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推薦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1
本次教學圍繞《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展開,教學目標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2、明白草地會變色以及草地變色的原因,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歡樂。增強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在本次教學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教學資料豐富充實,在第一段的教學中滲透了抓詞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經過抓住“一大片”“長滿”“盛開”這幾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發學生對課文畫面的想象,并且結合語文園地一中如何經過朗讀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第一次場景。
在理解“一本正經”這個詞語時,經過讓學生表演來理解,學生也都體會到了“一本正經”是形容嚴肅認真的樣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時,由于這個詞語我們在《鄧小平爺爺》這篇課文里接觸過,所以我先引導學生自我表達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開課這個情景,問學生:“你覺得此時在那里誰最引人注目?”請學生答,學生會說:“教師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問:“此時你起來回答問題,你也顯得格外……”生齊答:“引人注目。”將詞語的理解融入到當時當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
在教學第三段草地怎樣變色和草地變色的原因時,沒有采用先講后做練習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讓學生先做練習,后再講評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成就感。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學生的答案是從文中哪里找出來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細致觀察時,我牢牢抓住看見草地變色是第一次發現,找到草地變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細觀察后的第二次發現。并讓學生經過比較“看見”和“仔細觀察”這兩個詞語的不一樣來比較兩次發現的不一樣。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仔細觀察是用心、細心、耐心、長時間地去看。在兩次發現之間作者用了一個句子來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句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寫法上采用了過渡句,同時也代表作者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在進行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作者因為一次無意的“看見”,沒有看過就走過,而是進行了“思考”,進行“思考”后,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
最終在拓展練習中,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在大自然中變化的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并將自我的觀察過程和觀察所得仿照課文第三段的樣貌寫成一段話。既讓學生體會學習了作者的.仔細觀察,也讓學生模仿學習了作者的寫作手法。
在本次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課文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經過讓學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時的表情和動作來進行表演,在四人小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進來,也許是因為在平時課堂中這樣的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和表演訓練都比較少,導致部分學生無所適從。
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感覺學生沒有太進入狀態,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請了好幾個孩子才回答出來,孩子們的膽量和表現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在提問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比較難,我直接請了幾個語文基礎較好的孩子回答,沒有做進一步的引導,怕課堂時間不夠。如果在開場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狀態比較好的話,我想后半部分的提問和回答可能會更精彩。
這次教學一共經歷了四次試講,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收獲和成長了不少,感覺自我慢慢地開始有了掌握課堂的節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細致感。對于我來說,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蛻變了。
推薦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2
11月19日,我到三(2)班聽了周亞婷老師執教的《金色的草地》。周老師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堂常態課,這更有助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這節課給我的啟發有以下幾點:
一、緊扣單元目標
第五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會觀察、掌握觀察的方法。在第16課的教學中,周老師圍繞單元目標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在最后呈現的板書上,也明確了觀察方法:“定向、持久、思考”,課堂達成度很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要充分利用好單元頁,從教學總體要求著手,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對教學作出整體安排和統籌規劃,合理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能從文本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二、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在周亞婷老師的課堂上,當她一個問題提出后,學生們一個一個迫不及待地都舉了手,周老師卻讓他們把手放下,讓學生認真讀完并思考后再去回答問題,她說我要的舉手是你經過思考并且是認真思考后的結果,而不是憑感覺回答問題。反思我自己的課堂,當我問出問題后,有反應快的同學舉手,我就會讓他回答,卻沒有顧及到其他學生,可能他們完全沒有來得及思考,部分學生課堂參與性不高。
三、明確朗讀要求
在二班的黑板上,周老師明確寫下了課堂朗讀要求,朗讀通順,正確,不添字漏字,有感情等。在學生朗讀完后,采用打分的形式師生評議。我上課時,也會讓學生進行朗讀評價,但沒有明確要求,周老師這樣將朗讀要求明確,學生就有據可依,也知道自己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
四、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語文不外乎聽、說、讀、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課堂上出現學生結結巴巴的時候,我往往是用自己的語言來提示學生,請學生接著往下說,希望學生能說出我心里的答案,實現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的目的。但是通過聽周老師的課,我有了新的體會,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在教師不斷的啟發下逐步培養起來的。讓學生把話說完整,學生自然會反思自己在表達時哪部分沒有表達清楚,并努力地進行完善,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不斷換詞使整句話更加完整,這樣不斷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巧妙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語言精煉、指令明確
周老師的課堂給我的感覺就是干脆、利落,她的每一個要求都很明確,學生能夠很快理解并及時行動起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我有時一個問題要重復多次,有時還會問一些價值不大的問題。當然,我認為學生一節課的表現是周老師長期培養結果的呈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會不斷修煉自己的課堂語言。
推薦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3
這篇課文的文字和資料都比較淺顯,只要引“讀”到位,學生大體都能理解課文的資料。學生帶著興趣走進文本,本文雖然是以敘事為主,但蘊含在其中的感情卻是豐富的,強烈的。異常是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描述生動,這部分的`描述雖然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卻充滿了童真童趣。
成功之處
1、環節連貫清晰,水到渠成。
2、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表演,并鼓勵學生發揮自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不拘一格,多樣變化,寓教于樂,賦于生命的課堂,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
1、朗讀不夠到位,事先設計的幾個環節在講課中漏掉了,
2、自然段還應當有一個講解完的鞏固朗讀環節,體會作者對蒲公英草地的喜愛贊美之情。
3、還有學生表演玩蒲公英環節,只關注了學生打哈欠的方向不對,沒有對重點詞語“假裝一本正經、假裝打哈欠”進行再次強調。
【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金色的草地》評課稿11-25
金色的草地的評課稿11-26
金色的草地評課稿11-21
金色的草地評課稿通用12-22
金色的草地評課稿集錦12-22
金色的草地評課稿【推薦】01-03
【熱】《金色的草地》評課稿01-17
【精】金色的草地評課稿01-02
【薦】金色的草地評課稿01-03
金色的草地評課稿【熱】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