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李姓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21 12:26:53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李姓調查報告8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姓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姓調查報告8篇

李姓調查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李,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李”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李”姓來源:傳說皋陶曾任堯帝的大禮官(掌管刑法的官職),其子孫以官名“理”為姓氏。后來的“李”姓大多來源于此。唐代時,“李”為國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鮮于的'武將,因立功被皇帝賜“李”姓。

  “李”姓歷史名人:戰國時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漢代的李廣抗擊匈奴,威名遠揚;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橋梁專家,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譽為“詩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明代的李時珍編寫了我國古代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近現代的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李”姓現狀:據統計,20xx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個姓氏的數量占據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過一億,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結論

  1、傳說,“李”性來源于上古時代的官名。唐代時,有些姓氏改為“李”姓,這可能為后來“李”姓人口的增長注奠定了基礎。

  2、歷史上,“李”姓名人輩出。有水利專家李冰父子、軍事將領李廣、橋梁專家李春、“詩仙”李白、詞人李清照、藥物學家李時珍、革命領袖李大釗……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著光芒。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李姓調查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應當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與歷史。那么,“李”姓的起源與現狀又是如何呢?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

  2、通過電子設備查閱資料

  3、請教他人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李”姓是《百家姓》中的第四大姓。根據20xx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李”姓人口高達1。3億,大約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9%。

  2、“李”姓的起源:相傳,“李”姓起源于堯舜時期的大理官——皋陶。皋陶是舜手下的'掌管刑法的官員。他的子孫就以官職為姓,將“理”相通為“李”。先有“理”氏,后有“李”氏。

  3、“李”姓名人:從古至今,“李”姓英才輩出。比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飛將軍李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詩仙”李白;唐朝著名樂師李龜年;明代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南唐后主李煜;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原名李堯棠的作家巴金……看來,“李”姓名人還真不少!

  4、“李”姓地位:歷史上唐朝皇帝均為李氏族人,除去武則天,共20位皇帝。當時唐太宗李世民還對有功之人進行了封賞,其中就有這一項——賜姓。唐朝的這段歷史成為了李姓最輝煌的時刻。

  四、研究結論

  1、“李”姓人口密度很高,全球李姓有1。3億人,為世界第一大姓。

  2、“李”姓起源于上古帝王舜的大理官——皋陶。

  3、“李”姓有很多歷史名人,需要我們逐步的去探究和發現。

  4、“李”姓皇帝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皇帝,這是“李”姓家族中一段輝煌的時刻。

李姓調查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李,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李”姓不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李”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李”的來源:傳說皋陶曾任堯帝大禮官,(掌管刑法的官職),其子孫以官名“理”為姓氏。后來呢,后來的“李”大多來源于此。唐代時,“李”為國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鮮于的武將,因立功被皇帝賜“李”姓。

  “李”的歷史名人:戰國時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漢代的李廣抗擊匈奴,威明遠揚;隋帶的李春是著名的橋梁專家,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譽為“詩仙作文吧”;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明代的李時珍編了我國古代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近現代的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李”姓的現狀:據統計,20xx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李,張,劉,陳五個姓氏的數量占據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過1億,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結論

  1、傳說,“李”姓來源于上古時代的官名。唐代時,大量姓氏改為“李”姓,這可能為后來“李”姓人口的增加奠定了基礎。

  2、歷史上,“李”姓名人輩出。有水利專家李冰父子、軍事將領李廣、橋梁專家李春、“詩仙”李白、李清照、藥物學家李時珍、革命領袖李大釗……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的光芒。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李姓調查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李,但我們的李姓是怎么來的'?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姓李的人?歷史上有多少李姓的名人呢?我卻一無所知。于是,我今天特意對我們李姓的歷史與現狀作一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1. 上網了解相關資料。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四、 結論

  1.我國李姓源遠流長,源自贏姓。傳說皋陶也叫咎繇,

  裔理征因直諫紂王而被殺害。其妻契和氏攜幼子利貞外出逃難,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后已經荒廢了的地方)時,母子二人饑餓難忍,疲憊不堪,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在今河南鹿邑東)安家落戶。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時為躲避紂王追緝,又因皋陶曾任堯、舜的大理之職(掌管刑法的 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夷后,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2.在歷史長河中,李姓人才輩出:李淵:(566-635),即唐高祖。唐朝開國皇帝。618-626年在位。字叔德,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隋末,為太原留守。大業十三年,起兵攻入長安,立煬帝孫楊侑為帝,次年廢侑自立為帝,建唐朝,建元武德。武德九年,被迫傳位給次子世民,自稱太上皇。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李耳: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稱老聃,一說字伯陽。楚國苦縣(河南鹿邑)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儒家“仁義”觀和墨家“尚賢”說,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

  3. 李姓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大姓,據統計,總人數已超過一億。

李姓調查報告5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xx年中國大陸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李姓則為第三大姓。在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李姓為了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越為1億,其中中國大陸有李姓9207.4萬人,占中國總人口的7.19%。河南省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

  第一個來源: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創始人老子李耳,屬于以官職名為氏。

  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沉湎女色,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個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后,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人(今河南淮陽),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饑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可是,這一帶荒無人煙,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第二個來源:他族改姓

  源于改姓,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哀勞夷后,曾賜當地各少數民族以趙、張、楊、李等姓。

  北魏鮮卑族有復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全面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歷代皇帝賜予的姓,如李、達、答、張、白、沐、陜、鄭、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紀以來少數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并定居;十三世紀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在與漢、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又稱“回回”。回族散布面廣,主要與漢族雜居,以西北地區及河南、河北、山東、云南、安徽、遼寧、北京等省、市分布較多,約有七百三十萬人。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較高,有些直接來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詞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來中國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臺)。

  第三個來源:他姓改李氏

  源于各民族變姓,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1)苗族

  苗族居住在南方,半數以上在貴州,其余分布于湖南、云南、廣西、四川、廣東、湖北等省,與其他兄弟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約有五百一十萬人。李氏在苗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黔西威寧地區的苗族中為大姓之一。漢姓為“李”、苗姓為“孟恩路”,這是他們實行“子父連名制”的一種特殊寫法。苗族中的李氏,有些是民族融合的產物,有的已與李氏的原義無關。例如,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由張秀眉領導的貴州苗民起義中有個起義軍將領叫李洪基,但他并不姓李,“李”系他的苗語名字“擬”的訛寫,而“擬”在苗語中意為水牯牛,“洪基”為“彎角”之意,故“李洪基”即“彎角水牯牛”。據有關學者考證,清朝官府在登記戶籍冊時,用同音的漢姓代替男性戶主的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漢姓。苗族中的一些李氏,就是這樣產生的。

  (2)壯族

  壯族系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成,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約有一千三百四十萬人,其90%以上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少部分居住在云南、廣東等省。李氏在壯族中人數較多,曾出過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如太平天國著名將領李開芳、李錦貴、李文彩等,均為壯族李氏人。

  (3)瑤族

  瑤族主要由古代“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發展而成。約有一百四十五萬人,分布在廣西、湖南、云南、廣東、貴州五省區的山區,其中廣西瑤族人數約占總數的70%強。李氏為瑤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瑤族原有十二姓中居于第五位。瑤族李氏根據血緣遠近,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稱呼,輩分稱謂有“本頭”、“巴比”、“九古”等。瑤族李氏具有反抗封建壓迫的精神,清朝有廣東八排瑤民反清首領李英,還:有湖南瑤民起義首領李元發。

  (4)白族

  白族自稱“白子”、“白尼”,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并散居于云南省碧江、元江、昆明、昭通貴州省畢節等地,1982年統計約有一百十三萬余人。唐朝史學家杜佑,曾任嶺南節度使,熟悉南方少數民族情況,他所撰寫的《通典》中記載有白族的姓氏:“其地有數十部落……有數十姓,以楊、李、趙、董為名家,各據山川,不相役屬。”從中可以看出李氏是白族中的大姓,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再往前追溯,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在賜給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以張姓時,又賜各酋長楊、李、趙等姓。這又說明一千七百多年前云南白族已有李氏。三國以后,有不少李氏漢人徙居云南,久而久之,與白族融合在了一起,如唐朝貞觀年間的“西洱河蠻”中的楊、李、趙等姓,都自稱本來是漢人。難怪有人說云南的李氏不容易分清誰是漢族還是白族。在歷史上,白族李氏曾涌現出一些比較著名的人物,如宋朝大理國有大臣李紫琮,明朝有文學家、史學家李元陽,清朝有學者李倬云、李根云、李崇階等。現在,李氏仍為白族四大姓之一。

  (5)畬族

  畬,意為燒榛種田,即在播種之前將田中的草木燒去,以灰作肥料。畬族因從事畬耕(即刀耕火種)而得名,他們自稱“畬民”或“山客”,約有三十八萬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五省六十多個縣(市)的部分山區,以福建、浙江兩省為最多。他們通用漢語,主要從事農業,長期和漢族人民雜居,關系十分密切。福建霞浦縣畬族族譜中記有“唐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盤、藍、雷、鐘、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從閩王王審知為鄉道官,由海來閩”,這說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畬族李氏。元末有福建農民起義首領李志甫,據說就是畬族人。

  (6)猶太族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公元前十三世紀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來語(屬閃含語系閃語族),公元前十一世紀建立以色列王國,創猶太教。公元一至二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絕大部分被趕出住地,其中散入歐洲的受到迫害屠殺,或與當地民族結合。猶太進入中國,約始于唐朝;有較多的人來中國,是在北宋中葉。北宋時進入中國的這一批猶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二世紀七十年代離開猶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買地區,在那里定居了一千一百多年之后,于十一世紀中葉或后葉,又循海道向東推進,到達了中國。他們來到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進貢西洋布。皇帝接受了他們的貢品,同意他們“留遺汴梁”。于是,這一支猶太人就在開封定居下來,并分別取了漢人的姓。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猶太人散居于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寧波、泉州等地,但人數最多是住在開封的猶太人。住在開封的這一支猶太人移民,以李氏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聶、金、張、左、白等十七姓,其中兩李、兩金、兩張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在開封上市子東南(今河南開封南教經胡同)購置土地,建筑寺院,取“清者精一無二,真者正而無邪”之意定名為清真寺,通稱禮拜寺,作為開封猶太人宗教活動的'中心。這所寺院是中國歷史上創建最早、保存時間最長、最為著名的中國猶太人的禮拜寺。到了明朝,開封猶太人進入鼎盛時期,教徒發展到五百余戶,約四千余人。明崇禎皇帝十五年(公元1642年)9月明軍掘黃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義軍,使開封淪為澤國,開封猶太人逃亡各地,直到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重建開封城時,幸存的猶太人才隨同漢、回民返回開封,后又在寺院舊址上重建了清真寺。清初,開封猶太人有李、艾、趙、張、高、金、石七大姓,李氏仍居首位。現在開封猶太人尚有四姓,仍有李氏,他們已完全接受了漢族文化。

  (7)蒙古族

  源于陳蒙古八旗李雅拉氏,原居于丹東岫巖奇風嶺地區,后取其姓首字諧音漢字“李”為氏,隸屬鑲紅旗蒙古。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駐守岫巖奇風嶺一帶,今后裔散居于岫巖湯池、鳳城賽馬等地。

  (8)回族

  回族中的李氏,主要源自賜姓。

  據《中國歷代回教名賢事略》中記載:唐朝時的“李光顏,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賜以國姓榮之。”

  五代十國前蜀的李舜弦(詩人)、李徇(文學家、藥物學家)、李成三兄妹,本波斯人,其先于隋朝時來中國經商并定居,后封官入仕后賜給了李氏。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經宣武軍節度使盧鈞薦舉入朝策試,并于次年被授進土及第的李顏升;唐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被封為懷化將軍的李珂末均大食國人,其姓也是及第受封后的賜姓。唐朝時,門第森嚴,等級分明,姓氏族譜志書均是皇帝“頒詔冊定”的,故“國姓”是不敢冒用的。

  賜予回族的李氏,不僅唐朝有,明朝也有。如初以翻譯外國文書后被升為錦衣衛指揮的哈只,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朝廷浩封時,因無中國名,故賜姓李(誠)。

  此外,有個別的李氏則是源于改氏。《閩書?方外志》中記載:明朝的李蟄,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剛正不撓,為執政所嫌,從容畢命于福州”,其后便改氏“李”了。在清朝,內務府回回族人尼亞咱改氏為李,這也是回族李氏的又一支。

  得姓始祖:李利貞。

  顓頊的后代皋陶,在堯舜時擔任掌管刑獄的理官,皋陶斷案非常準確,從未出過差錯,在當時名聲很大。他的子孫世襲了“大理”職務,并以官為姓,稱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辦案公正,得罪了紂王,被暴君無故處死,其妻帶著兒子利貞逃難,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樹的果實)為食才得以活命。為了不忘這段蒙難的歷史,記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貞的母親決定將“理”姓改為“木子”構成的“李”姓。李利貞從而就成了李氏的得姓始祖。

  李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東北地區。

  在中國歷史上,李氏稱帝稱王者多達五十八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第四個來源:虎圖騰說

  源于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老子故國陳,滅于楚,故得為楚人。陳屬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應是陳楚民間對虎的俗稱。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于庚寅年,屬虎。當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貍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貍兒,后漸演變為“李耳”。

  第五個來源:老姓說

  源于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于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唐蘭:《老聃的姓名和時代》,《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蘭明確地說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馬敘倫、陳獨秀等人同意唐蘭之說。高亨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他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說: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條證據:

  一、先秦舊籍如《莊子》、《荀子》等,對孔、墨等人皆舉其姓,稱“孔子”、“墨子”,獨于老子則稱“老聃”而不稱“李聃”;稱“老子”,而不稱“李子”,所以“明見老子原姓老矣。”

  二、“古有老姓而無李姓”。《風俗通義》:“老氏,顓頊子老童之后。”春秋時代無李姓。《史記·循吏列傳》的李離,系《左傳》士離之誤,不作李。《戰國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三、古人姓氏多無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變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

  四、“古韻‘老’屬幽部,‘李’屬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從《老子》一書中引大量語句,證幽部、之部音韻通諧。最后,他說:“老、李二字其聲皆屬來紐(即聲母為L),其韻又屬一部,然則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變為李。”

李姓調查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李。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聽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們幾個姓李的同學對李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李姓人口和分布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李姓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李姓的來源

  李姓的來源:傳說李姓的直接來源是商朝官名——大理。外族的改姓也是來源之一。李姓在唐朝發展為中國第一大姓。

  書籍、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時珍、李自成、李大釗…… 上網

  李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李姓人口總數已超過一億。

  爺爺的講述

  ……

  李姓的族譜

  在福建連城縣蓬峰鎮的文川,保存著一本90卷之長的李姓族譜。

  四、結論

  1.我國的李姓源遠流長,傳說東夷組首領皋陶曾任堯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其子孫以官名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為李氏。唐朝時,“李”

  為國姓,從資料中發現,唐朝開國元勛中,有諸將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賜予李姓。我們認為,大量別的姓氏改為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為第一大性的主要原因,這也為后來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2.在歷史長河中李姓人才輩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為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超過一億。

李姓調查報告7

  一、問題的機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李,我有好幾個同學也姓李。“李”姓是么來的?歷史上有哪些現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回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李姓的史和現就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籟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傳說皋陶曹任克帶的大理官《掌管刑罰的官職),其子辦以官名“理”為姓氏。后來“李”姓大多來源于此。唐代時、“李”為國姓。一些姓除、安、杜、郭、麻、鮮于的武將,因立功被皇帝賜“李”姓。

  歷史名人:

  戰國時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名人歷史堰水利工程;漢代的'李廣杭擊匈奴、威名遠揚: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橋梁專家、奉世聞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警為“詩仙”;宋代納李清照是一位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明代的李時珍編寫了我國古代藥物學著《本草綱目》近現代的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現狀:

  據統計,20xx年全國戶籍人口中、王、

  現狀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數量均超李、張、劉、陳五個姓氏的數量占據前五

  過一億,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結論

  1、傳說,“李”姓來源于上古時代的官名。唐代時,大量姓氏改為“李”姓,這可能為后來“李”姓人口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和分進行

  2、歷史上,“李”姓名人輩出。有水利專家李冰父子、軍事將領李廣、橋梁專家李春、“詩仙”李白、詞人李清照、藥物學家李時珍、革命領袖李大釗……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著光芒。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李姓調查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這姓李究竟是怎么來的?這個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歷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李的`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

  1、李姓來源的說法共有九種之多,最多的說法是: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后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為姓。

  2、李姓名人層出不窮,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為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4、我們廣東李氏源于李世民后裔。

【李姓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李姓調查報告11-30

李姓研究報告03-19

王姓調查報告04-11

姓溫的好聽男孩名字04-26

姓安的好聽的男孩名字04-21

王姓研究報告03-22

姓王的研究報告03-22

胡姓的研究報告04-01

姓楊的研究報告04-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999精品视频 | 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 在线成人影视 | 三级网址在线 | 男女羞羞视频网站免费 | 欧美丝袜nylons丝交 | 男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码专区 | 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福利网址 | 成人怡红院 | 快播怡红院 | 特级黄色视频毛片 | 伊人免费视频 |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射 | 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 人人草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极品video粗暴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网站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免 | 天天艹日日干 | 好吊色几万部永久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 欧美日韩综合高清一区二区 |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婷婷狠狠干|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 啪啪免费网站入口链接 | 日韩在线国产 | 日韩手机在线观看 | 亚欧美图片自偷自拍另类 | 一级全黄色毛片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 伊人精品视频 |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免费观看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2021 | 激情成人黄色 | 欧美高清videosex极品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