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1
科學文明的進步,物質技術的發達,信息產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時代與網絡的普及使得今天人們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徹底變化。以往單純的課程教學不再成為人們獲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相應地,在教育領域,廣泛地教育信息媒體正在悄悄地豐富我們的生活與大腦神經。
從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我有幸認識了《中國教師報》,從這份報紙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們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的教師的真實寫作,反映的都是我們這些廣大教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教學,切實貼近我們的實際。從閱讀這些報紙,給我的感觸很多,收獲很大。
我在《中國教師報》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為人師表、堅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話很有道理: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這份職業不同于流水線上的生產工人,產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產;這份職業不同于在田地里勞作的農民,種植的`禾苗不言語、不思想…..教師是心靈的工程師,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會思想的活潑可愛的孩子。為人師表-----這一道德規范,非常樸素,教師雖不是名星,但教師的一言一行有許多天真的雙眼在看著;雖不是名家,但一舉一動影響著無數稚嫩的心靈,如果教師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學生怎能“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應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堅守自己,認真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在教師的眼中,后進生是最令人頭疼的群體,從《中國教師報》上讓我了解到了“轉化后進生的策略”,其實,只要我們充滿愛心、細心和耐心,就會發現后進生都是未經清洗的玉石,是等待著春雨滋潤的小草,只要找準方法就可轉化他們,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維護后進生的自尊心(有愛心融化后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二、用關愛去感化學生(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師唯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心里才能有你這個老師,尤其是后進生,愛之深切,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和激情)。
三、集體幫助,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開展各種活動:
1、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
2、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3、組織參觀訪問活動。
4、開展“改正一個缺點,為班級爭光”活動。使后進生感到班集體的溫暖,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
四、在鼓勵中激發上進心(鼓勵學生能給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表揚鼓勵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對他的認可,使他們增強了勇氣和力量,激發了他們的上進心)。
《中國教師報》幫助我們開闊了視野,讓我切身感受到了這份刊物的魅力,它讓我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在自身教學實踐與理論的反思中不斷積累知識,也獲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從而產生了情感上的愉悅之情與收獲的快樂。這種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喚醒了我們沉睡的情感,告訴我們作為基層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達,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總結,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獲得更多地快樂!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2
“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在塑造別人的靈魂前,教師必須讓自己的靈魂在現實的面前保持冷靜與恬淡,他必須不斷的“塑造”與“加固”自己的靈魂。”這是摘自書里面的一句話。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是這本書里給我最深刻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話,因為我知道靈魂是神圣而高尚的,沒有靈魂的人類就是尸殼,只有尸殼的人類將是沒法想象的可怕!老師的職業是這樣的重要且高尚。因為今天這個靈魂的塑造者是我,讓我感覺到無比的神圣,感覺到自我的偉大。為了這個偉大的我,我們都在想我們還缺什么?
“一個優秀的塑造者,也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只有優秀的塑造者才能塑造優秀的人類。”這就是我們的答案。
“對社會而言,教育不是萬能的;但對學生而言,沒有教育是萬萬不能的。”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想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就必須先做一個優秀的人。“萬物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
做人難,做優秀的人更難,做優秀的教師更更難!
“一位優秀的教師,在工作中時的那種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種在日復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能發現新奇、新鮮、新意的無限樂趣,那種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學生身上得以驗證的滿足感、成就感。天天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學生身上時時刻刻在熔化、組合、萌芽、生長。”這是一個教師的優秀的標準,而做為人的優秀有應該是怎么樣的呢?那就是對生活和事業充滿熱情,有自己的獨立的人格,有對人類的愛心,固守自己的做人的準則,這也是一個優秀教師作為人首先要具備的品質。這些都是書上的觀點,我都贊同這些說法。我想做這樣的優秀人優秀教師,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做這樣的優秀教師,可是我們的現實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體制我們的前途等,使的我們改變了策略、改變了方式、改變了手法,于是我們產生了矛盾,我們改變了方式也改變方法。理想與現實,個性與生存,有時本來就是天生的矛盾體。是格受理想獨立獨性行,還是“適應”現實,讓理想在現實中銷蝕?是堅受個性,做一個率性的自己,還是在生存面前,為了所謂的“成熟”放棄個性?我們身邊的很多教師都處在這樣的思考和矛盾中。我的學科是體育,沒有了升學的壓力或者說沒有別人看起來的社會壓力,也就是說我的學科是一個被社會和被家庭所忽視的科目,可是我認為我的科目責任也無比重大,因為我肩負著學生的健康,肩負著學生的體魄,沒有強大的體魄就沒有生命的存在的意義。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他塑造的是一個有生命活力、熱情奔放的個體,而不是一具病懨懨的軀殼。面對這份壓力面對這份責任,同樣感覺自己是神圣的教師。“有什么樣的師傅就是有什么樣的徒弟”這是我們的古話,確實很有道理的,同樣優秀的教師培養著優秀的人類。而我們的身邊教師都很聰明很有活力,都是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都具有無比的愛心和公正正直的為人準則,這些都是我們優秀人所具有的條件,我們有這樣的優秀教師怎么會培養不出優秀的人來呢?中國的人才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的,他們都是我們的教師培養出來的,我們在做著為人類默默輸送人才的貢獻,我們是偉大的教師,我始終相信。我說這些話的意思并不是要批判這本書的觀點,我想的我應該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的正確性、目標性以及效率性。吸取正確的,促進更快發展。
我的家庭也是個教師的家庭,在我們家可以開辦一座學校,因為我們家有中學所有科目的老師。我們有很多同事的的家庭都是幾代都是教師,我們都在思考著、學著、想著、作著一個優秀的人,優秀的教師,而且我們都做的很好,我們也有毛病,我們有時性子太急噪,有時太煩惱,有時罵學生,甚至有時打學生,可是我們是恨鐵不成鋼!誰家的孩子不挨打愛罵呢?當然我們都在盡力的培養著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在努力的自己學著教著。
“寫在紙上的愛,一個早晨就可以讀完;說在最上的愛,一個轉身就能忘記;而惟有老師和母親的愛是寫在大地和天空,永遠和永藏在心底的!”把教師和母親等同,是多么的偉大和自豪啊!母親生育和撫養了我們,教師教育了我們,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人類都是一家的,我們一起在為明天奮斗并且美好快樂的生存著,幸福著。
中國教師缺什么,難道真的缺乏愛?缺乏服務意識?缺乏生命意識等待意識?缺乏激情與理想?缺乏創造?缺乏健康與關懷?我不愿意承認這是真的,而且這根本就不是真的,誰敢說中國的教師缺這些呢?敢說的也只是說那是部分的群體。而我們大部分的教師隊伍都是很優秀的。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3
《中國教師報》從聽說到初次接觸后再到走近并愛上她時,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光陰不長但卻讓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深深地知道這份工作的責任和義務。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走進孩子們的心里,和他們心靈互通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中國教師報》讓我明白,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愛孩子是心靈撞擊出的愛的火花;是初春時細雨對幼苗哺育的無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間的芬芳……
還記得初睹《中國教師報》芳顏是在一個舒服的秋天。那是我剛走上教師的崗位沒多久,在一次例行的會議前,我隨手拿起了放在報架上的一疊報紙悠閑地翻閱起來。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擺動中,我的心漸漸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細膩,文風樸素悠長,沒有過分的夸夸其談,曼妙的字里行間透出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慨和實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余飯后,我便會走進空蕩的會議室里,和她進行心靈的交流。于是在安靜的氛圍里我慢慢熟悉了她的`風格:《教師教育》、《新課程。課堂》、《班級在線》、《杏壇春曉》……從這里我走出了校園,走向了世界。
我從《中國教師報》中不僅了解到基本的教育政策還讀到了許多震撼心靈的文章。如在《老師,我可以唱歌了嗎?》一文中,從簡單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善良的教師的“機智巧妙”和孩子的“天真可愛”。一個智障的孩子,一顆無法約束自己的心,看著看著,我落淚了,在過多追求分數和課堂紀律的今天,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人性迸發出的光輝;而在《曉風輕拂,時光淡淡讀<張曉風的國學講壇>》里,讓我知道在被各種低級無聊毫無內涵的所謂流行充斥的現在,更應該拂去塵囂靜下心來去品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是啊!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明,我們總是心安理得認為會永遠屬于我們,從不曾想過走進它、品讀它、理解它、升華它。殊不知在自以為擁有中錯過了欣賞許多人類的輝煌。身為教師的我們都已經離經典的國學越來越遠了,還能指望那些熟悉周杰倫、李宇春的孩子們去記起孔子、孟子們的聲音嗎?當曾經優美的《高山流水》、《陽春三月》被如今的《雙節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時,我們是該高興時代的進步還是擔心文化的流逝?《中國教師報》讓身為語文教師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今后的任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
《中國教師報》陪我度過了日落星升、花開葉落的歲月。是她讓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領著我在浩瀚的天宇中盡情地翱翔;是她陪伴我度過寒冷的雪季;是她教會我如何擁有一顆與學生靈犀的心……
《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溫暖的家!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4
近日讀了《中國教師缺什么》這本書,很有感慨,這是一本對教育充滿關懷的書,作者直面真實的教育生活,深切地關注著教育生活世界里發生的事情,關注著那些事情里的言行、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生存狀態。她也是一本用心來傾聽與敘說的書,作者細細傾聽著學生的聲音、教師的聲音、家長的聲音、社會中關心教育人的聲音,傾聽他們的內心的歡樂、苦痛與彷徨,傾聽他們對教育的殷殷期盼。黃燕先生從中國教師缺乏愛,缺乏服務意識,缺乏生命意識和等待意識,缺乏理想與激情,缺乏創造,缺乏健康與關懷等六個方面,從不同層面進行追問與思考,頗受啟發。的確,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有心人去關注,讀了《中國教師缺什么》,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本人進行了再思考。缺乏理想和激情,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事實上,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的孩子長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長得難看些;有的孩子比較聰明,有的孩子比較愚鈍等。如果教師不能正視這些差異,不能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看待,那么,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尊重、寬容、平等以及服務意識,更是“空中樓閣”。
記得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兩種人都感到不快樂。先吃最好的人認為他的每一顆葡萄越來越差,第二種人認為它每吃一顆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壞的'。原因在于,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它常用以前的東西來衡量現在,所以不快樂,第二種人剛好與之相反,同樣不快樂。為什么不這樣想,我已經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為什么不開心呢?
這其實就是生活態度的問題。我們教師一定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聽老教師談到,那些成績不怎么樣的,畢業后反而跟老師很親,常到學校來看望母校老師,在街上遇到也很熱情,尊敬老師;而那些成績優異,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學生卻“人間蒸發”了。
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求知、自信的心.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5
在網上,一直聽網友們稱贊:《中國教師報》是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智慧的報紙,是老師們自己的報紙,于是,從一開始起,便對《中國教師報》有了一份特殊的親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分管校長熱情的向大家推薦《中國教師報》,并鼓勵我們多為她寫稿。那時侯,我想像我這樣一名普通教師怎么可能發表文章呢?
于是,投稿的念頭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沒有想到后來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成長上給大家講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發的思考讓我不由的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憂慮,于是,我直言不諱的在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沒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馬上鼓勵我把文章投給《中國教師報》。在他的“鼓動”下,我終于鼓起了勇氣,通過郵件把文章發給了《中國教師報》,第一次投稿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
沒想到第二天上午,編輯老師立即回復說欲用這篇文章,并認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當時,我有一點驚訝,心中不禁暗自驚嘆于《中國教師報》編輯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們對普通作者來稿的重視。帶著這樣一份感動,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斷的督促自己勤積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寫下來,投給《中國教師報》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書寫是讓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條有效途徑,和《中國教師報》一起走過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飛揚起來,學生也和我一起感受著這樣一種充滿激情的日子,我們一起享受著教育的快樂,一起成長著,原以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這樣變得豐盈、多彩起來。
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們猶如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一枚枚閃亮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如果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美麗,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著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愿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愿《中國教師報》能夠成為普通教師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點。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6
作為一名從教十幾年的教師而言,經歷了素質教育,經歷了課堂改革,無論教學怎么改革,我們永遠保持不變地是要對學生負責。
一、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最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成為我們永不止息的方向。
把學生當人,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地方,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在與學生朝夕相處中,影響他鼓勵他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至少能保證知道保護和愛惜自己的生命。整個假期中,學生溺水事故不斷傳來,家長的嚎啕聲不絕于耳,看著失去愛子的家長痛不欲生的畫面,我在想孩子們怎么不知道下水危險呢,鮮花般的生命消失了,幸福的家庭殘而不全。有的孩子則因為學習壓力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些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再優秀的孩子如果生命不保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無論發生什么事,都要堅強地活著。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珍愛生命的教育應成為教育的首要任務。保證了孩子的生命,想讓孩子更優秀,就要親近他,了解他的喜好,關心他的生活,身體,心理和精神狀態,關心他的學業和品格。作為老師要親近孩子,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樣談心,了解他,身體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會有健全的品格,最后才是關心他的學業。現實生活中,我們作為老師可能越過了品格教育,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學業,這樣就出現了高分低能,出現了大學生犯罪的事實。這也印證了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險品。所以我們的第二大任務就是塑造身心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三大任務才是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
二、教育的問題就是課堂的問題,教育的問題必須回歸到課堂上。
教師必須樹立三觀,樹立教育即人學的教育觀,一切的教服務于學的教學觀,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的學生觀。新課堂一定是學生自主的課堂,新課堂一定是張揚人性的課堂,新課堂一定是能實現教學相長的課堂。這就要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老師畫龍點睛地引導下,主動地思考,激烈地辯論,在思辨中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拓展。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講臺和課堂是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老師只不過是導演而已。這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我們要尊重學生,少一點對學生的干涉,多一點對自主權益的維護;少一點對兒童的批評,多一點對錯誤的包容;少一點多知識的膜拜,多一點兒對能力的贊美;少一點規范和約束,多一點放縱和理解;少一點雕塑和塑造,多一點自然和自由。這些話語字字珠璣,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方法,如何去實踐,還要在課堂中邊實踐邊思考邊改進,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我們真正輕松起來。
三、讓自己做一個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
教學工作很辛苦,收入勉強維持溫飽,家長學生都很理直氣壯,動不動就要給老師氣受,當尊師重教嚴重縮水的今天,老師的職業幸福感也在漸漸變得暗淡無光。我們有了幸福感,才能把這種幸福傳遞給孩子們。我們要讓自己變得幸福起來,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工作輕松起來,只有讓學生心甘情愿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相長,學中行,行中思,思中悟,我們越教越明白,學生越學越帶勁。
讀中國教師有感集錦7
這是一本弘揚中國教師精神的書,一本凈化教師心靈的書。學校師德教育的優秀教材,師范院校學生的成長讀本——《教師感動中國》。
每次翻閱《教師感動中國》,都會被其中每一位教師的事跡所感動,一幕幕情景仿佛又出現在我的眼前。他們雖然是普通的人民教師,但是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挺身而出,毅然選擇把生的希望讓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真正含義,彰顯著大仁、大義、大愛的光輝足跡;他們在危難之時給我們留下無數感動,留給我們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他們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感動著中國,感動著人類。
聚源中學、北川一中、青川中學……在汶川大地震中,學校遭受滅頂之災,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是這些平凡的人民教師,第一個站了出來,拯救了一個個寶貴的生命,用自己的無私無畏向世人展示著教師的良知。是他們用沉著、冷靜、機智,甚至是鮮血和生命,挽救了無數個花朵般的生命,維護了師德,鑄就了師魂,奏響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生命頌歌。
用生命作支撐,舍身護生的教導主任譚千秋;“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的'張米亞老師;身擋水泥板救下學生的瞿萬容老師……用生命守護學生的老師,在地震中不斷涌現。當我們獲悉教師們的英雄壯舉時,會感嘆他們人生的最后一課是如此偉大,他們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如此感天動地。他們用勇敢無私的行動,詮釋和升華了人民教師的不朽師魂,他們用青春的熱血,筑起了一座大愛的豐碑,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凄美樂章。他們的故事是那么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在這場可怕的災難中,無數師生倒下了,無數生命不在了,但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有一種東西,一種平凡日子里似乎感覺不到的東西,一種靈魂深處的東西,一種刻骨銘心的東西,正在人民教師的心中頑強地、蓬勃地生長著、展露著,那就是“師愛”,沉甸甸的師愛,在大災中巍然挺立。
一路走好吧,為保護學生而獻身的老師們,孩子會銘記你們的教誨。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昂起倔犟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向著光明,向著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