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皇帝的新裝》聽課有感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么優秀的評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皇帝的新裝》聽課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皇帝的新裝》聽課有感 1
第一次親耳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現場教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她的教育魅力確確實實給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這種大師級的教學該有多深的文化底蘊,該有多深的道行,值得自己慢慢去學習、體會、琢磨。這種“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的理念不正是和校長提出的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表達的教學思想不謀而合嗎?
《皇帝的新裝》是經典的童話,由傳奇的`竇桂梅老師來授課,讓我們看到了經典故事的魅力的再顯,感受經典課堂的魅力,聞到竇桂梅老師這朵玫瑰花的芬香。竇桂梅老師通過帶領學生,通過預學、共學、延學三個板塊,展示了“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的教育理念。
在預學階段,教師激發學生思考,學生提出問題和困惑;在共學階段,教師與學生一起,通過中英文對比、角色扮演、為故事配樂配圖片等形式共同研讀文本;解決學生質疑在延學階段,教師留給學生思考、辯論的空間,并向學生推薦延伸學習的資源,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與期待走出課堂。課堂不時出現師生、生生之間思想碰撞的火花、掌聲、笑聲洋溢整個會場。
《皇帝新裝》這課在預學階段:
一、出示:“預學單”學生自學。
預學內容是:初讀《皇帝新裝》我的收獲(可以從主要內容、寫作手法、人物、主題等方面思考),因為竇老師和學生們是第一次見面學生們稍稍有些膽怯,我發現竇老師自然的輕握著孩子的小手,不經意間化解了孩子們的緊張,鼓勵了我們的孩子,大師就是大師,課堂駕駛的如此之好,如此的不漏痕跡。學生開始紛紛板書自己的答案:真誠,誠實,撒謊,自欺欺人,自私,愚蠢.
(二)學生找出我的疑惑:孩子們開始有人問皇帝和大臣為什么會被騙?為什么他們看不見衣服仍說衣服漂亮?為什么他們都不敢說出事情的真想?為什么唯獨小孩子沒被騙?等等孩子們的求知欲被竇老師激發了,課堂上的小手舉的老高。我們分明看到了孩子們急切的求知欲。
二、出示“共學單”經典不厭百回讀:
(1)我們選擇(皇帝、大臣、百姓)研究,他們不敢承認事物本身的原因。要求:緊扣文本,提取信息。
原因一:
原因二:
這個部分回歸到了課本,學生再次回頭閱讀經典。孩子寫上了愛面子,愛官位,怕丟官職等等理由。竇老師采用分小組找皇帝、大臣、百姓各自的理由,采用了信息差的辦法,,為學生的課堂也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2)出示一段英文,讓學生讀,然后比較葉君健的譯文:皇上在鏡子前轉轉身子,扭了扭腰,和其他人的譯文他在鏡子前轉著看誰的好。
(3)猜猜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小組自主選擇音樂,背景圖標演大典過程。主課堂將語文、英語、音樂、美術態合列了一起。我想這些都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種有益形式。通過自編教輔教材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減負增效,在提升學業水平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文化素養的熏陶。我想這一點是我們應該借鑒的,對我的啟發也是很大的,我們的對知識的整合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4)學生思考:如果要想不被騙我們應該怎么辦?
學生紛紛上臺擦掉了黑板上的撒謊。自欺欺人,自私,愚蠢留下了真誠,誠實。這時候竇老師再引導學生得出看事情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上去的道理。
三、出示“延學單”
不少老師的教學的任務可能到此就已經完成了。但在竇老師的課堂上,這還遠沒有結束。“延學單”是竇老師課堂上的另外一個出彩之處。
離開課堂之后,學生并不是與課文沒有關聯,反而應該是產生新的疑問,帶著新的疑問去展開更多的語文學習。這要求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并思考。既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深度,也擴大了課外的閱讀范圍,真正做到從橫向和縱向拓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最后結束時竇老師問我們:小孩子長大后還會像小時候一樣童言無忌的看說出事情的真像嗎?學生們在離開課堂時還在思考,我們也陷入了沉思,課堂結束了,大家的思考還在繼續,讓人回味無窮。這也是經典課堂的魅力,思考永不停止。
《皇帝的新裝》聽課有感 2
發據人性的光芒,讓人性的光亮閃耀,在濃濃的文學氛圍中學生走進了童話的世界,去尋覓水晶般的童年記憶,凈化自己的心靈,
1、課堂情境閃耀著“人性”之光。重拾美好的童心。讓人性的美好追求,人格的品位塑造成為了貫穿課堂的主旋律。師生的守望中笑容傾城,回眸之間,花兒都笑翻了天;師生的聆聽中童心寧靜,凝神之際,鳥兒都撒開了歡。
以人性中最美好的童心做為本堂課學習的目標,也是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的切入點,在實際的課堂中不僅帶領學生重拾了童年的美好,更多是在課堂上我們見到的生命本真的泉水在課堂上奔涌,那天籟般真實的聲音和純正的交流共鳴。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精心的修飾,個性的獨奏與共同的交響,使課堂的氛圍始終處在一種視聽盛宴的感覺之中。教師的文學感染力和語態的親和力、學生的智慧碰撞聲和創新語,師生的`合作情和共鳴聲,過同創設了一個優雅中風趣的課堂情境。體驗著、收獲著、感動著、欣賞著,提升著。
2、教學設計透射著“智慧”之光。
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文學的魅力,在文學的熏染中回歸并汲取的成長的給養。教學設計中學習方法的指導最為突出。
開篇學生自己講童年的故事把所有的同學帶回到記憶之中,在感受同學故事的同時,也觸及到了自己兒時的神經,觸摸到了童貞的美好,教師進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感受的同時,撿拾自己曾經失落的童心;由生活中的故事過渡到文中的童話故事,教師側重指導學生講故事時的要求明確了此環節的設計意圖后,學生講述了故事情節后,教師又補充了一個細節(官員、大臣去看布),在此基礎上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從多個角度入手,運用多種方法去歸納人物形象特征,從此環節的設計意圖看既讓學生把握文中幾類人物的現象,又讓學生習得了自主學習的方法;采用了小組研討基礎上的對抗,并且在全面研討的基礎上又把不同類別的人物分配到各個小組專題研討、分析。讓學生在此環節中習得了合作性學習的方法。
課本情景劇的表演,把課堂氣氛帶入高潮,學生的表演入情入境,“觀眾”的情緒融情融思。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特點,進而讓 學生去品味形象時,感知真善美與假惡丑,從而過渡到對人性美好的發現。
用一個巧妙的過渡:你認為文中誰最可愛”把學生引入到對人性中美質的發掘,學生普遍喜歡小孩的純真的同時,把學生帶入到發現并重拾自己美好的心靈的層面。把課堂的氣氛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綜觀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透射出的是教師教學的智慧,教師導學的機智。
3、教學理念綻現著“俱進”之光。
當大部分語文教師還游離于課程改革之外,徘徊在模式探索門口時,停留在教學困惑之境而無耐時,鄭旭老師無疑走在了課程改革的前列,在”目標導學式”模式的探索實踐中,我們看到本節課就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
強化預習的指導和預習的實效為課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節課只是在簡短時間的默讀課文后,教師就隨機找學生復述課文內容,而且字詞基礎一概沒有利用課上時間去識記檢測,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卻沒有此方面的障礙,明顯的預習得非常到位。
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也非常切合實際,讓學生在體驗的歷程中,認識人物/感受文學的魅力,找回童心,既有對學生知識的訓練,又有情感的訓練。導標自然,示標簡潔而明確。
促標的環節更是凸顯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無論是學生的自我”修煉”,還是學生的小組/大組/全班合作”研討”,還是學生的探究/體驗/感悟。無不體現了生命化課堂中學生個性魅力與共性實力的最大化的展示。真正的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師也真正的成為了平等對話者。
驗標環節也是精彩紛呈,學生在”小孩”的”啟發”下走進了自己的童年,把童年中”隱秘”的故事講述出來,釋放了心中那一份份愧疚,真正的找回了自己的童心,喚醒了人性的美好。
4、教學語言綻放著”靈動”之光。
詩意的語言可圈可點,幽默的語言可拾可撿。圈點也好,撿拾也好,正是這并不多(因為整個課堂老師說的話真的不多)的教師語言引導學生入境、點撥提升、過渡銜接,使整個課堂充盈著靈動的智慧之光。
【《皇帝的新裝》聽課有感】相關文章:
皇帝的新裝教案07-03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07-01
皇帝的新裝閱讀答案07-04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11-29
皇帝的新裝作文05-15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04-29
《皇帝的新裝》讀書筆記07-02
《皇帝的新裝》課堂實錄07-02
關于皇帝的新裝的教學實錄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