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文化作文匯總八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剪紙、茶、皮影、糖葫蘆等等,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剪紙吧!
我家有一套十二生肖的剪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這剪紙手藝非常精細,非常漂亮,而且風格各有不同。
有一個圖案是一個猴子拿著桃子正要吃,一個是一個大公雞伸著長長的脖子正在打鳴呢!一個是兩只小老鼠正在找吃的呢!還有一個是一直小兔子正在拿著氣球蹦蹦跳跳的唱歌呢!還有大馬吃草,猛虎下上等等。在這些剪紙里,我最喜歡的.是小豬的圖案。你看它胖胖的身體,大大的耳朵,圓滾滾的肚皮,身上還有漂亮的花紋呢!
我看剪紙這么漂亮,也拿出一張紙,剪了一個五顏六色的小魚在吐水泡。可剪完了,卻怎么也不像,我媽媽我給我修飾了一下,這下還出不多,很漂亮。剪出來的小魚好像是一個小胡蘿卜,實在是太有趣了,我真喜歡剪紙!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多!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喝雄黃酒,有一些地區還會有劃龍舟的活動。
我最愛在端午節吃粽子了。外婆把飯團包在芭蕉葉里,飯團里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蛋黃、醬肉、香腸等。粽子燒好了,我邊大口大口吃著粽子,邊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媽媽說:“因為在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一個老醫生還拿來了雄黃酒灑進江里,說藥暈了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劃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的收獲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了解了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多彩的對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如用于春節的春聯,用于祝壽的'壽聯,張貼在名勝古跡的名勝聯以及好玩的趣巧聯等。
對聯還可以對于別人進行諷刺,還可以表達感想等。比如北宋呂蒙正的這副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表達的意思是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對聯還可以用來勵志,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押韻意近。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朋友,當你沉浸在情人節的玫瑰花香里的時候,你可想過,就要到來的七夕里,牛郎織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將相會在鵲橋之上?
朋友,當你戴紅色的圣誕帽,擠在教堂里不亦樂乎的時候,你可曾想起,重陽節那天攜著雙親登高遠望遍插茱萸時的一幕幕?
朋友,當你操著滿口洋話慶祝洋節的時候,你可想到,其實你更應該陪伴自己的長輩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琴聲?
朋友,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里堅守著中華民族的文化?
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杯盅,關掉音響,坐在陽臺前靜靜的思考吧!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沉淀了為世人所驚嘆的無數瑰寶,僅看中國的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樂,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節,寄意于合家團圓;清明節,著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共嬋娟;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繼往開來。可以說,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寄托華廈兒女源自民族的本性的`希望和祝愿。簡言之,佳節既是感受瑰麗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更是聯系血肉之情的紐帶。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結。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廈兒女的勤勞善良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于奮起,重返故里,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讓中國節日的神韻代代相傳。
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于洋節的霓虹燈里,可別忘了,你更應該堅守故里,因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是它,讓我們感受到書法那無與倫比的藝術美;是它,讓我們體會到詩詞的格律美;是它,讓我們悟到傳統習俗的內涵美。這些傳統文化,仍流傳在我心中。王羲之的行書堪稱“天下第一行書”,他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故有唐太宗贊之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明代趙涵的《石墨鐫華》,用筆方正,且能于方正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堪稱“正書第一。”東漢書法家張芝,用筆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不計一筆一字的工拙,力求氣勢暢達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羈,有“草圣”之稱。這就是書法那與眾不同的美。
傳統文化把我卷進書中,讓我去領悟詩詞的奧秘,文言的精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不愧為詩圣,即使面對自己如此凄慘的處境仍期盼天下寒士成得到廣廈的庇護,仍期盼著統治者能任用賢能之才,仍期盼著祖國能繁榮昌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我被這豪邁的違章吸引了去,原來是金英雄,是無辜冤死的岳飛啊!他是如此威武,如此神勇,如此有志向,定要“踏破賀蘭山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進孔子的世界,你是否聽到三千弟子的吟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走進李白的世界,你會發現他不會因朝庭而失落,面對奢侈的.長安,他反而“停杯投籌不能食”。不愿與世人同流合污,宋愨說過“愿乘長風破萬里浪”,這讓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為李白的世界是心靈可以自由翱翔,不受拘束的世界。
我靜靜地走著,我聆聽到了蘇軾因為有了人間真情的美好期盼而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聆聽到了范仲淹因為有了想立功歸家的期盼而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夫勒歸無計”,更聆聽到了魯迅先生救國救民的深情期盼“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因為有了這些偉大的詩人、作家,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坎坷仍屹立于東方不倒!
傳統習俗至今仍有保留。有這樣一個傳說: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含冤投江而逝,有人怕江里的魚去吃屈原的身體,就用粽葉裹著米飯纏成一個一個的,然后用龍舟去喂食。所以每年端午要吃粽子,劃龍舟。有一個傳說:春節那天,年獸要來吃人,因為很怕紅色和火光,所以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放鞭炮。有一個傳說:嫦娥奔月,人們為了紀念她又制作了月餅,中秋節時,望著明月,便會想起遠在異鄉的家人。
傳統習俗讓文化充滿了古風,古氣。傳統文化,五千年來的歷史文明,仍在流傳、流傳著……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媽媽告訴我過春節也叫過年,所以過春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爸爸早早的.來到了爺爺家。
到了爺爺家,爺爺看到了我,大聲喊到:“快去幫奶奶打掃屋子。”我連忙去叫媽媽,媽媽來了,我們三個人一起打掃。媽媽拖地,我掃地,奶奶在掃蜘蛛網。爺爺和爸爸在外面貼春聯。所有的活兒都干完了,我們開始做飯。
媽媽炒菜,一陣陣香味從廚房傳出來,弄得我口水直流。奶奶大聲一喊:“開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跑到飯桌前坐下來。媽媽說:“你這個小饞貓,爺爺奶奶還沒吃,你就吃啊!”爺爺說:“沒事,你就讓她吃吧!”我們全吃飽了,就看聯歡晚會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后,新年的鐘聲響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睡著了,夢中想著一個問題,明年的新年會是什么樣的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雖然我的老家在外省,但我出生在溫州,并在這里讀書,所以我發現這里有很多對我來說全新的事物。如我家就有一個彌勒佛雕塑,它神態動人、栩栩如生,每一個細節甚至袖口間細小的褶皺都有體現。 家里的長輩說那是黃楊木雕,十分珍貴,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我查看了相關資料, 原來黃楊木雕來自溫州樂清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里說,相傳黃楊木雕首先由清末一名叫做葉承榮的放牛娃發現。他在廟里跟著一位老人學習圓塑、泥塑、上彩、貼金、浮雕等技藝。機緣巧合之下,他發現黃楊木是雕刻的上等材料,也因此,民間藝術黃楊木雕就這樣誕生了。
通過查閱黃楊木雕,我對原材料黃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黃楊質地堅韌,紋理細膩,表面色澤如同象牙一般,古樸內涵,還會隨著年代的久遠而不斷加深,因此通常被用來雕刻,但由于其生長緩慢,很少有作為大件的家具存在。
我很喜歡黃楊木雕,不僅僅因為它優雅美觀,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失的優秀工藝。黃楊木雕蘊藏著雕刻大師們的智慧與技巧,代表了溫州人民長久以來的精神財富,為溫州創造歷史文化名城添上濃重的'一筆!
文化就是因為有了歷史的沉淀才顯得彌足珍貴,可歷史的洪流也總悄然將文化席卷而去。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遭遇失傳的危險,黃楊木雕,困境重重。工藝復雜,材料缺失,技術不佳,種種問題都擺在了大家的眼前。為了了解黃楊木雕的現狀,我還特意去了好幾家木質裝飾店詢問,黃楊木雕裝飾物價格昂貴且稀有,店家為了盈利也不愿意去購進。可見黃楊木雕迫切需要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重視,它每一道工序的精細較之其他雕刻類藝術作品都是不可同語的,也是因為這樣的復雜和精細,更值得去保護。但是又不只是黃楊木雕,它更像是個縮影和代表,折射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窘境。在這個人人追尋中國夢的時代,當然少不了溫州夢,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歷史書寫了不朽的篇章,它們的傳承與發揚必將是溫州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遺面臨的眾多問題并非不能解決,我愿意為黃楊木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更愿意為非遺文化做力所能及之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萬華夏兒女的責任,倘若每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可磨滅的非遺夢,那么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結晶必將越過時間的阻攔而長存!
非遺夢,我的夢!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戲曲如今漸漸被人遺忘,如今在現代人眼里已是嘰嘰呱呱聽不懂的句子,其實你并不知道,戲曲里真正有的韻味。
字正腔圓、別有一番韻味的戲曲藝術,已經是人們不再去理會的藝術。要知道戲曲藝術存在已經八百多年了,八百多年來都是人們欣賞的藝術,為什么現在卻變得一文不值了呢?有些人會說,也許是時代不同了,我們應該不再去理會舊文化,要迎接新文化。但是事實是這樣嗎?為什么要把我們祖先一代一代傳承的藝術不去理會,去接受西方的文化?這些可是我們祖先一步步傳承下來的中國文化啊!
看過《霸王別姬》的人都知道它里面講了什么。我看過這部電影,深有感觸。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想,以前家家戶戶都常見的戲曲為何現在戲曲卻變成了無人欣賞的藝術呢?當時的戲曲多受人們歡迎。當年凡是唱的好的都要經歷一些無人體會過的疼痛,最后收獲了結果,有人成了“角兒”,有些卻成了只會唱戲的普通人。也許只是現在因為人們怕疼怕嚴厲,不敢去學;有些的是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別說學了,更不會聽。
我看來,戲曲應該添加到學校里的一門科目,這樣既不會使古老的藝術文化消失,又可以使人們了解戲曲的悠遠,培養對戲曲的'興趣,這樣豈不是很好嗎?“大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奈若何。”《霸王虞姬》我最愛的戲曲之一;梅蘭芳,我最喜愛的戲曲演員,他給我們演繹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讓我們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
戲曲,不止是古老的文化,也是我們現在該重視的文化,如無人重視,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就會消失!讓我們一起重視戲曲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這些節日是從我們的祖先那里傳下來的。可是現在,這些傳統節日正在被我國的人民漸漸淡忘。
這些節日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溫暖和快樂。像小時候過春節,大人們都會為小孩子們準備好紅色的大紅包,希望小孩子們在來年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小孩子們則要雙手握拳,鞠躬,給大人們拜年,希望他們在來年能工作順利,事業有成;祝老人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越活越年輕。可這一聲聲的祝福,一份份的喜悅,都隨著時光的流長漸漸消逝了。
我們的國家也有許多的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例如:敦煌莫高窟、樂山大佛、大足石刻等。像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又稱為“大足石窟”,主它要開鑿于晚唐至南宋。大足石刻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類容豐富,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的特色和極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它被人們譽為“東方明珠”。
可是現在,大足石刻因常年開放、風化,大足石刻里的許多文物有了很多損傷,特別是“千手觀音”。它的漆已經掉落了許多,消失了原本的色彩。
我國傳統戲曲藝術正以每年至少消失一個的速度銳減,因為現在的人們認為“中國戲曲”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為“中國戲曲”除了少部分老人喜歡以外,基本上沒有人喜歡,如果沒有人喜歡的話,它總會有一條會消逝的。
但他們可曾想過“中國戲曲”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我們不珍惜就會給別的國家可乘之機。所以不管人們是否喜歡戲曲,我們都應當把它繼承下來。
我國的書法也是另世界嘆為觀止的。例如:唐代張旭、懷素的草書;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等。想顏真卿,他創造出了肥碩健壯、敦后雄渾的“顏體”。他的楷書遒勁有力,被世人稱之為“顏筋”。
可是現在因電子技術科技的發達速度之快,不少的人都會用腦和手機去聯系他人。所以一寫起字來就會顯得生疏,并且字看起來也不美觀。
因為現在的人們對這些傳統文化的不重視,所以就有別的國家來把我們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想占為己有。所以讓我們快點行動起來,不要讓那些傳統文化從我們身邊漸漸消逝。讓古老的氣息一起生存,讓它們動聽的旋律回蕩在我們耳邊。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12-22
讓傳統文化回家作文11-07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0-31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8-31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8-25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8-16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0-08
傳統文化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