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推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
教學《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觸頗深。《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揭題來引起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系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
并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其實文章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并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透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
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一樣,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復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再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引導這句話時,我給學生設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得是不是有點夸張了?從而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跡,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夸張。
最后,我把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開發商,再給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推薦。并且在課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來閱讀。覺得這樣一來學生能夠《蟋蟀的住宅》一課作為起點,再多接觸一些科普文章。這樣他們既能夠增長課外知識,又能夠鍛煉讀書潛力。從而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
推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2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讀讀課文,精讀課文從文本內容和文本的年段來看,要注意兩點:一是編者意圖的分類是精讀;二是學段語言文字訓練目標的定位,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
值得學習之處:
(一)課題解讀的側重。
《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么特點?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較大的房子的。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著一個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為什么作者要用“住宅”這個詞呢?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蟋蟀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可以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抓住課文的關鍵詞。
“半掩”“最多”
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引導學生從“半掩”“最多”等詞進行體會。
“隨遇而安”“慎重”
聯系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體現出了”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蟋蟀精心選擇住址,把巢穴選在向陽的地方,門口有草叢掩蓋;巢穴是它一一點兒一一點兒挖掘的,沒有半點兒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還會隨著天氣和身體變化不斷地改進巢穴。可見,蟋蟀對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蟲那樣隨便找個巢穴就住下來。
“偉大的工程”
為什么作者說這座住宅是偉大的工程?付老師抓住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理解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陽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優良,可見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雖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體建成的,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鉗子和后腿,這與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塊、推土、鋪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一個偉大的工程。
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恒對蟋蟀連續細致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恒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三)抓住語文要素來教學。
單元導讀提示語中,比如我們在提到“感受作者連續細致觀察”“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時,除了課文內容的'連續觀察的介紹,付老師還講法布爾是如何觀察蟲子的,借助資料和從《法布爾傳》中摘取一些文字,讓學生感到法布爾的鉆研科學精神,為之而震撼。
個人的建議:
《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教學這篇課文,需要落實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感受作者連續細致地觀察,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表達”,同時也要對《昆蟲記》進行導讀。雖然統編教材把《昆蟲記》的閱讀放在了八年級推薦閱讀書目,但是其有趣的內容和生動的描寫都適合小學高段學生閱讀。況且初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提前閱讀相關名著對初中的學習非常有好處。我們除了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外,可以加上名著導讀,這樣就打通了課內外的界限,巧妙地從課內閱讀引導到課外閱讀,讓一部分愛讀書的學生充分地學習和發展。
推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3
今天,仔細觀看聆聽了乳山市第一實驗小學的焉李輝老師執教的《蟋蟀的住宅》優課,收獲頗多,感悟深刻。下面淺談一下我觀課后的幾點感悟。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方面是:
第一、課堂教學環節遞進,思路清晰。
焉李輝老師精心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流程,從質疑題目——導入新課,理解詞語——整體感知、創設情境——深入研讀,包括三項層遞式情境任務:活動一“選一選”、活動二“標一標”、活動三“夸一夸”,任務驅動——延伸閱讀,各環節之間過渡自然,連接緊湊,體現出了認知事物由易到難的規律。
第二、重難點突出,教學形式靈活。
本節課焉老師緊緊圍繞蟋蟀慎重的選擇地址、住宅的特點這兩方面展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采用朗讀、默讀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采用師生共析、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內容學習,既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第三、連環層遞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態度。
焉老師通過創設三個連續的情境:活動一“選一選”、活動二“標一標”、活動三“夸一夸”,在“選一選”環節中,學生仔細研讀5、6段文字,根據作者準確的表達,在四幅蟋蟀住宅平面圖中選擇正確的'一幅,既理解了蟋蟀選址特點,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準確的表達。在“標一標”環節中,焉老師板貼大家選中的平面圖,請學生再次研讀5、6段,找找蟋蟀住宅的結構和特點,學生熱情高漲,既理解了蟋蟀住宅特點,又感受到作者生動的表達特點。在“夸一夸”環節中,學生更是對蟋蟀住宅特點背后藏著的優點有了深刻的認識。情境活動創設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文本。
總之,這堂課教師既是引領者,又是參與者。學生是本堂課學習的主體,課堂收獲很大!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師生互動較好,以生為本,生本高效,同時又突出語文主題學習的一堂課。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雖然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遺憾之處在所難免,如部分環節處理還不夠靈活。結合本節課出現的問題,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再仔細研讀教材教案,不僅要備教材,更得備學生,真正把備課深入下去。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盡自己最大努力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動起來朗讀,又能靜下來思考、傾聽、感悟。這樣動靜結合的課堂才是能夠促進孩子扎實地學到知識的課堂。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推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4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這篇課文的切入口在哪里?通過反復朗讀,揣摩思考,最后決定還是從題目中的“住宅”入手吧。
1、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系與區別,造成懸念,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那么作者為什么把蟋蟀的住處稱為住宅呢?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結合課文內容的學習進行擬人句的學習,擬人句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點,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文章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趁機進行朗讀指導,很好地把握了語感訓練的機會。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
3、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開發商,把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帶入課堂,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因為剛學過的《鳥的天堂》一課,曾有過寫“導游詞”的練習,這樣把“廣告詞”的訓練納入課堂不會太難。
4、為了開闊眼界,增加閱讀量,搞好課內外結合,學完本課后,讓孩子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培養孩子善于觀察的習慣,熱愛大自然和敢于探索大自然的激情。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相關文章: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01-23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1-25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1-26
【精品】蟋蟀的住宅評課稿07-07
蟋蟀的住宅評課稿[優選]07-05
(熱)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1-27
【熱門】蟋蟀的住宅評課稿01-10
薦蟋蟀的住宅評課稿03-13
精蟋蟀的住宅評課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