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傳統文化作文匯總九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這是一個美好的早晨,我們教室中出現了許多精美的作品,有美麗的中國結,有遠近聞名的書法,有細致的.刻紙,還有雄偉的東塔的照片。這些作品讓我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
我最喜歡的是駿馬圖,那馬兒像在草原上飛奔,尾巴一甩一甩的,非常美麗!更有趣的是彌勒佛,他有著元寶一樣的肚臍眼,手抱著頭大笑。他的肚子大大的,里面可裝著一條大袋子。俗話說:"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可真搞笑。還有年年有余的中國結,魚的鱗片金燦燦的,尾巴也是一樣。還有一個金元寶。
祖國可真好!我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弟子規》里面教我們的正是上慈下孝、上和下睦、尊敬師長、誠實守信、熱愛祖國、和睦鄉鄰、禮儀待人、廣施仁愛……教給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而許多人連這基本的都做不到,還在那里批判《弟子規》陳舊落后。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道德經第37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德經第51章)。
道德經教導我們與世無爭、上善若水、清心寡欲、恬淡虛無、涵養厚德、包容博愛……這決不是簡單的書面教化,當一個人的德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其德性的能量場必然會轉化為個人的福報和財運!這絕對不是迷信,這是古今無數明師大德切身實踐出來的。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在王侍郎家中做仆人,因相貌不吉而離開主人。后因拾金不昧等候失主而被河間府鄭指揮史收為養子,在鄭指揮使的栽培下鄭興兒后來官至游擊將軍,子孫也受到蔭澤。再見相士,相士大驚,原來因其做了善事,鄭興的骨相已經產生變化。筆者當年送還了買糧者多付的`錢款,頓覺一股信息進入大腦,神氣“倍兒爽”,似乎茅塞頓開,恢復和增加了靈性。我這還只是做了這么一丁點兒就獲得上天如此恩惠(慚愧),積大功德有大福報之人就可想而知了。可見,人沒有白做的事兒,做什么就收什么。如果人人遵照圣賢的教育身體力行,從善如流,那么我們的家庭、社會和自然如何不和諧?不動兵馬、不費口舌,不言之教、無為之功,天下無為而自治。這就是古人的智慧、道德的精華,誰說道德不能當飯吃?切莫輕視道光德能的力量,那是一個和諧的能量場,如果這能量場足夠龐大,足可以改天換日、凈化世界、扭轉乾坤!
所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勢在必行!!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共有十個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9個太陽,后娶嫦娥為妻。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是嫦娥思念丈夫便向丈夫說:“明天是月圓的時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院子里,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團圓。因此中秋節用月餅祭祀嫦娥的習俗便傳了下來。今年的中秋節我與家人共同坐在陽臺上吃月餅的事情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從外面買了整整一籃子的月餅。有豆沙餡的、蓮蓉餡的'、五仁餡的、雙黃餡的、鮮肉餡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開始小心翼翼的切起來了,我看著大家那熟練的動作,不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輪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離刀一厘米的地方,右手拿著刀小心翼翼的切著。然而,由于緊張,我的手一直在發抖,那刀仿佛偏要與我作對,我要它往前,它卻老往旁邊傾斜。呼!總算切好了,可是一抬頭,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餅歪歪斜斜,參差不齊,只是勉強能吃,而別人切得整整齊齊,十分好看。于是,第二次我切時,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緊張,使手不再發抖,果然這回我切得整齊多了。我們都高興地吃著自己切的月餅,邊吃還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你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寫春聯、貼春聯就是其中的一項。學了兩年多書法的我,準備今年再次嘗試自己寫春聯。
年廿八的早上,我早早地起床,準備好寫毛筆字的工具和裁好的紅紙,因為今天我要為奶奶家寫春聯。剛開始,我的心“嘭嘭”地跳著,覺得非常緊張,我害怕寫不好,會丟臉。可轉念又想:“沒關系,去年不是已經寫過了嗎,這次肯定能行。”于是,我鼓起信心,按照書法學校老師指導的.方法認真仔細地寫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寫好了上聯,看了看,自言自語地說:“嗯,不錯!”接著,我又寫了下聯和橫批。終于大功告成了,我把春聯鋪在地板上,請爸爸媽媽來點評。他們都覺得我比去年寫得有進步。
除夕那天,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剛進家門,我就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我給您們拜年、送春聯來啦!祝您們健康長壽!”爺爺奶奶接過春聯,樂呵呵地說:“真是個乖孩子,這幅春聯寫得真好啊!”說著,就把春聯貼在了大門上。我聽了爺爺奶奶的話,心里美滋滋的。 因為我為家人帶來了快樂!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上海教育部發表的堿韭顯示:傳統文化在高考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這說明中華傳統文化在日益受到重視,也表明傳統文化在當今仍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此,有人認為傳統文化已經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是過時而無用的,應該被淘汰。然而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必然有其不可否認的巨大價值。
愛默生曾說過:“文化開啟了對美的認知。”作為全部努力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多方面的薈萃,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開化。它不僅提高了個人道德修養水平,也培養了民族自豪感,增強了凝聚力。若是沒有傳統文化作為根基,人們將與蠻物相同,文明獎頃刻垮塌,現代社會也將不復存在。
“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中華文化是無數先哲們歷經時間考驗的智慧結晶,是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對于我們進人日常生活,思想行為仍然有著積極的教育指導作用。可以說,中華傳統文化指引著我們,不忘歷史,砥礪前行。
此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底蘊根本。它有著很高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增強我國的軟實力,還能塑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形象,提升我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對于如何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偉大領袖毛澤東很早就提出了觀點:“從孔夫子到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予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如此重要的傳統文化,無疑應該被繼承和發揚。作為每一個國民的個人,我們應該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清晰和正確的認知。現代人受到歐風美雨等多種外國文化的侵襲,對傳統中華文化的情感已經越來越淡漠。例如,現在年輕人往往對西方節日,影視作品等趨之若鶩;然而中華傳統節日和作品卻無人問津。我們應該在思想碰撞,經濟浪潮席卷的當今世界守住初心,堅持文化自信。這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思和付諸努力的。
而作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則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保護者。在傳播方面,國家已付出了很多心血。如今傳統文化的教育已經滲透到了中小學的日常課程中。然而以考試為檢測方法來加深學生的`掌握卻容易導致唯分數論的功利心理。此外,在保護方面,時至今日,為了經濟利益而大肆破壞傳統文化如優秀文物、古建筑等的行為還是時有發生。同時,打著“傳統文化”旗子,實則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旅游亂象充斥著國內市場,這都是傳統文化境遇衰危的表現,急需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保護傳統文化。須知,精神文明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
中華傳統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瑰寶。這些文化精粹若是被遺棄甚至毀滅,必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悲哀,一段歷史、一種文明的不幸。
傳統文化,應該繼承發揚。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從前看古代的電視劇,并不覺得古代人與現代人有很大差別。可是,當我們穿上漢服,耳邊響起漢代樂曲,學習著漢代的禮儀時才深深地體會到古人的儒雅與謙和,慢慢感受到古代社會慢節奏的生活所帶給人們內心的安靜與平和。
參與本次的文明祭祀示范活動,我感到十分的榮幸。當我剛剛看到準備的漢服時,覺得它很繁瑣,不如現代的衣服便利。可是當我穿上它時,我又不得不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在沒有拉鏈,紐扣這類東西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這么漂亮典雅的衣裙。而漢樂輕柔又優美,我仿佛可以看見彈琴的漢朝美人,一定是柔情似水又端莊大方。聽的時間長了,甚至覺得心里都很安靜。而當我學習到漢朝禮儀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互敬互愛則使我更加欣賞古人的品行。古人的祭祀方式莊嚴又神圣,古人祭祀分為敬天,祈禱九霄降福,天佑華夏,龍騰四海,風調雨順。敬地,祈禱龍脈永長,厚土生德,五谷滿倉,六畜豐肥。敬人,先人安息,福蔭后輩,人丁興旺,家和萬代。分為三方面祭祀,可見古人對于祭祀活動的注重,以及祭祀時的莊嚴。不是在馬路上焚燒紙錢,而是以敬馨香的方式表達對于天地的感激和逝者的哀悼,讓人覺得這種方式要比現代的方式有意義的多。
古人在與人見面時會行禮問候,而現在的人見了面有時甚至連招呼也不打。古人重孝道,云百善孝為先,而如今很多人與父母頂撞,父母年老拒絕贍養父母。諸如此類,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禮儀方面,現在的不如古人,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向古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儒雅與禮貌,學會在浮躁的世界里靜下心來,沉住氣。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古人講究禮儀,并將其傳承下來,作為新新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學著做一個講禮貌的人,弘揚我們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修身,養性,爭做祖國新一代的棟梁。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在夕陽將沒的夏日黃昏,悶熱依舊,我愿身著青羅綢緞,在紅木桌前,執一本《詩經》,品一杯龍井,看天邊紅霞似火,嗅池塘蓮清若水,聽屋前鳥鳴如歌,憶舊日傳統之優雅,感舊日文化之清爽。
傳統文化似那柔柔絲綢,清涼我膚發。曾記否,唐時女兒家,以紗為衣,抱一把胡琴,彈奏之中翩然起舞,那蹁躚的羅衣,令多少男兒欣然神往。最為癡情的玄宗,為楊貴妃作《霓裳羽衣曲》,在國破之時,在美人墓前,再無半分帝皇豪情,再不見那羅衣下的嬌兒,他只能通過淚水來宣泄悲傷。幾分羨慕盧家兒郎,羽衣莫愁在其旁,柔柔的絲綢,似水的女兒家,這樣的活色生香,云霧繚繞的朦朦朧朧,幾分典雅令人動容。飄逸的絲綢,俊逸的男兒,這樣的風度翩翩,輕盈跳躍的仙姿道骨幾分儒雅令人動容,這炎炎的`夏日,有你,如何不是一種清涼?
傳統文化似那醇醇香茗,芬芳我肺臟。自絲綢之路始,茶便與中華二字緊緊捆綁,帝王之氣濃郁的龍井,君子之風的碧螺春,富貴人家的鐵觀音,尋常人家的毛尖……茶,帶著濃濃古韻,從不曾離開我們視線。煩躁之時,泡一杯清茶,閑坐于椅或站立于某處,拋開厚厚的文檔,拋開苦悶的書海,不去想工作擾人,不去想生活壓迫,不去想學海茫茫,不去想人事糾紛,這一刻,只愿與這淡淡的香味融于一體,感受它于自己的享受。放縱于這絕妙的時刻,這炎炎的夏日,有你,如何不是一種芬芳?
傳統文化似那悠悠詩畫,滌蕩我心神。忘不了,滕王閣上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忘不了,赤壁之下一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忘不了,汨羅江畔一句:“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忘不了,蜀道旁一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忘不了,肅肅邊關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忘不了,寂寞深院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忘不了閨房之內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多少詩詞縱橫于歷史長流,再大的水流也沖不淡這美妙感受,這炎炎的夏日,有你,如何不是一種滌蕩?
傳統文化,一直都在,用心去傾聽,便能聽到它的低吟淺唱。說到底,最純正的那一份傳統文化,便是中國人血液中的溫婉與優雅和對美的追求。所以,它未曾遠離,它一直陪伴我們左右。而我們,僅僅需要的便是,在某個慵懶的黃昏,于激流之中駐扎,仔細的品味那一份古韻悠長。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過年里的每一件事至今我歷歷在目,其中有一件事更是讓我難忘,因為它是那樣有趣。那是吃年飯的那天中午,我們來到農村,買了個一萬響的鞭炮。首先舅舅把鞭炮掛在一根支起的矮桿上,慢慢地展開,鞭炮很長,占了門前長長的一條小路。我顫顫抖抖地拿出打火機點燃引線,然后急忙跑到一邊去,用手捂住耳朵。過了一會兒,鞭炮發出了“噼里啪啦”的響聲,持續了好幾分鐘,一個個都按著順序綻開起來,像在跳“霹靂舞”。最后,一個最響的雷炮“轟”的一聲炸開了,地上好像震動起來,煙霧彌漫在空中。煙霧散開之后,我驚呆了,只見地上撒滿了紅紙屑和一個個小鞭炮。弟弟大叫起來:“啊,鞭炮可真響啊!”之后,大家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從大家的笑容中都表現出高興的心情。我們還不只放了這個呢,還放了煙花。我們還找了一塊稀泥田,把煙花筒插在稀泥里,用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點燃,然后跑得遠遠的,眼睛一直盯著煙花的燃點。哇,煙花終于沖向天空了。你瞧,天空漂亮極了,有的'像五光十色的焰火撒向大地,有的像璀燦的花朵鋪面而來,還有的是由紫變幻成金色的密密麻麻的小亮點,像無數顆小星星在眨眼睛,還有的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漂亮極了。面對如此美麗的煙花,我不禁吟誦道“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賞?” 最后我們放了擦炮,這個擦炮和別的擦炮可不一樣。它是一個紙盒里裝著一些火柴粗的擦炮。我拿出一根擦炮,在盒子粘著黑條側去擦一下,擦燃就馬上扔,顧名思義叫“擦炮”。著地時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把地都炸出了一個黑洞。別看它小,威力可真大啊!放鞭炮是一件有趣、難忘的事情。我真希望下一個大年三十快快到來,我還要繼續放,而且有經驗了,下次肯定不會那么害怕。20xx年的春節,燃放鞭炮的經歷真讓我難以忘懷!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艾青在詩中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泱泱華夏,正是我深愛著的土地。
華夏文明,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歷經千年,在東方時空乃至世界范圍內仍然璀璨奪目,熠熠生輝。有人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力的展現,而傳統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根。
單就文學一脈而言,從《詩經》到《楚辭》,從先秦散文到漢賦,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便足以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中華宏闊的文化精神與有容乃大的文化氣派。更別說還有曲藝的優美,國畫的空靈,茶文化的高雅,各種器具與建筑的精致……追尋我們的文化之根,那種傳承千百年的.美麗常讓我們覺得它們美得令人無所適從,目不暇接。
可惜,這種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美麗似乎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敢于破格、日新、造世界、思將來、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的中國青少年正在為追尋思想上的“自由”而努力遠離傳統帶來的“束縛”。于是,我們的英文、韓語流暢無比,卻看不懂一段文言文;我們會寫漂亮的英文花體字,卻不會拿中國的毛筆;我們喝咖啡、可樂,忘記了曾是世界級奢侈品的中國茶;我們吃肯德基、麥當勞,忽視了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的中餐;我們過著西方的圣誕節,韓國人卻拿著我們的端午節去申遺;我們看著美國大片、韓國電視劇、日本動漫,忘記了曾經讓世界驚詫的中國水墨動畫;我們狂熱地學習外文、西方禮儀,盼著孩子出國留洋,可外國人卻紛紛建立孔子學院要學習中國文化……
正因如此,傳統文化的缺失日益嚴重。可這種缺失,并沒有給我們帶走發展中的“束縛”與思想解放的“自由”。恰恰相反,這種“無所依附的自由”讓我們感到的是無所歸依的彷徨。“中華文明的大廈,不可能建筑在異質文化基礎上。”一味的蘇化與西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死胡同。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也是中國人數千年思想行為的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教會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我們所需要的正是扎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麗,拒絕“無所依附的自由”。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12-22
讓傳統文化回家作文11-07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0-31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8-31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8-25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8-16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0-08
傳統文化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