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通用6篇)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族樂曲。每個樂曲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或蕩氣回腸或溫婉柔情,今天的中國人仍然津津樂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1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流水 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傳說春秋戰國時代,韓國有個名叫韓娥的歌唱能手,聞名全國。有一年,韓國突然發起狂風暴雨,洪水決堤,巨浪沖天,把田園、房屋都沖毀了,百姓紛紛跑命。韓娥在鄉親幫助下幸免于難,投奔齊國。途中盤纏用盡,唯有賣唱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聲的美妙動人,可謂登峰造極。她人走了,大家還是覺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聲仍舊回旋在屋梁之間,久久不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成語,就原于此。
廣陵散
產生于古代漢朝和魏晉時期,是一部組曲中的一段。當時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大音樂家叫嵇康的,因反對當時晉朝統治者司馬家族的獨斷專橫而慘遭殺害。臨刑前,他神態自如,從容不迫地彈奏了這首樂曲。在樂曲中表達了他對統治者的憤恨和心中的不平。此曲因此而廣為流傳。
梅花三弄
這首樂曲產生于晉代。曲調在不同音高上重復彈奏3次,所以稱為三弄。樂曲用平穩的音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端莊靜態;用急促的音調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在刺骨的寒風中搖弋的動態,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補動,體現了創作者的精湛技藝。
十面埋伏
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繪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爭奪天下決戰于垓下的戰爭場面。漢王劉邦用十面埋伏的戰術大敗楚王項羽的軍隊,迫使項羽在烏江岸邊自刎,劉邦大勝后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曲中那驚天動地的金鼓聲、弓劍撞擊聲、人馬嘶叫聲,仿佛讓人身臨其境。
春江花月夜
原名為夕陽簫鼓,產生在清朝光緒年間,演繹的是唐代的巨宏詩篇《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繪的回風、缺月、臨月、登山、嘯嚷、晚眺共6個段落。樂曲美妙動聽,讓人浮想聯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陽,平靜的湖面,悠揚的簫聲,月上東山,花影層疊,魚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音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端莊靜態;用急促的音調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在刺骨的寒風中搖弋的動態,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補動,體現了創作者的精湛技藝。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2
她與他,相遇在東湖的小舟上,以一種詩經的方式,氤氳著水汽,蒙朧而唯美。那一湖澄澈的碧水,映出白衣少年俊逸的身影,迎風輕拂的長發與衣袂,美得如此縹緲,如此虛幻,如此不真實。就這樣不早不晚不偏不倚撞上這驚鴻一瞥。于是她醉了,毫無防備地,醉倒在他深邃的眼眸里。
她是那樣突兀地愛上他,從第一眼看到他開始。她覺得,他的影像是她在午夜的夢里徘徊過數千回的,而他的名字也是她在清冷的月下謁念過數千次的。他,是她的.王子。
是的,他是她的王子,而她卻不是他的公主。她的心里于是泛起密密的疼。彼時,她也曾想,這樣浪漫的邂逅,該有著完美的結局吧。卻不曾想到,她終未走進他的心里。本不該有奢望的,不是嗎?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子,而她不過一個打槳的女孩子,沒有華麗的衣裳,更沒有絕色傾城的容顏。她只有一顆癡迷的心,迷失在他的身影里。她甚至未曾在他心里漾起一絲漣漪,他的憂愁,他的寂寞,都非因她而起。她唯有在他孤獨的時候,為他唱一曲越人歌。
一首寂寞的歌,兩個寂寞的人。他與她,誰也未曾走入誰的心里。他的哀傷,他的落寞,她都無從知曉。或許,他與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她總見他定定地望向北方,北方有他的佳人吧,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那讓他魂牽夢縈的女子必有著蓮花般清麗的容顏,秀美高雅,清新脫俗。她記得他曾說過,縱有三千東逝水,他只取一瓢飲。那女子定是他凝聚千年的光陰,用盡畢生的溫度,望穿綿延的秋水終于取得的一瓢,是他愿用生命去呵護的整個世界。而她于他,不過一個匆匆的過客罷了,留不下一絲痕跡。
他不屬于這里,所以終將離去。他們的緣因水而起也由水而盡。她送他離開,在她的小舟上。她于是最后一次為他唱響越人歌,那樣清越而凄楚,仿佛要用盡她全部的心力。然而,她終究沒能留下他。他淡漠的臉上依舊如此云淡風清,沒有絲毫的眷戀與不舍,唯有舟下的流水,濺起白色的浪花,傾訴著她的傷痛。
心悅君兮君不知,他從未懂得,便不曾知曉,越國的東湖之水上,有一朵為他凋零的美麗容顏。那已熬成傷口的紅豆在江南的水汽里醞釀出一地相思,而后,荒蕪了芳菲。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3
據說伯牙是個很有地位的人,一天他來到泰山腳下,正遇到大雨,于是就躲到一個山崖下,而那里正有一個打柴的樵夫。伯牙為了消磨時間,于是就拿出他的琴來演奏。他看到巍峨的泰山,心里不自覺地便在琴音中表現了泰山的崔嵬高峻,這時那個樵夫就說,“巍巍乎志在高山!”感嘆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伯牙聽了就很奇怪,于是又在音樂中表現浩瀚湯湯的流水,這時樵夫又說,“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不管換什么樣的曲子,鐘子期都能準確地指出他演奏的.內容。伯牙非常感嘆,以鐘子期為自己的知音,兩人成了好朋友。
后來鐘子期死了,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懂他的琴音,就把琴摔碎了。后人對此非常感嘆,并據此創作了《高山流水》,以表達意境恬淡高邈的知音之情。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4
據說東漢末年音樂修養極高的蔡邕流落在江南,正遇到一個下雨天,在別人燒火做飯的時候,突然聽到燃燒的柴火中有劈里啪啦的清脆響聲。
蔡邕跑過去,迅速把那根發聲的木頭抽出來,原來是根上好的.桐木。于是蔡邕把它加工成琴,但琴尾的那部分仍有焦痕,所以命之為“焦尾”。此乃古今流傳的四大古琴之一。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5
“綠綺”是司馬相如被邀在卓王孫府上用的`琴。在筵席上卓王孫聽說司馬相如的琴技不錯,便要他演奏一曲。
司馬相如此時卻看上了卓王孫多才多藝的女兒卓文君,但又無法啟齒,于是就借機演奏了一曲《鳳求凰》表達心意。卓文君也傾羨相如的一表人才,于是晚上就去跟司馬相如幽會,最終結為夫妻。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6
傳說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鐘”琴,后來“號鐘”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鐘”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鐘”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鐘”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09-23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精選】07-06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精選)07-07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通用01-06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集合01-06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推薦】06-14
【推薦】中國古代音樂故事06-14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精】06-21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熱】06-21
【熱門】中國古代音樂故事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