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2-20 14:32:06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知識點:

  1、怎么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艾弗里實驗、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第二節DNA分子的結構知識點: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有哪些主要特點?1、DNA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側。A=T;G=C;?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G)/(T+C)=1;(A+C)=(T+G)?一條鏈中A+T與另一條鏈中的T+A相等,一條鏈中的C+G等于另一條鏈中的G+C?如果一條鏈中的(A+T)/(C+G)=a,那么另一條鏈中其比例也是aDNA復制的過程(DNA復制的概念、條件、特點、結果和意義)?DNA分子復制過程是個邊解旋邊復制。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流向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近些年還發現有遺傳信息從RNA到RN

  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物質代謝,進而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A(即R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RNA流向DNA(即逆轉錄),也在瘋牛病毒中還發現蛋白質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質的自我控制復制)DNA復制的條件要相關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其特點是(非連續性的)半保留復制。其意義是:保證了親子兩代之間性狀相象。如果一條鏈中的(A+C)/(G+T)=b,那么另一條鏈上的比值為1/b?另外還有兩個非互補堿基之和占DNA堿基總數的50%?2、DNA作為遺傳物質的條件?

  3、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過程: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連續遺傳、世代遺傳——顯性遺傳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減數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在減數的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兩次。減數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7、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8、減數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0、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2、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3、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15、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6、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17、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8、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19、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0、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2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3、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精細的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

  24、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26、基因與性狀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一般來說,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7、DNA分子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進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28、由于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像辨析步驟:

  1、細胞質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減數分裂中的'卵細胞的形成

  2、細胞中染色體數目:

  若為奇數——減數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極);

  若為偶數——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

  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聯會、四分體現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減數第一次分裂;

  無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

  一極無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極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1.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母方。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作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交叉互換。

  2.減數第一次_減數第二次_間通常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復制。

  3.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叫交叉遺傳。

  4.性別決定的類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7.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8.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1.生命的特征:①新陳代謝②生長發育③遺傳變異④應激性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實例生物艾滋病病毒草履蟲生物類型非細胞形態的生物單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繁殖繁殖和運動縮手反射人多細胞生物繁殖、生長和發育說明病毒在活細胞中繁殖單細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反射等神經活動需要多種細胞的參與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其生長和發育也是建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礎上

  3.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都是在細胞或細胞參與下完成的。

  4.除病毒之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因此,培養病毒要在活細胞中進行,不可用培養基。

  二.生命系統的層次

  1.生命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特點(概念)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形態、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幾種不同組織結合成的能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結構能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種器官的組合由若干個器官和系統協同完成復雜生命活動的單個生物。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一個個體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和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種群構成一個群落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舉例神經、心肌、上皮細胞神經、肌肉、上皮組織腦、脊髓、小腸神經、循環、消化系統人、龜、草履蟲某區域內同種龜的所有個體某區域內的所有種群龜生活的水體,系統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境構成生態系統地球上只有一個生物圈。

  2.從生物圈到細胞,生命系統層層相依,又各自有其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其中,細胞是能完整表現出各種生命活動的.最微小層次。

  3.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衣藻、大腸桿菌、變形蟲、藍藻、細菌、眼蟲、酵母菌等,其單個細胞可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它既屬于細胞這一層次,又屬于個體這一層次。

  4.池塘中的所有鯉魚是一個種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一個群落,一個池塘是一個生態系統,一個池塘中的所有魚是由多個種群組成。

  5.植物的生命系統中沒有系統這一層次;單細胞生物只沒有系統、器官、組織這三個層次。

  6.病毒、分子或原子不屬于生命系統。

  7.親代將其遺傳物質傳給子代的途徑是: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

  8.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如:

  生命活動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生長發育遺傳與變異基礎細胞代謝細胞增殖、分化細胞內基因的傳遞與變化8.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9.人的八大系統:消化、泌尿、內分泌、循環、運動、呼吸、神經、生殖系統。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6

  (一)走近細胞

  一、比較原核與真核細胞(多樣性)

  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細胞較小(1—10um)較大(10——100um)

  細胞核無成形的細胞核,核物質集中在核區。無核膜,無核仁。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細胞質除核糖體外,無其他細胞器有各種細胞器

  細胞壁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細胞、真菌細胞有,動物細胞無

  代表放線菌、細菌、藍藻、支原體真菌、植物、動物

  二、生命系統的層次性

  植:營養、保護、機械、輸導植:根、莖、葉

  細胞組織分泌器官花、果、種

  動:上皮、結締、肌肉、神經動:心、肝……

  運動、循環

  消化、呼吸病毒

  系統(動)個體單細胞種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細胞

  神經、內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號

  生態系統生產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費者Ⅱ號

  分解者

  三、細胞學說內容(統一性)

  ○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維薩里、比夏

  ○顯微鏡下的重要發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施來登、施旺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在修正中前進:細胞通過產生新的細胞。

  注: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細胞學說

  2、1859年達爾文進化論

  3、1866年孟德爾遺傳學

  四、結論

  除病毒以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組成細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20種)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物質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基礎水:主要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無機物無機鹽: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質:生命活動(或性狀)的主要承擔者/體現者

  核酸:攜帶遺傳信息

  有機物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脂質:主要的儲能物質

  一、蛋白質(占鮮重7—10%,干重50%)

  結構元素組成C、H、O、N,有的還有P、S、Fe、Zn、Cu、B、Mn、I等

  單體氨基酸(約20種,必需8種,非必需12種)

  化學結構由多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鏈狀結構,叫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

  高級結構多肽鏈形成不同的空間結構,分二、三、四級。

  結構特點由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因此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是極其多樣的。

  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決定了它的特異性/功能多樣性。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細胞膜、染色體、肌肉中的蛋白質;

  2、有些蛋白質有催化作用:如各種酶;

  3、有些蛋白質有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載體蛋白;

  4、有些蛋白質有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等;

  5、有些蛋白質有免疫作用:如抗體。

  備注○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叫肽鍵。

  ○各種蛋白質在結構上所具有的共同特點(通式):

  1、每種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同一碳原子上;

  2、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于R基的不同。

  ○變性(熟雞蛋)&鹽析&凝固(豆腐)

  計算○由N個aa形成的一條肽鏈圍成環狀蛋白質時,產生水/肽鍵N個;

  ○N個aa形成一條肽鏈時,產生水/肽鍵N—1個;

  ○N個aa形成M條肽鏈時,產生水/肽鍵N—M個;

  ○N個aa形成M條肽鏈時,每個aa的平均分子量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質

  的分子量為N×α—(N—M)×18;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

  元素組成C、H、O、N、P等

  分類脫氧核糖核酸(DNA雙鏈)核糖核酸(RNA單鏈)

  單體

  成分磷酸H3PO4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含氮

  堿基A、G、C、TA、G、C、U

  功能主要的遺傳物質,編碼、復制遺

  傳信息,并決定蛋白質的合成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

  蛋白質。

  存在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少量在線粒

  體和葉綠體中。綠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吡羅紅

  △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三、糖類和脂質

  元素類別存在生理功能

  糖類C、H、O單糖核糖C5H10O5主細胞質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

  脫氧核糖C4H10O5主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主細胞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麥芽糖、蔗糖植物

  乳糖動物

  多糖淀粉、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

  重要的儲存能量的物質;

  糖原(肝、肌)動物

  脂質C、H、O

  有的還有N、P脂肪動、植物儲存能量、維持體溫恒定;

  類脂/磷脂腦、豆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動物動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促性器官發育和第二性征;

  維生素D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四、鑒別實驗

  試劑成分實驗現象常用材料

  蛋白質雙縮脲A:0。1g/mLNaOH紫色大豆

  雞蛋

  B:0。01g/mLCuSO4

  脂肪蘇丹Ⅲ橘花生

  還原糖班氏(加熱)磚紅色沉淀蘋果、梨、白蘿卜

  淀粉碘液I2藍色馬鈴薯

  ○具有還原性的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

  一、相對性狀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為方式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二、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孟德爾遺傳實驗運用了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假說-演繹法,其一般過程是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假設)、設計實驗,檢驗假說(假設)、歸納綜合,得出結論。

  2.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是純種;品種多,差異大相對性狀明顯,易于區分。

  (2)由單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4)科學地設計實驗程序。

  3.相關概念

  (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

  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

  附:性狀分離:在雜交種后代中出現不同于親本性狀的現象)

  (2)、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位置上)。

  (3)、純合子與雜合子

  純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能穩定的遺傳,不發生性狀分離):

  顯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隱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雜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不能穩定的遺傳,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4)、表現型與基因型

  表現型:指生物個體實際表現出來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關系:基因型+環境→表現型)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8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與生活聯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護

  6、細胞膜特性:結構特性:流動性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7、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舉例:(腌制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

  第五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知識網絡: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一、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

  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細胞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

  選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原因:因為材料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節:取材用的是新鮮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

  二、與生活聯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細胞壁成分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護

  四、細胞膜特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舉例:(腌制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細胞膜其它功能:維持細胞內環境穩定、分泌、吸收、識別、免疫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雙層膜

  葉綠體:存在于綠色植物細胞,光合作用場所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

  (2)單層膜

  內質網: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脂質合成的場所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

  液泡:植物細胞特有,調節細胞內環境,維持細胞形態

  溶酶體:分解衰老、損傷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3)無膜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中心體: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 內質網 高爾基體 細胞膜

  (合成肽鏈)(加工成蛋白質) (進一步加工)(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

  三、生物膜系統

  1、概念:細胞膜、核膜,各種細胞器的`膜共同組成的生物膜系統

  2、作用: 使細胞具有穩定內部環境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

  為各種酶提供大量附著位點,是許多生化反應的場所,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生命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1、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是什么?

  2、為獲得純凈的細胞膜,應選取什么材料做實驗?理由是什么?

  3、欲使細胞破裂,對所選材料進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4、細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細胞膜的兩個特性?

  7、細胞器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什么?不具膜結構的是什么?

  8、被稱為“消化車間”的是哪種細胞器?

  9、植物葉肉細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組細胞器是什么?

  10、蛔蟲的細胞內肯定沒有哪種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動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線粒體與葉綠體如何將能量轉換的?

  13、在動物細胞內,DNA分布在細胞的什么結構中?

  14、與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么?分別有什么功能?15、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是什么?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什么顏色?

  16、細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質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是什么?

  20、哪些細胞沒有細胞核?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

  第一章走近細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水

  無機物無機鹽組成細胞蛋白質的化合物脂質有機物糖類核酸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RCCOOH|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第三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相關概念: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二、糖類的比較:分類元素常見種類分布主要功能單糖CH

  O核糖動植物組成核酸脫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質二糖蔗糖植物麥芽糖乳糖動物

  多糖淀粉植物植物貯能物質纖維素細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動物動物貯能物質

  三、脂質的比較:分類元素常見種類功能

  脂質脂肪C、H、O

  1、主要儲能物質

  2、保溫

  3、減少摩擦,緩沖和減壓磷脂C、H、O

  (N、P)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膽固醇與細胞膜流動性有關

  性激素維持生物第二性征,促進生殖器官發育維生素D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節細胞中的無機物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聯系水自由水約95%

  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料和代謝廢物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結合水約4.5%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堿平衡,調節滲透壓。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第二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聯系

  水自由水約95%

  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料和代謝廢物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約4.5%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1)做溶劑。水分子的極性強,能是溶解于其中的許多物質解離成離子,利于化學反應進行。

  (2)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水溶液的流動性大,水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將吸收來的營養物質運輸到各組織中區,并將組織中的廢物運輸到排泄器官。

  (3)調節溫度。水分子之間借助氫鍵連接,氫鍵的破壞吸收能量,反之釋放能量。人蒸發少量的汗就能散發大量的熱。再加上水的流動性大,能隨血液循環迅速分布全身,因此對于維持生物體的溫度起很大作用。

  (4)調控代謝活動。生物體內含水量多少以及水的存在狀態改變,都影響新陳代謝的進行。一般生物體內含水70%以上時,細胞代謝活躍;含水量降低,則代謝不活躍或進入休眠狀態。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堿平衡,調節滲透壓。

  (1)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Mg2+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是動物和人體的骨、牙齒中的重要成分;P043-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組成成分;

  (2)無機鹽參與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哺乳動物血液中必須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個動物血液中鈣鹽的含量過低就會出現抽搐。

  (3)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

  ①滲透壓的'平衡Na+,Cl一對細胞外液滲透壓起重要作用,K+則對細胞內液滲透壓起決定作用。

  ②酸堿平衡(即pH平衡),pH調節著細胞的一切生命活動,它的改變影響著原生質體組成物質的所有特性以及在細胞內發生的一切反應:如人血漿中H2CO3/HCO3-,HPO42-/H2P04-等。

  ③離子平衡:動物細胞內外Na+/K+/Ca2+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細胞膜外Na+高、K+低,細胞膜內K+高、Na+低。K+、Na+這兩種離子在細胞膜內外分布的濃度差,是使細胞可以保持反應性能的重要條件。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練習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單糖是不能再分解的糖②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麥芽糖③糖類物質不含N、P等元素④蔗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⑤健康人的尿液、胃液、汗液、唾液4種液體樣本,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⑥初級精母細胞、根尖分生區細胞都有細胞周期,其化學成分也不斷更新⑦乳酸菌、大腸桿菌都含有核糖體,遺傳物質都是DNA,但并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④⑥

  C.②④⑥D.②③④⑦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以及細胞分裂的知識,屬于考綱理解層次。單糖可以氧化分解,但不能再水解;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形成麥芽糖;糖類物質的組成元素是C、H、O,不含N和P;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健康人的尿液、汗液中不含蛋白質,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初級精母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沒有細胞周期;乳酸菌和大腸桿菌均屬于原核生物,遺傳物質都是DNA,由于不能進行有性生殖,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2.科學家在染色體中找到了一種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下列與之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蛋白質的合成與核糖體、溶酶體、DNA都有密切的關系

  B.該蛋白質只能在有絲分裂間期大量合成

  C.缺少這種蛋白質的細胞,分裂后形成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可能會發生異常

  D.該蛋白質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密切相關

  答案C

  解析該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與核糖體和DNA有關,與溶酶體沒有直接關系,A錯誤;該蛋白質可以發生在減數分裂間期,B錯誤;由題意可知,該蛋白質是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在染色體的均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缺少這種蛋白質的細胞,分裂后形成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可能會發生異常,C正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的著絲點沒有分裂,因此該蛋白質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無關,D錯誤。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3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

  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

  原核生物:細菌(球、桿、螺旋、弧菌、乳酸菌)、衣原體、藍藻、支原體(沒有細胞壁,最小的細胞生物)、放線菌、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植物、動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藍藻:發菜、顫藻、念珠藻、藍球藻。藍藻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有擬核——環狀DNA分子。

  藍藻細胞質:含藍藻素和葉綠素(物質基礎),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生物);核糖體。

  細菌中的.絕大多數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氧生物。

  原核細胞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沒有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狀的DNA分子,位于細胞內特定的區域,這個區域叫擬核。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4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層位置 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 變小 脫離細胞壁 基本不變

  清水 逐漸恢復原來大小 恢復原位 基本不變

  1、 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細胞壁

  (3)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二、比較幾組概念

  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運動叫做擴散(擴散與過膜與否無關)

  (如:O2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運動)

  滲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又稱為滲透

  (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質的透過與否取決于半透膜孔隙直徑的大小

  (如:動物膀胱、玻璃紙、腸衣、雞蛋的卵殼膜等)

  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上具有載體,且不同生物的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構成了對不同物質吸收與否和吸收多少的選擇性。

  (如:細胞膜等各種生物膜)

  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索歷程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糖蛋白(糖被)

  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

  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鑒定、保護潤滑等。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方向 載體 能量 舉例

  自由擴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維生素等

  協助擴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離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2、酶的發現:發現過程,發現過程中的科學探究思想,發現的意義

  3、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4、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

  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 底物濃度

  2、 酶濃度

  3、 PH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

  4、 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么是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團 ~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轉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節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 2丙酮酸+6H2O 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產生乳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討論:

  1 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儲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

  葉綠素b (黃綠色)

  綠葉中的色素 胡蘿卜素 (橙黃色) 類胡蘿卜素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 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 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實驗為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為何要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因為層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種有揮發性的有毒物質。

  (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2、光合作用的過程: (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薄膜上

  反應式:

  水的光解:H2O 1/2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 ATP

  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

  CO2的固定:CO2+C5 2C3

  C3的還原:2C3+[H]+ATP (CH2O)+C5+ADP+Pi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聯系: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和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于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型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性細菌

  異養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細菌、真菌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

  【生物學習方法】

  1.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課。

  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學過程中,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系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愿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時,通過復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部的構成導入新課,為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作鋪墊。

  2.利用直觀演示,讓學生從觀察實物和教具的方式導入新課。

  采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么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質?這種導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為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實驗探索穿插在正式課文之中,是課本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動腦又動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卜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象,并說明兩個蘿卜條為什么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4.從生產實驗和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出發導入新課,啟發學生懂得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象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復幾次后,把他們帶回教室,問小學生“葉片下落時,是正面向下,還是反面向下?”學生齊聲答“正面”。教師問,這是為什么呢?稍停后,接著說,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葉片的結構”有關,就這樣很自然地轉入新課。再如講授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時就要講到心率、心動周期等有關知識,就可以從實際問題導入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用右手手指輕按左手腕橈骨頭尺側,摸到脈搏后,說明這是橈動脈,它的搏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讓學生數一數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半分鐘后停止,統計每分鐘80次的人數,每分鐘70—79次的人數,60—69次的人數,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大家都靜坐在教室里,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卻不完全相同呢?心臟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動為什么不會疲勞呢?……從而導入新課。再如講述“植物的營養繁殖”,通過了解不少學生對果樹嫁接有一點感性知識,據此可以設問:“要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應采取什么方法?”學生頓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齊答“嫁接!”接著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20

必修生物一知識點總結11-25

生物知識點必修一07-30

生物必修一核酸知識點總結09-14

生物浙教版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28

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知識點歸納08-17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08-05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11

生物必修一酶知識點0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特色大黄美女播放网站 | 极品嫩模众筹福利写真视频 | 日韩成人黄色片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日本伦理视频在线观看 | 男女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你懂得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 | 草草网站 | 青青视频免费在线 | 69午夜视频 | 无遮挡h黄漫动漫在线观看 无遮挡h纯内动漫在线观看 | jizz国产丝袜18老师女人 | 日本爽妇网 | 国产国产成人人免费影院 | 欧美精品hdvdeosex4k | 亚洲成人黄色片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特色大片 | 亚洲国产片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三级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武则天 | 色老头xxxxbbbb视频 | 夜夜爽免费视频 | 天天摸天天草 | 青草香蕉视频 | 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 看特级毛片 | 午夜影院色 |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综合美国十次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 |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操 |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 日本欧美国产 | 日b视频在线观看 | 极品美女aⅴ高清在线观看 极品美女丝袜被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