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讀后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飄》讀后感1
戰爭與和平、生與死、愛情,是文學創作中永恒的主題,因為它們之中包含著對人生的思考和體驗。而由“暢銷書”逐漸成長為經典的《飄》,是這三種元素都具備了的,且由本書拍攝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曾經榮獲奧斯卡數項大獎,一九四零年夏初本片在上海上映四十余日,便開了外國影片映演以來未有的記錄,由此可見這本書的價值。
關于這本書的主人公郝思嘉,則體現了一個女孩的蛻變過程,她是多變的,她有著父親的`愛爾蘭血統,也有母親的貴族氣息。可到底是父親的狂野、不服輸的性格占了上風,郝思嘉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處處顯現了她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品性,在這一點上,她的成功是無人能比的。但她究竟是大戶人家的女兒,到底是要學一套禮節規范的,于是在種種宴會上,她便極力做出有教養的樣子來,可性格上的安靜是永遠也學不來的。她不像別的上流社會的小姐,心里明明想這樣做卻不敢表達出來,她敢做敢當,知道衛希里要和韓媚蘭訂婚了,就找了個機會向衛希里傾訴了自己的衷腸。她要讓他明白自己是愛慕他的。可在當時,她這樣的舉動就要被別人給唾罵了。她卻有膽量這樣做。
郝思嘉雖說是小說中一個虛構的人物,可我感覺她似乎就存在于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是那樣逼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上帝創造了這樣一個矛盾體,放縱、優雅,都在一個人物身上體現,使她那樣具有野性的魅力,也難怪小說中無數的男性都被她迷得神魂顛倒了。塑造了這樣一個人物,也算是作者密西爾女士的一大成功了。
《飄》讀后感2
曾經無數次的聽別人說起過飄這本書,也無可避免的無數次地聽別人談論起斯嘉麗和白瑞德的故事。對于他倆的種種,大家各說紛紜,這就是所謂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
但對于我這個讀者,我是對他們抱有極其無奈的嘆息的!
斯嘉麗,是一個堅強而矛盾的女人。當親人一再地離她而去時,當原本幸福的家庭突然崩潰時,當戰爭戰火猛烈來襲時,當輿論不停地強烈轟炸時,她,一個小小的弱女子,用自己瘦弱的.肩膀肩負起了所有的負擔和重任,在命運的戲弄下勇敢地昂然向上,高聲唱響了自己的生命之歌——她不可不謂是一個強者!是試圖摧殘她的命運把她磨練成了生命的領袖,讓她在女子不應該倔強的時代倔強的成為了時代的英雄!
可是,她同樣是一個人,同樣是一個女人。所以當無望的夢幻蒙蔽住眼睛的時候,她也只能可悲的沿著顛陂的道路艱難而行,直到,無底的懸崖赫赫彰顯于前……
白瑞德,他也是一個可敬而可悲的人!
他,無疑是一個勇者,秉著“我是流氓我怕誰”的信念堅強而睿智地在顛陂流離的世界頑強生存!在其他人如蠕蟲般的怯怯求生時,他驕傲而放肆的快活著;當其他人因無力挽救親人而悲痛哭嚎時,他帶著自己在乎的人自由而奢華的歡笑著;當其他人被蒙蔽欺騙而傻傻上當時,他精明而干練的玩樂著。雖然在世人的眼中,他狡猾多端的行經擺不上臺面,人們也在喧嘩的輿論中詆毀謾罵他不配做一個上流社會的人,但是,那又怎樣呢?在一個連吃飯都得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的年代,貴族的頭銜又能為誰掙得面包牛奶呢?
對于愛情,聰明如他的白瑞德也只能乖乖地做一個失敗者。這個失敗并,不在于他有多么的愚不可及,而在于縱使再怎么努力,他也只是傷透了整個心兒卻一無所獲。付出再多也罷,有些人有些事,終究是要錯過。
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可理喻的傻瓜!斯嘉麗如是,白瑞德也如是,但愿,下一個不是你罷。
《飄》讀后感3
思佳麗,這一在美國動蕩年代所誕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優秀個性散發出無窮的光芒,飄讀后感。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她處事雷厲風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她對愛情的執著。她所擁有天使般的臉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飾中國古代美女的話那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對這些毫不在乎,她對愛情瘋狂的執著。但是出于無奈,她分別嫁給了兩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當再一次見到她鐘愛的.艾希禮時,依然像少女般瘋狂地愛著他,不顧一切的向他傾訴鐘情。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女子對愛情忠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以《孔雀東南飛》為例,一對男女要表現對愛的忠貞就要結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是與婚姻緊密相連的,讀后感《飄讀后感》。“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當他們的愛情遭受別人的破壞時,為了表現對愛的執著,他們只有“自掛東南枝”了。然而思佳麗卻不一樣,在她的愛情觀中,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或者說是一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分離。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拋開一切大膽的去愛艾希禮,爭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將愛情套上禮義,道德的枷鎖,她的愛情永遠是自由奔放的。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吧。愛的本質是不因表達方式的變更而變化的。思佳麗的大半生又是為愛所迷惑的。因為迷惑而做了很多錯事。知道最后她才發現,原來她一直鐘愛的艾希禮并不愛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優秀。其實她愛的并不是艾希禮,而是自己內心的一個完美形象。
艾希禮越是拒絕她,她心中的那個形象就越完善——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為她錯誤的迷戀,才使她錯了身邊真正的幸福。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示:人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讓幸福從自己的指間溜走。
《飄》讀后感4
一個從小生活在美國種植園的女孩,淺淺的淡綠色的眸子,透著一絲狡黠。骨子里融合著野性與優良血統。她幸福美麗,身邊不乏艷羨者。
南北戰爭打響,戰火蔓延,燒掉了無數美麗的種植園,打破了許多美好和睦家庭的幸福。女孩的父親在戰爭中失去了他的財富,妻子的離世更是讓他精神失常。此時的女孩她已失去了她愛的人,而那人早已為人夫。女孩沒有沮喪,沒有太多的淚,沒有太多的言語,也沒有像她爸爸一樣精神失常。她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來到亞特蘭大默默舔著自己的傷口。戰爭中,她回家了。面對凌亂的家,心中一個永恒的信念支持著她。不要太去留戀過去的奢華,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在烈陽下,她帶領家人采摘棉花;在冷寂中,她舉起槍對著那個偷盜者;在雜亂中,她抬著她倔強的臉對著敵人……
戰后,她忍受著猛漲的物價與北方佬的占領家鄉。在一片荒寂中,她用一個女人細嫩的肩膀,挑起了一個男人也無法承受的重擔,建立起自己的事業。雖然她的.行為被那些恪守婦道的長者貶為不顧貞操,不像個女人,但她的自力更生無論何時都為人稱道。之后的她,更遭受了很多打擊,譬如她最親密的戰友的去世,真正愛她的人的離開。這些讓她很痛心,但她沒有因此而頹廢,也沒有如此不堪一擊。一個信念在支持她。
這個她是誰?郝思嘉。
這個信念是什么?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昨天的一切將成為過去,迎接我們的又是美好的一天。面對東方那美麗的初升的朝陽,我想誰都沒有理由不去幻想美好未來,編織夢想。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不要將昨天的淚留給未來。微笑,微笑!
哦,一個奇跡般的女孩。
《飄》讀后感5
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美國名著《飄》,這是一本好書,給了我很多財富。我很樂意向我的朋友們推薦這本書。
我很喜歡思嘉和瑞德,他們的個性很相向。瑞德對思嘉的付出最讓我感動。思嘉是作者花筆墨最多的一個人物,同時也是最成功的一個人物。16歲以前的思嘉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思嘉形成了與當時19世紀不符的性格。她敢愛敢恨,對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激烈地挑戰。但她的媽媽埃倫則是一個標準的18世紀的淑女,她在思嘉很小的時候就向她灌輸一個大家閨秀應有的風范。思嘉的性格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
16歲以后命運之神向她伸出了魔爪,她愛慕已久的鄰家男孩希禮拋下她和他的表妹媚蘭結婚了,思嘉在情場上失意了。接著席卷而來的就是南北戰爭和成為一個男孩媽媽的17歲的年輕寡婦。在戰爭中她從小崇拜的媽媽去世了,爸爸神經時常了,丈夫戰死了,她的家園也被毀了。從此以前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但思嘉并沒有因此消沉下去。為了能夠活下去,她親自摘棉花,撿食物,開槍大死了一個北方佬強盜并洗劫了財務。為了保住家園塔拉,她嫁給了她一點都不愛的弗蘭克,經營鋸木場。弗蘭克死后,瑞德成為了她的第三任丈夫,這也是思嘉愛情的高潮。
這時的`思嘉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女性,她憑著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同時經營鋸木場和商店。她唯一傻的地方就是還愛著希禮,當她和瑞德的愛女夭折后,才發現她其實并不愛希禮,真正愛的是瑞德。但為時已晚,瑞德還是因傷心過度離開了她,這也是她的報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會重新得到他”。
《飄》讀后感6
小說描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的一位女主人公的人生。我非常喜歡這位女主人公。她的名字叫赫思嘉,她美麗而任性,并不是一個被大家歡迎的人。她會耍手段,但很堅強,很熱情,是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喜歡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愛。但命運不那么簡單。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她所愛的人上戰場,她的家園荒廢。她失去她所愛的母親,父親因受刺激,腦子也糊涂。
她們家沒有吃的東西,沒有男子漢。她要當女主人,要從零開始。每天都有許多困難在等待著她,但她沒有屈服,也沒有放棄。她這時說一句話,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從現在開始,我和我的家人不會再過一天沒有東西吃的日子,我最討厭饑餓。”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們的生活一點點地恢復起來,然而為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她和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結婚。但到失去他的時候,她才發覺這個人原來就是她最愛的人。我想她絕對會找回她所失去的。因為她最后一句話是這樣的:“我要想辦法找回他,一定有辦法。但今天我累,不能想。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她的欲望、她的努力會幫助她找回她的幸福。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欲望,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欲望會成為我們的一種動力。這種欲望會促成文化、技術的發展,也會導致犯罪和戰爭。欲望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會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糾紛,但我們不應該放棄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說的:“今天我累,不能想。明天再想吧!”我們可以休息,但我們決不能放棄。
《飄》讀后感7
一身橙色的封皮,上面畫著縮放的銀色小花,花赫然寫跳躍著醒目的大字“飄”。沒錯,這我今年暑假讀的書《飄》——風靡全球的世界名著。它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馬格麗泰·密西爾,公是郝思嘉小姐。次見到它,我被這本書的封面、內容和情節吸引了,就毫不猶豫地買了,想想,真值!
是遍看得太匆忙了,又沒有細細去玩味,公在我印象中是自私貪婪、小肚雞腸的潑婦形象。她報復衛希禮,代價和韓察理結婚,讓衛希禮后悔早就和媚蘭訂婚,而不和自己結婚。
可的發展并沒有象她預料的那樣。不久后,她生下一子,取名韓寒衛德。這可憐的孩子一出生,父親就死了,真是可憐至極!后來,生活拮據,生存起見,她竟然為三百元錢,去和她的未婚夫甘扶瀾老先生結婚,還騙他說:“蘇綸和方東義結婚了。”虧她說得出口呢。 她不了媚蘭,媚蘭待她不薄,把她當作姐妹看待,她又地誤解媚蘭的好心,虛偽的,對媚蘭發脾氣,原因是媚蘭是衛希禮的妻子。總之,剛開始在,公郝思嘉的.心極其狹窄,自私跋扈,貪婪成性的女人。
可當我次這本書時,我對郝思嘉小姐的印象了,她心胸狹窄,堅強勇敢的女強人,當北佬打進餓狼陀時,她本可以和白蝶姑媽一起逃亡,回陶樂去看望生病的母親,可她并沒有做,媚蘭生孩子,需要她,她留了。
郝思嘉只愛這男人,可她。正是不,讓她一如既往地愛著衛布禮,卻又地辜負白瑞德,最后,當她終于認清衛希禮時,都晚了。 現實生活中,像郝思嘉,她們對自己擁不屑一顧,對自己沒有的渴求,最后一無。朋友,請珍惜的生活吧!
《飄》讀后感8
《飄》是我最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書的作者是米切爾。它是一部取材于美國南北戰爭和戰后的小說。去年看《飄》這本書時已是看第三遍,書中人物個性很鮮明,所以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主人公思嘉堅強、樂觀、精明、自私、冷酷、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她的精神之柱就是愛情、土地、金錢。思嘉的悲劇在于她一直搞不清楚誰才是自己的真愛,思嘉失去了那本應屬于她的`愛情,瑞德一直深愛著她,但她卻一直陷在艾希禮盲目的愛情中不能自拔,直到最后媚蘭去世時她醒悟到自己和瑞德才是一種人時,但瑞德已心灰意冷,從此離她而去……很喜歡思嘉,雖然她自私冷酷,但她的心不壞,她愛護她家的仆人,她把他(她)當小孩一樣保護,她更愛她的紅土地,在那種戰亂特殊的年代里,因為生存的需要,所以我大多數看到的是她的優點)
主人公瑞德狡詐、冷酷、倔強、精明、眼光銳利。他被思嘉堅強敢愛敢恨的性格所吸引并深愛著她,在戰亂中一直照顧她,像寵孩子一樣寵著她。他最容不得是思嘉講假話和思嘉對艾希禮的感情。他鄙視艾希禮的懦弱,但他又最理解同情在那個戰亂年代里的艾希禮。當他對思嘉的感情感到失望時,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的女兒邦尼。當邦尼死后他離開了思嘉回到查樂斯頓去與家族和解……(很喜歡瑞德,他的坦白、他的機智果斷、還有他今人敬佩的父愛……)
另外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媚蘭了,她外柔內剛,善良博愛,靈魂高尚。是瑞德的心目中最偉大的女性。當然我想信她也是讀者心目中最偉大的女性。
文章最后以思嘉的一段內心獨白結束:“……明天我要想出個辦法來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說,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之所以有這個結尾的伏筆,后來作者里普利寫了《飄》的續集《斯佳麗》。
《飄》讀后感9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是一部文字優美,情節蕩起伏、扣人心弦,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
讀過《飄》后,令我感觸最深的人不是思嘉,而是梅利。我喜歡她的善良、高雅、堅強、勇敢。她會從每個人身上找到優點,即使是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她會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東西分給需要的人,即使她已窮得一無所有;她會在遇到危險時,表現出絕對的冷靜,安慰周圍的人,即使她自己心里也害怕得要命;她會無條件地信任和寬容做錯了事的人,即使正在受傷害的是她自己;她會……她像天使一樣純潔、美麗,用善良的心照亮了窮苦黑暗的生活,贏得了周圍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
她瘦弱的身體里閃現著剛毅不屈的精神,優雅的言談舉止,可以安撫受傷的心靈,拯救罪惡的人。除了身體虛弱外,她幾乎有所有人身上的優點,她是善良和仁慈的化身,仿佛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十全十美的人出現了,填補了人類的不足。
而思嘉卻是一種被迫的勇敢和堅強。不可否認思嘉多元化的性格,為使命而戰的頑強,自食其力而奮斗的能力也讓我欽佩。戰后回塔拉那些凄涼無著落的生活,那些一個個無助的眼睛,有失去了理智的父親,過慣了小姐生活而身體又不是太好的兩個妹妹,虛弱的梅利,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還有兩個嬰兒,三個以前的黑人奴仆。這些人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她身上,沒有她這些人都幾乎無法生存。為了保住這片紅土地,她以自己的幸福作為犧牲,雖然手段并不怎么光彩,但意義很重大。
我覺得她們兩個都是令人敬佩的,都是女強人,擁有自己的思想,堅強無畏,構成了這本書的閃光點。
《飄》讀后感10
花了幾天的時間,廢寢忘食的看著,可是看到結局后卻有很強的失落感。很容易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去反思一些所謂‘珍惜’的問題。盡管結局郝思嘉一如既往的充滿希望,對自己無比的自信,可是我在想也許這次她真的`錯了,白瑞德不會再回到她身邊了。世界上本身沒有后悔藥,更何況是感情,這東西有時候說走了就真的走了,感覺很難找回來,更何況時世變遷,一切都發生在那么一個年代里,在那個錯的時間里,瑞德已經45歲了,激情磨滅的年紀里,就像他自己說的,‘他的心已經不想再傷第三次了’,也許他是對的,他是個很聰明萬事都深思熟慮的人,他太了解自己和思嘉,他們的個性里那些相似的自私等特點,最終只會導致他們無法廝守。他是個很固執的人,他已經認定的東西往往是很難去改變了。盡管我很希望結局會是美滿的......梅麗真的是太純凈了,‘偉大的女性’,這樣的價真的是不為過,她太善良了,也許她知道些什么,但是她選擇去相信,去善良......埃倫真是十分優雅有魅力的女性,她的一切深深的印在思嘉的心里,思嘉渴望成為她那樣的人,但是在那么一個特殊時期真的太難了,人們為了得到一些東西,往往需要舍棄另外一些東西,或者說不得不舍棄一些東西,盡管他們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
‘現在先不去想這些’‘不要去回想,過去已經回不去了’,這兩句話是一直鼓勵支撐思嘉自己的話,她是一個十分勇敢、果斷的女性,盡管個性里有許多的劣根性,可是很高興最后她開始反思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思到了自己曾經一直堅持的一些錯誤。或許她會有所改變,如果真的這樣,那么她和瑞德還會有戲,哈哈(希望是這樣吧)
Anyway,珍惜即使擁有......
《飄》讀后感11
1.阿什利這么描述梅蘭妮:她是我曾經有過的唯一的夢想,唯一活著、呼吸著、在現實面前沒有消失過的夢想。
2.思佳描述自己對于阿什利的愛情:除了在我的想象中,他從來就沒有真正存在過,我愛的是某個我自己虛構的東西,我縫制了一套沒得衣服,并且愛上了它。當思佳發現自己愛白瑞德的時候,她覺得是阿什利遮住了她的視線,才一直沒看清這個世界。
3.白瑞德對思佳說:你有沒有想過,我是懷著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在愛你的,愛了那么多年才最后得到你。這是怎樣的一種犧牲啊?
4.《飄》里白瑞德說:有兩個時期是可以賺大錢的,一是在建設一個國家的時候,一是在一個國家被毀壞的時候。
5.《飄》里阿什利說:舊時代沒有光彩,可它有一種迷人之處,有一種美,一種緩緩進行的魅力。
思佳只有在梅蘭妮即將死去的時候才發現她的力量,以及她對這種力量的依賴。她感嘆:她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女友,除了母親,她是唯一真正愛我的人。思佳這個女人,即使做了很多不為人理解的事,但是當我讀到這的時候,我心里還是異常壓抑,就像心頭壓了一塊重石,難以呼吸,或許這就是出于對思佳的深深憐憫吧!
表面看起來那么柔弱的梅蘭妮,實際上內心是強大的,最可貴的.是她帶給了身邊人力量。連思佳都依賴她的力量,更何況是她最親愛的丈夫阿什利呢!阿什利對于失去這種力量的恐懼和無助遠遠超過思佳。
有一段我不太理解,貌似以前阿什利并不知道自己是愛著梅蘭妮,而是以為自己愛思佳,可是那他當時為什么會娶她呢?
看完了《飄》,雖然只是個簡易本,但是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復,難以自拔,依然沉浸在書里。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想念大學同學,我想如果她在我身旁,我們就可以一起探討這本書了,就像探討《根》一樣。可是現在,我只能一聲嘆息,套用安妮寶貝那句:知我的人哪去了,知我的人哪去了,留下我一個人獨享這美麗而哀愁的心情?
《飄》讀后感12
有時候特別羨慕斯嘉麗,有一個特別了解自己的人,而且還特別疼愛自己,有時想這種男的存在嗎?他勇敢、執著,他能那么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所以當他們的女兒出生時,瑞德把他所有的愛都傾注于她的身上,邦妮不像斯嘉麗,邦妮愛她的爸爸,瑞德能從她的身上找到溫暖,找到希望,找到愛。但是他曾經說過,再永恒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瑞德是個復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后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了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唉,想起來也的確挺傷感!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艾希里,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瑞德,那她就不會失去他。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弦,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飄》讀后感13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于1936年問世,該書取材于美國南北戰爭及戰后南方重建時期,全文故事以亞特蘭大為核心展開,書中十二橡樹的烤肉宴會、亞特蘭大的義賣會、杰拉爾德的葬禮等等描述展現出當時南方社會風貌,書中還大量地描繪戰爭期間病員缺醫少藥、傷亡慘重的悲慘景象。主人公思嘉在此時代背景下,從生活優越的富家小姐變成了寡婦,戰爭使她面對饑餓、貧困。她捧著腳下肥沃的土壤決心要重新開辟自己的新家園,面對北佬強盜的大肆掠搶她毫不退縮,顯露出父系愛爾蘭人的強悍。
前兩次的婚姻并非思嘉真正想要的,而白瑞德對她的愛意始終未變。終于在不顧親友的反對與勸阻下,她和白瑞德結了婚。白瑞德對他們的孩子邦尼傾注了全部心血與關懷,但思嘉對艾希禮仍然舊情不忘。直至媚蘭去世后,艾希禮像小孩子一樣比以往時候更加害怕。思嘉終于明白她對艾希禮的感情只是因為他沒有像其他男人一樣迷上自己。這時她才知道一直以來她愛的是白瑞德,白瑞德的存在仿佛讓她重新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但一切都已經晚了,白瑞德對思嘉很失望,決定離家出走。全文結束語是思嘉自言自語的一段話:明天,我會想出辦法把他搞回來。不管怎么說,明天又是另一天了。
全文一方面展現出主人公思嘉堅強勇敢的頑強精神,她們家族的人從來不知道失敗的'精神。即使在失敗面前她仍然昂起頭來藐視一切困難,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爭強好勝、缺乏對事物的冷靜分析、盲目追求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的缺點,致使她到最后一刻才明白愛她的人是誰。但白瑞德終于結束這場感情獨角戲中走了,全文結局可謂是一個悲劇。從書中看人生,我們也能汲取到一些人生經驗。回首過往,每個人不免都有一些未被自己珍視的親人、朋友、或是一段經歷。當我們身處當下時應該理性對待周圍值得珍惜的一切,時光一去不返,只有真正意識到錯失了對自己好的人時,只能悵然一嘆。留給自己遺憾,也帶給他人傷害,除了后悔別無所剩。珍惜現有一切美好!
《飄》讀后感14
這本書,至今還是我喜歡的讀物之一。曾經無數次重新翻閱此書,還常常復述這故事,如同一段有趣的回憶。我思索著,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吸引我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感想一:善良是永恒不變的主題。雖然亂世佳人聚焦的是郝思嘉,但本書另一女主角韓媚蘭,和女主人公自私利己的性格形成鮮明地對比,以偉大的善良閃現著不一樣的光輝。當韓媚蘭拉著自己丈夫和郝思嘉的手向周遭的人們一個一個的去澄清,她對思嘉的信賴,終于讓郝思嘉明白了真正的偉大是什么。正如每一個亂世,總還存在著那樣令人感動的善良,那種善良并不是愚鈍,而是融不進黑暗的圣潔心靈。
感想二:婚姻不應該只追求淺層的愛意。最近看電影時,注意到了一個小小的細節,衛希利對郝思嘉說:“我們的婚姻光靠這點愛意是遠不夠的,媚蘭是喜歡我的,我們有相同的愛好。”主人公郝思嘉卻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到最后追悔莫及,實在是覺得惋惜。婚姻,是一種另類生活。當戀情變為親情,雙方的'共同興趣愛好和性格,才是維持它的因素。
感想三: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珍惜現在。南北戰爭將騎士社會變富人社會,正因為郝思嘉的適應能力和堅強毅力,才讓她很好的生存下來了。相反,艾希禮不斷悲嘆:“我的世界已不復存在”,“那個時代的末日到了”。在新的環境中,他始終是個弱者。對于現在的我們啟示也很大的,時代終歸不斷變化,沉湎于過去的人,常常忘卻此時要好好把握,不應讓現在成為又一個令人嗟嘆的過去。而對于未來,我們要有希望,像女主人公在困境中緊握拳頭,相信未來一片光明,未來的到來,取決于我們自己。
《飄》讀后感15
自古以來,”虛偽”似乎就是個貶義詞.多少人對它敬而遠之,可是又有誰的身上沒有它呢?
《飄》中的斯佳麗是虛偽”得出”了名了吧!她認為只要有金錢就可以得到一切,可是事實卻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她明明想得到瑞特的錢,卻又裝作可憐他,同情他.就連她母親埃拉也同樣有”虛偽”的一面: 埃拉處處受人尊敬,可她卻最終死于自己的”善舉”.阿什禮的一家,也就是威克爾斯家族也同樣”虛偽”; 他們總是中規中矩,不愿違背家族的意思 ,即使落魄,也”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樣看來,不同的人就有不一樣的”虛偽”,但是我們卻不能說這些完全是錯誤的。
如果沒有埃拉的”虛偽”,其他人就不會活下來.她為了別人犧牲了自己,而且是很不值得的一件小事.可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中不就有這樣的例子嗎?她雖然死了,可他無悔。
如果沒有阿什禮的”虛偽”,那些陳舊的規定誰來守,如果每一個人都拋棄傳統,拋棄過去,那這世上還有什么公理可言.他雖然未能照自己的遺愿去愛,可他給了自己一個愛梅麗的機會。
如果沒有梅麗的”虛偽”,她不顧阿什禮的面子與感受,相信了他人的說法,公然針對斯佳麗.那她與其他懂人情事故的長舌婦有何區別.作者也沒必要塑造這樣一個優秀形象了。
所以說,”虛偽”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也許他(她)是為了別人才做出”虛偽”的事,說出”虛偽”的話.也許他們為此已注定要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我們硬要說他們是自作自受,未免也太專制了.有時,”虛偽”的人也不一定是壞人,也不一定是居心不良的,他們可能是”善良,可愛”的人。
【《飄》讀后感】相關文章:
雪花飄作文01-09
《飄》讀書筆記02-25
飄讀書筆記10-31
《飄》的讀后感11-28
《飄》的讀后感10-26
《飄》讀后感06-04
飄的讀后感10-19
《飄》經典讀后感03-29
《飄》讀后感09-08
《飄》讀后感【熱門】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