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感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為了幫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寫作方法,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游記》的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游記》的感悟1
可是站在客觀角度來看,《西游記》中的法寶終歸是一些外物,屬于外在因素,而不是真正的自身實力。那么當他們失去這種依靠之后,又會是怎樣一番狀態,還能否繼續維持強大的形象?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原著中早已給出了答案,離開法寶之后的神仙們,不僅實力上會大打折扣,同時在心態上也會發生十分明顯的變化。他們對法寶已經產生了一種深深的依賴,甚至因此忽視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丟掉了本該屬于他們的自信與強大內心。
舉例說明
1、托塔天王。
在《西游記》原著中,托塔天王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人物,因為他的手中總是托著一座玲瓏寶塔。而至于他為什么要托著這一座塔,書中也已給出了交代。
由于哪吒當年大鬧龍宮惹下了麻煩,事后天王大怒想要將其殺掉,結果誰知哪吒性情剛烈,竟然主動剔骨還父,割肉還母。此后他一點靈光不滅,來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找如來佛祖訴苦,于是佛祖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重新將他救活。
然而重生之后的哪吒卻并沒有善罷甘休,轉過頭來要殺天王以報當初之仇。而且此時的哪吒早已今非昔比,李天王根本不是其對手。為了平息他們父子二人的仇怨,佛祖特地賜給李靖一座玲瓏寶塔,用來震懾哪吒,使其不敢胡作非為。
但是就在《西游記》原著第83回,孫悟空拿著白毛老鼠精供奉李靖父子的證據,在他府上撒潑耍賴時,李天王原本準備拿刀剁了猴子,可誰知卻被哪吒用劍抵住。當時只見李靖連忙回過頭來去取玲瓏寶塔,生怕哪吒趁機出手對付自己。
不過細細品來這一幕又是如此滑稽,父子二人的關系,居然需要一座玲瓏寶塔來維持,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不管怎么說李靖都是哪吒的父親,當年的事情對方早已釋懷,這次舉劍相抗只是不想看到他與孫悟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并無任何尋仇之意。
可是反觀李天王,卻連面對自己兒子的勇氣都沒有,還需要倚仗玲瓏寶塔才能保持從容和鎮定。難道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都沒有想過憑借一顆真心去化解當年的矛盾嗎?
如此只能說明他對自己沒有信心,甚至不相信自己與兒子之間的感情,能夠勝過當初的仇恨。他對法寶的依賴,已經超過了父子之間的真情,同時也使其喪失了一顆真實而又強大的內心。
2、孫悟空。
孫悟空的法寶,可以說是整部《西游記》中最出名的一件神兵利器,名為定海神針,又叫如意金箍棒。
這根鐵棒重達13500斤,而且能大能小,變化自如,孫悟空對它也是愛不釋手,從看到這根鐵棒的第一眼開始,兩者之間就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墒聦嵣弦舱菑拇藭r開始,孫悟空對金箍棒逐漸產生了一種依賴性,以至于發展成了沒有金箍棒就打不了妖怪的狀態。
比如在黃獅精偷走金箍棒之后,孫悟空進妖怪洞府都需要經過一番喬裝變化。要知道在尋常時候,他歷來都是一路高歌猛進打進妖怪洞,或者在門外高聲叫喊正面挑戰。但是這一次他卻實實在在的慫了一回,就連在路上遇到的那兩個小妖怪都沒有打死,一直等到重新拿回金箍棒以后才開始斬妖除魔。
可是在得到金箍棒以前,孫悟空其實并沒有這么慫。就像他從靈臺方寸山學藝歸來時,就曾經赤手空拳打敗過欺壓花果山群猴的混世魔王。當時他的手中沒有任何法寶,但心中卻有一股無敵的信念,無論對方是誰,不管敵人手中有沒有法寶或者兵器,他都敢與之正面抗衡。
然而事到如今,他卻沒有了那份勇氣和信念,只剩下對金箍棒的深深依賴?墒聦嵣险嬲軌蚴蛊浔3謴姶笞藨B的因素,并不是這根鐵棒,而是當初那種無懼一切對手的勇氣。
這也是《西游記》中大多數神仙的真實寫照,就比如青牛精那一難的時候,那些神仙們都是在被對方收去法寶之后紛紛敗退而歸。但是他們卻忘了金剛琢只能收法寶不能收人,倘若大家一起上的話,就算手中沒有兵器法寶,應該也能將青牛精輕松制服。
可是他們卻都沒有選擇繼續戰斗,沒了法寶的神仙就像沒有了主心骨一樣,瞬間失去了底氣和戰斗意識。這樣的情況,已經充分證明了《西游記》中那些神仙,對于法寶過度依賴的反常現象。
不過他們手中的法寶,只是尋常意義上的法器或者兵器。除此之外,原著中含有一種無形的法寶——權利和地位。
3、玉皇大帝。
在《西游記》原著當中,玉皇大帝似乎從未跟任何人動過手,也不曾展現過自己的法寶。但事實上,他的法寶其實是整部書中最厲害的,因為玉帝手中掌握著統治整個三界的權利,擁有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就連如來佛祖這樣的超級大佬,也需要乖乖聽命于他。
然而也正是由于權力和地位這兩樣超級法寶的雙重加持,使得玉皇大帝對外界的依賴遠遠超過了一般神仙。
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之際,如來佛祖曾親口說過: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由此可見,玉帝修行的時間早已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修煉這么多年,苦歷1000多次劫難,他的實力恐怕是整個三界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對付一個孫悟空應該不在話下。要知道孫悟空只修煉了幾百年,這點時間還不夠他的一個零頭,雙方的差距已然非常明顯。就算猴子再有天賦,也不可能用幾百年的時間,追上一個修行幾億年的老古董。
可是在對方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卻始終沒有展示出應有的強大姿態。反而一直躲在凌霄殿內發號施令,等著別人前來救援,這又何嘗不是對權力和地位的一種依賴呢?
由故事深入現實
盡管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一個人如果鞋穿久了,再脫下來的時候難免會不適應,甚至再也找不回從前那樣的勇氣和信念。這種現象不單單存在于《西游記》中,現實中也是如此。
自古以來,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依仗著權力、地位或者金錢,可是一旦失去這些條件之后,他們的人生瞬間就會發生坍塌。例如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雖然拿得起,但是卻放不下。
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項羽臨死之前,曾有部下勸他東渡烏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重新與劉邦爭奪天下。
可是項羽覺得自己大勢已去,沒有信心再次恢復昔日的盛況,于是對部下說道:
“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不過根據他臨死之前所說的這些話來看,重新回到江東其實并非沒有希望。只是向來手握精兵良將,睥睨天下從未敗績的他,沒有信心收拾如今的殘局。
可是回想當初,起兵反秦之前,他也不過是一個落魄的楚國貴族后裔,手下既無精兵也無良將。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隨叔父項梁刺殺太守殷通舉兵起義,而后在吳中募集8000子弟兵,從此開啟了一段戰爭史上的神話。年方24歲,就當上了西楚霸王。
既然當初能夠憑借一股無敵的信念開創一番霸業,現如今為什么就不能重頭再來了呢?正如唐朝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詩中所說:“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但只可惜項羽已不是當初那個勇往無前的少年,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西楚霸王的權利和地位捆綁。這些年來他早已習慣了天下無敵的'姿態,放不下對權力與地位的依賴。尤其是當失去這一切之后,他的信心也迅速隨之崩潰,最終選擇揮劍自刎于烏江岸邊,空留一段千古遺憾。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包括在我們如今的生活當中也時有發生。事實上面臨這種狀態的人,其實和《西游記》中的那些神仙一樣,都是對外物產生了過度的依賴。那些神仙們倚仗法寶,而在現實中,金錢、權利、地位、面子等等,又何嘗不是我們所依仗的“法寶”?
擁有它的時候可以春風得意,覺得人生充滿了光明。然而一旦情形發生逆轉,當輝煌不在之時,又總會感覺人生一片灰暗,就像陷入了無底深淵。
這是因為在一開始不曾享有這些優厚條件的時候,人們往往可以保持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憑借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實現成功之夢?墒钦嬲晒σ院,就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深深的依賴,甚至將其當成人生的全部寄托,以至于難以承受失去它們的結果。
但在失意之時請不要忘記,當初自己是如何從無到有,現如今其實也一樣可以。所有的身外之物不過是一些輔助工具,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而不是整個人生的全部。得也好,失也罷,都只是一個過程,真正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自身的心態。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重頭再來。
人生在世,應該多學一學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曾在越王身邊功成名就,卻又主動急流勇退,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之后又憑借自己過人的智慧經商成為巨富,但是卻又三次主動散盡家財,最終定居宋國陶丘安享晚年。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使其被后世尊為商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睋碛羞@種心態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真正能夠改變人生的力量,往往都源自于內心。一個人真正強大與否,其實并不在于能夠擁有多少,而是當有一天失去一切之后,能否能夠從容的面對,是否還有重新來過的勇氣和信念?
外物的得與失終究屬于外界因素,雖然能夠給人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不能因此忽視對自身的信念,不要因外物而迷失原本擁有的強大內心。
這是《西游記》中的故事,與現實相互結合之后而產生的啟發,是古往今來的歷史事跡,告訴我們的道理:
人生中最強大的“法寶”,正是那一股發自內心的自信和勇氣。它可以使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從容鎮定,并且重新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結語
讀古籍品名著,不只是對情節的解讀和分析,更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與人生經歷,以及古代歷史中的真實故事,再加上一瞬間的靈感碰撞,才能產生一種對人生有所幫助的感悟。
一個人的強大在于內心,而不在于外物。品讀名著也是一樣,只有發自內心的認真對待,才能品出有價值的東西。
《西游記》的感悟2
讀書能夠通曉古今,學以致用。暑假里,我仔細閱讀了古典名著《西游記》,增長了知識。其中孫悟空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吳承恩把孫悟空塑造成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武藝高強的英雄形象。他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幫助唐僧在西天取得了真經修成正果。
從孫悟空堅持戰勝困難的故事中,我聯想到在學校里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就退卻的人。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遇到難題不求解決,不懂裝懂繞著走;有的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躲著走。其實,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遭遇困難很正常,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我們要像孫悟空那樣,千方百計戰勝困難,持之以恒克服困難,就能夠成為學習和生活中的.強者。這也是我喜愛孫悟空的原因所在!
《西游記》的感悟3
《西游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從年少時看動畫片《西游記》開始,我就愛上了她。我們所讀的《西游記》中的唐僧取經的故事是由歷史真事演化而來,故事講述的是年僅25歲的和尚玄奘帶領弟子離開京城至天竺國游學的歷程。清代學者張書紳曾說過,《西游記》自始至終勸人修身正心、明德至善,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確實,《西游記》不僅反映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還有著曲折的故事情節,同時也蘊念著一定道理。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當之無愧。
讀《西游記》,可以擴大閱讀量,也可以從中學習文言文知識,正所謂兩全其美。讀完了《西游記》,我懂得了在我們的生活旅途中,我們也會遇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但只要我們堅持,就可以成功。正如這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痹谟龅嚼щy的時候,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戰勝困難。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不能放棄,不管是否成功,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畢竟自己努力過了,不是嗎?在學習中,我要像書中人物學習,要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保證每天做到溫故而知新,我要努力學習,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西游記》的感悟4
這段時期一直在看浙版《西游記》,畫面很唯美,故事很生動。身邊的朋友不時在討論該片,褒貶不一,各有各見解,各有各說法。而我對該片則情有獨鐘,也許故事喚醒我兒時的很多記憶,也許故事里沒有參雜太多愛情的東西,也許故事里并沒有關于愛情的警句,也許故事里對愛情的字眼只字不提,但我總能從中體會到愛情的存在。
在《西游記》里,唐僧總是美女妖怪最鐘情的人物,這些女妖們都是有目的的把他抓去,最后卻偏偏愛上了他。表面上看唐僧都拒絕了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愛情。但我總能看出他眼睛里透露出的一絲渴望,一絲憂郁……
老版《西游記》在情感方面一帶而過,不做多加描述。我想也許當時人們在對感情的表達上沒有現在這樣直白,這樣坦蕩,畢竟老版《西游記》拍攝的年代至今已有26年。26年的滄桑巨變,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觀和愛情觀,對于80年代的愛情,可以用墨守成規來形容,90年代的愛情,可以用轟轟烈烈來形容,20xx年后的愛情,物質遠遠大于情感,只能用現實來形容。不同年代的愛情觀,造就了不同年代的愛情態度,正因如此,我想拍攝浙版《西游記》的導演大膽的在唐僧角色上加入了很多的感情色彩,豐富了原本平淡無奇的角色,也更人性化的刻畫了這個嘴里念著經,肉眼凡胎的玉帝哥哥。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30個年頭,回憶自己的故事也像《西游記》般歷歷在目。從剛落地的'娃娃,成長為1.78米身高的大小伙需要多久呀!然而時間就是這么的飛快,讓人來不及留住眼前的幸福。也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浪漫愛情,也有痛徹心扉的大側大悟,到頭來真正留給自己的只剩些支離破碎的記憶片段。真的很喜歡浙版《西游記》唐僧的這個角色,雖然外表很斯文,但內心卻很堅定,只為了一個希望和信念,放棄了十多年的青春。試問我們這些80后的產物能做到嗎?不敢確定……
人生本來就是一部《西游記》,都為了自己的目標,前進著,奮斗著,盡管過程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風順,盡管結果總是那么不盡如人意,但經歷的過程則是我們一輩子的財富。人生也像爬樹一般,每一個枝丫都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爬累了歇一歇繼續爬,爬得越高風景越美,收獲的果實也是最大最甘甜的,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珍惜余下的青春歲月,不要讓時間繼續蹉跎,不要讓愛情迷失了自我。
《西游記》的感悟5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最搞笑的兩個人物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啦!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圣。孫悟空是花果山靈石孕育,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圣,被如來佛祖壓制于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飄過五行山,救下孫悟空。孫悟空很感激,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孫悟空性格聰明、活潑,勇敢、敢于反抗,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豬八戒,又名豬悟能,也是個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之后,被罰下人間。但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豬八戒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對師傅也是很忠誠。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只會三十六種變化。
他倆是唐僧之徒,沙和尚也是唐僧之徒。
沙和尚,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扁入人間,在流沙河當塘虱精,因他最后拜唐僧為師,一路上任勞任怨,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取經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他們師徒四人組成了西天取經的團隊,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很團結,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和挫折。此刻我明白了,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完美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務必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西游記》的感悟6
今年暑假,我在家讀了小說《西游記》。它的作者是吳承恩。這部作品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老少皆知。小說很長,內容豐富,非常好看。
這部巨大的歷史描繪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包括善良的唐玄奘、神奇的孫悟空、懶惰但可愛的豬八戒、忠誠的沙僧和白龍馬。當然,也有很多懂法力的仙女和魔鬼。
在眾多人物中,我喜歡唐玄奘。為了實現對唐王的承諾,為了獲得真經,拯救黎族人民擺脫苦難,我一路西行,在風中睡覺。我不怕路途遙遠,不怕妖魔鬼怪。9981年困難過后,我到達了西方,最終獲得了真經,實現了承諾。我更喜歡孫悟空這個角色,不僅因為他會改變72,會翻筋斗云,筋斗1800英里,有金眼睛和其他高超的技能,而且因為他表現出優秀的性格:他的勇敢,總是沖到前面,從不害怕;他的智慧,從孫悟空開始學習藝術反映了孫悟空的`智慧;他的堅持,盡管多次被主人誤解,但一直堅持守護在師傅身邊,保護他;還有他的善良,總是想著他的猴孫。
通過閱讀《西游記》這個名字,我深深意識到,在生活中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害怕困難,堅定的意志,而且要勇敢和聰明。在未來,我們會更美好!
《西游記》的感悟7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單講西游記,以我目前的個人思維能力,僅能探索到冰山一角罷了。
第一面:
不可否認,西游記是一部著作,它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傳遞深刻含義,孫悟空出世便追求長生,而在以后的情節里,妖怪們大多為了吃唐僧肉長生不老,招惹師徒四人,以此為主線,延伸出“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的機靈活潑,機智勇敢;唐僧的善良無私,樂于助人;豬八戒吃苦耐勞,面對妖怪不屈服;沙和尚任勞任怨,淳樸憨實。在于妖怪斗智斗勇的.過程中,他們也不斷蛻變成長,正如意氣風發的初二生一樣,我們度過了青澀的初一時期,開始慢慢地成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握住這柄利劍,我們向中考發起挑戰!
第二面:
既然有成長,那之前也必定有缺點。三打白骨精時,唐僧不能分辨人與妖,誤會孫悟空,他只看到事物的外表,沒有看其內在,顛倒是非。孫悟空大鬧龍王和閻王,才最終落得壓在五指山下的下場,雖然好強能夠督促人不斷進步,但如果好強過了頭,就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這就是反面例子了。觀音等人考驗他們師徒,豬八戒卻貪戀美色,被繩子捆住,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婪之心會使得人迷失自我,修行上應無欲無求。再有偷人參果一事,孫悟空居然偷得理直氣壯,事情敗露以后,他們非但不認錯,還將人參果樹打倒。這一篇是最令我氣憤的,如果孩子們看到其中一些負面能量的故事,卻因為盲目喜歡孫悟空而去模仿,豈不會毀了他的前途?
第三面:
唐僧嘮嘮叨叨顛倒是非的性格和我媽頗為相似,而我就是那個被緊箍咒束縛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事,是唐僧目光短淺,委屈的是孫悟空,而他們師徒二人初見時,孫悟空打死強盜,是因他當時初出五指山,性子浮躁,這件事是他的不對,所以和媽媽相處時,有些事的確是我的錯,媽媽嘮叨我也是一種關心,但我已經逐漸有了自我意識,有時我們會因為一點小事吵架,即使是我對了,也依然會受“緊箍咒”懲罰,媽媽,我多希望你能夠成為理解孫悟空的“嘮叨唐僧”啊。
西游記擁有正負能量,只是看我們怎么學習,怎么發掘,怎么利用,也許負面能量是用來諷刺社會中的某些人,但我們要善于從負能中提取正能,切身體會般得閱讀此類名著,探索最深處的含義,這,才是真正的閱讀。
《西游記》的感悟8
《西游記》是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雖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翁并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全書從石猴誕生開始,便充滿不凡的氣勢。「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并驚動玉皇大帝。人們讀到這里,自然被這種不凡的氣勢所吸引。自孫悟空誕生之后,歷經拜師學藝,大鬧天宮,以至后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終于得成正果。
在這段期間,孫悟空上天下地,出生入死,唐僧歷經劫難,幾乎每次都靠他的智慧與本事而化險為夷,他代表積極勤奮與勇敢的角色;豬八戒正好相反,他代表的是好逸惡勞,膽小怕事,每當遇到困難時,總是第一個提議散伙,在他身上,我們可看到部分真實的人性,全書以孫悟空與豬八戒最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們之間的過招,也是西游記一書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部分。唐三藏在西游記之中,變成一個軟弱且毫無主見的人,總是較偏袒豬八戒,但一心向佛的心志卻始終堅定如一。雖然胡適與魯迅都主張西游記的內容純粹是趣味之作,并不是為某一宗教傳揚理念,也不是忠義孤憤之作。但我們除了領略其幽默的玩世主義之外,還是能從其間得到不少的啟發。西游記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馳騁于三教之中,卻不受羈絆,就像書中的主人翁——孫悟空一樣。
此外,因為西游記的內容有濃厚的三教合流色彩,這也使得各種宗教人士得以各取所需,皆視西游記為自己教派的發揚者。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使西游記在幽默風趣之中,又增添了熱鬧的氣氛。許多宗教傳說中的人物,更是附會之下的產物,若以通俗文學的角度觀之,西游記對民間的影響力亦不亞于三國演義。再加上筆調極盡幽默風趣,更為一般大眾所接受,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奇書。
《西游記》的感悟9
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一樣的情緒。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搞笑。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一樣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能夠說已經到達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此刻,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能夠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傊艺J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游記》的感悟10
讀了《西游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
一、做事都要處處留心,小心謹慎,不能粗心大意。比如第三十三章。唐僧聽到了“救命”便上前查看,見一個女了被綁在樹上,剛想救她,卻被悟空攔住了,悟空告訴唐僧那是妖精,可唐僧不信,便把女子救了下來。可是,帶了女子走一段路,女子便露出了真相,變成了一個妖精,乘悟空不注意的時候,把唐僧卷進了無底洞,要唐僧和她成親。
二、做人不能驕傲,要謙虛。比如在第十八章中,金角大王想吃唐僧肉,便叫銀角大王去捉唐僧他們。銀角看見了唐僧他們,就變成了跌傷的道士,大聲呼喊救命,把唐僧師徒四人引誘了過來。銀角說他不能走路了,讓悟空背著他走,悟空認出他是妖怪,背著他就在唐僧后面慢吞吞地走,想找機會把他摔死,孫悟空以為這是妙計肯定行,便自以為是,在心里暗暗自笑,可銀角猜出了他的心思,便使出移山倒海的法術,調來了須彌山,娥眉山,泰山壓住悟空。見悟空不移步,銀角這是才露出本相,掀起狂風,把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卷進洞里。
三、做人不能貪心,貪心對身心不好。八戒看見了兩個童子在吃人參果,饞提口水直流,嚷著讓悟空去摘。悟空來到隔壁,偷走摘果用的金擊子,跑到了后院,很快用金擊子敲下一個果子。不料,果子掉在地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悟空生氣地叫出土地神詢問,這才得知:原來,人參果一遇到土就會鉆進去。再打人參果時,悟空就用衣襟兜著,一連打下三個果子;胤亢,悟空叫來八戒和沙和尚,一人吃了一個。八戒沒吃夠,又嚷著讓悟空再去摘。這說明八戒是個貪心的.人,我們不可以向他學習。
《西游記》的感悟11
《西游記》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唐朝時期有,有一個和尚,和他的三個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經的艱難險阻。
它有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火眼金睛,助人為樂每次它都把唐僧從險境中救出來,不管是上刀山下火海,其實就是豬八戒了。他是一個好人他挺著個大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背著大耙子。沙僧老實厚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每個特點都被作者活靈活現。正所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拔覀円W習他們的長處,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短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游記》里面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很多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要鍛練自己不怕困難。
寫作的高超。我喜歡愣頭愣腦的八戒,也喜歡一心護師任勞任怨的沙和尚。不過最喜歡的還是保護師父斬妖除魔的孫行者。
向往自由的孫悟空這個形象激發了人們內心潛在的,根深蒂固的向往——對自由的向往。孫悟空破石而出,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是達到人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困難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讓我學習的精神。
《西游記》的感悟12
《西游記》是一部神魔長篇章回體小說,這部小說記載了師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種的困難,他們為了取到真經,挑戰了八十一種的困難,還受了許多傷呢……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嘆不已。
豬八戒,大家都明白,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著退縮。他取到真經時,還求佛祖讓自我下凡來玩呢!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父被抓了,他必須會想辦法救出師父。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是啰嗦但是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是非不分。意志堅強,慈悲善良。是一個虔誠執著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連兇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信。
《西游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并非全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忙,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務必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西游記》的感悟13
《西游記》主角有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沙僧、玉皇大帝。
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有很強的法力。一開始,他在天宮大驚小怪。后來,他改變了自己的錯誤,幫助唐僧和其他人解除了許多危險。他是個聰明人。
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四大名稱獨步古今。它的寫作勇敢,寫義,寫忠,寫智慧,寫豪,寫情,或壯麗,或精致,或壯麗,或幻想?梢哉f‘一人一天下,一書一山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熱愛閱讀。
這本書中的主要角色有不同的`個性,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在任何八十一難的困境中,主要人物都表現出自己的神,使故事充滿興趣。
我認為這本書有很多值得收藏的地方,這使《西游記》成為四大名字之一。
《西游記》的感悟14
寒假期間,我讀了吳承恩的著作《西游記》,頗有感慨,也領悟了不少的人生道理。
小時候看《西游記》電視劇,印象最深的便是三打白骨精。此刻讀起原版西游記,竟別有一番趣味,書中的情景,更為生動豐富。讀西游記時,仿佛回到了那個情景,讀書比看電視更富有情趣,更多了一些自我的想象空間,與之前的.西游記有些不一樣。
《西游記》中的四個主人公給我截然不一樣的印象。唐僧是一個老實憨厚的和尚,往往被妖精騙得團團轉,還要怪罪自我的徒弟,正是因為他太菩薩心腸,所以屢屢被捉。而孫悟空則是一個活潑好動,沉不住氣的猴子。他武藝精通,為保唐僧西天取經,費盡心思,忠心耿耿。豬八戒好吃懶做,貪圖美色,但有時也懂得知錯就改,關鍵時刻能奮手相救。沙僧則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雖然在隊伍中很不起眼,挑著擔子,但是往往在關鍵時刻起著重要作用。
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風雨的洗刷,命運的折磨。曾多次經歷生死關頭。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后,讓我看到了他們具有不畏艱險,敢于拼搏,淡泊名利,團結一心的團隊精神,正是因為有這種值得佩服的精神,他們才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書,是人這一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書是精神食糧,我們需要用精神食糧來補充大腦,不斷的更新自我的理念。讀書,更是我最大的樂趣。
讀書,使我的生活充實而從容,悠閑而舒適,安靜而豐富,讀書使我快樂。
《西游記》的感悟15
這幾天,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滿足了我幼小的好奇心。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唐僧與他的三個徒弟西天取經的動人故事。在取經的過程中,他們戰勝了重重的艱難險阻,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真可謂好事多磨呀!故事中有很多情節都看得我驚心動魄。記得在《火戰紅孩兒》的那段故事中,紅孩兒機智多謀,先用苦肉記把自已吊在一棵大樹上,騙得了唐僧與八戒的同情,孫悟空雖然火眼金睛,認出是妖怪卻無法勸從師傅,結果被紅孩兒二次施計抓起走了唐僧。孫悟空痛心疾首,為營救師傅卻遭受紅孩兒的妖火焚燒,無法脫身。幸虧得到龍王的大力相救才免于一死。紅孩兒又變成觀音菩薩活捉了豬八戒。悟空也急中生智,變成牛魔王的的樣子進入洞中想解救師傅,不料未騙過紅孩兒,再次失敗。后悟空只好出面請觀音幫忙收了紅孩兒,師徒最終獲救。還有那《三打白骨精》片段,卑鄙狡猾的白骨精,前后變身三次,均騙過了生性善良的唐僧,雖被機靈勇敢的悟空那疾如閃電的金箍棒打死,現出了原形。但在豬八戒的挑釁之下,可憐的悟空被師傅無情地趕回了花果山。我邊看邊氣那個本事不大,專挑事端的老豬,而孫悟空在師傅的再三訓斥與金箍咒的折磨下,卻仍然一心想著師傅的安全,讓人對孫悟空產生一種由衷的.敬畏之感。
在《西游記》這本書中,還有讓我記憶深刻的三借芭蕉扇,通天河捉妖等很多故事。每一段故事中都講述了妖怪詭計多端;孫悟空火眼金睛、機智勇敢;豬八戒貪吃愛色、好弄事非;沙和尚勤勞刻苦、任勞任怨;唐僧一心向善、菩薩心腸。這里邊的每一人都有自已的性格與特色,我很喜歡這本書。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也來看一看,可以讓你找到很多童年的味道喲!
【《西游記》的感悟】相關文章:
《西游記》感悟01-03
西游記的感悟01-09
西游記感悟04-26
讀 《西游記》 的感悟01-22
《西游記》閱讀感悟01-08
讀《西游記》的感悟01-22
讀西游記的感悟06-23
西游記閱讀感悟06-18
感悟《西游記》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