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后感(合集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烏塔》讀后感1
當讀完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我對文中的主人公烏塔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覺得外國孩子很歷害,自理能力很強,做事井井有條,有計劃。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烏塔在她14歲時就獨自游歷了歐洲。她遇事沉著冷靜,十分有主見,自理能力很強。不僅精心準備了這次旅行,而且還自己掙旅費。
我們中國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小皇帝”、 ”小公主”,真可謂是捧在手里怕丟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連疊被子這種小事也是家長做的。而外國的家長在孩子一生出來就千方百計地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因此我們中國的孩子比外國孩子自理能力要差。
記得今年暑假媽媽讓我跟姐姐兩個人獨立生活了兩天。在這兩天里雖然很忙碌,但我們還是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家里也理得非常整齊。我們還學會了炒飯、煮面條、洗碗、洗短褲,還把被子疊得像豆腐干一樣。媽媽回來還獎勵給姐姐一部手機,獎給我一盒典藏版的三國殺呢!
在這里我強力呼吁中國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不要讓孩子埋藏在書山題海之中。未來是我們的,請你們放手吧!讓我們從小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成為一只飛翔于藍天的雄鷹!
《烏塔》讀后感2
烏塔是一個德國的女孩子,十二歲了,她經常自己游歷歐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游覽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要去希臘。
我很驚訝,烏塔自己能游歷歐洲的很多地方。我已經十歲了,都不敢自己出遠門。十多年前有一次,日本和中國的孩子一起去野炊,日本孩子都在做事,而中國孩子卻什么都不干,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國孩子在生活自理、應對挫折方面仍然比不上日本孩子。我現在如果出門旅游,也是和父母一起去,我去過上海、北京、野三坡……
我和爸爸去上海世博會時,門票、火車票都是爸爸買的。乘火車的人很多,水泄不通,上不去車時,我和爸爸只好從別的車廂進,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如果別的`地方也很擠,只好跟著擠進去了。到了世博會之后,我和爸爸人生地不熟的,靠找人問路、看地圖,或者看手機上的GPS功能才能找到路,一路上很多事情是爸爸做的,我也只是幫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爸爸拿一些包。
我要向烏塔學習,要自立自強,自己解決問題,增加見聞。我已經會自己坐公交車去上學或去姥姥家。我還要學會問路、看地圖,還要會自己制定旅游的計劃。
《烏塔》讀后感3
《烏塔》這篇課文寫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讀完后,我想烏塔那么小就開始游歷歐洲了,而我卻一次都沒有象烏塔這樣有自立意識,做事非常有計劃,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我又想起了自己,我從小就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寵著,以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情幾乎都讓大人們做,還管爸爸媽媽要這要那的,一直不知道大人們的辛苦,不知道外面的風風雨雨。即使做點事也是讓媽媽陪著。而烏塔呢?烏塔可不這樣,她自己出去打工掙錢,自己去旅游,去游歷世界,自己乘車,自己睡覺,自己收拾行李,自己規定每天的日程,自己設定旅行路線………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獨立去完成的。有句話說得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烏塔不正是這樣嗎?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記得有一次,姥爺讓我自己梳頭,我卻不肯,非要媽媽來給我梳。看來我的'自立意識太差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已經改正了這些錯誤。但是,我還要向烏塔學習她的那種有主見、自立意識強,做事情非常有計劃,有自主意識、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我們還要象烏塔一樣熱愛生活。我還想對中國的家長們說:“一個人只有先吃苦,才能在的道路上少受挫折,走得順暢!”
《烏塔》讀后感4
我曾在我的語文書里學了一課叫《烏塔》,讀后,我有了許多感想。
烏塔是一位金發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用了3年的時間準備,要去歐洲旅游,烏塔又自由又不會讓父母擔心,我真為她驕傲。換作是我,我要是想出去玩,可沒有這么容易了,我要是去公園玩,媽媽就會說:不能下去玩,下面太危險了!快去讀書。”而烏塔的愿望就能實現,父母又不會擔心。看著烏塔去過許多的.地方,她都快要旅游全世界了。真羨慕她啊!
而且烏塔還是用自己掙的錢去旅游,而我們都是問爸爸、媽媽要錢去準備。要是我們都有這顆不要依賴父母的心就好了!
第二天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晚上要坐火車去波恩。她還認真地告訴我要繼續掙錢,以后去中國旅游。”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就知道烏塔會繼續努力掙錢,她還要來我們中國旅游,她可真的太棒了!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讀到這里,我感覺烏塔很勇敢,而且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做了充足的準備。
烏塔的努力和準備,讓我感到慚愧,我要像她一樣,等我11歲的時候,我也要努力掙錢,不問媽媽要錢去實現我的夢想。
《烏塔》讀后感5
幾天前,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烏塔》。主要講了,“我”在羅馬遇到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談話之間“我”了解到她這次趁暑假獨自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和希臘。
我呢,對此產生了感想:這么長的`旅程對于我們這些獨生子女是遙不可及的,我們這群被寵大的“小皇帝”更是想都別想。別說去歐洲這么遙遠的地方,哪怕去倒一下垃圾,都怕垃圾把他埋了,去一趟公園,就怕公園人多把他擠倒了,哪怕過一道馬路,都嚇得心驚膽戰的,走到哪兒都是一大群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跟著,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以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今天摔了一跤,送醫院,明天跌了一下,送醫院,使他們形成了今天拿錢,干什么,買游戲盤,明天,要錢,干什么,買化妝品,以導致精品市場鬧翻天,新華書店關門快,頭上頂個玻璃球,身上套個塑料袋,好的兒童不是慣出來的,望家長明白:寵子必恃!
讓我們快快行動吧,我們要做生活中的小主人,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不要做生活的弱者!
《烏塔》讀后感6
讀完《烏塔》這一篇文章,我感覺到了外國和中國孩子的差別,中國家長和外國家長的獨特。同學們,當翻開這一頁,看到了這樣一個題目,你可能以為這篇寫一座非常著名的鐵塔吧還是一座顏色是烏黑的塔。或者是一座上面滿是烏鴉的鐵塔……這些奇怪的想象馬上裝滿了我的思維空間和腦海中。不過,我早已沉思在下面了。
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自己游玩歐洲,自己工作籌游費。她就是——烏塔。
中國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寶貝呵護著。不敢讓自己的孩子獨自游玩,生怕他磕著碰著。可是,國外的家長卻讓自己的孩子嘗試著讓他們去獨自外出,他們把這個當做成鍛煉。
烏塔還膽大細心,她為了這次旅游的旅費,足足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烏塔還有了一個詳細的旅游計劃,晚上睡,白天玩。而且烏塔到的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查那地方警察局的電話,也會給家里人打個電話和寄一張明信片,從這里,足以可以看出烏塔擁有很強大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獨立能力可以讓家里的人放心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覺到烏塔真是一個獨立、孝順的孩子。
《烏塔》讀后感7
看了Uta這篇文章,我覺得Uta還是比較慎重的。大膽的德國女孩,她總是查看派出所的電話號碼,以免擔心父母,或者給父母打電話寄明信片。她很細心,愿意學習。她花了三年時間準備去歐洲旅行。Uta是獨立的。自我提升,差旅費都是自己打工賺來的,不花爸爸媽媽一分錢。她的父母讓烏塔親自去體驗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我羨慕和佩服Uta 14歲就能一個人去歐洲旅行。
烏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也準備去希臘。
我的暑假,時間一般都是父母安排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老師留下的無聊作業上,不能像烏塔一樣去旅游。或者說,時間是花在舞蹈課上練習舞蹈。真的很希望一個人去玩,但是父母能支持嗎?當然不是。這就是為什么我休假時會不那么自由。
為了實現自己的`世界旅游計劃,Uta花了三年時間做準備,閱讀這些國家的相關資料,努力賺錢支付差旅費。
我也去過很多地方,當然是和父母一起旅游。出行路線也是我爸媽安排的,路費也是從我爸媽口袋里拿的。
《烏塔》讀后感8
烏塔是一位14歲小女孩的名字,這個故事講述了這個女孩獨自一人在各國旅游。
當我讀到文中的“這次趁暑假游歷了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終還要去希臘。”時,我大吃一驚,一個才僅有14歲的'孩子居然獨自一人去了那么多地方。我想起了自我,什么事都要父母幫忙做,就連去書店買書都要纏著父母,猶如一朵生活在溫室中的花,依靠性很強,遇見困難從不會想辦法解決。
我想:中國的孩子此刻必須都這樣,吃飯要父母哄著吃,睡覺也要哄著睡,有些甚至連自我穿衣也不會。其實,這些大多因為家長們太溺愛孩子,不明白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總認為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不愿放手。
這篇文中提到“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僅有我們親自做了才會認識事物的真正一面。
我想對中國孩子們說:“不要做母雞翅膀下的小雞,要做雄鷹搏擊長空!”也想告訴中國的父母們:“請不要過于溺愛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放手吧!”
《烏塔》讀后感9
那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受益匪淺,《烏塔》這篇課文主要寫烏塔是“我”在羅馬認識的,她獨自一人去游歐洲,自已掙了一半的錢,爸爸又出了另一半。她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領悟。
當我讀到“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她告訴我“。。。。。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的時候,我就看見了一位熱情、活潑,生活經驗很豐富的小女孩。要是換作我,決不會與她一樣,與別人交往,生怕別人會“吃了我”這種感覺。
我繼續往下讀:“喲,這么長的路程,我有點驚訝......不到400馬克。”我又看見一位勇敢、有恒心,有毅力的`小女孩,我決對還沒有去歐洲就會緊張的要命,何況我們中國小孩從來都是嬌生慣養,一個人去的話,自己不怕,可爸爸媽媽又不放心,所以只有在家長的陪同下外出旅游的,是吧!
烏塔這個人很好,她生存能力強,而且十分孝順家人,關心家人,有責任感,烏塔在我的印象中記憶猶新,我還要再讀一遍!
《烏塔》讀后感10
我的語文書上有一篇課文叫《烏塔》。烏塔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小孩。
文中的“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地回答道。讓我感受到烏塔一個人怎么可能去旅游,要是我父母知道了我這樣的想法,一定不會叫我去。還有“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知道了,要是作者不是自己親眼所見,作者決不會相信烏塔說的'話。還有每到一個地方,烏塔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讓我知道了烏塔很聰明,很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這讓我想繼續往下讀了。接下來又了解到每個周末她會去幫餐館或者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來賺錢。烏塔有很大的勇氣,她很自立自強。我的錢都是向爺爺要的,我真佩服烏塔。
我想自己掙錢,可是父母不給我鍛煉的機會。要是我想自己一個人去旅游,父母也不可能同意。
我們中國的小孩大多都是問爸爸媽媽要錢,即使出去玩也讓父母一起去,父母不想玩了,還讓父母陪他一起玩,一直到他玩夠了才要回家。
父母們啊!您們也要學會適當地放手吧!也給我們展翅飛翔的機會吧!我想像一只自由的小鳥,我渴望成為烏塔那樣的人!
《烏塔》讀后感11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思緒萬千,想了許多,讀后感《烏塔讀后感》。這篇文章講述了12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此做了3年準備,她一邊想盡辦法掙旅費,一邊閱讀和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游歷歐洲打下了堅實基礎,體現了一名外國小孩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如果拿中國現代的小孩子和烏塔相比,中國孩子的自主能力遠遠比不上烏塔。中國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封閉式的,只讓孩子讀課本上的知識,很少參加社會實踐。除學習外,其他事情都不用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漸漸失去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小由父母“牽著走”,遇到一點點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問父母,找大人。而國外的教育是開放式的,讓孩子既學習課本知識,又參加社會實踐,從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動手能力。烏塔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的。當她夢想游歷歐洲時,不等不靠,完全靠自己動手籌資金,做準備,享受著生活的快樂,也展示著人生的意義。烏塔的故事象一面鏡子,啟迪了我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小培養自己動腦動手能力,做一個自強不息的棟梁之才!
《烏塔》讀后感12
昨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一閱讀課文,我深有體會。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國家。使我十分佩服她。
一個年僅14歲的小姑娘,游歷歐洲,她已經去過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威尼斯等8個國家。自己掙了旅游一半的'經費,每到一個國家,又是寄明信片,又是查警察局號碼。在中國,這樣獨立自主,膽大心細,理解父母的同齡孩子恐怕沒有幾個吧!
看看我們,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整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人可以獨自遠行嗎?就拿“五一”我隨《山西科技報。教育周刊》小記者團去西安采訪來說吧,為了趕時間,在回家的途中大家在服務區吃了頓方便面,很簡單的事情我卻吃了一頓像干吃面一樣的泡面,我都不知道那面是怎么泡,一掀碗面的蓋子就扔垃圾箱了。起碼現在我學會了泡方便面。我認為把我們圈在書本中去認識世界總是不完美的,因為參與感知的感覺器官只有眼和耳,光靠書本的感知卻不如親身體驗更全面、具體、完美一些。可一說把孩子放出去鍛煉一下吧,家長們又不放心。顯然,“不放心”的理由是不充分,不合理的。要知道,只有參加實踐,親身經歷,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本領與知識!
《烏塔》讀后感13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有好多想說的,我想對爸爸媽媽說:“請你們給我一個自立的空間,讓我像烏塔那樣自由的飛翔。”
我們已經和烏塔成為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她獨自一人游歐洲,我們卻連自己一個人坐公共汽車都不敢。我們的生活處處讓媽媽操心,連自己過馬路都驚慌失措,烏塔獨自周游各國也鎮定自若。我們在家里個個都是“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整天都是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而烏塔自己一人打工掙錢,環游歐洲。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愛我,只不過是和烏塔的爸爸媽媽愛的'方式不同。但,我們也不能永遠在你們翅膀的呵呼下成長,不自小培養出自強、自立、自信是不行的,這樣我們會永遠了長不大的。
爸爸媽媽我只有一句話想告訴你們:我們想讓你們放開雙手,讓我們像烏塔那樣自由的飛翔。讓我們從新開始鍛練出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以烏塔為榜樣,讓我們有同樣的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早些日子,讓我們同烏塔一塊環游世界。現在,從我做起努力吧!
《烏塔》讀后感14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一篇課文,里面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就在沒有父母的情況下環游世界。我想不到一個上學的孩子,就要環游世界,文中的烏塔是一個生活有經驗、自理能力強、熱情活潑、做事有計劃、做事有主見。我非常的佩服她,他的'父母都同意她這樣做,還支持他。
再看看我們中國人的孩子。說到中國的孩子,我就是,我們中國的父母肯定不會讓我自己去環游世界,也不會讓我們出去玩。父母經常工作,長長的沒時間,要不就會把我送到爺爺奶奶家里玩,要是我出一點事故爸爸媽媽會很擔心很傷心。我們中國的孩子受到了寵愛,溺愛,讓我沒有經驗。
在今天,老師讓我們看到中國和日本舉行的夏列營的對比。我非常的生氣,我們中國的孩子太不懂事了我非常的生氣。我們在走路的時候規定我們中國孩子走50千米。日本孩子走100千米正是我們中國的二倍,在走的時候中國的孩子生病了就會到帳篷里睡覺,而日本的孩子生病了還繼續的走。這說明我們中國孩子很脆弱。我們應好好學習烏塔,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烏塔》讀后感15
在書的海洋里,有非常多的書,我讀過的也不少,大部分都想不起來了,可是一篇課文中的主人公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那就是烏塔。
課文主要講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游歷了整個歐洲的事情。最令我佩服的是她做事的,為了這次游歷,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閱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都幫超級市場或餐館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幫別人帶小孩,這些是見她工作的細致。
看了這樣的烏塔,我頓時臉紅了,因為我長那么大了,做什么事情都沒先作準備。有一次,媽媽對我說∶“你已經四年級了要自己整理書包了。”我立刻整理完書包,就上床睡覺了。第二天來到學校早讀語文是我從書包里我翻來翻去還是找不到語文書,我急得像一只在熱鍋上的螞蟻,嗚嗚!要等著抄書了,這時爸爸出現在教室門口,原來爸爸把我的“救命稻草”帶來了,幸好有爸爸不然真的要抄書了。
看來,我真的要向烏塔學習了,學習她做事的充足準備。
【《烏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烏塔》有感04-28
《烏塔》的有感04-28
《烏塔》教學設計05-06
《烏塔》讀書筆記03-29
烏塔讀書筆記04-01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4-14
烏塔評課稿11-05
《烏塔》讀書筆記14篇12-28
烏塔讀書筆記15篇11-25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12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