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浙江卷:得與失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得與失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得與失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得與失作文1
許多人都有過失去的經驗,失去過才懂得去珍惜。許多人都渴望不斷的擁有,不要再經歷失去,但對擁有的卻不珍惜,直到失去之后,才來后悔、埋怨。
擁有是世上最值得人高興得事。但如果擁有太多,將會變成一個無底洞,不斷的想擁有更多。失去,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人生的.悲傷,大部分都因為失去。失去親人、失去朋友,失去珍愛的物品等,失去使人挫折、驚慌。但失去也讓我們更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擁有與失去,有著對立的好與壞,只看我們如何去觀視它們。
在擁有時,是否珍惜?在失去時,是否看開?常有人說:“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擁有與失去是否真的安排好了?失去之后再擁有,擁有之后再失去,它是不是真的有一個規律?
本來擁有是上天的好意,別演化成一個“貪”字。貪,就是一個無底洞,把人丟到永無止境的渴望。適當的失去,或許可以把掉進渴望深淵的人拉回來,或許,只是使人苦苦掙扎,學不會放手?就看你是否在兩者間取得一個平衡,珍惜擁有和感謝失去了。
關于得與失作文2
在小時候,我買了很多王牌,我就到處炫耀,經常和別人PK,可是到最后我兩手空空就為這個我整整哭了三個小時,感覺失去了我的最愛——王牌。當時的我傷心欲絕,仿佛自己已經到達地獄。但是我卻得到了一個道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其實得與失都是兩面性的',是相互轉化的,就算你有火眼金睛,也難辨出哪個好,哪個壞?就像我這一次雖然失去了王牌,卻得到了硬道理。得是讓人開心的,使你在人生的道路增加一些光彩,讓你重見光明。可是得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小時候我們得到太多寵愛,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到幫助。當我們離開父母懷抱,步入社會,在沒有人幫助情況下,也許你會跌入萬丈深淵。所以,并不是所有得都有益處的。
相對失而言,失去是讓你難過的。使你的人生道上,長滿了青苔,時不時會滑倒,還會有一些困難成為你的拌腳石,在這里,人們總會給自己畫一個大句號。有些人說失有什么好處?我告訴你,它可以促使你走上人生顛峰,它可以鍛煉你的堅強和智慧,讓你從困難中解脫。
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我們得學會從容,人生才會更精彩!
關于得與失作文3
清末國學大師俞樾和重臣曾國藩一同到玄武湖賞荷,兩人各自坐著小船下到湖中,兩船并無差異,不過曾國藩一個手下為了凸顯曾國藩的尊貴,竟然弄了一頂帷帳罩住了小船,免得暴露在烈日陽光下暴曬,不過由于小船帷帳會被高舉的荷葉牽絆,船只不得不繞著荷花而行。而國學大師俞樾的手下就沒有那么聰明了,他們沒有帷帳,頂著烈日,深入荷花深處,好好欣賞一番,飽嘗了秀色可餐的滋味。現在我們看來,若要對他們賞荷的得與失進行拷問,他們誰得誰失呢?或許古人說得對:有得必有失。
有得,必有失。人世間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得與失的關系。就拿前不久被傳得沸沸揚揚的李某某的案件來說吧,從小便豐衣足食,深受父母寵愛,可以說是溺愛長到了十七歲,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給什么,從來沒有因為犯錯誤而受到父母的責罵,更不用說是動手了,因此,他不知道什么叫對與錯,好像是他具有了所有的童年的快樂,但也分不清對與錯,因而導致犯法的結果。而我們呢?輕則被父母嘮嘮叨叨數日,重則身受皮肉之苦,好像是我們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因而我們知道什么叫錯誤,什么叫正確。是非能夠分得清楚。現在看來,從小這些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來說有很大的影響,他李某某因犯法住進監獄,而我們卻享受著備考沖擊拼搏的樂趣。
有失,必有得。正如國學大師俞樾,在賞荷的時候,雖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荷花,盡享碧綠的荷色,蕩漾的荷波,近嗅馨馨的荷香。但是,他們因沒有帶帷帳,頂著濃濃烈日的暴曬,失去了陰涼和閑適的心情,吃進了夏日正午的苦頭;而曾國藩卻不同,他們雖然沒有俞樾那樣近距離的享受,失去了飽覽荷藕風光與荷花沁人心脾的芳香,但他卻享受了陰涼的遮蔽,免去了日曬之苦。近距離欣賞荷花之美,與遠距離享受自然風光,得與失,香與閑,只有自己感覺好,才是真的好。何必在乎別人怎么看呢?
得失,不抱怨。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一扇窗。天堂和地獄有什么區別呢?除了人,其余都是一樣的,不過天堂的吃飯用的勺子足有一米多長。在地獄里,人人都痛苦不堪,人人都想自己喝到大鍋里的湯,可是由于勺子太長,永遠也不能通過自己的嘴喝到湯。每個人整天除了抱怨就是廝殺。而同樣一種吃飯的長勺,在天堂里的'人卻是另一番景象:人人都把勺子中的食物送到對方的口中,大家都吃飽喝足,春光滿面,祥和萬分。地獄里的人誰能想到,贈與,實際上就是回報;風雨見過一定有燦爛的彩虹。當你得到后,千萬別忘了回頭看看,我們又失去了什么。得與失,可以相互轉化,得失得失,不要抱怨,學會分享。
親愛的朋友,在如今這個充滿誘惑與挑戰的社會,要經常拷問自己:認清該得到什么,不惜該失去的,做好自己,堅守底線,這是我們能否幸福生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