各地清明節習俗12-13
清明節的習俗與由來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