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3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1
體育館外并沒有喧嘩,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腳步聲,一片寂靜,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館內就像一個壓縮機,把所有音量存儲著,再一下放大……縱目望去,四周環視,洶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運動員則是浪頭,讓人們忽坐忽站。
這絲毫不遜色于正規的國際奧運會,一樣有漫天飛舞、層疊的彩旗,有激動人心的吶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殘疾人一顆顆身殘志堅、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為跑步、輪椅競速等令人興奮的項目吶喊時,我發現在女子擲鐵餅賽場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個盲人,戴著黑黑的眼罩,從年紀上看比我們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壯而結實,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長、大,那席黑色的長發像隨意垂下的綠葉,自然的美。她拼搏時的力量卻讓我大吃一驚。
她的雙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頭緊皺著,右手不斷朝著指定方向擺臂,讓肌肉發揮最大力量,可卻遲遲沒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無盡的漆黑。她以前或許也看見過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寶貴……這時,她的右手已劃出了最大幅度,身體向前45°傾斜,猛地一用力,鐵餅飛了出去,像長有翅膀一樣越飛越遠,在大半個場地外墜地,我拼命地為她鼓掌,好像贏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見自己的成績,但兩顆心靈早已觸碰!
我懂了,這一切我們都應去尊敬,尊敬冬天墻角一株獨自開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綠枝葉,尊敬這個世界,去感受雖然殘疾但堅強、樂觀的心!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2
今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中央,一張閃耀著光輝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樂。這是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現場。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這張唱片在舞臺呈現出的“留聲機”上旋轉啟動。
音樂環繞在“鳥巢”上空。這一環節的'音樂改編自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創作于19世紀的曲目《乘著歌聲的翅膀》,它描繪了一個極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徜徉在4位豎琴演奏者演繹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會徽烙印在“留聲機”中央,閉幕式在金色光輝中開啟了擁抱世界的歡聚。
音樂繼續飄蕩,隨著激光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著“留聲機”的旋轉而激情浮現。殘疾人運動員穿越冰雪,在9天時間里拼搏奮斗、挑戰自我的瞬間再次感動觀眾。當精彩瞬間在歡呼與喝彩中定格,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迸發出璀璨的榮光。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導演沈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表達的是殘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為,由此來完成溫暖和感人的瞬間。他介紹,本次閉幕式的創意策劃從20xx年就已經開始。
據悉,本次參演群體中,約30%為殘疾人,70%為健全人,再一次詮釋了殘健融合的理念,將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3
星期五晚上,爸爸問我:“你知道20xx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吉祥物嗎?”“一點也不知道啊!”我一臉迷茫地回答道。“那就交給你一個任務,去了解下吧。”說完,我立刻上網去查相關的資料,原來他們叫冰墩墩和雪容融,我一眼就喜歡上了他們。
冰墩墩是一只來自未來的航天熊貓,身穿超能量的冰晶外衣,他健康、活潑、可愛。雪容融是一個紅彤彤的`燈籠寶寶,她象征潔白、美麗,每當有人迷路,她就會伸出援手。
“這是哪兒?這不是四川大熊貓繁殖基地嗎?我怎么又來了?”正當我不知所措時,一只身穿透明宇航服的大熊貓走了過來,說道:“海辰,好久不見,你長大很多了啊,跟我一起去北京參加冬奧會吧。”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冰墩墩帶著我來到了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運動員都在熱身,看臺上的觀眾人山人海。這時,雪容融走了過來:“你們倆可算來了,快去換衣服準備比賽。”“什么比賽?我只學過一點點輪滑。”我疑惑地問道。“只要你盡全力了,展現了自己的水平和最頑強的斗志就行了。”他們倆異口同聲地說道。于是,我穿上了國家隊服,站到了起跑線上……
“哥哥,起床啦,今天要去踢球啦!”弟弟在我床邊蹦蹦跳跳地叫著,原來剛才我是在做夢呀。雖然20xx年時我才10歲,肯定參加不了比賽,但是我和爸爸媽媽約定好,如果我好好學習,就帶我去看北京冬奧會,為運動員加油助威。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相關文章: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11-06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4篇11-06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3篇11-06
北京冬殘奧會直播觀后感11-03
冬殘奧會閉幕式直播觀后感11-05
北京冬殘奧會直播觀后感3篇11-06
北京冬殘奧會直播觀后感(3篇)11-06
北京冬殘奧會心得體會02-23
相約北京冬殘奧會感想(通用5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