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旅游資源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
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的旅游資源調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對旅游行業的資源開發、產品設計、服務與管理工作有較實際、深刻的感性認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提高觀察、調研、分析、評價、規劃設計以及歸納寫作等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能經由思考和凝練,形成畢業論文的研究主題和范圍,為論文開題做好準備;能增強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拓寬視野,更好更快地適應旅游行業的需求,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調查要求:
⑴要求學生認知各類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闡述其在地域空間的分布位置、變化規律、數量、特色、特點、類型組合匹配、組成結構和功能價值等,并對其進行評價。
⑵以花溪公園旅游資源為基礎,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規劃、景點設計,形成內容豐富的旅游路線,以期能有效地發揮旅游資源的潛力和價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園的特色空間形象,為其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使花溪公園獨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綻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xx)標準。
⑷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查。
⑸保證成果質量,強調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并盡量做到內容簡潔和量化。
1、花溪公園概況
花溪公園坐落于貴陽市南郊的花溪區,花溪區北臨南明區、烏當區,東與龍里縣相鄰,南接長順縣、惠水縣,西與清鎮市、平壩縣接壤,全區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土地總面積957.6平方公里。花溪是一個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海拔1100米,氣候溫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花溪公園,位于貴陽市南郊17公里花溪區內,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畝,是貴州著名的旅游勝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是貴州三顆“高原明珠”之一。公園內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觀、水文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的特色城市休閑旅游地帶。不但是附近的居民優良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是花溪區重要旅游景點之一。
2、花溪公園周圍環境概況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錦、溪水長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數座參差其間,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綿亙。那里山環水繞,水清山綠,堰塘層迭,形成方圓十多公里的名勝風景區域。它包括“十里河灘”、“天河潭”、“高坡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青巖古鎮”、“黔陶幽境”等8個景區。
“高坡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出自于景區的高坡鄉,那里是貴陽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鄉的苗族有不少傳統的民族節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場”最富魅力,觀看、參與的游人絡繹不絕。那里,古代苗族的懸棺葬和崖洞葬,也給人留下難解之謎。
花溪以南12公里處的青巖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始建于明初。鎮四周原建有城墻,分內城、外城,用方塊巨石壘砌,筑有敵樓、垛口、炮臺,因年久失修,成為殘垣。現修復的.定廣門城樓,巍然聳立,氣勢恢宏,與古道、石坊、寺廟交相輝映。西鎮的3架古石牌宏偉壯觀。古鎮的古建筑櫛比鱗次,有“九寺、八廟、五閣、二祠、四溶洞”,保存完好。
“黔陶幽境”位于崇山峻嶺中,因兩座山峰間凌空飛跨著一座天然石橋--鬼架橋而出名。鬼架橋橋長約11米,寬約60厘米,系石巖與樹根相伴天然生成。從橋面到谷底足有10多層樓高。站在墻上往下看,令人心驚膽顫。不少游人最初抱有“不過此橋非好漢”的決心,但到了橋頭都卻步不前了。從花溪到黔陶,一路環境幽靜,山風吹來,林濤起伏,響聲不絕。在鬼架橋的山后,還有一個直徑數十米的仙人池。每年雨季,飛瀑灌池,吼聲灌耳,十分壯觀。
其中花溪天河潭風景區、青巖古鎮景區為國家AAAA級國家旅游區,花溪城市濕地公園已經成功申報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并對外開放。這些景點共同組成了花溪獨特的風景網絡,給花溪區的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3、花溪公園主要景點
花溪公園經過多年的改變之后,仍舊保存其原始的自然風貌,山水自然融合形成了一個位于城市中心的秀麗風景。目前其主要景點包括音樂廣場、馬鞍橋、百步橋、東舍、西舍、壩上橋、牡丹園、碧桃園、水杉路、紅楓園、葫蘆坡、松柏園、南湖、蛇山、麟山、龜山、兒童樂園等。主要以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為主配合花溪河水的流動,形成的一副動態的山水畫。在公園內你能體會到自然的風光,也能看到現代城市的氣息。在麟山頂,還可以俯瞰花溪的全貌。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2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確定調查的基本要素
1、調查的時間:從7月20號到8月24 號為期一個多月的調查。
2、調查范圍:布泉鄉是一個比較大的鄉鎮,涵蓋很多個村,此次選擇其中一個作為調查的范圍,即對布泉鄉新盞村(內盞屯、廷關屯、龍雁屯、三審屯、內浪屯、內把屯)進行調查。
3、調查的對象:布泉鄉新盞村是一個比較貧窮的村莊,大多數的居民都是老人和小孩,對所要調查的問題不是很清楚,所以,調查的主要對象是新盞村的村委會成員,以及一些常年住在那里的居民。
4、調查的方式:抽樣法:從布泉鄉幾十個村中抽取新盞村作為調查的范圍。訪談法:對新盞村的村委會成員以及那里的居民進行采訪調查。一共采訪了125人。
(二)、布泉鄉旅游資源的基本概況
布泉鄉是一個山青水秀、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盡管還未完全開發,但并不會因此而減少游客對它的喜愛。布泉鄉真的有很多非常美麗的風景,還有一些風景更是十分罕見,可以稱得上絕境。
經過調查以及結合訪問發現布泉的景點非常之多。
1、旅游景點:布泉河、龍會“龍抬頭”、高峰天坑、更望湖、崖葬、天王廟等。
2、景點介紹:
(1)布泉河:布泉河是一條內水河,全長23.8公里,泉源位于布泉社區發達山腳,流經本鄉的龍會、巴香、龍禮及南圩鎮的多林、四聯等村。布泉河終年不竭,河水清澈碧綠,冬暖夏涼,水質優良,登高俯瞰,一泓碧水宛若明鏡;攔河壩上31個橋孔瀉下的飛瀑,飛花濺玉,令人心曠神怡。
(2)龍會“龍抬頭”: 布泉河流經龍會村,河水不斷沖刷河床,形成了九條栩栩如生的龍。當布泉河水清澈碧綠,九條龍俯臥水底,若隱若現,當地人稱之為“九龍相會”,這就是龍會村的來由。每當布泉河水位下降,九條龍中便會有兩條龍的頭部露出水面,這便是傳說中的“龍抬頭”。據說,能見到“龍抬頭”的奇觀,一定會沾上龍的福氣,對龍頭虔誠地許愿,愿望就能實現。
(3) 高峰天坑群:高峰天坑位于布泉鄉高峰村下凍屯村口不遠處,距布泉街12公里,從村口到天坑上口需走路10分鐘,要進入天坑底部需走30分鐘。天坑深約170米,寬約180米。天坑底的植被茂盛,郁郁蔥蔥,冬暖夏涼,鐘乳石奇幻多姿,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年的夏季,天坑山腳下隨著雨量增多水位上漲,形成一汪碧綠的深潭,大約持續2個月的時間。秋季后,洪水退去河床露出,長出一大片綠草,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致。
(4)更望湖:位于布泉、南圩、屏山3個鄉鎮交界處的更望湖一年四季景色各異,以其美麗、閑逸、寧靜、和諧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攝友和驢友。此湖是地表和地下水匯集貯存的天然水庫。洪水期湖區一片汪洋,碧波蕩漾,周圍群山疊翠,湖上竹筏點點,來往如梭,一派湖光山色,令人賞心悅目。枯水期的更望湖,由于裸露的河床長出青草,成為一個天然草場,平時農人在其中放牧牛羊。每年2、3月——5、6月間,一道碧水在青青的天然草場中流淌,一只只放牧其中的牛羊猶如流動的音符,綿綿群山與藍天白云互相映襯,構成了讓人無限神往的“香格里拉”
(5) 崖葬:在布泉境內發現的崖葬屬于崖洞葬,這種安葬的方法是將死者安放在懸崖峭壁上的天然崖洞的洞口一帶,是壯族先民安葬人的遺體的一種葬俗。19xx年在布泉發現兩處崖洞葬,一處是那王崖洞葬,另一處為巴南山崖洞葬。在隆安的七處崖洞葬中,數量最多的便是那王崖洞葬,位于距布泉街東南方1公里的那王山懸崖絕壁上。崖洞被發現時,洞內放置木棺18副,棺下墊著枧木,呈八字形分兩邊擺放。棺材用整段圓木從中剖開,工藝相當精細。目前這些棺材都存放在廣西區博物館。崖洞葬對于研究壯族先民經濟生活與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史學價值。
(6)天王廟:天王廟位于布泉鄉岑山村上禮屯,廟堂始建于光緒年間。一百多年前,上禮屯出了一位奇人——“長春公”馬世明。由于長春公屢屢為人們消災解難,加強護佑,使得黎民百姓常年過上康泰的日子,因此,當地人為他建造了一座廟堂。該廟為四合院,中間另有一座兩層高的六角亭。xx浩劫中,廟堂慘遭破壞,中間的六角亭全被搗毀,部分雕刻板被砸壞。每年農歷九月二十一是長春公的誕辰紀念日,每年都會有上百人到廟里設壇誦經,并演變成當地一年一度的廟會。
二、調查的目的
當今世界是一個強調生態和諧的社會,開發新的旅游資源,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從而能更好的保護生態和諧。經調查發現,布泉鄉雖然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因為資金,技術,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十幾年前,許多旅游資源未能得到完全開發,致使很多游客雖然聽說布泉有優美的旅游風景,但是都沒能親眼目睹萁美麗壯觀,特別是高峰天坑群,因為高峰處于較偏遠的地區,公路不太好開車,人們又不愿意徒步去,所以,很多想一睹天坑風采的游客都無法實現這個愿望,近幾年隨著公路的修建完善,現在通往高峰的路變好了,天坑群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睞。公路完善了,但是由于資金、技術等問題還是對布泉鄉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希望通過此次調查,總結經驗,以促進布泉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
三、調查的基本內容
(一)調查對象的工作情況
在接受調查的人員中,有35位為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占28%;有20位為參加過旅游資源開發的工作人員,占16%;另有70位為各個屯的村民,占56%。其中,在這125人當中,50歲左右的占到14.4%,40歲左右的占到16%,30歲左右的占到40%,20歲左右占到29.6%。本次調查發現,在這125 人當中有92%的人贊同加大旅游資源資源的開發力度,把布泉打造成為一個人人向往的`旅游勝地,還有8%的人反對開發布泉的旅游資源,他們認為開發以后也許能拉動經濟的發展,但是,久而久之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污染。在8%反對的人中,都是景點區的村民,其余的村民,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旅游開發的工作人員都支持開發布泉的旅游資源。
(二)影響布泉鄉旅游資源開發的因素
調查結果表明,布泉鄉的旅游資源還未得到完全開發,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資金投入不足,雖然,布泉鄉有很多尚未開發的景點,但由于資金的限制,沒能得到開發。二是技術條件還達不到,布泉鄉的部分景點都是在比較偏遠的山村地區,想要進行開發還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三是當地部分村民的反對,村民們習慣了安靜的生活,他們擔心旅游資源開發后,當地的人流會變多,環境可能會變差,所以不支持開發旅游資源。四是有些領導人員沒有發揮好領導帶頭作用,沒有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經驗總結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布泉鄉的旅游景點確實很多,但基于一些原因還未得到完全開發,但比起十幾年前已經好了很多,現在已經有部分的旅游資源得到開發,也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游客們可以參觀布泉河的美,也可以親眼目睹天坑群的壯觀,還可以遠觀崖葬的神秘。但是要想進一步開發布泉的旅游資源還要盡心盡力,排除萬難,首先,要做好旅游資源開發的總體規劃,全面考慮旅游資源開發的利與弊,其次,還要解決資金技術等問題,最后,領導者還要穩定民心,以及借鑒各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
(二)調查結果建議
1、挖掘和宣傳布泉的旅游文化。布泉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旅游勝地,在鞏固布泉龍文化、經書文化和田園文化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挖掘布泉的人文和歷史文化,提升布泉旅游文化品味;通過組織和引導村(社區)文藝隊,挖掘民間民俗和傳統歷史文化藝術、開發和編排一批富有文化內涵的娛樂節目,充實旅游內容,展現布泉的旅游文化;通過舉辦各種民俗、農事節慶以及旅游節慶活動,以節為媒,在各類媒體上加強布泉旅游的宣傳,擴大知名度,提高旅游形象。
2、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一是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把旅游區和主要交通要道連接起來,形成路況好、標識明顯的立體路網;二是改善旅游區周邊環境。從優化環境、清潔衛生、方便游客出發,積極整治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三是將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以國家投入新農村的專項建設資金作為杠桿,鼓勵引導農戶積極發展農家樂,使之成為集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多功能小區。
3、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堅持“科學發展、重點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基本方針,充分依托布泉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鄉土文化底蘊等特色旅游資源,著力規劃建設好一批規模化、精品化的旅游項目,把布泉河水上觀光、高峰天坑、更望湖、天王廟等列為第一批重點開發的旅游項目。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3
萬里長江一路蜿蜒在入海口兩岸筑起了兩座美麗的城市,南邊的是上海,北邊的叫南通。我們說南通比不上上海的繁榮,上海卻是不比起南通的秀麗。
1.調查區旅游環境
南通位于江蘇省東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東瀕黃海,面向上海與蘇州、無錫、常州,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現轄四市、二縣、三區,轄區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萬。
南通江風海韻,風光綺麗。這樣一個城市注定著它的旅游資源也蒙上了多樣的色彩。約莫數一數,蜿蜒30華里的濠河環抱全城,形同葫蘆,宛如珠鏈,被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鏈”。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是江蘇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游區,區內有千年古剎廣教寺、鑒真東渡出海遺址、駱賓王衣冠冢、康熙御書亭、葵竹山房等文物古跡;海安青墩新石器文化遺址;如皋冒辟疆、董小宛故居、水繪園、定慧寺;如東海上迪斯科;通州戲劇古鎮石港;海門蠣蚜山;啟東圓陀角。人文、休閑、生態皆囊括其中。
南通位于發達的江浙滬旅游區,又可以得到上海等大城市客源市場輻射,因而客源市場腹地廣闊。但是由于區域旅游形象尚未完全確立、交通條件尚未完全改善、旅游項目偏少偏小,這一市場效應尚難全部顯現。
南通市入境旅游市場接待數量小,所占比重低;入境旅游市場主要是東南亞和歐美市場;海外旅游者以商務客人為主,在南通停留時間較長,未來市場份額可以進一步擴大。國內旅游是南通旅游業的主體,主要分布在江蘇及周邊的上海、浙江等省市,游客來通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觀光、度假游客、探親訪友,目前南通國內旅游發展尚未成熟,市場開發不夠,國內旅游市場發展仍有較大的潛力。
2.旅游資源SWOT分析
優勢:南通市江海自然與文化旅游資源有一定的優勢,近代、博物、宗教、長壽等文化獨具特色;位處我國最大的客源地長三角,市場優勢十分明顯;狼山、濠河、海上迪斯科等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較為發達區域經濟和良好的旅游發展的社會環境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劣勢:海濱自然景觀美感度較低,適游期短,可觀賞性較差;沿江旅游開發受工業和港口項目影響較多,且較為分散;長壽現象、名人文化等眾多資源載體不足,較難轉化為物質性旅游產品;景點、景區知名度較低、拳頭產品少,產品的包裝與宣傳不夠,市場占有率較低;城市旅游的主導功能不突出,認可度較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購物、娛樂收入所占比重較低;專業人才相對匱乏,旅游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機遇:南通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和國際化上海都市圈的構建與世博會的舉辦,世界大城市帶論壇項目的啟動,將使南通旅游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不斷優化的交通環境,必將極大改善南通旅游的可進入性;全省建設旅游強省的宏觀環境和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取向給旅游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威脅:與長三角連接后將直接面對周邊旅游地的激烈競爭,成為南通旅游最大的威脅;市域內部分旅游項目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影響了整體形象和綜合效益;旅游產業結構不夠完善,旅游體制和機制不順,影響了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3.旅游資源基本類型
歸納分為六類:
3.1歷史性
悠然信步在南通,以清末狀元張謇為代表的近代南通人開風氣之先,創造性地開展城市建設,使南通成為中國人最早按照先進理念規劃和建設的城市典范,15個全國第一造就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稱。這里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豐厚的文化底蘊讓您品味無窮。
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博物館,由我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于1920年創辦。它融中國古代園囿與近代博物館于一體,是一座“園館一體”的城市園林式綜合性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發展史上具有開風氣之先的意義。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歷史建筑別具特色,苑藏文物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人們參觀、學習、游覽、休閑的理想場所。
南通博物苑坐落在濠河之濱,就像歷史揉在水中,源遠流長。
南通的歷史都重現在一座座博物館之中了。博物館有:南通風箏博物館、紡織博物館藍印花布藝術館、給水技術博物館、張謇紀念館、南通民間藝術館、南通建筑博物館、海安博物館和個簃藝術館,可見南通旅游歷史的厚重性。
3.2江海性
追江趕海。南通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個驛站。漫長的江海岸線使南通具有濱江臨海城市的迷人神韻。南通有稀有淡水魚類127種,是鰻魚、長江水系中華絨鱉、蟹苗種的天然產區;有近海魚類130多種,貝類資源蘊藏量達8萬噸以上,“天下第一鮮”文蛤的出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呂四漁場為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盛產帶魚、鯧魚、大黃魚、小黃魚、梭子蟹等水產品。
位于入海口北端的圓陀角風景區,是中國最早升起太陽的地方。南通的`海灘平展開闊,一望無際,潮退了,可以趕海去,赤腳踩在松軟的灘涂上,一只只鮮活的文蛤從腳邊冒出來,隨手撿起,興奮之極,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旅游項目——海上迪斯科。
另外不得不說的就是南通一大代表之一的濠河,她原是南通的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她擔負著防御、排澇、運輸和飲用的重任,被稱為“人身脈絡”。而寬窄有序的水面,清澈的水流,迂回蕩漾,鷗飛魚翔的自然美景,又被譽為城市的“翡翠項鏈”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景觀豐富,林木蔥郁。南通市民一向有愛河的傳統,歷代多加修葺,亭臺橋榭掩映其間,畫舫游艇蕩漾水中,更增添了濠河迷人的風情。乘船游覽濠河,您可以領略到城在水中坐、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特別是濠河夜色,流光溢彩,兩岸燈火輝映,樹影婆娑,水上槳聲燈影,樂聲陣陣,泛舟景深處,如夢如幻,處處洋溢著浪漫的氣息,定令您沉醉其中。
3.3佛法性
初來南通,就發現這里民風似乎比較注重禮佛。因此拜佛求神也成了游客來南通的一定目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狼山。
南通狼山則是由海溯江的第一座名山,被稱為江海第一山。南通的山不高,也就100多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狼山是佛教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山上還供奉著惟一身披龍袍的大圣菩薩,這里終年香火旺盛,游人如織,因此,狼山位列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登臨狼山,看大江東去,巨橋橫跨,百舸爭流,水天一色,心念高遠,仙山圣境之旅,定令您心想事成。
也許是人比較虔誠,南通是還是長壽之鄉,是中國長壽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百歲老人的人口比例超過了國際標準的2倍多,全市共有百歲以上老人600多位,長壽現象受到世界關注。
游覽東方大壽星園感悟健康的奧秘,也是南通一大旅游資源。
3.4文化性
南通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據古文化遺址考證,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南通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軼聞逸事。三國名臣呂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南通的傳統民間藝術品有通派風箏、通派盆景、沈繡、剪紙、扎染、藍印花布、紅木雕刻、啟東版畫等。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與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的故居-——水繪園,是徽派園林孤本的代名詞,在那里他們演繹了浪漫的愛情故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南通觀賞水繪園,感受才子佳人的美麗故事,品位徽派文化,品嘗董小宛親手創制的董糖,定令您遐思無限。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4
一、前言:
1、調查地點:
2、調查人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3、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的旅游資源調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對旅游行業的資源的分類、調查形成較實際、深刻的感性認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提高觀察、調研、分析、評價、規劃設計以及歸納寫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更快地適應旅游行業的需求,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4、調查要求:
⑴ 要求學生認知各類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闡述其在地域空間的分布位置、變化規律、數量、特色、特點等。
⑵收集、熟悉、了解我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xx)標準。
⑶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查。
⑷保證成果質量,強調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并盡量做到內容簡潔和量化。
⑸ 充分利用與旅游資源有關的各種資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統計、填表和編寫調查文件等工作。調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轉化、利用這些資料和成果為主。
5、主要資料
⑴ 圖件:調查區政區地圖
⑵ 文件:我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xx)標準。
⑶ 相關背景資料的收集,包括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等
6、調查成果:
⑴ 調查區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⑵ 旅游資源調查匯總表
二、區域地理概況
1.地理概況
(1)地理位置
西塘古鎮位于江浙滬三省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近萬。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縣。
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乍浦港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于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接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乘坐已于20xx年10月26日通車的滬杭高鐵,從嘉善到上海虹橋樞紐站僅需20分鐘左右,,從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鐘左右。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三大機場。西塘在嘉善市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鐘就能到達。
(2)氣候氣象
西塘古鎮位于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全年降水充沛。全年無霜期長,適合開展旅游活動,春秋兩季為其最佳旅游時期。
2.人文概況
(1)歷史沿革
西塘是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設縣函署,民國24年(1935)為鎮。1981年3月,撤銷社、鎮革命委員會,恢復西塘公社管理委員會、西塘鎮人民政府。1984年1月,政社分設,西塘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西塘鄉人民政府。1985年6月,撤銷西塘鄉,并入西塘鎮。
(2)產業狀況
西塘古鎮歷史上是一個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的傳統江南小鎮,自1997年開發旅游以來,成績斐然,憑借著獨特的人文優勢和豐富的環境資源,深受眾多海內外游客的青睞,接待游客的數量平均每年都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隨著西塘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西塘的重要產業和經濟創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3)地方特色
西塘的建筑獨具特色,尤以馬頭墻、美人靠、河埠、船鼻子、瓦當、花墻、觀音兜、高階沿、系纜石等為代表。西塘的傳統小吃極富盛名,其中的咸菜心,筍干,芙蓉糕,怪味豆,青豆,香扎肉,酒釀等四海聞名。
咸菜心:特色名菜,呈金黃色,口感清新,是一道老少皆宜帶有濃重水鄉氣息的特色菜。
3.環境狀況
西塘水環境優美。西塘是美輪美奐的水鄉古鎮,盡管江南有許多水鄉古鎮,但就其格局而言,西塘是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是不可復制的。西塘在嘉善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是不可替代的。對中國而言,忽略了西塘,就無法了解中國水鄉古鎮的全部風貌。
三、旅游資源概況
西塘——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
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西塘擁有獨具特色的明清時期江南水鄉風貌和濃郁的地方傳統文化。街衢依河而建,民居臨河而筑,自古有橋多、弄多、廊棚多、古宅多的特色。鎮內有連片的傳統建筑群,規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國內外少有的,且建筑風貌各異,沿河立面黛瓦粉墻高低錯落。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西塘旅游資源共有4個主類,10個亞類,19個基本類型,共51個旅游資源單體,其中一些資源如西園、醉園、石皮弄、送子來鳳橋等享譽海內外。
四、旅游景區開發利用條件
1.資源條件
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贏得廣大游人們的青睞。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靜,一拱如月的石橋,槳聲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墻的人家,處處綠波蕩漾,家家臨水映人。小鎮上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稱“雙絕”,具有別樣的風韻;河堤彎曲,垂柳舞絲。憑欄遠眺,青黛隱現山巒天色交融,更逢落花時節,平添愁緒。多思情之或如朝露剎那凝消,或如杜康芳醇永留。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民風淳樸,街道類型多種多樣,保存著相對完好的明清建筑風格。
2.交通條件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縣,臨近上海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進入條件優良,來此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據統計由上海至西塘車程約一個半小時,由杭州至西塘車程約一小時四十分鐘,由蘇州至西塘總車程約一小時,其次 嘉善汽車站每5分鐘發一輛車到西塘,為西塘古鎮的旅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市場開發條件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古鎮旅游以其山水古,建筑古,民風古吸引大批旅游者紛至沓來。市場是旅游開發的導向,西塘古鎮以其樸實靜謐、濃郁的水鄉風韻和文化氛圍在古鎮旅游中獨樹一幟,無疑成為那些在物欲瘋漲,紙醉金迷的現代社會中渴望釋放壓力的現代人的心靈棲息之地。
五、客源市場
西塘是一個具有濃郁江南水鄉特色的千年古鎮,西塘古鎮的旅游業發展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20xx年西塘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9萬人次,創旅游門票收入1062萬元,相關行業收入7600萬元。20xx年“十一”黃金周共接待中外游客5萬多人次,旅游門票收入達萬元,同比增長。20xx年“十一”黃金周西塘古鎮旅游接待人次達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3048萬元。
20xx年古鎮接待游客人數達269萬人次,位列20xx年中國旅游行業第一份“中國旅游百強景區”名單第38位。20xx年中秋假期期間,每天游客接待數量達一萬多人,據估計20xx年全年接待人數將超過280萬人次,西塘旅游業有望再創新高。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旅游動機日益多樣化,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身心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心理壓力大普遍渴望對這種不平衡的身心狀態進行調節,渴望親近自然開展旅游活動,古鎮旅游發展逐漸升溫。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類旅游動機屬于自我滿足的需要,為需要的最高層次。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5
一、調查背景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更好地了解本地區的旅游資源情況,為旅游規劃和開發提供科學依據,我們進行了本次旅游資源調查。
二、調查目的
1.全面掌握本地區的旅游資源現狀。
2.分析旅游資源的優勢和劣勢,為旅游規劃和開發提供參考。
3.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本地區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三、調查范圍與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本地區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址、民俗活動等方面。我們采用了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訪談和文獻資料分析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調查。
四、調查結果
1.自然資源
自然景觀:本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包括秀美的山川、湖泊、森林等。這些自然景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生態環境:整體生態環境良好,空氣質量和水質均達到優良標準,為開展生態旅游提供了有利條件。
2.人文資源
歷史文化遺址:本地區擁有多處歷史文化遺址,如古寺廟、古建筑群等,這些遺址見證了本地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民俗活動:本地區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如廟會、舞龍舞獅等,這些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
3.旅游設施與服務
交通設施:本地區的交通設施相對完善,公路、鐵路等交通網絡發達,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住宿設施:本地區擁有多家星級酒店和經濟型酒店,能夠滿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旅游服務:導游服務、旅游咨詢服務等相對完善,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五、旅游資源評價
1.優勢:本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價值。生態環境良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劣勢:部分旅游設施尚待完善,如旅游廁所、停車場等。同時,旅游服務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
六、建議與措施
1.加強旅游資源保護: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完善旅游設施:加大投入,改善旅游設施,提高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可停留性和可體驗性。
3.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游客滿意度。
4.加強旅游宣傳: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本地區的旅游資源,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5.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結合本地區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特點,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豐富旅游市場。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對本地區的旅游資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我們需要加強旅游資源保護、完善旅游設施、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強旅游宣傳和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等措施。通過這些努力,我們有信心將本地區打造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勝地,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6
一、調查目的
本次旅游資源調查的主要目的包括:
1.全面了解區域內旅游資源的類型、數量、質量及其分布情況。
2.評估旅游資源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
3.為制定旅游發展規劃提供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
二、調查范圍與方法
1.調查范圍:本次調查選取了xx省xx市作為調查對象,該市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價值。
2.調查方法:通過實地考察、訪談當地居民和旅游業從業者、收集相關資料等方式進行調查。同時,結合遙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對旅游資源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自然資源:
xx市地處山水之間,自然風光秀麗。主要自然景觀包括:xx山國家森林公園、xx湖等。這些景點以清新的空氣、秀美的山水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吸引著大量游客。此外,該市還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為開展溫泉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人文資源:
xx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主要人文景觀包括:xx古寺、xx歷史文化街區等。這些景點以古樸的建筑風格、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著游客。此外,該市還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和美食文化,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體驗。
3.旅游設施與服務:
xx市旅游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市內有多家星級酒店和特色民宿,能滿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同時,該市還提供了多樣化的旅游服務,如導游服務、租車服務等,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體驗。
4.市場需求與前景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xx市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具有較高的旅游吸引力。未來,該市可通過加強旅游宣傳、提升旅游服務質量、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旅游市場競爭力,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xx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旅游資源保護,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加大旅游宣傳力度,提高xx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豐富旅游市場。
4.加強旅游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游客滿意度。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7
貴州,位于中國西南部,以其獨特的地貌、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聞名。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貴州的旅游資源逐漸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青睞。為了更好地了解貴州旅游資源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我們進行了此次調查。
一、自然資源
1. 喀斯特地貌:貴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擁有眾多壯觀的溶洞、石林、峰林等景觀。如黃果樹瀑布、龍宮、荔波小七孔等景區,都是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這些景觀以其獨特的形態和壯美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
2. 動植物資源:貴州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不乏珍稀物種。如黔金絲猴、珙桐、桫欏等珍稀動植物,都是貴州獨有的自然財富。這些動植物資源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3. 氣候資源:貴州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尤其是夏季,貴州氣溫適中,氣候涼爽,成為國內外游客避暑的好去處。
二、民族文化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擁有49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17個。這些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風俗習慣、節日文化、服飾特點、村舍建筑等。如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歌舞表演、手工藝品等,都是貴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獨特的民族文化為貴州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三、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1. 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貴州省政府加大了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如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設施的建設,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時,各類酒店、民宿等住宿設施的興建,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適的住宿環境。
2. 旅游產品日益豐富:貴州旅游產品日益豐富,從傳統的觀光旅游到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生態旅游等多種旅游產品應有盡有。如黃果樹瀑布、梵凈山等自然景觀,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鎮等民族文化景區,以及貴陽花果園、青巖古鎮等休閑度假勝地,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覽。
3. 旅游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貴州省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服務質量,加強了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和整治。同時,各類旅游企業也積極提升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旅游體驗。
四、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1. 旅游資源開發不夠深入:盡管貴州旅游資源豐富,但在開發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景區缺乏科學規劃,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部分旅游產品缺乏文化內涵和創新性,難以吸引游客。
2. 旅游市場營銷不足:貴州在旅游市場營銷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有力的宣傳和推廣。這導致部分游客對貴州旅游資源了解不足,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
3. 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盡管貴州旅游服務質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景區服務人員素質不高,服務質量不穩定;部分旅游企業存在違規行為,損害了游客權益。
五、建議與展望
1. 加強科學規劃和管理:針對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加強科學規劃和管理,制定更加合理的開發方案和管理措施。同時,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和整治,確保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
2. 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建議加大對貴州旅游資源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游客展示貴州的獨特魅力和旅游資源。同時,加強與國內外旅游機構的`合作和交流,提高貴州旅游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 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建議加強對旅游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強對旅游企業的監管和整治,規范市場秩序和經營行為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
展望未來,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旅游業的重視和支持,貴州的旅游資源將得到更加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我們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加繁榮和美好的貴州旅游業!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8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視。為了全面了解xx地區的旅游資源情況,本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以期為該地區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一、調查區域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區域為xx地區,采用了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訪談以及文獻資料分析等多種方法。實地考察主要針對區域內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址等進行了詳細探查;問卷調查則針對當地居民和游客,收集他們對旅游資源的`認知和滿意度;訪談則邀請了當地旅游部門、專家學者等,獲取專業意見和建議。
二、旅游資源概況
1.自然景觀:xx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包括雄偉的山脈、清澈的湖泊、茂密的森林等。這些自然景觀為開展生態旅游、戶外探險等活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2.歷史文化遺址:該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古遺址等。這些歷史文化遺址是吸引歷史文化愛好者的重要資源。
3.民俗風情:xx地區還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傳統活動,如民間舞蹈、節慶活動等,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機會。
三、旅游資源評價
1.資源獨特性:xx地區的旅游資源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獨特性,能夠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可開發性:目前,部分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還較低,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3.市場需求: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的追求,xx地區的旅游資源符合當前市場對高品質旅游產品的需求。
四、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問題:目前,xx地區的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基礎設施不完善、旅游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等。
2.建議: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可停留性和可體驗性;
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發展規劃,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加大旅游宣傳和推廣力度,提高xx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通過對xx地區旅游資源的全面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具有較高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然而,在開發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因此,我們建議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服務水平提升,以充分發揮旅游資源的優勢,推動xx地區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同時,還應注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確保旅游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9
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旅游資源調查,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對旅游行業的資源開發、產品設計、服務和管理有一個實際而深刻的感性認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的理解。可以提高觀察、研究、分析、評價、策劃設計、歸納寫作等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思考和訓練,可以形成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和范圍,為論文的開題做準備;可以增強服務意識和專業性,開闊視野,更好更快地適應旅游業的需求,為以后的學習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調查要求:
(1)要求學生認識各種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說明其在區域空間中的分布位置、變化規律、數量、特征、特性、類型組合匹配、構成結構和功能價值,并進行評價。
⑵以花溪公園的旅游資源為基礎,進行合理的開發規劃和景區設計,形成內容豐富的旅游線路,有效發揮旅游資源的潛力和價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園的特色空間形象,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使花溪公園獨特的喀什地貌向四面八方綻放。
⑶收集、熟悉和理解《中國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GB/T18972-2019)。
(4)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查。
⑸保證結果質量,強調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盡量做到內容簡潔、定量。
1.花溪公園概述
花溪公園位于貴陽南郊花溪區。華西區北鄰南明區、烏當區,東鄰龍里縣,南接長順縣、惠水縣,西接清鎮市、平壩縣。全區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總土地面積957.6平方公里。花溪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海拔1100米,氣候溫暖涼爽,夏天不熱,冬天不冷。
花溪公園位于貴陽市以南17公里的花溪區,建于1937年,占地800多畝。它是貴州著名的旅游勝地。是貴州三大“高原明珠”之一,集真山真水、田園風光、民族風情于一體。公園內形成具有地貌景觀、水文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特色城市休閑旅游區。它不僅是附近居民的絕佳休閑娛樂場所,也是花溪區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2.花溪公園周邊環境概況
花溪取其意,花開花落,溪水潺潺。花溪河沿岸有幾座參差不齊的山丘,突兀孤立或蜿蜒曲折。那里山環水秀,水清山綠,池塘疊翠,形成了方圓十幾公里的風景區。包括“十里河灘”、“天河湖”、“高坡民族風情與自然風光”、“青巖古鎮”、“貴州陶幽景”等八大景區。
“高坡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來自貴陽海拔最高的高坡鄉,居民是苗族同胞。高坡鄉有許多苗族傳統民族節日,其中以“四月八拍”、“正月跳洞”、“七月放牛場”最吸引人,游人絡繹不絕,觀賞參與。在那里,古代苗族的懸棺和崖洞也留下了一個謎。
青巖鎮位于花溪以南12公里處,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建于明初。城鎮周圍最初有城墻,分為內城和外城。它們是用方石、敵樓、破口和堡壘建造的,因年久失修而成為廢墟。修復后的丁廣門塔巍峨壯觀,與古道、石坊、寺廟相互輝映。西鎮的三塊古代石碑宏偉壯觀。古鎮的古建筑,九廟八廟五亭二廟四洞,保存完好。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貴州——桃游徑,以飛越一座天然石橋——兩峰之間的鬼橋而聞名。鬼橋長約11米,寬約60厘米,由巖石和樹根自然形成。從橋面到谷底,有十幾層樓高。站在墻上往下看很嚇人。許多游客最初有“但這座橋不是英雄”的決心,但當他們到達橋上時,他們停下來了。從華西到陶謙,一路環境安靜,山風凜冽,林波起伏,喧囂無邊。鬼橋后面還有一個直徑幾十米的仙池。每年雨季,瀑布灌池,轟鳴灌耳,蔚為壯觀。
其中,花溪天河湖景區、青巖古鎮景區為國家AAAA級國家旅游區,花溪城市濕地公園已成功申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并對外開放。這些景點共同構成了花溪獨特的景區網絡,為花溪區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3.花溪公園主要景點
經過多年的變遷,花溪公園依然保留著原有的自然風貌,山川自然融合,形成了位于市中心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主要景點有音樂廣場、馬安橋、百步橋、東社、西社、壩上橋、牡丹園、碧桃園、水杉路、紅楓園、葫蘆坡、白松花園、南湖、佘山、靈山、龜山、兒童樂園等。它是一幅以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花溪水流為主的動態山水畫。在公園里,你可以體驗自然風光和現代城市的氣息。在靈山山頂上,還可以俯瞰華西的全貌。
南通旅游資源考察報告長江一路蜿蜒,在河口兩岸打造兩座美麗的城市,南臨上海,北靠南通。我們說南通不如上海繁華,但上海不如南通美麗。
1.調查區域的旅游環境
南通位于江蘇省東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東臨黃海,與上海、蘇州、無錫、常州相望,背靠廣闊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現轄四市兩縣三區,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萬。
南通風景優美。這樣的城市,注定了它的旅游資源被各種色彩所覆蓋。關于數數,濠河繞城三十里,形似葫蘆珠鏈,被譽為南通市的“翡翠項鏈”。位于城市南郊的狼山風景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游區。該地區有廣角寺、鑒真杜東海遺址、羅賓國王皇冠墓、康熙御書館、桂竹山樓等文物古跡。海安青墩新石器文化遺址;如皋毛筆江、董小萬故居、水墨畫園、定慧寺;如東海的士高;石崗,通州戲劇古鎮;海門牡蠣蚜蟲山;啟東圓托角。人文、休閑、生態都包括在內。
南通地處江浙滬旅游發達地區,可以被上海等大城市的旅游市場輻射,所以旅游市場腹地廣闊。但是由于區域旅游形象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交通條件還沒有完全改善,旅游項目少而又少,這種市場效應還很難充分體現出來。
南通入境旅游市場接待人數少,比例低;入境旅游市場主要是東南亞、歐美。海外游客主要是商務客人,在南通停留時間較長,未來可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國內旅游是南通旅游業的主體,主要分布在江蘇、上海、浙江等周邊省市。游客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觀光、度假游客、探親訪友。目前,南通國內旅游發展不成熟,市場開發不足,國內旅游市場發展潛力仍然很大。
2.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
優勢:南通江海自然文化旅游資源具有一定優勢,現代、自然、宗教、長壽等文化獨具特色;地處中國最大的客源地長江三角洲,市場優勢非常明顯;狼山、濠河、海上迪廳等。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相對發達的區域經濟和良好的旅游發展社會環境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缺點:海濱自然景觀審美度低,適游期短,觀賞價值差;沿江旅游發展受工業和港口項目影響較大,且較為分散;長壽現象、名人文化等許多資源載體不足,難以轉化為物質旅游產品;景點景點知名度低,拳頭產品少,產品包裝宣傳力度不夠,市場占有率低;城市旅游的帶動作用不突出,認可度低;產業結構相對簡單,購物娛樂收入占比低;專業人才相對匱乏,旅游體制改革滯后。機遇:南通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化上海都市圈的建設和世博會的舉辦,世界都市帶論壇項目的啟動,將使南通旅游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不斷優化的交通環境將大大提高南通旅游業的可達性;建設旅游強省的宏觀環境和高度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導向,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威脅:與長三角接軌后,將直接面臨周邊旅游目的地的激烈競爭,成為南通旅游業最大的威脅;城市中一些旅游項目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影響了整體形象和綜合效益;旅游產業結構不完善,旅游體制和機制不順暢,影響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3.旅游資源的基本類型
它可以分為六類:
3.1歷史性
徜徉在南通,以清末狀元張謇為代表的近代南通人創造性地進行了城市建設,使南通成為中國人按照先進理念規劃建設的第一個城市典范,15個國家一等獎創造了“近代中國第一城”的美稱。這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它豐富的文化底蘊讓你品味無窮。
南通博物館位于南通市東南部的濠河畔,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博物館。19219年由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建。它集中國古代園林與現代博物館于一體,是一座“園林博物館合一”的城市園林式綜合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發展史上具有開拓意義。交通便利,風景宜人,歷史建筑獨特,文物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人們游覽、學習、游覽、放松的理想場所。
南通博物苑位于濠河畔,猶如歷史在水中蹭蹭,歷史悠久。
南通的歷史在博物館重現。博物館包括南通風箏博物館、紡織博物館、藍印花布藝術博物館、供水技術博物館、張謇紀念館、南通民間藝術博物館、南通建筑博物館、海安博物館和葛藝美術館,展示了南通旅游歷史的豐富性。
3.2江海
追河抓海。南通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個驛站。綿長的江海海岸線使南通具有濱江海濱城市的迷人魅力。南通有珍稀淡水魚127種,是長江水系鰻魚、甲魚、蟹苗的'天然產地;近海魚類130余種,貝類資源8萬余噸。“世界上最新鮮”的蛤蜊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露西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盛產帶魚、鯧魚、大黃魚、小黃魚、梭子蟹等水產品。
元沱角風景區位于河口北端,是中國第一個太陽升起的地方。南通的沙灘平坦開闊,一望無際,潮水已經退去。你可以開車去海邊,赤腳踩在柔軟的灘涂上。新鮮的蛤蜊從你的腳邊出來,撿起來,很刺激。這是一個著名的旅游項目——海上迪斯科。
另外不得不說,南通的偉大代表之一的濠河,本來就是南通的護城河。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幾千年來,她肩負著國防、排水、交通、飲酒的重任,被稱為“個人血脈”。寬闊有序的水面,清澈的水流,迂回的漣漪,還有海鷗和飛魚的自然美,也被譽為城市的“翡翠項鏈”,環繞著城市流動,景觀豐富,森林茂密。南通市民向來有談戀愛的傳統,歷代都有修繕,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游艇蕩漾,更增添了濠河的迷人風情。當你乘船游覽濠河時,你可以在一個繪畫世界中享受坐在水中的城市和旅行中的人的美妙意境。特別是濠河的夜晚,異彩紛呈,兩岸燈火輝煌,樹木搖曳,水面上的槳閃著光,音樂爆棚,劃船的場景深邃如夢,處處充滿浪漫的氣息,會讓你陶醉。
3.3法性
剛來南通的時候,發現這里的民俗似乎更注重禮佛。所以拜佛求神成了游客來南通的一定目的,狼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南通狼山是第一座從大海回到河流的名山,被稱為江海第一山。南通的山不高,一百多米而已。但山不高,仙名。狼山是菩薩道場,是西方佛教三圣之一。這座山也是獻給唯一一位披著龍袍的大菩薩的。一年四季都是香火和游客。因此,狼山在佛教八大名山中名列第一。爬狼山,看不回的河,過巨橋,比拼,水天一色,胸懷高遠,仙山圣地之旅,一定會讓你的愿望成真。
也許人們是虔誠的,南通還是長壽之鄉,是全國長壽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百歲老人比例超過國際標準兩倍以上。這座城市有600多名百歲老人,長壽現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參觀東方大壽星園,體會健康的奧秘,也是南通的一大旅游資源。
3.4文化
南通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根據古文化遺址的考證,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的繁盛。南通人文底蘊深厚,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眾多名人都曾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佳話。三國名臣呂岱、宋代杰出的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師恭、晚清名士李、、張謇等“揚州八怪”為南通歷史增添了光彩。南通傳統民間藝術品包括銅排風箏、銅排盆景、沈繡、剪紙、扎染、藍印花布、紅木雕刻、啟東版畫等。
明末四子之一的毛筆江和秦淮八大美女之一的董小宛故居水會園,是徽派特有園林的代名詞,他們在此演繹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名為《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可以在南通看水會園,感受才子佳人的美麗故事,品味徽州文化,品味董小萬創作的董唐,一定會讓你無限思考。
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鄉,在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南通是一個著名的體育城鎮。目前,14名世界冠軍和奧運會冠軍為祖國贏得了50枚金牌,在中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被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鄉,建筑鐵軍共獲得38個魯班獎,是中國建筑行業最高獎項,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3.5生態學
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南通是一個自然景觀豐富的城市。所以南通旅游特別悠閑,有回歸自然的感覺。此外,南通還致力于休閑度假的發展,因此南通旅游業具有一定的生態特色。
比如李崖山島的生態旅游,東棗港李崖山島是海門市東棗港東北4海里黃海的一個天然兩棲島嶼。是漲潮落潮的島嶼,平均海拔4.5米。該島資源豐富,以牡蠣聞名,因此被稱為李亞山島。李崖山島生態旅游線路已開通,首批旅游項目包括:漁港風光游、海上休閑、牡蠣山觀景、海上日出觀景、沙灘聚會、捕捉海洋生物、騎騾馬花車等。
還有快樂森林山莊,是以“聚攏沙文化,展示鄉村風情”為發展主題,集旅游休閑、生態寶石展示、農業科學教育、國防科技教育、宗教知識普及為一體的江海之一。它的南面是一個沿河的風景公園,北面是一個沿河的漁村。園區內有20多個以“生態旅游,趣味互動”為主題的項目,將學術文化與綠色世界相結合,觀賞性強,參與性強,人氣高,趣味性強。現在越來越成為依山傍水回歸自然的生態公園。
3.6娛樂
當然,任何地方都逃不出娛樂圈,南通也不例外。南通世外桃源休閑農場總體規劃面積3000多畝,已開發870畝。有休閑度假區、現代農業科技園、上水游憩區、森林公園。其中,休閑度假酒店已于20xx年開業。主要有餐飲、釣魚、會議、休閑等項目。餐飲以江鮮、野味、農家菜為主;有3個魚塘可以釣魚,包括鯽魚、鱸魚、草魚、鯡魚和虹鱒魚。休閑區主要有4個茅草屋、5個竹樓和5個木屋,可同時容納40人娛樂。
南通海底世界是集海洋生物展示、科普教育、旅游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的大型海洋水族館,也是現代海洋主題公園。整個博物館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設有熱帶雨林區、兩棲爬行動物區、極地區、珊瑚礁和魚類區、鯊魚觀賞區和海底隧道區等10個主題區。它展示了800多種海洋動物,有10000多條尾巴。它是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旅游景點之一,也是南通主要的旅游聚集地和標志性名片。
4.旅游資源評價
南通旅游資源數量多,組合好;文化旅游資源是主要資源,創業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旅游資源的旅游吸引功能相對較弱、碎片化,潛在的休閑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潛力巨大;旅游資源呈帶狀分布,開發利用水平低,產品化程度低。
5.關于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的建議
5.1旅游形象定位
圍繞“江海福地,休閑港灣”的區域形象定位,積極利用世博會余熱,持續打造“近代中國第一城”、“追江趕海南通”等一系列形象宣傳口號。
5.2節日活動
做好各類旅游節,重點推出中國南通國際江海旅游節、世界都市帶論壇、中國如皋長壽文化節、中國啟東海鮮節、中國東南黃海風情旅游節、中國舞龍旅游節等一系列旅游節。
5.3市場開發手段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全市每年將籌集不少于500萬元的旅游公共推廣資金,用于旅游營銷活動。
通過打造休閑南通品牌,可以打造南通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差異化營銷策略,突出長壽品牌推廣,組織長壽探險游,利用特殊宗教活動擴大旅游市場影響力。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0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全球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資源調查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調查旨在全面了解目標區域內的旅游資源狀況,為未來的旅游資源規劃、開發建設、經營管理以及保護培育提供直接的數據資料和科學決策依據。
二、調查區域與方法
本次調查區域為xx地區,運用了科學合理、經濟適宜的調查方法,包括現場勘探、問卷調查、訪談等。我們依據既定的分類系統,對目標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行了系統的、有重點的調查。
三、旅游資源狀況
1. 自然景觀資源:xx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壯麗的山川、秀美的湖泊、獨特的峽谷等。這些景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旅游吸引力。
2. 人文景觀資源:該地區還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資源,如歷史悠久的古建筑、獨特的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等。這些人文景觀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旅游體驗。
四、旅游資源評價
1. 美學價值:xx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均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能夠為游客帶來愉悅的觀賞體驗。
2. 文化價值:該地區的人文景觀資源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于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3. 科學考察價值:xx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科學考察提供了寶貴的實地研究資料。
五、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建議
1. 加強旅游資源保護: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同時,要注重保護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 提升旅游設施與服務質量: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可停留性和可體驗性。同時,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升服務質量。
3. 深化旅游產品開發: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豐富旅游市場。
4. 加強旅游宣傳與推廣:通過多種渠道宣傳xx地區的旅游資源,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覽。
六、結論
通過本次旅游資源調查,我們全面了解了xx地區的旅游資源狀況,并對其進行了評價。針對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開發利用建議,以期為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提供有益參考。我們相信,在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開發下,xx地區的旅游資源將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1
一、調查背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為大家休閑娛樂的重要選擇。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旅游資源的現狀及其發展潛力,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旅游資源調查。本次調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國旅游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及分布情況,為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查方法
1. 文獻調查:收集并分析國內外關于旅游資源的相關研究資料,了解旅游資源的分類、評價方法和開發策略。
2. 實地考察:對全國各地的旅游資源進行實地考察,詳細記錄各類資源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文化背景等信息。
3. 問卷調查:針對旅游者、旅游從業人員和當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旅游資源的'認知、評價和需求。
三、調查結果
1. 旅游資源種類豐富:我國旅游資源種類繁多,包括自然景觀(山、水、森林、草原等)、歷史文化遺址(古建筑、古村落、石窟等)、民俗文化活動等。各種資源相互補充,形成了獨特的旅游吸引力。
2. 地域分布不均:旅游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顯差異。一些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而另一些地區則相對較少。這需要各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旅游發展規劃。
3. 旅游資源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地區的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但也有一些資源因缺乏保護和管理而受損,影響了其旅游吸引力。
4. 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盡管我國已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點,但仍有許多優質旅游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管理,這些資源有望成為新的旅游熱點。
四、建議與措施
1. 加強旅游資源保護:政府應加大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力度,制定嚴格的保護政策,防止資源過度開發和破壞。
2. 提高旅游資源開發水平:引入專業團隊進行旅游資源的規劃和開發,充分挖掘資源的潛力,提升旅游景區的品質和吸引力。
3.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加大投入,改善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和舒適度。
4. 加強旅游宣傳與推廣:利用各種媒體渠道進行旅游宣傳,提高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覽。
五、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深入了解了我國旅游資源的現狀和發展潛力。為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充分利用和保護現有資源,合理規劃開發新資源,不斷提升我國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2
一、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斷增長,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了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本報告旨在對當前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開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為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查方法與范圍
1.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和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2. 調查范圍:調查涵蓋了本地區的主要旅游景區、景點、旅游服務設施及相關的旅游企業和機構。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旅游資源分布與特點
本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包括山水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山川、湖泊、森林、溫泉等為主,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人文旅游資源則以歷史古跡、文化遺址、民俗節慶等為代表,體現了本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域特色。
2. 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1)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日趨齊全,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條件。
(2)旅游產品開發日趨多樣化,涵蓋了觀光、休閑、度假、探險等多種類型,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旅游市場營銷力度加大,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提高了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 存在的問題
(1)部分旅游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2)旅游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
(3)旅游市場秩序不夠規范,存在不正當競爭和價格欺詐等問題。
四、建議與對策
1. 加強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與合理開發,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優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2. 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和素質提升,提高旅游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3. 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強行業監管和執法力度,維護游客的合法權益。
4. 創新旅游營銷策略,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技術拓展旅游市場,提高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結論
本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旅游開發潛力。通過科學規劃與合理開發,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和創新旅游營銷策略等措施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為地區經濟的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3
一、前言
本報告旨在通過系統調查和分析目標區域的旅游資源,為未來的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經營管理和保護培育提供直接的數據資料。調查圍繞旅游資源的類型、數量、質量、特點、級別、性質、未來經濟價值、未來可開發程度及周邊政治經濟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以期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數據。
二、調查概述
1. 調查時間:xx年xx月至xx年xx月
2. 調查地點:目標區域(具體名稱)
3. 調查方法:采用現場調查、訪談、問卷調查、網絡搜索等多種方式
4. 調查人員:旅游規劃與開發團隊
三、區域地理概況
目標區域位于[具體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該區域交通便利,與周邊城市和經濟圈聯系緊密,具有良好的旅游開發潛力。
四、旅游資源狀況
1. 自然資源:目標區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山岳、湖泊、河流、森林、草原等。這些資源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為旅游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2. 人文資源:該區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文化景觀和民俗風情。這些人文資源為旅游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賣點。
五、旅游資源評價
1. 美學價值:目標區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能夠滿足游客對美的追求和享受。
2. 文化價值:該區域的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豐富,能夠為游客提供深入的文化體驗和知識教育。
3. 經濟價值:目標區域的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通過合理的規劃和開發,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六、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現有條件、現狀及存在問題
1. 現有條件:目標區域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旅游服務設施逐漸增多,為旅游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 現狀:目前,該區域的旅游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旅游產品的開發不夠深入,缺乏特色和亮點;旅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之間存在矛盾等。
3. 存在問題:主要包括旅游資源開發規劃不合理、旅游產品缺乏創新和特色、旅游服務質量不高、旅游市場營銷不足等方面。
七、未來開發的策略及采取的措施
1. 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資源開發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定位,注重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2. 加強旅游產品的創新和特色開發,提高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3. 提升旅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
4. 加強旅游市場營銷和宣傳推廣,提高目標區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八、結論
通過對目標區域旅游資源的調查和分析,我們認為該區域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開發潛力。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開發,可以進一步發揮旅游資源的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確保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4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閑時間的增多,旅游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旅游資源的分布、利用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本次旅游資源調查。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依據,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調查范圍與方法
本次調查范圍覆蓋了全國范圍內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區,包括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多種類型的旅游資源。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和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三、調查結果
1. 旅游資源分布情況
全國旅游資源豐富,各類旅游資源分布廣泛。自然風光方面,有雄偉壯麗的山川、湖泊、海灘等;歷史文化方面,有眾多的古跡、遺址、博物館等;民俗風情方面,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2. 旅游資源利用情況
目前,全國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資源的利用程度不斷提高。許多景區和城市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和度假。同時,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餐飲、住宿、交通等。
3. 存在的問題
(1)旅游資源開發不合理:部分景區在開發過程中存在過度商業化、破壞環境等問題,導致旅游資源質量下降。
(2)旅游服務質量不高:部分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3)旅游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景區存在安全隱患,游客安全難以保障。
四、建議與對策
1. 加強旅游資源保護:在開發旅游資源的過程中,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避免過度商業化。同時,要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2. 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務標準體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
3. 加強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景區安全設施建設,提高游客安全保障水平。
4. 推動旅游業創新發展:鼓勵旅游企業創新旅游產品和服務,推動旅游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同時,加強旅游與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五、結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旅游業發展迅速。然而,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強保護、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安全管理并推動創新發展。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國旅游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5
一、引言
本報告旨在通過對目標區域的旅游資源進行系統的調查和分析,為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經營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調查范圍涵蓋了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以及相關的社會經濟條件等多個方面。
二、調查區域概況
本次調查的目標區域位于xx,該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該地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自然景觀多樣,包括山岳、湖泊、河流、森林等多種類型。同時,該地區還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族風情,為旅游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旅游資源現狀
1. 自然旅游資源
目標區域的自然旅游資源主要包括山岳、湖泊、河流、森林等。其中,山岳景觀以雄奇險峻、秀美多姿而著稱,是登山、探險等戶外運動的理想場所;湖泊景觀則以其清澈見底的湖水和優美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和休閑;河流景觀則以其獨特的河流生態和豐富的水上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森林景觀則以其茂密的植被和清新的空氣成為游客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2. 人文旅游資源
目標區域的人文旅游資源主要包括歷史文化遺址、民族風情和民俗文化等。該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址和名勝古跡,如古城墻、古寺廟、古民居等;同時,該地區還是多個民族的聚居地,擁有豐富的民族風情和民俗文化,如民族歌舞、民族服飾、民族美食等,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
四、旅游資源評價
1. 美學價值
目標區域的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獨特,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視覺享受和心靈體驗。
2. 文化價值
該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對于研究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3. 經濟價值
目標區域的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繁榮和就業的增加,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旅游資源開發建議
1.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加強旅游交通建設,提高交通便捷性和舒適度。
2.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
深入挖掘目標區域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內涵,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項目。同時,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提高游客的文化體驗感受。
3. 推廣旅游品牌形象
加強旅游品牌形象的推廣和宣傳工作,提高目標區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加強與其他旅游區域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打造旅游品牌集群效應。
六、結論
綜上所述,目標區域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通過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推廣旅游品牌形象等措施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