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圍城》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圍城》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現實生活中,別說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看不上各自的家庭,導致婚姻中的這一對夫妻注定要經常因彼此的父母而鬧矛盾。就算是,夫妻雙方的父母看得上彼此的家庭,滿意兒女各自的另一半,夫妻間也會或多或少因父母間的一些其他問題導致意見不和引發爭執。而所有的爭執都是一時上頭,氣頭上不管不顧,一吐為快,過后又會有些懊惱與后悔。
但,很少有人會留意,原本的不快,通過作者的解讀,竟發現,原來婚姻中美好的片段不僅僅是甜蜜或溫馨的時刻,還有無處發泄的分擔。亦或是原本婚姻和生活中最讓人討厭的爭吵,竟然因為有另一半的存在,而讓無處的發泄有了具體的目標。
我們會有多少,因工作中的矛盾受了委屈,會將這份本不應該帶到家庭里的問題,情不自禁的亦或光明正大的拋給另一半,讓另一半感到莫名其妙,覺得你不可理喻的呢?
想必仔細觀察,會數不勝數。時間久了,積累多了,嚴重的就會疲憊,從而形同陌路。
但,如果我們都可以有作者這般的思路,雖然我們受了委屈也或因對方受了委屈,無奈只得在彼此身上出氣時,與此同時也會想到受了氣還會因有個另一半充當出氣筒而欣慰的話,是不是我們的爭執就會減緩、減弱而終止呢?這樣,又怎會讓婚姻走到形同陌路呢?
正如作者說,沒有另一半時,你受了氣,只能悶在心里,不能隨意發泄,誰都不是你的出氣筒。但,當有了另一半就不同了,你對任何人發脾氣都不能像對另一半那樣痛快。父母兄弟不用說,朋友要絕交,就連用人都要罷工。而只有另一半接受這個受氣的程度就像荷馬史詩里封神的皮袋,容量最大。畢竟還有一紙婚約,會受一定的約束。
在婚姻的過程中,男女雙方如文中的類比。仿佛彼此在搶一條繩子,盡力各拉一頭,繩子迸直欲斷的時候,就需要有個人湊上幾步,讓這繩子松軟下來。
生活里的矛盾都是一時上頭,婚姻剛剛開始時,還會要求不要留有隔夜仇,有什么問題再晚也要解決。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和大叔,在我們相識兩年左右的時候。有一次鬧了小矛盾,他就秉承著有矛盾不過夜的想法。他在晚上十一點多下班后,馬上處理我倆白天的矛盾。結果這個電話一打就是兩個小時,他生生的從公司步行走到家樓下,小十公里的路程。
隨著婚姻時間越來越久,「漸漸吵架的余仇,要隔一天才會消失,甚至不了了之,沒講和就講話。」現在,每每看著晚年的父母,在餐桌上或是沙發邊,因為一些小事情拌拌嘴,反倒覺得是一種小美好。
正如文末,作者對筆下主人公一次斗口后的描寫。柔嘉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你發起脾氣來就像野獸咬人,不但不講理,并且沒有情分。你雖然是大兒子,我看你的父親母親并不怎樣溺愛你,為什么這樣任性?鴻漸抱愧地笑。他剛才相罵贏了,勝利使他寬大,不必還敬說:“丈人丈母重男輕女,并不寶貝你,可是你也夠難服侍。”這就是婚姻的真實。
這段文字中的幾處類比,讓我感受到了爭執背后的婚姻狀態。比如,將起初時的隨吵隨好,比作富人家的飯菜,不留過夜的。這的確就是情感剛剛開始,或是步入婚姻時間不久時的行為。將方鴻漸發起脾氣來比作野獸咬人,不但不講理,并且沒有情分。這就是婚姻中發生矛盾,產生激烈爭執時,失去理智的樣子。把吵架后的疲乏和空虛,比作戲散場和酒醒后的心理。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婚姻中無謂的行為帶來的對時間的褻瀆。之所以說得這么嚴重,是因為現在的自己才意識到時間的寶貴。
當我讀到這個類比時,沉思了很久。想象著自己剛剛看過一部電影或是追了一部劇,在過程中的沉迷,隨著劇情心情也跟著跌宕起伏。那一時的心情愉悅或傷悲,隨劇終而停止。當曲終人散,回到現實。回顧那虛無縹緲的一切,只會讓自己更加的空虛,痛恨自己又一次虛度了時間。當我這樣沉思后,才讓我真正意識到,婚姻中爭吵是多么的沒有養分。
作者還把孫柔嘉承受的氣量比作荷馬史詩里封神的氣袋,也隱含說明了一個人對待婚姻的容量。將婚姻比作一條繩子,這更是婚姻的一種經營方式,要松弛有度。
很多時候,閱讀就是一帶而過,讀過就過了。尤其是虛構類的小說,很難再靜下心來思考。我恰恰是因為記錄《圍城》中的類比,讓閱讀變得很慢。再結合笑來老師教的閱讀的方法,以及自己對寫作的喜歡。花了大量的時間,嘗試著走進作者的腦子里,體會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學著與他溝通。從而,從智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及婚姻本身,也學著經營、修正自己的婚姻。
感謝閱讀帶給我的力量與美好!
【讀《圍城》有感】相關文章:
《圍城》有感04-29
讀圍城有感11-14
讀圍城有感精選15篇12-06
讀《圍城》有感18篇12-13
讀《圍城》有感15篇12-13
讀《圍城》有感(15篇)12-21
讀《圍城》有感精選15篇12-21
讀圍城有感15篇11-23
讀圍城有感(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