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傳統文化作文錦集四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弟子規》里面教我們的正是上慈下孝、上和下睦、尊敬師長、誠實守信、熱愛祖國、和睦鄉鄰、禮儀待人、廣施仁愛……教給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而許多人連這基本的都做不到,還在那里批判《弟子規》陳舊落后。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道德經第37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德經第51章)。
道德經教導我們與世無爭、上善若水、清心寡欲、恬淡虛無、涵養厚德、包容博愛……這決不是簡單的書面教化,當一個人的德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其德性的能量場必然會轉化為個人的'福報和財運!這絕對不是迷信,這是古今無數明師大德切身實踐出來的。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在王侍郎家中做仆人,因相貌不吉而離開主人。后因拾金不昧等候失主而被河間府鄭指揮史收為養子,在鄭指揮使的栽培下鄭興兒后來官至游擊將軍,子孫也受到蔭澤。再見相士,相士大驚,原來因其做了善事,鄭興的骨相已經產生變化。筆者當年送還了買糧者多付的錢款,頓覺一股信息進入大腦,神氣“倍兒爽”,似乎茅塞頓開,恢復和增加了靈性。我這還只是做了這么一丁點兒就獲得上天如此恩惠(慚愧),積大功德有大福報之人就可想而知了。可見,人沒有白做的事兒,做什么就收什么。如果人人遵照圣賢的教育身體力行,從善如流,那么我們的家庭、社會和自然如何不和諧?不動兵馬、不費口舌,不言之教、無為之功,天下無為而自治。這就是古人的智慧、道德的精華,誰說道德不能當飯吃?切莫輕視道光德能的力量,那是一個和諧的能量場,如果這能量場足夠龐大,足可以改天換日、凈化世界、扭轉乾坤!
所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勢在必行!!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么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托了游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向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愿望。這些節日背后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守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于西方萬圣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圣誕節的白胡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 福 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于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于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淀和凝聚之后又經后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里,后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 文明古國 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守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傳統文化,是什么?大家也許都非常的好奇,有人說“傳統文化”就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習俗,難道古人流傳下來的習俗都是傳統文_化嗎?
傳統文化是中國從古代時就開始流傳到現在的知識,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而從古流傳至今的知識文化更應讓我們細細品閱!古代時,有許多著名詩人、書法家流傳下來的著作,而古時書法者們所留下來的書法作品,正應該體會書法的美秒感覺知意境。古代詩人所流傳下來的詩,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古詩,皆是因為是古人們所作的詩,且其中蘊涵了古時人們的才智,知識是有多么的令人驚嘆!古時,小故事情節所融入一體的并不是微小說,而是文言文,文言文簡潔、雖少,但是寓意卻很能表現出事情經過、發展、結果,將本應大篇大篇的語言濃縮到了只有一小段的文段,這令我也是深深的佩服!傳統顧名思意,也就是非常正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事物!
傳統文化,我們也是知道的,從歷史上,我們大略地就可以明白古時候發生的許多事情,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的重要史實和發展的基本線索,也是理解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這也就是一個具有很大地蘊意!傳統文化也就必須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思想,參加傳統禮儀和傳統節慶活動,了解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
我喜歡傳統文化中的音樂,因為我覺得古時候的音樂聽起來十分清雅,給人帶來一絲清涼意,還有心也如湖水一般平靜了,其中,我最喜歡古箏了,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件十分好玩的事情,總是看別人表演彈古箏的時候,我總是會心癢癢的想去彈,我好多次幻想,難道是自己的愛國意識萌發了還是對中華古代所發生的事情感興趣嗎?除了古箏外,當然還有其他的樂器我也喜歡啊!葫蘆絲啊,琵琶啊,我都非常喜歡聽的,也許是因為它們是傳統,從古時候流傳至今的古代見證物,所以我很喜歡它們,這也是我喜愛傳統文化的緣由。
而現在,傳統文化也增加了在文化內容這一塊兒的比重,在中考中,高考化學考試也都增加了比重。這也就是說明了傳統文化進入高考、中考了!既然現在傳統文化如此之重要,那我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都會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
傳統文化培養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當今的我們,連普通的知識都學不好,又怎樣去體會傳統文化的廣大淵博呢?所以,我們都從最開始的小知識學起,一步一步地有了前進的動力,你也就會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體會傳統文化的奧妙之處了。當然,你也能品閱到傳統文化所帶來的美感與文化的意境!
有一種文化叫傳承,還有一種知識叫努力!將祖國的文化繼而傳承下去,這便是傳承文化!讓以后的子子孫孫都了解在古時候所產生的知識文化的博大精深!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光是傳統文化節日就有許多,有中秋節、春節、端午節……我最喜歡過元宵節。到了元宵節那天,我和媽媽去外公家包湯圓。到了外公家,外公說:“我已經準備好包湯圓的原料了。”我先把粉灑在桌子上,把糯米在粉上滾一滾,再把芝麻放進糯米里面,然后把用糯米把芝麻包好,這樣,一個湯圓就做成了。我把做好的湯圓放在碗里,媽媽把湯圓進鍋里,煮了一會,湯圓浮了起來,她把湯圓端了出來,湯圓甜絲絲的,一聞就讓我直流口水,吃下去,心也感覺甜甜的。我身為中國人,我就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名師點評:文章開頭以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引題,自然且賦予文學情懷,為后文的'闡述奠定濃厚的傳統文化節日的氣息。本文敘述描寫精彩優美,“湯圓甜絲絲的,一聞就讓我直流口水,吃下去,心也感覺甜甜的”,用湯圓的甜反襯心里的甜,僅一個“甜”字,寓意深遠,從而也升華了文章主旨。寫得漂亮!
只是最后一句的點題,給人感覺有點跳躍,怎樣從元宵節恰如其分地引申到傳統文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小小過渡哦。
“我最喜歡過元宵節”這句話的前面如果能再加入一個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比如“但”,表達效果會更好哦。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8-31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8-16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8-25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0-08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12-22
傳統文化作文06-17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2-04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