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精選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讀后感1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這是每個人兒時最熟悉的旋律,也是《西游記》電視劇的主題曲。這次寒假,我讀到了吳承恩寫的《西游記》原著,印象深刻,感觸很多。
在《西游記》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跟人類一樣都想長生不老。當他們知道唐僧要來之后,就變成跛腳道士攔在路上,讓孫悟空背他們,他們通過法術把大山移到了行者背上,壓住了行者,并把沙和尚和唐僧抓走了。到了洞里,他們便驕傲了起來,不把孫悟空放在眼里,只叫了兩個沒有什么本領的小妖帶著紫金葫蘆和羊脂玉凈瓶去收孫悟空,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兩個寶貝被孫悟空用一根毫毛變的假葫蘆換走了。兩個妖王知道后,認為自己還有第三件寶貝,不用擔心孫悟空,就讓小妖去請干娘來吃唐僧肉。不料孫悟空打死了他們干娘,還奪走了第三件寶貝——幌金繩。最后孫行者把兩個妖王收進了他們自己的寶貝里,被太上老君帶走了。
其實兩個妖王輸給了孫悟空并不是因為他們本領不好,而主要是因為他們太狂妄自大了,仗著自己有幾個寶貝就一直目中無人,最后招致失敗的結果。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認為自己的百萬大軍可以贏得這場戰爭,輕易的相信了黃蓋的`投降,中了周瑜的苦肉計,結果被周瑜打得全軍覆沒。再次告訴我們凡事不能驕傲,要踏踏實實的學習和做事。
但兩個妖王也是孝順的,得到了唐僧還會請干娘一起來吃,有好東西不忘記干娘,很是孝順,這是他們的優點,兩個妖王既有缺點也有可取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水滸傳中李逵性格魯莽,非常粗魯,脾氣暴躁,但是他也有優點,那就是本領高強,也非常的孝順,對他母親非常的好。看來即使有很多缺點的人,也會有他的優點。
《西游記》中妖怪的特點也是人類的特點,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即使是妖怪也是有優點的,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可能驕傲,小氣,但也可能孝順,勇敢。我們要看到別人的優點,盡量減少自己的缺點。
西游記讀后感2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西游記》這本書不像《水滸傳》那樣,充滿了義薄云天的英雄氣概;不像《三國演義》寄托了人們對社會安定和美好生活的無限希望;也沒有《紅樓夢》那樣讓人體會到一個家族和朝代興亡盛衰的滋味。但是《西游記》卻給很多孩子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和想象的空間。尤其是孫悟空的美好形象,在這本書問世幾個世紀后的今天,依然那么鮮活。
這個寒假,我也走進了《西游記》,認識了齊天大圣“孫悟空”。
孫悟空沒去取經之前很頑皮:他到東海龍宮搶了老龍王的`定海神針;去冥界讓閻王爺把猴類名單從生死薄上全部劃掉;不畏玉帝強權,大鬧天宮,殺得十萬天兵天將望風而逃;在蟠桃大會上偷吃蟠桃……他的大膽和叛逆可謂演繹得淋漓盡致。
大鬧天宮之后,如來佛祖把孫悟空困在五行山,500年后,去西天取經的唐僧救了孫悟空。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如來佛祖要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又讓唐僧去救他?
原來,這一切都是佛祖的用心良苦。他是想要消去孫悟空身上的霸氣和傲氣,讓他有一顆感恩之心,一心一意陪著唐僧去西天取得真經。
孫悟空被唐僧收為徒弟后,皈依佛法,與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一起隨從唐僧去西天取經。在取經過程中,他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成功取到了真經。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所有人朝著一個目標前進,不管有多艱難,都一定會成功的。
小時候,我從動畫片中認識了武力高強,能騰云駕霧的孫悟空;長大了,從經典名著《西游記》中認識了一個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孫悟空。
從孫悟空身上我明白了:漫漫人生路上,也會遇到諸多磨難。不能碰到一點挫折,就退縮。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去面對它,沒有暴風雨的洗禮,又怎會有風雨過后的彩虹呢!
西游記讀后感3
聽到“西游記”這三個字,緊隨身后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本書是文學藝術當中的“萬里長城”,是知識海洋當中的“水中霸主”!
“名著”這兩個字來形容它已經不為夸張了!
我很想知道是誰寫下了這么一本傳奇世界的書,翻到書里才得知原來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現在由我帶領大家了解他筆下的世界,通向智慧的大門!
翻開《西游記》,每一幕都是師徒四人面對妖怪英勇斗爭的情景。師傅沒有被抓走,他們一路嬉戲,笑聲不斷。師傅被抓走了,他們一路擔心,焦急萬分。這種世間少有的責任感,在這本書中到處都是!
孫悟空——唐僧安危的守護者。“齊天大圣、孫行者、孫悟空、美猴王、大師兄”,這些都是孫悟空的稱號,一區區石猴,為什么能有如此之多的稱號?因為他不僅僅是石猴,他是一只勇敢、聰明機智、責任心強、豪爽、善良的'石猴!
豬八戒——唐僧貪吃的徒弟。雖然他沒有孫悟空那么的勇敢機智,但他在這本書里充滿笑點,也是一位至關重要的角色呢!他走路的姿態,大大的啤酒肚,搞笑的樣貌,永遠印在人們的心中!
沙悟凈——唐僧最老實的徒弟。老實、任勞任怨、勤勞,這是人最難得可貴的品質,一個人永遠挑著重重的包裹,不會抱怨。
這些角色是《西游記》這本書的主要人物。當然,還有芭蕉公主、牛魔王、紅孩兒、玉皇大帝、菩薩等等角色也是很重要的,少了他們當中的一個,就等于少了彩虹當中的一片美麗的色彩,就等于少了夜空中的一顆閃耀的繁星,就等于少了一個精美絕倫的故事!
謝謝《西游記》這本書,它教會了我許多人生哲理,可貴的精神品質!
盡管時代再久遠,《西游記》這本書永遠會遍布在中國各地。因為它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中國人無法抹去的回憶!
《西游記》永遠刻在我們心中!
西游記讀后感4
俗語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有許許多多的磨難,就好像《西游記》,唐僧師徒三人不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佛經嗎?
說到《西游記》,它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名著之一,講述了唐代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去尋訪佛經。途中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他們一路保護師父,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佛經。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緣,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換長生不老。第一次變美女,第二次變老婦,第三次變老翁,三次將唐僧騙去。但悟空用火眼金睛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將白骨精打跑,不料唐僧卻誤以為悟空濫殺無辜,將他逐去,但當師傅有危險時,悟空卻立馬趕去救師傅,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
西游記中最為精彩的故事是“大戰紅孩兒”火云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他生性貪玩,調皮。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懾走。并用三味真火燒得悟空和豬八戒落荒而逃,于是悟空請得龍王降下雨水,不料反被燒傷,豬八戒去請觀音菩薩,不料被紅孩兒假扮觀音菩薩抓去,最終悟空請到真的觀音菩薩用蓮花寶座降服紅孩兒,并收他為善財童子。
唐僧師徒三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再聯系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輕易放棄、半途而廢,如果我們能堅持到底,那么也許會成功,因為,一切的成功都是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蟲兒之所以能夠破繭成碟,是因為它經歷了許多的苦難,連蟲兒都能飽受磨難,我們人又何嘗不行呢?
《西游記》,讓我收獲良多,師徒三人的`取經故事更讓我感動,懂得了磨難造就成功,更吸引我去關注的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個個令人深思,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
西游記讀后感5
《西游記》這一著作,相信對于誰來說,都不陌生,可大家都知道的名著,真實的又知道多少,所了解的有多少。
第一次接觸《西游記》并不是在書上所了解,而是在某一電臺看著《西游記》的電視劇,也正是這偶爾的一次,讓我記住了它,我喜歡里面聲色活動的人物,特別是孫悟空,就覺得他特別酷,霸山稱王,號稱“齊天大圣”,那時候對這個稱號的理解可能就是于天并齊那樣的大人物了吧!最喜愛他的便是“七十二變”,常常幻想著,若自己也能擁有那般本領,那該有多好,這樣我便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可惜,幻想與現實總有那般差距,以至于現在,我還是那個平凡的我,但依舊地來說,平凡的人,不一定擁有平凡的人生,勇敢的創造不平凡的路來,而真正使我敬佩的是他小強般的精神,無堅無畏,在他眼中,唯恐沒有“害怕”二字,他是一個勇敢的鐵血戰士。
概于這本著作中,孫悟空深得我喜愛,所以對于其他角色也不是深得了解,只概得出個大抵形象,除了師父,我對唐僧,是有一定偏見的,我覺得他過于愚蠢,不信任孫悟空,而導致陷于危難之中,我當時便覺得他腦子有問題,人家的任務是斬妖除魔,保你上西天,這樣對誰都好,難不成還會害你不成?縱然孫悟空當初有多頑性,可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你還是不相信人家,善是本意沒有錯,可你這善的也太過分了,明知孫悟空有降妖除魔的本領,而你就算是金蟬子的轉世,但縱橫之間,你也不過是一介凡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可識妖,每當遇見由妖怪幻化而成的弱小老兒時,你只用肉眼去相信妖怪的真偽,孫悟空除妖時,你還怪他誤傷“好人”,我覺得金蟬子會吐血的。
豬八戒,你好吃懶做,小心眼!有時候會想,你怎么不被妖怪烤熟吃了算了呢!在孫悟空因殺“好人”被罰時,你不幫忙不說,還倒說話,雪上加霜,明知你師父不過人類,還反倡你功大本領大的`師兄,你這是赤裸裸的羨慕,嫉妒!最為重要的,你居然還好色!呃,我也是醉了,你不瞅瞅你師弟沙悟凈,為人憨厚正直,一路上挑重擔,吃苦耐勞,在團隊出現狀況時,調和解說,說來,他們還真沒有團隊之間的精神,沒有互相信任,在團隊之中,最重要的,便是這為人的基本,也是團隊獲得勝利的關鍵。
西游記讀后感6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在寒假讀它的時候,感受到了幾分當時社會的場面。
小說主要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中孫悟空不畏強權,大鬧天宮,他斗智斗勇,力保唐僧西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豬八戒的貪婪、好色雖然為人不齒,但他卻也活得真實。小說中人物描寫十足,人物活靈活現。其中有幾個場面給我深思。
當時真假孫悟空鬧進了地府,地藏菩薩讓神獸諦聽來辨別真假,諦聽雖然能分辨,但害怕假悟空的本領,就沒有說出來;真假孫悟空又到如來佛祖那里去,如來法力高強,道破假悟空的原形后就把它捉住了。
諦聽因為假悟空勢強而不說,如來道破真身并捉住它,兩者形成了強烈對比。如來強大,所以捉住假的,而諦聽弱小,真假孫悟空本事都差不多,所以不敢說。這中間就關系到一個敢不敢說真話的問題。面對弱智誰都敢,但如果面對一個可能威脅到自身安危的人,就肯定有人說謊了,雖然這可以理解,但我依舊覺得,做人就應該誠實。應該不畏強權,作者塑造的孫悟空這個形象就是例子。
除了說真話,在孫悟空一路打過的妖魔鬼怪中,我發現了一個特點,凡是沒有背景,或以其它妖怪為背景的都被打死了,只有兩三個被菩薩收為弟子。剩下的妖怪最差也就是在天庭等發落,像菩薩的`坐騎都被收走了,連個懲罰也沒有。這是多么可怕,孫悟空一路打殺過來,有實力的收了,有背景的回去了,只有沒實力沒背景的妖怪都被干掉了,孫悟空沙僧他們聯手都能干掉不少,照這樣只要找到妖怪的主人,就能降妖了,還好孫悟空任勞任怨,要是我早罷工不干了。我在想,這是否反映了當時有官家背景的一些人的囂張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西游記》雖是一本志怪小說,但我都能從中了解很多信息,它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讀后感7
有后臺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沒后臺的都被一棒打死了。——題記
以前看電視劇的時候,看見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披荊斬棘,也真算得上是瀟灑了。如今,在看過《西游記》原著的時候,卻從字里行間中發現了什么。
《西游記》唐僧師徒取經過程中,有一難叫做“真假寶葫蘆”。說的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想用寶葫蘆制服孫悟空,以此吃到唐僧肉,結果反被孫悟空用計謀打敗。當時的情節想必大家記憶猶新,孫行者,行者孫,者行孫的故事成為經典。但我正準備看看壞人的下場時,太上老君突然冒了出來,將其領了回去。不免有些掃興,又有了新的疑惑:為何孫悟空不嚴懲妖怪?難道妖怪就能改邪歸正了?孫悟空一向對待邪惡毫不留情,難道他慈悲為懷了?仔細想想,我不禁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個妖怪有后臺—太上老君!
何以見得?那太上老君早不到晚不到,偏在孫悟空制服妖怪的時候到了,見面就要人,很明顯,他是知道這件事的。而他卻讓妖怪的人間猖狂了這么長時間。不免有些懷疑神仙的職業道德。但因為太上老君有恩于孫悟空,孫悟空當然要給他“面子”,便讓那兩個妖怪逃之夭夭了。想到這里,突然發現有后臺的妖怪還不止這兩個:彌勒佛的黃袍怪,嫦娥的玉兔精,觀音的'金魚精……之所以能棒下逃生,正是因為有了神仙后臺。而白骨精等人因為未能跟神仙、菩薩“搞好關系”,即使詭計再高明,最終也還是被孫悟空一棒打死。
正如題記所說,有后臺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沒后臺的都被一棒打死了。這有些好笑,卻又是事實,卻又像是現實。
妖怪即將落入法網,神仙便打著“管教不嚴”、“慈悲為懷”的旗號把妖魔救了出來。孫悟空沒有說什么,但不知道有沒有想些什么。而我們,卻一直把神仙想的過分的好了,潛意識里神仙都是好的。不知那些濫用私權的官員是不是受到了《西游記》的影響,以為自己是幫助別人回頭是岸,普度眾生。實際卻是自欺欺人。只可惜,世上的“孫悟空”太少了,更多的妖怪不能繩之以法。
希望有一天,“神仙”能與“妖怪”一刀兩斷,更希望這樣的“神仙”少一點,敢于執法的“孫悟空”多一點!
西游記讀后感8
西游記是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我非常喜歡這部書。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于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于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污臭,所以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為的呆子居然是這么一個“陰險”“狡詐”的家伙,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并且終于堅持到最后的勝利。寫一個弱點很多的人能討人喜歡,讓人記住,是很不容易的。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煉自己不怕困難,以及堅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西游記讀后感9
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西游記講述了:孫悟空出世后,和豬八戒,沙和尚一起陪同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西游記》中,他們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正果,但他們四人的性格各不相同。
唐僧是一個善良虔誠的苦唐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又昏庸頑固,是非不分,正因為唐僧的這種性情,才會使得他經常容易被妖怪蒙騙,容易被妖怪抓走,使得徒兒們次次心驚膽戰。取經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則大師兄孫悟空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動,頑皮,武藝高強,勇敢機智,嫉惡如仇,但又濫殺無辜,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正因為孫悟空的這種性格,才會使得他經常被師傅——唐僧以濫殺無辜的罪名,施已緊箍咒的`懲罰。取經后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是吳承恩的影子,雖然相貌不同,但脾氣秉性相同)。
二師兄豬八戒是一個憨厚淳樸,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戰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產者,小市民的意識特點。正因為豬八戒的這種性情,才會使得他在女兒國賴著不想走,被大師兄和師傅批評的見不得人。取經后被封為“凈壇使者”。
三師弟沙僧——沙和尚是一個憨厚老成,任勞任怨,忠心不二,正因為沙僧的這種性情,才會使得他再取經途中,不再給唐僧添加除了孫悟空和豬八戒所造出麻煩以外的麻煩。取經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我覺得《西游記》作者借助了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來抒發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渴望改變現實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思想。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相結合,開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這一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游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
燦爛陽光豬八戒,百變后頭孫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彌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經路,除妖斗魔顯真功,若問事誰普此畫,淮安才子吳承恩。
西游記讀后感10
第一次看《西游記》的時候,我覺得孫悟空很厲害,又有金箍棒,又會七十二變,又能上天入地,在我眼中簡直就是無所不能;沙和尚在我感覺則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例子;豬八戒在我眼中便是只會搬弄是非的小人,有些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味道;唐僧就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和尚。而這一次,我的想法便大有所不同了。孫悟空不但能說會道,而且內心正直、仁慈;沙河尚忠誠、老實,對師傅忠心耿耿;豬八戒就忽然覺得他很可愛,是傻的可愛,偶然也有點小聰明;而唐僧便是心地善良,為人仁厚,一絲不茍。
我想電視劇版的《西游記》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但電視劇終究只看個打斗場面,只圖個新鮮,卻忽略了它本身的意境。相比文字版的《西游記》雖然頗有幾分乏味,既沒扣人心玄的場面,也沒華麗的場景,但卻能令人靜下心來去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當然兩者就算相差再大,結果可都是一樣的。師徒四人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重難后,最終取得真經,造福人間。我不由自主地感嘆一番,這不是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26,我也受過挫折,碰到過苦難但我相信:堅持意味著一切!是的,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上難免會坎坎坷坷,只要我們能相信自己,因為只有去做了,才有可能。我想,在不久之后的將來一定會有回報的`!
而我們的生活就恰似師徒四人一路走來一樣,又是白骨精,又是蜘蛛精;又是滅火焰山,又是過通天河%26,但自古以來邪不勝正,就似乎是在烏云之后必定會出現陽光一樣。那都只是暫時的,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苦難而放任自我,而是要咬緊牙關,讓自己勇敢些!我想,成功與否,這一步就是要害。事成之后,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沙河尚被封金身羅漢,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而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五人就各歸其位,共享極樂。——我想這是他們應得的回報。
挫折,困難——比起勝利的光輝,或許是一種陪襯,或許是一種考驗,在或許是應有的。人可以被打敗,但不能被打倒,我想這是對的。
西游記讀后感11
這個暑假我讀了《西游記》,里面講的是孫悟空在取經路上保護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求取真經的故事。讀完我便崇拜起了孫悟空,覺得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首先,我崇拜孫悟空是因為他敢于嘗試。當孫悟空還是從石頭縫中蹦出來的石猴時,他和別的猴子在河東洗澡,發現了一個瀑布,別的猴子都不敢跳入瀑布,只有石猴第一個跳入瀑布,最后發現了水簾洞。眾猴都拜他為王,這是因為他敢于嘗試的精神征服了眾猴。
孫悟空敢于嘗試的精神對我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第一次上作文課時,我非常害怕:怕我念得不好;怕我寫的不好。但我轉念一想,孫悟空他連那么危險的瀑布都敢第一個跳,我念個作文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最后我大聲地朗讀了,老師表揚了我,我的作文還得了個28的高分。我很感謝孫悟空給了我精神力量。
其次,我崇拜他還是因為他善于求人。在“火燒觀音院”時,觀音院主持看上了唐僧的袈裟,打算燒死唐僧師徒,將唐僧袈裟占為已有。但孫悟空求到了廣目天王的避火罩,罩住了禪堂,后保護了袈裟。他還求觀音菩薩救活人生果樹;求毗藍婆菩薩降服了蜈蚣精。孫悟空雖有七十二變,火眼金睛,但遇到困難時也會低下頭求人。正是因為他善于求人,才能打敗各種妖怪,保護師傅西天取經。
孫悟空的這種善于求人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我。有一次,我做作業時,遇到了一個難題,我絞盡腦汁也做不出來。就在我苦惱成分時,我忽然想起孫悟空,我也要像孫悟空一樣學會求人。所以,我去問了數學課代表,他也很樂意教我,很快我就把難題做出來了。我的求學之路也像孫悟空保護師父的取經之路,他不斷求各路神仙、菩薩;我不斷地求老師、同學。他取經成功了,我也想我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成績也會越來越好,實理自己的理想。
像孫悟空這樣,敢于嘗試、善于求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西游記讀后感12
當我手捧著《西游記》,津津有味地看完它時,不禁贊嘆作者的精彩描繪,也被其中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
《西游記》主要講了唐僧和他的的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還有一匹白馬,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走了五千零四十八天,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是個了不起的英雄,天不怕地不怕,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豬八戒,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但他又好吃,怕困難;沙和尚,雖沒有什么過人的本領,但是吃苦耐勞,從沒什么怨言;師傅唐僧,雖說沒有什么大本領,還有點但他品行端正,有堅定的信念;當然還少不了那白馬,一路馱著唐僧,任勞任怨。
唐僧師徒取經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再困難的事也能成功。不是嗎?取經的路上困難重重,到處都是妖魔鬼怪,可孫悟空、八戒等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無論多困難,他們都堅持了下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不到目的不罷休”!
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平時做事或者做難題,一遇到困難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不肯再做了。讀了《西游記》后,我明白了:做一件事,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虎頭蛇尾。不管最終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努力了,這也是一種成功。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讀了《西游記》之后 ,我做事不再半途而廢了。有一次,作業本上有一道十分復雜的題目,我算了半天,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來。我真不想做下去了,可我又想起了《西游記》,于是自己問自己:你持到底了嗎?想到這里,我又重新開始思考,終于解開了這道難題。
《西游記》讓我明白,人生就像是取經的道路,也會經歷無數的艱難險阻。不過,我們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不到目的不罷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步步地登上成功的彼岸!
西游記讀后感13
從小學到現在每個暑假都會有讀后感,而讀的書呢,不過都是四大名著什么之類的。
所以說《西游記》我已經讀了幾遍了,可讀的最認真的還是這次,因為當時年少,所以對這種名著完全不感興趣,那今天我就好好談一談讀完這本書的感悟和了解。
《西游記》此書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此書中的的師徒四人指的是:師傅唐僧,大徒弟孫悟空,二徒弟豬八戒,三徒弟沙僧。
唐僧是一個善良,耳根軟的一個人,有時會一時糊涂聽信八戒和妖精的'胡言亂語,被妖精抓走。在“三打白骨精”這一章中,唐僧因聽信了八戒的挑撥,把打死妖精的孫悟空趕走,斷絕師徒關系,后來被妖精抓走,悟空又去救他。
孫悟空是一個天性野蠻,但是對師傅忠心耿耿的人物,時常拼死拼活,與妖怪斗智斗勇,救出師傅。從每一章幾乎都能看出孫悟空救師傅時想盡辦法,不顧一切的精神。
豬八戒是一個好吃懶做,沉迷于女色,喜歡挑事的人物,偶爾行俠仗義,常常因為亂說,導致師傅對悟空失去信任。“三打白骨精”中的他是經典案例,三番五次挑撥師傅與悟空的關系,最終還是自己倒霉,被妖精抓去。
沙僧是一個老實,忠厚的人物,在此書中雖然沒有太大的存在感,但是每次與敵人對抗都全力參與,一路拿行李,在生活上幫了唐僧很多,有時會勸說大師兄。
從這四個人的性格看來,他們應該完全合不來,可是他們依舊在作戰時團結一心,打敗敵人,對師傅掏心掏肺,盡心盡力,毫不怠惰。
所以他們的努力和忠心得到了成果,在歷經最后一難時沉著冷靜,取得真經。
因他們途中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學習收獲了很多,最終唐僧與孫悟空修成佛,而其余兩位也獲得了自己的官位。
這本書告訴了我不論敵人有多強大,只要團結一心,就能打敗敵人,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如愿以償。
西游記讀后感14
在生活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西游記》。因為《西游記》里有很多值得讓人學習的精神。
這本名叫《西游記》的書主要講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一起去取經的事。其中講了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拜在唐僧門下,并且護送唐僧取得真經并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事情。對此,我的看法是:唐僧師徒三人都有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最喜歡《西游記》中的第二集。這集里講了:菩提祖師要悟空離開斜月三星洞,無論悟空怎樣乞求,祖師心意已定,絕無悔意。悟空猛然驚醒,卻躺在一塊石上,回憶所有的情景,卻不知是夢是真。悟空試著練習騰云,竟然身輕飛起,他一個筋斗云朝向東贍部洲傲來國的花果山家鄉……悟空的歸來讓花果山的眾猴歡呼雀躍起來,他們終于知道大王一口一個的“俺老孫”說的就是大王自己。通背猿猴看大王沒有趁手的兵器,告知東海龍宮老龍王那里有很多寶貝,興許能尋上一件。悟空飛身跳下鐵板橋,捻著避水訣,來到了東海龍宮。東海龍王敖廣見悟空是個不入流的'小仙,想拿件普通的兵器給他,打發他走。可悟空把赫赫有名的七千二百斤的方天畫戟彎成了一根廢鐵圈……居然還在喊叫:還是太輕啊!蟹將給老龍王出主意,那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針,他一定拿不動,到時候就不能說我們不借給你了。悟空圍著定海神針,大喊“再細些!再細些!”那神鐵果然細了下來——這就是跟隨悟空一路西去的如意金箍棒。悟空一并又從龍宮拿走了一身鎧甲,這才算作罷,一路回花果山去了。四海龍王被他這一陣盤剝,氣得揚言要告上天庭!與牛魔王結拜兄弟時,悟空喝多了醉死在洞中,黑白無常將他鎖到陰陽界。悟空不服,一定要還陽,黑白無常于是向他索要銀子,悟空氣不過,一路棍棒打到地府,直面十世閻君,要討個公道。我喜歡這集是因為這集非常精彩。
看完這集后,我不禁想到一個漫畫的場面。這個漫畫里的人雖然跟孫悟空不一樣,但是他們的經歷卻非常相似。
我看完這部《西游記》后依然絕得唐僧師徒三人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西游記讀后感15
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手是現實,而右手是最初純真的夢。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最初的我們就如那尖銳的石子,憑著心中對夢的期望,在社會中固執的前行。可時間如梭,白駒過隙,我們終究在社會中被不斷打磨,最后的我們變成了那水中光滑圓潤的鵝卵石,早已失去了那最初的一份執念。
而《西游記》中的唐僧更是對心中的夢執著追求,無論過程多么艱難,無論途中有多少磕絆,我想對于唐僧來說,心中一定是享受的吧,畢竟這是心中的一份向往,一份執念。
人人都知道,在《西游記》中,唐僧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最終實現夢想。在現實中,又何嘗沒有這九九八十一難?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困難總是像緊鎖的牢籠一般擋住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有的人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止步不前,有的人更是望而卻步,而真正成功的人,歷史見證了他們的那份執著是否正確。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抿心自問,你是否還擁有當初那份勇氣與執著?
而在取經途中,更是有無數誘惑,美色,金錢,地位……都是人所渴望的、所貪婪的。而唐僧卻依舊堅定不變,維護者心中的那一份神圣。所以勿忘初心這四個字并不只是包含了對夢想的執著與不懈追求,更是對當初如同一張白紙的我們的單純而美好的精神的一種希望。即使長大后的我們懂得了物質的重要性,有了人性本身的貪婪,我們也應該勿忘初心,勿忘當初那一份單純。
夢想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我不否認這句話,我也相信《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也一定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也曾在小說中暗示神、怪以及各種虛幻的存在,暗示虛幻與現實的差別,所以唐僧并不想孫悟空那樣本領強大。所以也有人說唐僧是懦弱的,當然也是如此,人總會是有弱點的,這世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依舊敬佩唐僧,依舊尊敬唐僧。正因他一路未忘初心。勿忘初心,即使時光變遷,即使社會殘酷,即使實現過程痛苦,即使我們早已明白夢想的不現實,只要勿忘初心,縱使我們已經成為那鵝卵石,我們的心依舊堅定而絕不低頭!
勿忘初心,當經過那八十一難后,等待你的一定會是你心中的那份“經書”!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的讀后感11-07
讀后感西游記02-24
《西游記》讀后感03-23
《西游記》經典讀后感04-06
經典西游記讀后感01-31
《西游記》的讀后感01-03
《西游記》09-09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09-03
關于西游記讀后感03-06
西游記讀后感【精】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