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通用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
今天,媽媽和小姨帶我和姐姐、表姐一起去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這部電影講了四段故事,第一個故事是講大公無私,舍己救人的爸爸。中國大戰日本鬼子的時候,乘風的爸爸為了救老百姓的性命,將敵人引到乘風那,最后乘風犧牲了。
第二個故事是講工作為先,兢兢業業的爸爸。有一個男孩的爸爸媽媽是從事航天事業的,他的爸爸媽媽為了工作早出晚歸,突然有一天發生了意外,他的爸爸死了,小男孩知道了,傷心極了,媽媽告訴男孩,媽媽不可能陪你一輩子,你要堅強。
第三個故事是講敢為天下先,勇于創新的`爸爸。冬冬的爸爸很有賺錢的頭腦,他的爸爸總能通過奇特的方式賺到錢,爸爸告訴冬冬:“人一定要春江水暖鴨先知,做一個敢于下水的鴨子”!
最后一個故事是講腳下有力量,眼中有夢想的爸爸們。20xx年的人類創造了機器人回到過去20xx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有夢想。
這部電影看了讓我一會哭一會笑很特別。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2
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是一部關于祖國成長的血淚史。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后,組成國慶三部曲,依舊是大腕云集,再現幾代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整部電影以時間為序,依次從抗日戰爭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經濟復蘇,再到現在社會,再向未來延續。
故事的感情色彩也從悲辱到辛酸,到搞笑再到歡樂。弱小被欺辱的故事情節里,整個片段哭聲一片,到最后人工智能情節,開心麻花出演,歡笑不斷,也預示著祖國走向崛起,國富民強!
第一個故事定格抗日戰爭時期,整個片段看完悲憤壓抑,全影院的.人哭不停,看著父輩們為群眾犧牲,以血肉之軀抵抗日軍炮火襲擊,知道必敗,依然奮勇反抗,戰后幸福生活得來不易,感恩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第二個故事定格新中國成立以后,被強盜打怕了的新國家,要奮起直追西方發達國家,反復實驗人造衛星,解決燃料助推問題,一代又一代人犧牲自己,燃燒血肉之軀,奉獻祖國航天事業。幼年的故事滿是辛酸,當成年后的女兒繼承父輩衣缽,成為航天女英雄時,真為她感到驕傲!為代代相傳的國人驕傲,先輩們的犧牲被繼承被延續,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第三個故事定格改革開放初期,實體經濟亟待復蘇,涌現了很大一波敢為人先的“鴨先知”,敢于跳出偏見落后,敢于開拓創新,盡管自己的小日子雞飛狗跳,但心懷陽光,黎明終將到來!
第四個故事屬于現在與未來,人工智能進入生活,未來機器人完成時空穿梭任務,與過去的人類對話,并實現相互影響。人工智能模擬人腦,在危難關頭擯棄既定程序,優化情理設計,為未來發生創造可能。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可實現自我優化,向人類一樣去學習去思考,造福人類生活!
細密的故事線,逐層展開,把觀眾從落后推向先進,同時把感情色彩從悲傷推向歡樂,是一場視覺盛宴。勿忘國恥,先烈永生,國泰民安,吾輩自強!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3
今天去和朋友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電影講述了四個不同時期的片段,每個片段帶給我的都有最真實的的感動。
第一個片段是《乘風》,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吳京飾演的馬仁興率領的冀中騎兵團與日寇斗爭。騎兵團在被日軍追擊的同時,遇到了百姓,又保護百姓撤離。在被圍困的時候,釋放了信號彈。最初我并不知道為什么釋放信號彈,原來是馬仁興為了保護老百姓,把日軍的火力引到了自己兒子所在的地方?吹竭@里,眼淚便忍不住地留下來。那是他的親兒子,但他為了大局,犧牲掉兒子。還讓我觸動的一個點是,當兒子被日軍圍困,壯烈犧牲的時候,馬仁興所解救的百姓里有一個孕婦,也生下了新生兒,我想這就是代表了希望。孕婦后來給自己的孩子取名“乘風”,這是馬仁興犧牲的兒子名字,聽到這個名字時,眼淚又一次流了下來。
第二個片段是《詩》,是改革開放時期。那時大批的科研人員為了航天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片段中的兒子和爸爸親密無間,后來爸爸總是未歸,觀影的我們已經知道了爸爸的犧牲,但是孩子并不知道。后來,一場大雨,兒子知道了父親去世,哭著喊出了一句話。我爸爸和以前的爸爸都死了。原來,兒子并不是爸爸的親兒子。孩子的兩個爸爸,先后為了火箭的'發射,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媽媽也告訴兒子,自己也可能會死。后來,兒子帶著妹妹放孔明燈,淚流滿面地喊道“媽媽,你不會死!蹦且豢,我也淚流面面。
第三個片段是《鴨先知》。這個片段比起另外兩個,并沒有那么悲劇!傍喯戎贝砹四切┯掠趪L試的人。那時候的我們什么都不會,但是我們勇于嘗試,才會有現在如此大的變化。
第四個片段是《少年行》。代表的是未來、科技。
四個片段,總有一個瞬間,讓你有共鳴,有感動,有收獲!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4
今天我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電影里講了四個小故事,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
我最喜歡的就是“少年行”這個故事,它講的是:20xx年的一個智能機器人,穿越到20xx年去執行試驗任務,結果意外丟失了魔球,磨球被一個叫小小的小男孩拿走了,于是機器人和小小之間就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他們一起去開家長節的場景,小小的“爸爸”機器人,來到了操場上,他們看見小小的一個同學正在炫耀他爸爸是二級運動員的事,小小的同學以前因為知道小小沒有爸爸而笑話他,小小很生氣!皺C器人”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拿出一個籃球向空中拋去,只見籃球像出膛的`子彈一般,繞過他們面前的球筐,直直地向球場另一邊的球筐飛馳過去,這是我和小小一樣,心跳都加速了,我小聲默念著:“321,球進啦!”我和小小一樣,好想一下子飛上云端,向操場上所有的人大聲歡呼:“萬歲!我們勝利了!”而那些瞧不起小小的人都不好意思的灰溜溜地逃走了。
我感嘆未來的科技真是太讓人意想不到了,未來的科技之路還需要我們去探索,未來是什么樣子的呢?超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空中懸浮動車,我想總有一天都會變為現實照進我們的生活。
電影中20xx年的機器人成功返回,正是那些科研工作者不為名利,默默無聞地為祖國奉獻的結果,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永生難忘。
那些可愛可敬的前輩們呀!我為我們的國家能有你們這樣的人而感到自豪!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5
今天我看了《我和我的父輩》后,終于知道是什么樣的人讓中國變的如此強大。這樣的人冒著生命危險為祖國火箭發射做研究,為了百姓奉獻出自己親人的,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敢于創新、不放棄的!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敢于創新的人。有一個外號叫“鴨先知”的人,他要把廠里很多的藥酒賣出去,但是不管怎么樣都賣不出去。于是他想到了在電視上做廣告。然后他就自己出錢出力,找人找膠片。最后終于在電視上播出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電視廣告。
鴨先知先生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做第一只探水的鴨子。”在我看來,我不僅要做第一只探水的鴨子,還要做第一只下水的鴨子!
鴨先知先生是個樂觀的人。失敗了,不氣餒!別人不理解,他也不生氣。沒人支持,他也能理解。我以后也要做一個樂觀的人,不拘小節的能換位思考的.人。我更要做一個不放棄的人。如果我畫畫總畫的不好,也不會生氣。如果我作文寫的太慢,也不會逃避。當我走在設計師的路上時,會迎難而上,絕不放棄!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6
周末,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近段最火爆的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是由四個片段組成的,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行》。
《少年行》講的是一個來自于20xx年的機器人,穿越到了20xx年,就是為了證明時空旅行能否成功。在機器人的大腦里,有一顆“夜明珠”,其實是一顆旅行球,這顆旅行球飛到了一棟樓房的樓道里,正巧被一位向往先進智能科技的小男孩兒小小發現了。從此,他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小片段是,小小家一起去參加家長節的場景。小小的機器人“爸爸”,來到了操場上,他看見小小的一個同學正在炫耀他的爸爸是二級運動員的事。小小的同學以前因為知道小小沒有爸爸而笑話他,小小很生氣。“機器人”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拿出一個籃球向空中拋去,只見籃球像出膛的子彈一般,“嗖”的一下,繞過他們面前的球筐,直直地向球場另一邊的球筐飛馳過去。這時的我和小小一樣,心都要跳到嗓子眼兒了,只聽“哐當”一聲,球進啦!操場上所有的人大聲歡呼:“萬歲!我們勝利了!”而那些瞧不起小小的人都不好意思的`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小開心地跳了起來……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我感嘆未來的科技真是太讓人意想不到了。未來是什么樣子的呢?超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空中懸浮動車,我想總有一天都會變為現實走進我們的生活。未來的科技之路需要我們少年一代去探索,同學們,讓我們加倍努力學習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7
在國慶節期間,我們小組決定,10月1號去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大家興奮極了,特別期待這一次活動。
我們相約來到了電影院,各自買票進場,有說有笑的猜測這部電影講了啥,不一會電影開始了,我們極力控制住嘻嘻哈哈的笑聲,安靜的看起來。
我和我的父輩一共分為四個片段,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
《乘風》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在打仗時,有一個叫乘風的少年參加了抗日,他的爸爸一直保護她,但好景不長,乘風為了救很多老百姓的命,自己被鬼子打死了,他光榮的犧牲了。
《詩》的故事發生在1969年,這是一個很催淚的故事。有一位母親名叫郁凱迎,在丈夫去世后,為了讓兩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死了,于是就開始隱瞞孩子們,借一個年輕父親的語言表達了,“在天上寫詩”的故事。
前面兩個故事都很催淚,可后面兩個故事讓我笑到肚子疼。
《鴨先知》發生在1979年的故事,導演把蘇軾寫的春色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拍成了電影,他總是對兒子說,我們要做第一敢于下水的鴨子,他們是第一個拍廣告的.人,于是他們的參桂養榮酒很快就銷售一空了。
《少年行》講的是有一個機器人,成功的從20xx年穿越到20xx年,然后意外成為父親的故事。
電影結束了,我們手腕著手,走出電影院。
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受是父親和母親有多偉大,是母親生下了我們,是父親陪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要感恩爸爸媽媽的愛。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8
對于那些愛國英雄故事我們都知道很多很多,那些愛國英雄的名字我們也能叫出好多。在以前,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豪情壯舉,比如岳母刺字、林則徐焚煙、董存瑞手舉炸藥包、黃繼光舍身堵槍眼、楊利偉走出“神舟”號航天艙的一瞬間,但是現在我不這么認為了。
愛國需要英雄,但愛國不只是豪情壯舉,特別是在當今的和平建設年代,愛國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甚至簡單、普通到人人可為。比如,如果我們堅持節水和節電,堅持不用一次性筷子,這樣就能減少國家資源的浪費,省得國家每年要掏很多錢去進口石油和糧食等等,省下來的錢就可以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
比如,如果我們合理處理自己的廢品垃圾,不隨地亂扔廢棄物,就能減輕國家的環境污染,提高全民族的身體健康水平,造福子孫后代。
比如,我們都認真遵守交通規則,就能緩解交通堵塞,避免交通事故,做到既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所傷害,每個人和他們的家庭就能更和諧幸福。
比如,我們現在認真努力地學習知識,煅練身體,長大了就能更好地報效祖國,岳飛要是小時候不認真學習本領,哪會有他以后的英雄壯舉呢?
董存瑞如果參軍后不認真學習爆破知識,不知道非得把炸藥包頂起來貼在敵人碉堡上才起作用,他就是再勇敢也不起作用!楊利偉如果不堅持煅練身體不努力學習操控本領,就不能入選航天員,就沒資格進航天艙,當然也就談不上走出航天艙了!還有,在購物時,盡可能選購國產商品,就能支持中國的企業快速發展技術進步,把中國的產品賣到世界發達國家去,賺他們的錢締造我們的幸福。
總之,愛國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是摸不著看不見,不是非要到戰場上去,愛國需要的是點點滴滴,而不只是豪情壯舉。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9
在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單元:《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乘風》篇了。
《乘風》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騎兵團從馬乘風的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暴露了位置。為了掩護集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我想,全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的吧。團長馬仁興也不例外,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敬佩。在劇中,他為了顧全大局,想到了利用敵軍可以定位他們的漏洞,成功支開了他們,是日軍去尋找外出的馬乘風四人。馬乘風等人光榮犧牲。這位父親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伤綍r并沒有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這次,他哭的像個孩子。都說父愛如山,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體現了父愛的偉大,還完美的展現了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形象。
我的爸爸平時并不善于言語表達對我的愛,但只要遇到了困難,他就會挺身而出,保護我們。
我們的父輩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而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子孫過上比現在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
“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輩》如約而至,抗戰年代,舍小保大;建設年代,勇于奉獻;改革開放,爭創開拓;未來以來,人工智能。刻畫了每個時代的普通人,也致敬那些為國家、為人民、為子孫后代不畏犧牲,永遠拼搏在第一線的前人父輩,四段小故事,淚與笑并存。
《乘風》—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犧牲了自己的孩子。戰爭年代,多么的殘忍、心酸。不知怎的,想到了抗美援朝,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戰場上,主席說如果我不派岸英去參加抗美援朝,那么他是不會犧牲的,可是問題是抗美援朝是我主動提出要打的,而且必須要打贏,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人心都是肉長得,別人的兒子也是兒子,我作為國家領導人,肯定要派出自己的兒子去參戰,如果不派去,那么別人也學我一樣,那么這場仗該怎么打?我還算是什么領導人呢?
《詩》—章子怡拍的太細膩了,從小小的生活逐漸擴大到一個很大的格局。里面有一段獨白很打動我: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訴你世間的一切奧秘告訴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榮和夢想挫折與悲傷告訴你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火箭是為了自由拋棄自己的東西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
《鴨先知》—兒子開篇的那一篇作文把爸爸的性格描寫的`生動形象。還有爸爸和兒子在公交車演戲給大家推銷的那一段表演,真的很搞笑。為了拍一個公司酒的廣告,爸爸愿意自費克服萬難,最終在電視上播放了。這篇章講了改革開放時期敢為人先的精神。創新才能發展
《少年行》—看家長會那段很有感觸,現在科技發展的很快。就現在的教育水平,區域之間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可能會差個幾年的發展。就比如說翻轉課堂,我們現在還沒有普及那種配套的硬件設施,而且老師也不一定有這種教學經驗,所以終身學習、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1
十一假期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勝利,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有一次他們執行任務,乘風和兩個戰友負責打探敵軍消息,父親負責將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因為電報發射設備只有一臺,他和父親約定好,一旦父親這邊渡河成功,就打信號彈,他們就會立馬發電報報告敵軍信息。
這邊父親帶著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恰好就遇見了日軍的大部隊,原來他們監聽到了父親的電臺信號,就一直跟蹤電臺,追殺上來。
此時的父親看了一眼身邊的幾桿破槍和身后的幾十口老弱病殘,沒有跟敵人動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住眼淚,命令部下發了信號彈。他知道兒子乘風只要一見信號彈,就會立刻發電報。日軍也就會立刻找到乘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發射的不僅是一枚信號彈,還有自己唯一的兒子和多年戰友的生命。此時的他別無選擇,不容遲疑。
信號彈發射到天空,不出所料,日軍監聽到乘風的位置,于是回撤去圍堵。由于乘風有利的牽引住了敵人的大部隊,父親這邊順利的帶著老百姓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戰爭勝利了。乘風和戰友們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看到這里,我的心好痛。影片里還描述了在轉移的那些老百姓中,有一位孕婦,她把她的兒子取名為乘風。電影里的父親緊緊抱住這個孩子。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掉下來。我覺得,這不僅是名字的傳承,還是精神的傳承。
影片再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們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無數先輩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如果有機會,我想對先輩們說:“現在的中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你們放心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2
在這個短暫的國慶假期里,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有四個小故事構成,有有趣的,有搞笑的,也有感動的。
第一個故事叫“乘風”,講的是中國抗日的故事。在中國還沒有解放的時候,一個名叫乘風的少年和他的父親一起去打仗。一天,乘風和幾個同志去執行任務,路上遇到了日本人,他的父親為了救村民,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等村民到達了安全的地方,父親帶著他的騎兵和日本人奮勇作戰,為兒子報仇。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詩”。講的是一個制造火箭的爸爸,小男孩的`同學說他爸爸會被炸死,所以他和同學打架。爸媽知道后批評他,后來他妹妹說出了真相。爸爸為了安慰兒子就告訴他自己是在天上寫詩。這樣小男孩就不傷心了。但是第二天爸爸被炸死了,媽媽為了不讓他難過,告訴他爸爸在加班,媽媽還替爸爸寫了很多詩給他。直到有一天這個男孩知道了真相,就很傷心。媽媽說她也是干這個工作的,要讓他學會當個小大人,因為她也可能被炸死。后來小男孩把媽媽的話牢牢記在心里。很多年后,中國的火箭成功飛上天,這一剎那,我覺得他爸爸真的在天上寫了一首詩給他。
第三個故事非常有趣,叫“鴨先知”。講的是一個爸爸非常勇于創新。買了很多藥酒結果賣不出去,他就想了很多辦法。后來他和兒子嘗試了很多辦法,克服重重困難,拍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
第四個是我最喜歡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機器人從未來穿越到現在遇見了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會很多發明。有一天學校舉辦親子活動,小男孩讓機器人假裝當他爸爸參加這次活動。但是在展示發明成果的時候出了意外沒有成功,同學們都笑話他,因此他不開心,不小心摔倒河里。機器人不顧自己身上沾水把他救上來。最后結果證明人類成功回到了過去。
聽我講了這部電影你們是不是覺得前面兩個故事是如此的感動,第三個故事是多么的搞笑,而第四個又是多么的有趣。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3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爸爸媽媽帶我去看《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
第一個小故事“乘風”講的是乘風的爸爸為了保衛村莊的老百姓,甘愿犧牲自己的兒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革命的.鮮血換來了新中國,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烈士。
第二個小故事“詩”講的是主人公的爸爸和養父,為了祖國的火箭事業,先后犧牲。他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艱苦奮斗,值得敬佩。
第三個小故事“鴨先知”講的是趙小東的爸爸,教會了趙曉東要做一只下水的鴨子,要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第四個小故事“少年行”講的是從20xx年穿越來的形一浩告訴了主人公,從小要堅持不懈,面向未來。
我很喜歡這4個小故事,今天的收獲可真不小啊!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4
前幾天剛看了《長津湖》,但聽說《我和我的父輩》評分更高,就忍不住好奇心去觀看。
這部片從抗日戰爭,到建設年代,再到改革開放時期,最后到現代及未來。以時間為導火索點燃一個個故事鞭炮。每聲巨響,每朵火光都值得讓人深思。
第一個故事《乘風》。講述了抗日時期父親為了父老鄉親而犧牲自己兒子乘風的凄壯故事。埋伏時,父親對乘風說:“要死,死在我后頭”表現了他無時無刻的父愛。當那位父親拼死保護的孕婦抱著名叫乘風的新生兒時,我的心也為之一顫:一個乘風倒下了,另一個乘風又降臨了,這就是生命的延續吧。
第二個故事《詩》。是講一位母親郁凱迎以及她的丈夫為筑造火箭犧牲的事。兒子無法接受父親死亡的現實,母親極力隱瞞。他們一家一生一世都在奉獻。正如母親所寫的:告訴你,燃料是點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當女兒施天諾成為中國第一個火箭的航天員時,我相信九泉下的'父母一定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第三個故事《鴨先知》。講述的是趙平洋經歷重重困難,創造中國第一條廣告的故事。趙平洋因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被作“鴨先知”。他因廠里料酒賣不出去,去做了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鴨子。當時中國雖在改革開放時期,但大多人卻保守的觀望,從不跨出第一步,開放屬于僵持狀態。但由于廣告的出現,我國的經濟巨輪開始緩緩前行。
第四個故事《少年行》。主要講述了一位來自20xx年的機器人邢一浩穿越到20xx年的深圳,遇到懷揣科學夢的少年小小,幫助少年追求科學夢想的事。沈騰版面無表情的機器人不由得讓人捧腹大笑。今日之少年,人才輩出,人工智能,未來可期。
總之,四個故事時間不同,風格不同。有的悲壯,蕩氣回腸;有的哀婉,深水流長;有勇于探索的第一步;有現在與未來的交接。
父愛如山,致敬偉大的父輩!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5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共包含四個故事,分別是《乘風》《鴨先知》《詩》和《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鴨先知》。
這個故事從主人公冬冬在教室讀自己寫的作文——《我的爸爸》拉開序幕。作文中,冬冬將爸爸狠狠夸了一番,然而最終卻被鄰居家的小孩揭穿,這讓冬冬覺得很丟臉。爸爸接冬冬放學時,他很生氣,氣得都不想搭理爸爸。
爸爸實在是個不靠譜的人,做事之前總是不考慮后果。他竟然自己掏錢,在工作的廠里買了很多酒回來,多得已堆滿整個屋子,家里酒氣熏天。媽媽氣不過,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一個月內不將這些酒賣完,就要跟他離婚!爸爸絞盡腦汁,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帶上冬冬在公交車上做廣告。雖然他們的廣告詞說得很動人,可就是沒人買。
沒想到機會真的是給有準備的人,有一次他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恰巧碰到電視臺來拍節目。他們及時抓住這個機會,爸爸負責說服他們幫忙拍廣告;冬冬負責引開媽媽,讓他們能在家里順利拍攝。最后,這則廣告發揮作用,爸爸成功賣出所有的.酒,讓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我們只有不放棄,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努力,才能成功。而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學騎自行車、玩滑板、學溜冰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我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底,最后我不僅掌握了這些技巧,而且變成一個自信、陽光的女孩!
《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