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的科學評課稿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1
一、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設計新穎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一堂基于小學科學六上《杠桿》的課后延續探究課。這節課由內容雖然簡單,但是經過錢老師的精心設計,設置了3個挑戰項目,教學內容層層深入,步步為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創設了濃厚的課堂氛圍。
二、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1、在學習的方法上看,錢老師在學生研究杠桿的平衡時,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的過程,不僅體現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且培養并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2、從時間的分配上看,對實驗的猜測和討論5分鐘,驗證猜測3分鐘,挑戰第2關10分鐘,本課交給學生探究的時間長達18分鐘,教師在這堂課中僅僅起到了一個主導者的作用,她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引領者、有結構材料的提供者和學習的伙伴和幫助者。
三、教法得當,學法扎實
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
本堂課教師的著重點落在如何教給學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告訴學生一些簡單淺顯的知識。所以,錢老師引導學生在這節課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猜想——實驗——數據——規律——驗證五個環節。通過該節的學習,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還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領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了主動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的精神。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2
聽了王老師執教的《杠桿的科學》一課。王老師以親切溫柔的語氣,自然大方的教態帶領學生探究杠桿的秘密,而我也以一位學習者的角度聽王老師的課。對于一位教學經驗尚不足的青年老師來說王老師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學習借鑒。
1、上課伊始老師先創設了開鐵盒蓋的生活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水到渠成的引出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
在學生演示開鐵盒蓋的同時帶領學生認識了杠桿的三要素:阻力點、支點、用力點。從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會和認識了杠桿的三要素。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學生輕而易舉地接受了這一概念。興趣是學習科學的動力,但是產生動力的源頭是學習的素材。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現實素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產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學課堂的核心是學生探究。
而探究并不是學生盲無目的的進行探究,是在老師的精心組織和引導下,帶著任務和目的進行探究。這節課實驗探究前老師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然后進行演示操作,再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在此過程老師的語言簡練,學生分組實驗操作緊然有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實驗記錄表設計得清晰明了,因此學生實驗后匯報干脆利落。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記錄結果發現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與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有關。學生作為學習知識的未知者探究過程可能盲無目的,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是很重要的過程。
3、讓知識回歸現實。
這節課中學生認識了杠桿的三要素后,老師通過呈現生活圖片讓學生辨認是否杠桿,并找出杠桿的三要素,同時呈現生活中的實物,如老虎鉗、羊角錘、天平等帶領學生認識變形杠桿。最后,學生探究出杠桿的秘密后,老師又聯系實際,讓學生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應用杠桿的現象,從而學以致用。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正是讓知識能夠學習致用嗎?
科學課的最大不同就是還須實驗探究,科學講究的是嚴謹與真實。我認為科學教師應該具備嚴謹的教學態度,求真的科學精神。
我想一堂精彩的科學課背后不僅僅是備好課,在備好課的同時更離不開一次次的實驗操作。作為科學探究的引導者,要引導好學生探究,就得自己先探究。
教師在探究過程不僅要考慮實驗的成功,而且要考慮可能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相關文章: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11-03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范文03-25
杠桿評課稿08-24
杠桿評課稿范文08-12
杠桿評課稿8篇01-31
杠桿評課稿(8篇)01-31
語文課文《杠桿》評課稿08-12
《杠桿平衡條件》評課稿03-30
杠桿評課稿(集合8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