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品】重陽節作文合集四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重陽節作文 篇1
重陽節,一個傳統的老人節,今天我們要做到“孝”,所為“孝”,也就是今天我們來孝敬老人。雖然我們是小孩子,有些事無法做到,但在今天,我們可以對爺爺奶奶說聲“我很愛您”。
今天下午,我去補習班下課了,同學們都被父母一一接走,而我卻在寒風呼嘯聲中站著,等待著父母。。十分鐘,二十分鐘......來了,可我看見的卻是一個蒼碎的面孔,出現在這寒風呼嘯聲的天氣之中。
啊!是爺爺,爺爺來了,我能回家了,我既興奮又感動。我興奮,我能回家了,我腳下像踩著一朵幸福的云。但是,在這么寒冷的天氣中,爺爺像一只頑強的小螞蟻,頂著風,來接我,想到這兒,我腳下幸福的云變成了一朵烏云。
在路上,爺爺縮著脖子,感到一股寒風迎面而來,但爺爺還是把外衣讓我穿上,怕我著涼。我哭了,留下了幸福和感動的淚水。
回到家放下書包,妞妞躡躡的`來到爺爺奶奶面前,因為“我愛您”這三個字實在太難說出口了,但是最終我鼓起勇氣說:“爺爺奶奶,我很愛您”。爺爺奶奶笑著說:“俺家鵬林懂事了,知道在重陽節和爺爺奶奶說聲我在您,有了孝心,真棒!”此時,我知道爺爺奶奶的心一定像摸了蜜一樣甜,像太陽一樣溫暖。
忽然,風不在吼叫了,月亮像個玉盤一樣掛在天上,星星也眨著它那雙閃閃發光的小眼睛。我想到了爺爺奶奶對我的好,想到了爺爺奶奶對我做的點點滴滴。
“孝”今天我做到了,“孝”今天爺爺奶奶感受到了。
在今天,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爺爺奶奶對我的愛與希望,同時,我也相信爺爺奶奶也感受到了我永遠愛他們,愛我親愛的爺爺奶奶。
重陽節作文 篇2
初識重陽,或許就是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記得那時還小,老師在臺上講,而我則在臺下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時節,獨在異鄉的作者,想起自己的親人,想著親人在重陽這一天,按重陽風俗登高時,而唯獨差他一人。
當時聽這首詩,沒有什么感覺,或許是人小的原因,詩中所說的思鄉之情,對于兒時的我來說,并沒有引起共鳴。只是隨著人一天天地長大,直到有天,再讀起這首詩的時候,詩中的意境才展現在眼前。
重陽注定是一個有著詩意的節日,李清照的這首詞,雖然寫的是重陽,但作者內心的糾結卻也透過詞的本身,傳遞給讀者。“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女作者寫給自己新婚愛人的,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還有孟浩然的這首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首詩寫的是一次普通的農家宴請,讀完之后,卻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園交響曲,特別是最后一聯寫走時尚有不舍之意,余興未盡,而要在明年的重陽節再來飲酒做客。主客間的歡洽和諧之情不言自現,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飲的`時日。
關于重陽節的詩詞,實在是太多了。重陽時節,吟讀這些詩詞,可以透過詩詞的本身,感悟到作者的意蘊。同時也讓人們在這樣的一個節日,更加地珍惜身邊的親人。
重陽是一個讓人思念親人的日子,有親人在身邊是幸福的,那已然離去的親人更加值得去懷念。如今的重陽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定義為了老人節,在這一天多數的子女都會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
且讓我們珍惜每一個重陽節吧,因為一年一年的重陽,雖然年年相似,但是身邊的親人,卻因時間的流逝,會在某一天遠離我們。珍惜,珍重,這些重陽詩詞,也是重陽節本身所給予我的感悟。
重陽節作文 篇3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即將到來的重陽節打響了了秋天到來的警鐘。但在重陽節新的定義——敬老節,也倡導人們對老人尊重,讓老人安度晚年。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在時間上,重陽節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定義。在古代,重陽作為夏冬交替季節的時間界標,因天地陰陽交替而陽氣衰弱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才有了登高避災,重陽“辭青”以及佩茱萸、食逢鉺的古俗。但是重陽節直到唐朝之時,才被點定為正式節日,各種活動在民間與宮廷一起慶祝。至清朝,一代比一代盛行。
重陽節在現代的定義卻與古代不盡相同。為了讓老人感受到“夕陽無很好。”中國法律明確規定,每年的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在古俗重陽節的承載下,在中國各地彌漫開來。“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是幾千年來儒家文化對于為人道德的.基本要求。作為21世紀的少年,我們要孝敬老人,讓他們笑看夕陽無限好,而不是烏云密布;讓他們在人生的最后階段,安度晚年。
不管是“古代”的重陽節,還是現代的重陽節,它們都沿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習俗,記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把這一文化節日傳承下來。
重陽節作文 篇4
重陽節—上山拜祭,對先人的尊重。
今日已經系農歷九月初七了,離重陽節只隔一日,我們家鄉大多數人都系選擇重陽呢日來拜山,我的記憶中都有好幾年無去拜山了。因為自讀高中以來由于時間并不湊合所以好少特意請假翻去了,讀大學一樣,而依家出來工作亦如此。
記得讀小學、初中時我們家族的一到重陽節早上8點多9點就準備出發,用扁擔挑上上事先準備好的貢品、香、蠟燭、炮仗等、各自杠這鋤頭上山。因為墓地分開幾個地方,系吾同的.山上,所以我們先到一處把墳前周圍的野草及雜樹鋤掉(因為一年先清理一次,也挺多雜草雜樹的)。大家分工合作,一個鐘既時間就可以搞掂一處,父親、伯、叔這輩整理好祭品,我地呢輩的兄弟姐妹拜祭下、燒燒祭品等就完了一處,轉到另一處亦如此,地方多的要成個上午的時間。重陽節呢日山上斷斷續續的炮仗聲響個不停。
今年的重陽節由于工作比較多,應該也翻吾到去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呢年幾長自己出門在外的感覺并不是這么好受,幾時先可以結束呢?人的情感好復雜,好多時候睇到一些事物或回憶起一些往事總會泛起一種情感。
雖然依家的工作地方并吾米要穿舟過省,但是一個人來講始終會思鄉、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