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故事
哲學小故事1
經過多年參禪之后,石屋禪師已經通達無比。這天,他決定外出云游一次,以便感受大自然的清風明月,體會世間的人生百態,使自己已經領悟到的真理更加深厚練達。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陌生人,問清對方也是到某某地之后,石屋禪師便和他結伴同行。晚上,他們住進了同一家旅館的同一個房間。
半夜時分,石屋禪師忽然被一陣奇怪的聲音弄醒了,再一摸身邊的人,不見了。
“天亮了嗎?”禪師問正在房間角落里翻東西的同伴。
“沒有。”那人答。
“那你起來翻東倒西地干什么?”禪師頓時心生疑惑。
“我在偷東西。”對方終于暴露了自己小偷的真面目。
“哦,是這樣啊,那你偷過多少次了?”禪師問。
“數不清了。”小偷答。
“那每偷一次東西,你會快樂多長時間呢?”禪師又問。
“那得看偷的東西的價值,少則一兩天,多則七八天。”小偷答。
“原來你只是一個小賊啊!”石屋禪師笑道,“為什么不像我似的,做次大賊呢?”
“啊?”小偷一下子靠了過來,“老和尚你也是偷東西的?你偷過多少次?”
“只一次,但是卻讓我一生都享用不盡。”禪師說道。
“哎呀!”小偷羨慕地叫了起來,“在哪里偷的?能不能教教我?”
石屋禪師從床上下來,一把抓住了小偷的.胸部:“就是從這里!你這里就有無窮的寶藏!你把一生都放在這里,你就會永遠享受不盡,而且一直快樂!你明白了嗎?”
說實話,小偷不明白,但是隱隱約約地,他覺得禪師說的有道理,所以干脆,他跟著禪師參禪了。
【大智慧】
向世界和他人索求,人會得到一刻的快樂,但由于這種索求的得失并不由自己掌控,所以煩惱總會主宰他的生命;而向內心求索,人能夠做自己的主人,所以也能獲得持久的快樂。
哲學小故事2
在我落到現在這個上司手里之前,我并不太清楚跟一個工作狂合作是怎么一回事。當然,我也遇到過其他的工作狂——比如說有家不回,休息日也在辦公室的。但他們并不直接領導我,因此也不直接影響我的生活。終于,有一天——那是多么昏暗的一天啊,我的苦日子降臨了。
做一個工作狂上司的下屬,一般來說是這樣的:
你的工作日的80%以上,都不要想按時下班。萬一哪一天正常下班,你會發現,家里根本沒預備你的晚飯。
你的手機常常在休息日狂響。如果你膽敢關機,或者置之不理,家里的電話就會響得一往無前,拿起話筒,里面會傳來工作狂上司友好的問候:怎么不接電話啊?接下來,當然是一大堆客客氣氣要你“抽時間”再做做的.事。
你連續加班三周,三個周末不回家,補假?癡心妄想。工作狂上司會在第四周的星期一滿臉無辜地說:你不是周末剛剛休息過兩天嗎?你試圖爭辯,他理直氣壯:這是法定工作時間。工作狂上司一般患有選擇性失憶癥,他不會記得你在法定休息日是怎么加班的。
如果你累死累活,把10天的活兒在5天內趕完,等著你的決不是5天的清閑日子。你的工作狂上司會在第一時間備好另一個10天的工作量,殺機暗藏。
有一天,我在筋疲力盡之時,忍無可忍向他推薦一本管理學書籍,告訴他有一段專門的論證:“每周工作80個小時不是好習慣。”
他想了想,答復:我看的時候會把這段跳過去。
如果我是老板,用到這種人,會覺得挺劃算的。可我是下屬啊。
你知道比遭遇一個工作狂上司更背運的是什么?那就是遭遇一個學習型工作狂上司。
我朋友的上司愛好讀書,熱衷學習。市面上所有最時髦的勵志類、管理學書籍,他都是第一批讀者。什么從優秀到卓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什么六西格瑪、管人的真理,本本不落。自己讀了,還要求下屬讀。
問題是,這位老總思考戰略時,我朋友這一級的下屬有無數戰術、戰斗層面的瑣碎活兒要干,而且閱讀是不能占用工作時間的。所以我朋友常常在周六的半夜學習,周日趕去公司,和加班的老總探討讀書心得。老總并沒有說周日的讀書會必須出席,他不過是說:反正我來,你們看著辦,然后感慨:不學習就會被淘汰。
當然,跟著一個工作狂上司,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如果反正躲不開工作狂上司,就多想想可能存在的好處吧。樂觀有益健康。以下是我和像我一樣的下屬能忍他們到今天的理由:
一、關系簡單
工作是惟一標準。你既不用刻意想辦法讓他喜歡你,也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了他。這些都不重要,他的要求相當簡單,只要交出的活兒好,他才不管你黑貓白貓。
所以工作狂上司領導的團隊,人際成本會比較低,因為合作者之間除了活兒,不涉及其他。
二、患難與共
這樣的工作無可置疑就是災難。大家都累得要死,本來就不太有時間有精力去暗戰。又因為患難的心理感覺,共事者之間比較容易建立起相互伸把手的良性互動,也不太斤斤計較。你知道,通常災難中人性高尚的一面容易凸顯。
三、餡餅效應
故事很古老:國王指著鱷魚池說:誰最先游到對岸,我就把女兒嫁給她。話音未落,只聽撲通一聲一青年下水,狂奔而去。國王握著終于上了岸的青年的手,說:勇敢的年輕人,你將得到我的女兒。可是,你能告訴我,是什么令你如此勇敢。青年舉頭四望:哪個混蛋推我下去的?!
工作狂上司可能就是那個推你下水的人。你并沒娶國王女兒的打算,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但如果因為工作狂上司的逼迫,奮勇娶到了,也不壞啊。
四、開發潛能
還是上一個故事。不過,我看著我的工作狂上司在眼鏡片后微笑的眼睛,更多想起的是那池子里的鱷魚。身后有一群鱷魚,會產生出正常情況下永遠發現不了的能量,重新認識你自己——原來以為不會干也干不了的事,因為鱷魚的追逐,一夜成材。
就算前面沒有國王的女兒,藝不壓身這回事,也是有的。
哲學小故事3
離我住處不遠,有一條并不算熱鬧的小街。街口總是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乞丐。他很少說話,但他的眼神里有種渴望和乞求,讓你看一眼就覺得辛酸,忍不住就想要去摸口袋。
老乞丐的面前總是擺著一個大號的鋁盆,里面是零星的錢幣。我注意到,鋁盆里總是夾雜著一兩張十元或五元的“大鈔”,每天都是這樣。我很奇怪,天天都有人這么慷慨地施舍嗎?
慢慢地混熟了,我就問他。他說,那些整鈔都是他自己放進去的。你見別人這么大方,你還好意思小氣嗎?我問他,那你為什么不放五十、一百面值的呢?他說,看到別人給那么多,你若給少了好意思嗎?給多了又舍不得,干脆就不給了。
我想想也對,又問他,為什么你總坐在這里,不去別的熱鬧地方轉轉?他說,你見過逮兔子的.嗎?那些背著槍到處跑的人從來都沒有下網的人逮得多。因為你跑的時候,兔子也在跑,你不一定攆得上;如果你坐在一個地方不動,那些亂跑的兔子總會撞到你的網上的。我開始有點佩服他了,又問他,那你為什么不去人最多的廣場呢?他說,你釣過魚吧?魚最多的地方,釣魚的人也最多。
哲學小故事4
我們小區門口有一家修鞋店,開店的是一位樸實的大叔,大家都喊他葛大叔。星期天沒事時,我總喜歡和葛大叔聊天,他很喜歡說話,總是一邊修鞋,一邊和我拉家常。這天,我和葛大叔聊到了鞋子。我就對葛大叔說:“體重大的人,鞋子肯定容易穿壞!”沒想到,葛大叔說:“不一定,不過鞋子是否經久耐用和走的路有很大關系!”
聽葛大叔這么一說,我就問:“那這么說,山區的人穿鞋子肯定容易壞,他們走的都是坎坷不平的山路啊!”讓我大感意外的是,葛大叔竟然搖搖頭,又否定了我的說法,他說:“相比于山區,我們城市人穿鞋子更容易壞!”我有些傻眼,葛大叔竟說出這樣讓我難以理解的.話。可是葛大叔修了一輩子鞋,在鞋子上可是專家,他對鞋子的研究深厚,他說出的話我又不得不信。
葛大叔見我驚訝得很,就解釋說:“山區的人,腳下不平坦,他們走路時就養成了習慣,總是能把腳抬高走路,這樣就不容易傷到鞋子。而我們城市的道路平坦,我們走路沒多少阻礙,腳就不會抬得多高,鞋子和地面摩擦的機會反而多了很多,地面又多是堅硬的水泥地面,鞋子也就自然容易損壞!”
葛大叔的這番理論,讓我折服。估計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沒想到多一些坎坷,對腳上的鞋子來說,反而是好事。
由鞋子,我想到了我們的人生,生活中多一些阻礙,人生之路多一些坎坷,對人生來說,也是好事!
哲學小故事5
一字千金
戰國時候,盛行一種“養士”的風氣,將權勢的人都喜歡招攬各種人才,他們養在家中,隨時為自己效力。這些投靠權貴的人被稱為“門客”。當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這么多門客之中,各個階層、各種經歷的人都有。呂不韋為抬高自己的名聲,叫他們收集眾說編寫一本厚厚的書,題名為《呂氏春秋》。在這中書里。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古今治亂都寫到了。書寫好后,呂不韋下令把書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同時宣告:有誰能夠增加或者減少這本書一個字的,相國賞他千金。幾天過去了,始終沒有一個人提出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呂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減一個字都不行嗎?不是的,只不過由于呂不韋當時是權勢顯赫的相國,這本書又是他立意要標榜自己,用“呂氏”名義寫成的,人們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就是了。
啟示:后人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史辭精妙,文章價值很高,一字一句頗有分量。在直銷的培訓課中,講師應注意認真準備,力求表達得精煉準確,一字千金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哲學小故事6
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住的房子叫松桂園,松是長命,桂是貴氣,起名落入富貴長命的俗套,無多大的新意。門前放一只很大的貔貅,這本來有點新意的,但這與富翁們在豪宅前擺放兩只大石獅子似乎也很相似,不外乎表達鎮宅辟邪攬財納福的心愿。貔貅龍頭、馬身、麟腳、形如獅,會飛。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是民間傳說中招財進寶的祥獸。
但曹德旺的貔貅卻與眾不同。剛觀看央視的“小崔說事”系列的《善又過億》,與崔永元一起說事的就是曹德旺。屏幕上出現了貔貅的照片,曹德旺解釋說,貔貅口大,腹大,無排泄系統,只吃不拉,象征著攬八方之財,只進不出。他放置門前的貔貅卻挖了一個排泄系統,有進有出。曹德旺說:“貔貅沒有屁股,是只進不出的,很小氣。我特意挖了個大屁股,做吉祥物來說的話有進有出。”
只進不出的貔貅貪婪吝嗇,不能說富翁們都為富不仁,但他們忘了,財富來自社會,應該回報社會。曹德旺給自己的貔貅挖了個孔,推開的是愛心和慈善之門。今年玉樹震災,曹德旺捐了一個億;云南旱災,他捐了兩個億。他不是中國內地最富有的,卻是捐款最多的。去年金融危機時,他在財富排行榜的排名落了很多,財富縮減,他卻捐贈自己股份的70%四十億元做慈善事業。當時還有人懷疑他這是慈善秀,曹德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人們的質疑。
美國鋼鐵巨頭安德魯·卡內基也曾說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在巨富中死去,猶如只進不出的貔貅,最終只能像曹德旺所說的那樣:脹死。在貔貅上挖一個孔,開辟的是新型的'財富觀。曹德旺是挖了一個孔的貔貅,比爾·蓋茨也是。他說:“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這方式就是行善,全力支持公益事業,幫助困境中的人們。“伴隨巨大財富而來的是巨大的責任,現在是把這些資源回報社會的時候了,而幫助困境中的人們是回報社會的最好的方式。”20xx年他退休時,全數捐出個人財產580億美元用于慈善事業。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電視鏡頭。央視記者柴靜問:但是有的可能會覺得那財富不就漏了嗎?曹德旺答:那財富如果不漏的話,豈不撐死掉,對不對?該當要漏。
挖了一個孔的貔貅自然漏財,這“漏”不是消失,而是財富的轉移。漏,是一種對社會的回報。曹德旺說:“人活一世,就是為了給他人帶來幸福。”希望曹德旺這樣的貔貅越來越多。
哲學小故事7
責任
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
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
漢克問道:“為什么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
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
【讀書】心得: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哲學小故事8
墻壁上,一只蟲子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半,忽然跌落了下來。
這是它又一次失敗的記錄。
然而,過了一會兒⑴,它又沿著墻根,一點一點地往上爬了。第一個人注視著這只蟲子,感嘆地說:
“一只⑵小小的蟲子,這樣的執著⑶、頑強、失敗了,不屈服;跌倒了,從頭干;真是百折不回啊⑷!
我遭到了一點挫折⑸,我能氣餒、退縮、自暴自棄嗎?
難道我還不如這只蟲子?!”
第二個人注視它,禁不住⑹嘆氣說:
“可憐的蟲子!這樣盲目地爬行,什么⑺時候⑻才能爬到墻頭呢?
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⑼,不肯看一看。唉──可悲的蟲子!”
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該學得聰明⑽一點,不能再悶⑾著頭蠻干一氣了──我是個有頭腦的人,可不是蟲子。
第三個人詢問智者:
“觀察同一只蟲子,兩個人的見解和判斷截然相反,得到的啟示迥然⑿不同。可敬的智者,請您說說⒀,他們哪一個對呢?”
智者回答:“兩個人都對。”
詢問者感到困惑:
“怎么⒁會都對呢?
您是不愿還是不敢分辨是非呢?”
智者笑了笑,回答道:
“太陽在白天放射光明,月亮在夜晚投灑青輝,──它們相反的;你能不能告訴⒂我:太陽和月亮,究竟誰⒃是誰非?//
……但是,世界并不是簡單的是非組合體。同樣觀察蟲子,兩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他們的`感覺和判斷就不可能一致,他們獲得的啟示也就有差異⒄。
你只看到兩個人之間的異,卻沒有看到他們之間的同;他們同樣有反省和進取的精神。
形式的差異,往往蘊含⒅著精神實質的一致;表面的相似,倒可能掩蔽⒆著內在的不可調和的對立……”
哲學小故事9
掉在井里的狐貍和公山羊
一只狐貍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貍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貍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后,就不得不與狐貍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
狐貍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墻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貍踩著他的后腳,跳到他背上,然后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貍上去以后,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貍不信守諾言。
狐貍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后才去做。
哲學小故事10
靠衣裝
經常聽人說,“人靠衣裳馬靠鞍”也經常有故事典故告訴我們,人不能只注重外表,忽略了內在,或是說有才干的人,就算穿著邋遢,也難以掩蓋他的才智。
所以我有時真的困惑,向我們這種平平碌碌之人,是該注重我們的外表,還是注重我們的內在那?當然注重外表要比注重內在容易的多,不必認真去學什么,只要一身高檔的衣服,遮住什么都不懂的`皮囊,就能給勢利眼的人一副高尚的假象。
而我恰恰喜歡穿著隨便,一件衣服只要不破,就想不起了去換新的,對流行和時尚就像無知的嬰兒,可也因此吃了大虧。
朋友給我介紹了一份工作,說是外企,工作很高,需要我去面試。
面試那天我沒有化妝隨便穿著一件衣服就走進了那家大公司,老板看了我一眼之后,非常失望地搖頭說:“我們這里不缺清潔大嬸。”
我怒道:“怎么可以以貌取人?難道評價一個人就是要看他的穿著和打扮嗎?”
老板微微一笑道:“你這個人還挺有意思,正好我有時間,就給你上一課吧!”說著他讓我跟他走到一面鏡子之前,讓我面對鏡子然后指著鏡子說:“你看看你的臉,沒有一絲認真修飾過的痕跡,衣服也過于隨便。一個對自己的容貌穿著都不上心的人,怎么讓人相信能夠勝任工作,就算你能勝任,如此隨便去見客戶,客戶會把生意交給你這樣不重視外表的人嗎?”
我聽完他的話,仔細瞧了瞧自己的一身。簡直無地自容,如果在家,我肯用一分鐘的時間看看自己,在用十分鐘的時間去修整自身,在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也不至于得到如此羞辱。
如今的社會更適合‘人靠衣裳’我想不懂得修飾自己,就是不懂得入世之道吧。
哲學小故事11
人生就是一場不停的戰斗,就是一輪又一輪的競技。在這個人生的競技場上,人們每天都會面臨看各種各樣的難題和麻煩、許多的取舍和得失。只有你懂得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學會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煩擾的問題理智化,你才能充滿快樂,讓生命時時綻放出奪目的色彩,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博大的舞臺。
在人生的的征程中只有時刻保持飛翔的人才能在挑戰和危險來臨的時候,從容應對,順利度過。相反,如果你貪圖安逸,不愿意吃苦,那么你終會落個一敗涂地的下場。
認真對待你的每一份工作。生活和工作一樣,不僅僅是一項任務,還是一種使命,而且這種使命是對自己的、更加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打造的,人們之所以后來會有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把持住了自己,掌握住了自已,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前進的姿態,不管身處的環境如何的不堪。
善于放低自己的.姿態。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種放低自己處世姿態的睿智和魄力尤其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善于放低自己的姿態,一步一個腳印,更能實現自己穩步地上升和發展。
本書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哲學小故事,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思想性。
一言以蔽之,讓你在翻閱故事的過程中,給自己多一份安慰,多一份鼓舞,多一份力量,使你在生活困惑的時候點亮一盞心燈,在意志脆弱的時候重振生命的力量,在小故事中領悟大道理,成就大人生。
哲學小故事12
這是倫理學家的問題——你要覺得痛苦,那就怪著名的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了它。這個實驗有很多變體,但最早是出現在Foot 1967年發表的論文《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中。
假設你在一個鐵軌變道閘的控制桿前,遠處有一輛失控的火車沖來。鐵軌在你這里一分為二,一邊有5個人,一邊有1個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車xx死5個人,但如果你選擇變道,xx死一個人,你怎么選。
對于功利主義者來說,殺掉那一個人情有可原。而康德學派則認為人不能作為利益的代價,道德的判斷不是根據結果,而是動機,他們會提出你不能把那1個人作為另外5個人獲救的的代價。所以,你應該什么都不做。
在這個思想實驗的另外一個版本里,沒有分叉路,而是多了一個圍觀的超級大胖子,這個喜歡看煎蛋的`胖子的死可以完全擋住火車而救下這5個人,所以,你會不會把胖子推倒鐵軌上?
這個思想實驗揭示了道德判斷的復雜性,在殺一個人和看著一群人死之間做抉擇——一個永遠膠著在我們的法律、行為、科學研究、政治和戰爭之中的道德問題。「正義」和「邪惡」永遠不是聽上去的那么簡單。
哲學小故事13
那一年,我從省郵電學校畢業,分配到大別山區一個偏遠小鎮當郵遞員,我負責的那條線路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郵件少得可憐。相隔半個月時間,待郵件積攢得差不多了,我才出去跑一趟。基層的管理松散,也沒有人過問。沒有人注意到一個山村小郵差的存在,只有一位老太太除外。
每逢我送信到那里,會看見她老遠就站在村口。我還沒下車,她就迎了上來,小聲問:“有我兒子的信嗎?”
漸漸地,我知道了這位老人的一些事:她早年喪夫,唯一的兒子在深圳打工。開始,我還在包里翻找一遍,問的次數多了,我就有些不耐煩地說:“沒有。”有時連車也不停,只奔村主任家。
但老人還是不厭其煩地囑咐我:“娃子,有我兒子的信,麻煩你給捎來。”
我送信是沒規律的,或十天或半月,每次總是被老太太老遠就迎著。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每天都這么等著。
有一次,真有老人的一封信,是從深圳寄來的。老人拿著信小心翼翼地求我讀給她聽。我給她念完,又把要緊的解釋給她聽:“您的兒子春節很忙,不回家過年了。”
老人的眼里頓時涌出了眼淚。我忙安慰她:“但您的兒子很有孝心。馬上要給您寄回錢和年貨。”
老人含著淚連連點頭,忙不迭地說:“唉,多謝娃子。”
等我繞一圈將信件送到村主任家時,驚奇地看到老人竟比我先到那里。只見她高舉著信,神氣地說:“我兒子來信了,要寄錢回來,還要寄年貨,是大城市的年貨呢,待過年時,請到我家嘗新鮮。”
村主任笑瞇瞇地說:“好啊,過年,我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你家嘗鮮去。”
“好啊,我還得再買些臘魚臘肉,備足些。我兒子的錢快到了。”老人因激動而滿臉通紅。
這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別寒冷,一場又一場紛飛的大雪,將大山、小村和我的心嚴嚴實實地覆蓋著。我送信的次數越來越少。臘月初八這天,我在舊歷年里,最后一次來到老人的村莊。老人上前一把拉住我,急切地問:“有我兒子的匯款單嗎?”
“沒有。”無幾乎忘了她的兒子曾給她寫過那封信,也沒有在意老人此時的`焦慮與不安。一個星期后,我將一些零散的郵件鎖進抽屜,提前回家過年了……半月之后回到大別山,我將年前沒有送出的郵件整理一下,準備送出去。突然,我發現老人的兒子從深圳寄來的匯款單和包裹單,不禁一愣,一種不詳的預兆壟上心頭。我馬不停蹄地向老人的村莊趕去。可是太遲了,老人已經長眠于村后的墳山上。
據說,老人年前每天都在寸口翹首企盼,誰都勸不走。她說:“我兒子說到就會做到,除非……除非他出什么事了?”說到這里,老人總是連扇自己幾個 ,然后,自我安慰到:“不會的,瞧我這烏鴉嘴。我兒子沒事的,會寄錢回來的。我再等等,再等等。”
就這樣,直到新年的爆竹聲響起,村主任再一次去勸老人時,發現老人已被冰雪覆蓋。
我手捧匯款單和包裹單,痛徹心肺,跪在老人的墳前,號啕大哭。
哲學小故事14
旅游的時候認識了一對夫妻,職業是制作防割手套。我問,這手套堅硬到何種程度呢?他們笑而不答,說回到北京后你到我們那里參觀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眼晤見防割手套,平凡到令人垂頭喪氣。和普通車工鉗工戴的白線手套沒有任何區別,如果一定要找到不同,就是價錢要貴出很多。也許看出了我的不屑,男主人抽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握在手中說,你戴上手套,然后,來奪我的刀。細端詳,那刀尺把氏,尖端像西班牙人的鞋子彎彎翹起,開了刃,血槽很深。我膽戰心驚道,這刀可以殺死一頭恐龍了,不敢。他又說,要么我戴上手套,請你來割我吧。我說,那干脆就滑到了犯罪邊緣,本人奉公守法,恕我也不能從命。他無奈,只有親自戴上手套,自己來割自己了。
戴上防割手套的左手有些臃腫,右手執刀殺氣騰騰。晶光閃爍長刃劈下的那一瞬,我駭得緊閉了眼睛。等到哆哆嗦嗦打開眼簾,以為看到的是皮開肉綻血花翻飛,不想雪白的左手套上,只有一道淡淡的痕。主人優雅地舒了幾下掌,如同少婦的額頭被抹上了速效去皺霜,痕跡很快就平復了。
我大覺神奇,不由得一試。戴上手套,用刀鋒在指掌上反復切割,先輕后狠。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你能感覺到薄刃的鋒芒和殺伐的重量,然而它卻如溪水掠過毫發無傷;主人告訴我,看似普通的棉紗里,捻進了500根高彈鋼絲。臨走的時候,主人送我一副防割手套,笑道,從此你可空手奪刃了。
感嘆防割手套的神奇,不由得想到:倘加上十倍百倍之量,用千萬根鋼絲織就一件背心,披掛在身便心硬如鐵了。再沒有什么情感的劍戟能刺穿出血洞,再沒有什么理智的矛斧能劈裂成溝壑。
有一段時間,我出門書包里常帶著防割手套,期望碰上一個行兇的歹徒,沖出去見義勇為。然世事雖紛雜運氣卻太平,夢想竟無法成真。堅固的防割手套漸漸蒙塵,如同驍勇的大將空白了少年頭。終有一天,我在鄉下干活的時候,想到委它以新任。花圃中月季正香艷,這是最渴望修剪的花卉。此花盛開之后如不從瓣下第三分岔處刈除,就會花漸小香漸遠魅力大失。只是那些薔薇籍貫的銳刺盡忠職守,如同美女的.貼身保鏢虎視眈眈。我手笨,每一回都被扎得十指痛癢。
連刀劍都能阻擋,還怕小小的荊棘嗎?我戴上防割手套,所向披靡地抓起了月季花莖。頓時,雙手像被蜂群包圍一樣,數不清的小刺同時扎入肌膚。慌亂摘下手套查看,七八處鮮血淋漓,實為我充任業余園丁以來損失最慘痛的一次。
原來,這特制手套能夠防止長刀短劍的切割,卻并不能阻止細小毛刺的鍥入。鋼絲絞結的縫隙是小針出入自由的高速路。
那天,我貼著大約10張創可貼完成了剪枝工作,一邊揮舞園藝剪一邊想,悲哀啊,看來十萬根鋼絲也無法保證我們的心境不受損毀。
哲學小故事15
兩個人拖著很重的皮箱到了公交車站等車,年長一點的對年輕的說:“你出汗了,擦擦吧,”年輕的就用手抹著額頭上的汗水,一中年人經過看到了這一幕,從口袋里拿出一包面巾紙遞給年輕人說:“給,用這個擦!”年輕人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中年人:“多少錢?”
中年人說:“不要錢,給你拿去擦汗!”年輕人仍舊固執的說:“你就說多少錢吧?”中年人依舊說:“要什么錢,就是送給你擦汗!”年輕人看了年長一點的人一眼,年長一點的人暗示的搖了搖頭,年輕人很干脆的'說:“不要!”中年人上下仔細打量了一下年輕人,又打量了一眼年長一點的人,心里在說“看這兩個人也不像是有錢的主,再說了有錢人也不會費這么大的勁自己拖著這么沉重的包箱,中年人再次把面巾紙遞到年輕人的面前:“拿著吧,真的不會要錢的!”
年輕人把臉扭向一邊,一副懶得打理的樣子擺著手說:“不要,快拿走!:”中年人有些生氣了扭頭就走:“不要拉倒,好心當成驢肝肺了!”沒走多遠就聽著年輕人跟年長一點的說:“真是要了他的那點紙,還定要訛咱多少錢呢!”那年長一點附和著:“就是,多虧了沒要,哪有白給的東西!”中年人回頭站那了好一會,直到那兩人上車走了才轉回身嘆了口氣走自己的路了。
有時想做一點好事也難,這也不能怪他們,這都一些負面影響造成的,不過但凡是好人是不會計較這些不被理解的尷尬局面的,他們還會走自己的路,把好事做到底。
【哲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哲學小故事03-14
哲學小故事03-10
哲學勵志小故事09-18
哲學勵志小故事09-19
神奇的哲學小故事09-27
做人哲學小故事09-25
生活的哲學小故事09-25
哲學小故事15篇10-29
哲學小故事(15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