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人事跡的作文匯總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人事跡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1
打我出生以來,踏上通往夢想的征途的第一步起,我就受到了身邊人的關心與關懷。
記得幾天前的早晨,我一吃完早飯,騎著我心愛的自行車就急忙往學校里趕,在趕赴學校的途中,突然不知怎的,不論我怎么用勁騎,車還是越來越慢,下了車才發現車壞了,這下子我郁悶死了,只能自認倒霉了。就在這時韓菲同學在我身旁經過,我急忙向他求助,我半開玩笑地說:“菲菲同學,你能不能學學雷鋒,幫我把自行車修好。”我原以為他笑笑就過去了,沒想到他二話不說扛起我的自行車就直奔修車的地方了。為此我挺感謝他的,我曾多次提起這件事,他都是說:“沒事,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區區小事又何足掛齒,更何況咱倆是好朋友呢,對吧”。為此我打心里地感謝他。
站在現在回首往事,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始終有一個人總是一直在我們背后鼓勵支持著我們促使我們奮發向上,對,那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老師您陪伴著我們經歷了風風雨雨,帶領著我們度過了十余個春夏秋冬,您始終不離不棄地教導我們,指引我們,以免大霧使我們迷失了方向,我們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老師您點點滴滴辛勤的耕耘,撥下知識的種子,我們優異成績的取得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一次早晨我一起來就急忙往教室里趕,原以為第一個到,沒想到教室后我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沒想到辦公室里燈火通明,老師正在微弱的燈光下認真地批改作業,我這才知道為什么,當天交上去的作業,不到一會兒工夫就批好了,原因就出于此。見到此情此景我感動了。我為什么那么不懂事,經常應付老師,亂寫一通,讓老師辛苦白費了,老師對不起了。老師您辛苦了。
有句古話是這樣來形容老師的辛勤“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這句話當初也懂了,現在我親自經歷了,我切身體會到了。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2
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識;所有的知識都是空虛的,除非有熱望;所有的熱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愛。
————題記
領導稱贊她時評價頗高:“實在、勤懇、有潛力,有發展前途”;同事們提起她時推崇倍至:“真誠、進取、熱情”;學生們談到她時尊敬無比:“善良、慈祥,就像媽媽一樣”??她就是xxxx小學教師xxx。20xx年,20歲的xxx老師帶著滿腔的熱情正式成為了一名山村教師。在這10多年的時間里,這位樸實的教師真正做到了教學生成人,育學生成才,將青春和熱情留在三尺講臺,把希望和陽光種進學生心田。
xxx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和她工作的這片熱土感情深厚,已然融為一體。許多的農村人都對孩子說:“我們的交通沒有城里方便,我們的商店沒有城里多,我們的房子沒有城里的漂亮,我們的設施沒有城里的先進? ?”許許多多的人想方設法的往城里擠。可是,xxx當上老師的那天起,就告訴她的孩子們和她自己:“土地和大山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擁有城里人沒有的東西,青青的山,綠綠的水,金黃的麥田,如茵的田野,清涼的山風,潔凈的山石??,我們的祖輩在這里扎根,我們的父輩在這里奮斗,我們在這里長大成人,這片土地已經給予了我們太多,她還在為我們默默奉獻著,我們也要愛這片土地,她有母親的胸懷,我們更愛這起伏的山嶺,因為他像父親般偉岸 。”正是基于這份愛,她在這片土地上勤勤懇懇工作了十多年,從未有過半句怨言!
xx老師讓我們感動得還有,她教學從不認為只是養家糊口的一份工作,他對自己的要求要高于領導,高于規章制度。本來八點鐘才上課,趙老師每天六七點鐘就匆匆走到學校了。春天里略帶清冷的空氣,天邊的一抹朝霞,夏日里的路旁的綠柳,炙熱的朝陽,秋季里的白露晨霜和金黃的谷穗,冬日里的如刀西風與鵝毛大雪,都見證了那個年輕的匆匆的背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早點到學校來,把作業再整理整理,把教案再修改修改,哪兒不干凈再打掃打掃,自己多做點兒,學生就輕松點兒。自己多做點兒,心里就踏實點兒,心情就愉快點兒,精神就充實點兒。本來該年輕人盡情暢玩的星期天,這個年輕的匆匆的背影又出現在了小山村里,從這一戶到那一戶,看望生病的學生,照料留守的兒童,勸解鬧別扭的父母為了孩子和好如初,和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的年輕爸媽促膝長談,給孤僻的.孩子送來溫暖和慰藉。當紅日西沉,這個年輕的背影才托著疲憊的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要比領導的要求更高,讓規章制度也相形見絀。xx老師的行為有力的詮釋了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
更讓我們感動的是她雖然在我們這樣的小山村教學,讓孩子們享受的待遇卻一點兒也不差。xx老師工作的地方,地處偏僻,經濟落后,年輕的大學生大都不愿意到這兒來,導致師資嚴重匱乏,一個班的學生,二三十人,一天八節課,語數外音美體,一個老師全上,連喘息的工夫都沒有。可是xx老師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教學
不打折。” 農村的教學條件當然比不上城市里,配備不齊全,使用不方便。即便是這樣,她也沒有降低教育教學的標準,xx老師是我們學校第一個熟練使用計算機的人,是第一個學會用多媒體的人,是第一個能用觸控一體機的人,是第一個能寫教學教研論文的人,第一個開設綜合實踐課的人,第一個開設軟筆書法課的人,第一個開設閱讀課的人,科研課改走在最前列的人,普通話說的最標準的人。習慣養成,知識儲備,能力提高,課本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動腦與動手并重,開發綜合實踐課題,發揮特長,培養興趣愛好,提高課堂效率,嘗試教學改革,這些她都做到了 。條件不好,教育教學也不能打折扣。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xx老師也因此屢獲殊榮,公開課獲一等獎,閱讀課大賽獲一等獎,所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刊物上發表。
最讓人感動的是,xx老師對待學生,愛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班上有個男孩子,很多同學反映,這名男同學下課不愿和大家一起玩,很孤僻,而且他經常摸班上女孩子的頭發和衣服什么的,叫女同學很害怕。她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沒有立刻批評這個小男孩,而是通過調查走訪和一系列工作,終于解開了這個謎,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原來,這個男孩的父母離異,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也很少回家,對孩子不管不問;爺爺奶奶都上了歲數,又沒有文化,對孩子的管理很不到位。于是她就多次和這個小男孩談心,使他終于吐出了心里話: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我也要,而且怕同學看不起。趙老師明白了,原來這個孩子是生活上缺少關心,心靈上缺少溫暖的“留守兒童”。從此以后,一有空就和他在一起玩,有時把他摟在懷里,并經常把他帶回自己家,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使他能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讓他的少兒心理得以正常發育,人格得以正常完善。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這名同學終于和其他孩子一樣能夠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和同學相處得很融洽。這樣的例子還有好多好多。愛學生,為學生著想,師生關系就會融洽親密,她對學生的稱呼為“寶貝兒”,老師怎么能不喜歡寶貝兒,寶貝兒怎么能不努力上進呢?xx老師就是這樣,不會愛得驚天動地,她的愛就像春風化雨,點點滴滴的滋潤學生心田。她不愧邢臺市“最美鄉村教師的稱號”。 xx老師甘為人梯,用堅韌讓學生踩著臂膀奔向新的征程;甘愿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愿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3
生活中,有許多感人的事跡。比如: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端來洗腳水為媽媽洗腳;一個窮苦學生辦了完成學業,背著患病的父親去上學我也看過這樣的事例,讓我來給大家講講吧!
那一次,我獨自在公園里散步。不一會兒,下起了小雨,我趕緊跑到亭子里避雨,心中焦急的`等待著家人來接我,我望著四周,看見了一位老爺爺和一位老奶奶正撐著雨傘,在公園的柱子邊干事情,我以為他們是來貼廣告,便跑過去,但事情卻令我意想不到。原來他們根本不是來貼廣告的,而是拿著小碎片,把廣告留下的污漬刮去。我便問:老奶奶,你們在干什么呢?她看見我,便說:我們正在刮掉污漬,好讓公園變得更美。那你們干了多久?我們退休后才干的。她說完,繼續刮著,我凝視著這兩位老人,過了好一會兒,他們就要走了。我呆住了,因為老爺爺和老奶奶,都是駝背的!等他們消失在我的視線里,我才清醒過來
這件事也令我受到啟發:這個家園是我們的家園,保護家園,是我們世世代代的責任!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4
光輝的事跡照亮人們的心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讓我們的社會團結一體。
成都新光華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護的帳篷,里面住著46個產婦和嬰兒。一個中年女性醫務人員,從下午地震開始就忙著搭帳篷、安置病員,直到晚上10點還沒有回家,記者問:“你有孩子嗎?”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說:“有,在學校,地震到現在還不知道孩子的情況怎么樣。”她終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淚。記者問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個學校?她搖搖頭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淚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對殘酷的災難,誰不牽掛自己家人的安危?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這位白衣天使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大愛。對她自己的孩子來說,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親,但她卻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將要出生的.孩子最偉大的母親,她的大愛感天動地。
動人的故事匯成河,流淌在中華兒女的心窩。這些感動,延續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堅定著災區人民的信心,激勵著救災將士的斗志;這些感動,是我們共渡難關的共鳴,是我們重建家園的心聲。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更加有力;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的心貼得更緊。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5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4天來,發生在災區的一個個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斷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在大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愛,迸發出了最動人的力量――親人之間,生死相依;朋友之間,相互激勵;陌生人也挽起手臂。這些故事,讓我們落淚,也讓我們堅強。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只要我們咬牙挺住,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給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沖著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后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一番艱難的努力后,人們終于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6
眼下,武漢市的新冠肺炎重癥病例已經下降至20xx例以下,如何繼續加強重癥患者的醫療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當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3月22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重癥醫生馬承恩。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患者老徐不僅雙肺感染嚴重,還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基礎病,好幾次都在死亡線上掙扎。
氣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復,一周多的時間,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療隊隊長馬承恩帶領隊友進行了三次大搶救,老徐終于轉危為安。
為了趕在患者病情惡化前提前介入,馬承恩經常連續六七個小時在病區,查看、監測病人情況,上呼吸機,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馬承恩始終奮戰在救治一線。別人輪休的時候,他還要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會診。
在馬承恩和隊友們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治愈患者46人。
【感人事跡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五篇10-30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3篇10-28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3篇10-23
感人事跡的作文八篇10-24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四篇11-01
感人事跡的作文7篇11-01
感人事跡的作文三篇11-02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三篇10-31
精選感人事跡的作文4篇11-01
感人事跡的作文3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