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中秋賞月作文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賞月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賞月作文 篇1
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中秋節的月亮格外圓,李白曾寫下這樣一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晚上,吃過月餅,我對爸爸說:“爸爸,今晚我們去公園賞月吧!”爸說:“好呀。”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棋盤山公園,登上棋盤山,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來。公園里,游園賞月的人很多,卻沒有太大的喧嘩聲。
抬起頭,我看到了夜空中又圓又大的月亮。月亮是那么圓,那么美,像一個玉盤掛在湛藍的天空上,又像一位沉魚落雁、國色天香的美女。觀賞著美麗的月亮,我情不自禁地贊嘆:“月亮可真圓啊!”媽媽說:“是的,有句話叫就叫‘十五十六月團圓’嘛。”
我問爸爸:“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呀?”爸爸說:“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看著月亮一點一點偏西,我們帶著美好的憧憬離開了棋盤山公園。
我希望明年的中秋節也能快快樂樂地度過!
中秋賞月作文 篇2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晚上,我們全家去到了西湖欣賞那人如同白玉盤般光潔的圓月。
我們乘車到了西湖斷橋那邊,雖剛剛入秋,天氣已經有一些微涼,我們沿著湖邊慢慢走著,荷花早已不見蹤影,只有荷葉還傲然挺立在湖邊在柔和月光的點綴下顯得更加碧綠。我們順著月光網上看,八月十五圓月果然名不虛傳,那月亮簡直沒有一點缺角,圓的像一個可愛的西瓜,四周散布著銀光,好像仙子下凡。不久,我們走到了斷橋,斷橋上人山人海,有慢慢走著賞月的,有用手“抬”著月亮拍照的,還有歡聲笑語聊天的,我們順著斷橋走上去,不由再次抬頭望月:皎潔的月光,像水似的瀉向大地,輕紗似的云陪伴在他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
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這溫柔恬靜的月光,照在我的周圍,在地上鋪了一層碎銀。向遠處眺望,綿綿青山上屹立的'雷峰塔上搭著月亮,在月亮的照耀下更加雄偉,四周圍著雨霧做的圍巾,又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讓人看了不住嘖嘖稱贊,真好似蓬萊仙境。我們進到了一座餐廳,點了一盤玫瑰月餅,看著盤里一個個可愛的小月餅,讓我有禁不住想到了掛在天上那皎潔的月光。咬一口,香甜可口,在舌尖蔓延開來,那么濃郁的芳香。月餅,圓月寓意著家里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那天,我,爸爸,媽媽在皎潔的月光下度過了一個安靜,快樂,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賞月作文 篇3
今天是中秋,晚上的月亮一定很圓,所以一吃完晚飯,就迫不及待和爸媽一起去賞月。
我們來到江邊的一塊草地上,我抬起頭望望天空,天有點灰蒙蒙的,不見星星也不見月亮,我奇怪地問媽媽:“不是說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怎么不見月亮呀?” “月亮還在睡懶覺吧。” 媽媽開著玩笑說:“不急不急,我先給你講講故事吧。”于是,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靜靜地聽媽媽講故事。 媽媽說,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
當我正沉浸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時,忽然聽到旁邊有人喊到,月亮出來了。我連忙抬頭望天空,只見月亮害羞地露出了半個臉龐,另外一半用云層遮掩著,像蒙著一層薄薄的細紗,若隱若現。月亮一會兒鉆進云層,一會兒從云層中溜出來,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呢。
又過了一會,月亮完全掀開了面紗,露出了明亮的臉龐。在月光下,一幅月色山水畫映入眼瞼:波光鱗鱗的'江面上靜靜泊著漁船;對岸的青山遙望星空;賞月的人們臉上掛著笑容…….
賞月回來的晚上,睡夢中的我夢見自己坐著飛船飛向月球……
有感而發,聯想合理。
中秋賞月作文 篇4
9月15日 星期一 天氣:晴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每到此時,人們都會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期盼著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會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就表達了詩人望著天上圓圓月兒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中秋節的夜晚,我們和舅舅一家人上陽臺賞月,我和表妹拿著螢光球和閃光棒,玩得開心極了。突然,我們看見遠處有一個閃亮閃亮的東西,我們還以為是飛機,于是就大聲的說:“你們快看哪!天上有飛機。”大人們看了看,爸爸笑著說:“那不是飛機,是人們放的孔明燈,表示對遠方親人祝福的意思。”我和表妹這才恍然大悟。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手里拿著圓圓的月餅,我想念著去世的老祖母,想念她那慈祥又可愛的面容,我有點傷心,希望老祖母也能在天堂上過快樂的中秋節。望著遠處美麗的煙火,聽著遠處不時傳來人們的歡聲笑語,我覺得過中秋節真快樂! 回家的路上,十五的月亮依然高高的掛在天空中,在夜色的襯托下,它是那么寧靜,那么明亮。想著圓圓的月兒帶著人們的思念與祝福渡過天河,飄過大海,飛越山巔......灑落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我的心里充滿了快樂和希望。
中秋賞月作文 篇5
又是一年中秋節,吃過晚飯后,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白洋河大堤上賞月。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仰望高空,望著那潔白無瑕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這首詩。看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我感嘆道:啊!圓圓的月亮,多么像玉盤在半空中呀!
唐代的其他詩人,也有許多描寫月亮的詩句。如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宋代詩人蘇軾也在《水調歌頭》中寫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可見這些古人的月亮是多么的獨有鐘情呀!
我國還有許多神話傳說,關于月亮的就有好多呢。有吳剛伐桂的故事、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玉兔搗藥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故事是這樣的,嫦娥由于被彭蒙逼迫,無奈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仙藥,由于她不忍與后羿分別,便上了離地球最近的月宮。這是一個多美的故事呀!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今年我的爺爺、二叔、三叔、二嬸、小嬸,還有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相約在了我的家里,準備過一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今年我遠在合肥的妹妹們似乎都長高了,和我在一起的表弟則長胖了。每個人都有著新的變化,正如月亮有著陰晴圓缺一樣。這一輪明月承載了多少人的相思呀!
今年的中秋節真快樂呀!
中秋賞月作文 篇6
吃完晚飯后,我拿著一塊大大月餅和爸爸媽媽來到樓下賞月。
此刻,我看見月亮姐姐害羞地鉆進了云里,小星星好似看見月亮姐姐不在,哇哇大哭起來,月亮姐姐聽到了哭聲,沒過多久,便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安全之后,才放大膽子探出頭來。
你瞧,月亮上好像有一顆高大的桂樹,旁邊那個人,應該就是傳說中吳剛,嫦娥在靜靜的看著吳剛伐桂,也好像在靜靜的看著賞月的我們,再往右看看,哪里好像有一只小兔子再挖什么東西似的。
爸爸對我說:“中秋節又叫團圓節、仲秋節……,還有很多習俗:吃月餅、喝桂花酒、賞桂花……還有什么沒有說到?”我迫不及待的說:“中秋節,最重要的當然是賞月!”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天色慢慢的,越變越暗,但是,八月十五的月亮不愧又圓又亮,讓黑夜得到了光芒。“該睡覺了,明年繼續來賞月吧!”我的耳邊傳來了媽媽的督促聲。
親愛的'月亮,此時此刻,就是我和你在今年的中秋節離別的時候了,晚安,親愛的月亮月亮,我們明年還在這里相聚!
中秋賞月作文 篇7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全家人團聚賞月嘗餅,取“人月共圓”之意。因而,月餅被形容為“一輪縮小的月亮”。清代祁啟萼有《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
古往今來,在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里,留有不少“月餅詩”。蘇東坡在一首詠月餅的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可見早在宋代,月餅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愛。其實,月餅的雛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現,隨著時
間的推移,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古代蘇州詩人袁景瀾《詠月餅》詩對餅師精工制作月餅有這種描繪:“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從詩中我們不僅知道了做月餅的工序,還可看出古代中秋節就形成了互贈月餅的習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送月餅。對此,施景琛的《中秋詞》詠道:“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
月餅真正的起因,應當在于我國古老質樸的“嘗新”風。金秋正是收獲的季節,古代的人們用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鮮可口的食品嘗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樂府》便描繪了這一情景:“淞南好,時物存秋香。月餅飽裝棗肉餡,甜果新谷漸登場。”這不僅是對勞動成果的品嘗,更是對來年豐收的祝愿。
到了明代,月餅的制作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時月餅上已經出現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類的裝飾性圖案。其設計之精美、構圖之巧妙、花紋之細膩,給人以美的享受,既體現出月餅制作者的匠心獨運,又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燦爛文化。彭蘊章《幽州土風俗》贊月餅曰:“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幡然嫦娥竊藥手,奔入廣寒歸不得。”可見心靈手巧的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于月餅之上了。隨著時代的推移,月餅的餡兒也更加講究起來。楊光輔在《凇南采府》中有詩為證:“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和今天的頗有些類似了。
中秋月夜,合家團聚,納涼賞月,嘗餅品詩,戲餅作樂,的確是雅致非凡,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