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多數(shù)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風民俗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1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xx省xx市xx區(qū)
調查方法: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資料。問長輩
調查人:xx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貼 窗 花
新春佳節(jié)時,許多地區(qū)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shù)膬热荼憩F(xiàn)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yǎng)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拜 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2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影響力的提升,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歡迎,而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民間文化在海內外市場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歷朝古都設立地的陜西,也因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而受到國際國內有識之士的關注。為此,我們?yōu)榱肆私怅兾麝P中之地——寶雞特立對寶雞風情民俗進行調查。
調查對象:陜西省寶雞市
調查目的:了解陜西省寶雞市的風情民俗
調查方式:電話問答、查閱書籍、上網查詢
調查地點:XX圖書館、上網查詢、打電話咨詢當?shù)厝?/p>
調查人:XX中文系11級漢語言文學一班 XX
寶雞市位于陜西省關中西部,現(xiàn)轄金臺、渭濱、陳倉三區(qū)和鳳翔、岐山、扶風、眉縣、隴縣、千陽、麟游、鳳縣、太白9縣。 寶雞古稱陳倉,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發(fā)祥地。文化考古發(fā)掘證明,早在遠古時期寶允地區(qū)就是中華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確定為人類史前文化遺址的有700多處。大量遺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聞名遐邇的西安半坡村遺址還早。《國語?晉語》載:"炎帝以姜水成炎帝為姜"。《水經?渭水柱》云:"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明《一統(tǒng)志》記:"寶雞縣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長于姜水即此"。今寶雞市區(qū)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溝和九龍泉。無率市區(qū)說還是岐山說,都表明炎帝是發(fā)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寶雞地區(qū)繁衍壯大以后,沿渭水向黃河流域下游發(fā)展,與軒轅黃帝部落聯(lián)盟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今岐山、扶風和漆水可下流一帶,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動地區(qū)。姜女原遺址猶存,后稷在這里誕生,公劉由此遷豳。到了古公擅父,為避戎狄侵擾,率部族翻過梁山,循著漆水,到達周原,構筑宮室,建都岐邑。歷三世經營,部落壯大強盛。文王姬昌滅崇,統(tǒng)一關中,遷都于豐。武王姬發(fā)伐紂滅商,建都鎬京。周室王業(yè)八百余年,寶雞地區(qū)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區(qū)為散、弓魚封地;寶雞縣是虢仲封地,稱為西虢;周公旦采邑屬今岐山;召公 封國在今鳳翔境內;扶風一帶為毛國;微國在今眉縣;今隴縣、千陽有矢國。周孝王時,贏姓首領非子在"千渭之間"為周室養(yǎng)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肅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遷都"千邑"(今隴縣南),秦部落從此把勢力擴展到今寶雞地區(qū)。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伐戎至岐戰(zhàn)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東獵,四年到"千渭之會",營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舉兵伐戎,據(jù)岐以西之地。秦寧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陽(今寶雞縣陽平)。秦德公元年(前677),遷都雍城(今鳳翔縣城南)。秦穆公在位,滅十二國,開疆千里,稱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力富強。秦王政橫掃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他自稱始皇帝,建都咸陽,從秦建都千邑,到秦獻公二年(前383)城櫟陽,秦在寶雞地區(qū)經營了393年,寶雞成為秦國的發(fā)祥之地。秦統(tǒng)一中國后,今寶雞地區(qū)屬內史地,設陳倉、虢、雍、美陽、邰、平陽、杜陽、 漆、眉10縣。兩漢,屬右扶風。三國及晉,為扶風郡地。前秦,寶雞設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區(qū)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陳倉縣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雞鳴之瑞"的傳說改名寶雞縣。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國初期,在鳳翔均設鳳翔府。民國24年(1935),陜西省在鳳翔設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0年(1941)專員公署遷至寶雞。從此,西府地區(qū)的政治、經濟中心轉移寶雞市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設地、市建置。
寶雞位于陜西關中西部,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60萬,其中市區(qū)面積555平方公里,人口55萬。寶雞古稱陳倉,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xiāng),周秦王朝的發(fā)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境內有省
級以上文物保護景點65處,尤以西周青銅器名揚海內外,被譽為“青銅器之鄉(xiāng)”。著名古跡有炎帝活動過的天臺山,佛教圣地法門寺,張三豐修道院金合觀,五丈塬諸葛亮廟,隋唐帝王避暑行宮九成宮,皇家溫泉湯峪溫泉,雍城遺址等。名勝風光有太白國家森林公園、天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散關、鳳翔東湖等 。寶雞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發(fā)祥地,盛唐文化薈萃之地,著名的“青銅器之鄉(xiāng)”。地上地下文物極為豐富。目前,全市有各類文物點3358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周原遺址、雍城遺址、九成宮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處。有館藏文物48000多件(組)。其中國寶級珍貴文物55件(組)。一級珍貴文物600多件,分別約占全省和。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不僅數(shù)量巨大,造型精美,青銅器上的長篇銘文既是珍貴的史料,又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精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寶雞出土的何尊、秦公鐘、墻盤、折觥、金柄鐵劍、八重寶函、鎏金銀盤、12環(huán)大錫杖 、秘色瓷及九成宮醴泉銘碑等重器珍寶,充分顯示了周秦文化、唐文化的風采。寶雞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金銀供養(yǎng)器,是我國古代金銀器制造工藝的典范,反映了盛唐時期高度發(fā)達的社會經濟文化水平。寶雞現(xiàn)有文物單位22個,外開放的有7個法門寺博物館、周原博物館、周公廟、諸葛廟、。既有出土文物陣列,也有歷史遺跡的展示。是了解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了解中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寶雞也是關中民俗風情的集散地。到這里旅游,各種關中小吃,如臊子面、面皮、攪團、鍋盔,讓讓您盡享北方面食地美味,體會關中人生活地安逸和熱情好客。熱鬧非凡地廟會、四處趕場地劇團演出,能夠試試在在感受古老地文化與藝術。寶雞鳳翔自古以來,人杰地鄰,泥塑、彩繪藝術吸引了四面八方地游客。六營村的'胡深先生創(chuàng)作的泥塑嗎,已經被作為中國2002年將發(fā)行的生肖郵票圖案。
寶雞地處陜、甘、川三省的結合部,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交通十分便利。隴海、寶成、寶中三條鐵路在此交匯,是隴海鐵路上第三個大“十”字。市區(qū)距西安國際 機場100多公里。以市區(qū)為中心,已形成寶雞到西安、平涼、成都、烏魯木齊四條公路干線和110條支線的公路網。特別是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開通和西(西安)寶(寶雞)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寶雞在溝通東西南北貨運、開展國內國際貿易方面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1993年6月10日,親臨寶雞視察并揮毫題詞“開發(fā)古陳倉,建設新寶雞”。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寶雞將成為你旅游重要的一個目的地,到這里,您能夠感受先秦的文化與文明,體會關中的風土人情,享受自然帶給你的新鮮與舒適
寶雞有名的是臊子面屬岐山風味名吃,以其做工精細,用料講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負盛名。其它名小吃有:辣驢肉、鍋盔、寶雞茶酥、隴縣馬蹄酥、岐山掛面。1、岐山臊子面. 相信這個大名大家早已聽過,很多人還品嘗過,不過呢,西安這邊我覺得沒有完全正宗的,就目前而言感覺比較正宗的就是永明和永豐,基本上85%正宗。因為那是岐山人開的店,但是呢原料不是原產地的,所有就打了點折扣。這兩家店在市區(qū)各地都有分店,比較方便,大家可以去品嘗一下,就餐環(huán)境還不錯。2、臊子肉夾饃. 這個也很好吃,味道和口感不同于一般的臘汁肉夾饃,西安很少有賣的地方,不過那兩家永明和永豐都賣的,臊子的味道嘛,我覺得8成左右正宗。3、岐山搟面皮. 這是寶雞小吃里最有名氣的,走遍了全國,到處都有,北京那也有,不過在北京你吃了覺對感覺不出那是搟面皮,因為那已經不是搟面皮了。西安這里搟面皮很多地方賣,但是呢,多數(shù)不是搟面皮,大多把蒸面皮拿來當搟面皮賣,我在西安幾年還沒有發(fā)現(xiàn)哪有真正意義上的搟面皮,大家想吃的話還是回岐山,讓你吃個夠! 皮影 · 農民畫 · 獼猴桃 · 香醋 · 鳳椒 · 鳳縣黨生小人參 · 食用菌 · 千陽培育出新一代蘋果 · 岐山臊子面 · 臘汁肉夾饃 · 水煎包 · 紅富士蘋果 · 紅嘎啦蘋果 · 草編藝術 · 松仁玉米 鍋盔饃 民間藝術品馬勺臉譜 鳳縣黨生小人參 食用菌 鳳椒 鹿糕饃 臘驢肉 扶風的一口香 特色活動寶雞社火陜西寶雞地區(qū),人們習稱西府,是陜西社火臉譜藝術具有 代表性的地區(qū)之一。特別是隴縣和寶雞縣的社火臉譜,流傳歷 史久遠,臉譜造型奇特,色彩質樸明快,紋飾嚴格講究,譜樣 多而齊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臉譜的最高水準。 封神演義人物社火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文面,文身、巫術、祭祀、宗教, 古代的角抵、驅儺、祭社活動。社火臉譜的紋飾證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號,在臉譜上被完整的繼承了下來。
作為關中平原的核心城市,寶雞市大力發(fā)展文化,通過各種活動將市民帶入文化氛圍中。在現(xiàn)代化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層次的滿足,感受不同的鄉(xiāng)土人情,對于節(jié)日風俗本身而言似乎已經不再重要。我希望通過對寶雞各個地方風俗文化的調查,將寶雞人色彩斑斕的精神世界和別具一格的人文精神展現(xiàn)給世界。歷史悠久的先秦文化經過數(shù)千年的熏陶,正不斷地朝著文明的方向發(fā)展,并隨著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科學文化的進步而逐步成為歷史的精華,擁有著巨大魅力和價值的傳統(tǒng)文化和風俗,將通過寶雞人代代傳承,以更好的文化內涵去打造一格獨具風格的地方文化品牌。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3
中國茶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
根據(jù)找到的大量實物證據(jù)和文史資料顯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飲茶的習慣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人們普遍認同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chuàng)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中國十大名茶:
杭州西湖龍井、蘇州洞庭碧螺春、太平黃山毛峰、安溪鐵觀音
岳陽君山銀針、普洱茶、信陽毛尖、大紅袍、祁門紅。
白族
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蘊含著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語,它就是:風花雪月。解釋: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shù)臐嵃资巧n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制作“魚羹”;婚后第一個中秋節(jié)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現(xiàn)新娘的烹調技藝;槎Y時講究先上茶點,后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火把節(jié)于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節(jié)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桿,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桿用竹竿串聯(lián)三個紙篾扎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每個升斗四周插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著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
土族
土族的飲食習慣與以農業(yè)為主兼營牧業(yè)的生產特點緊密相關。日常的主食以青稞為主,小麥次之。蔬菜較少,主要有蘿卜、白菜、蔥、蒜、萵筍等10余種,平日多吃酸菜,輔以肉食。愛飲奶茶,吃酥油沙面。喜慶節(jié)日,必做各種花樣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豬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歡飲酒,多數(shù)人自家釀青稞酒。飲食衛(wèi)生也很講究。用飯時每人都有固定的飯碗、筷子,請客吃飯也是每人一份。
剪紙
剪紙代表人物:庫淑蘭、朱華梅、曹佃祥、王老賞、李閩。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qū)別在創(chuàng)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tǒng)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4
調查時間:寒假假期
調查地點:長輩親戚家
調查渠道:長輩親戚、網絡查詢、書籍尋找
調查結果:
長輩親戚:春節(jié)要團圓,除夕夜晚上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正月初一,要早早起來去當?shù)氐乃聫R燒香拜佛。春節(jié)八天,要到處拜訪親戚。
網絡調查: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貼春聯(lián)、掃塵、倒貼福等等的習俗。
書籍尋找: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濃濃的年味兒。書籍中于把一家?guī)卓诘娜宋锓胚M去,從他們的'視角看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畫中的一個城門甚至一個城墻垛都非常有講究!侗本┑拇汗(jié)》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5
。ㄒ唬 調查背景
現(xiàn)在年輕的一代對當?shù)氐拿袼酌耧L關注的越來越少,因而對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導致一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俗漸漸沒落。在這個背景下,我做了當?shù)匾环輪柧碚{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風。
。ǘ 時間
20xx年2月10號—20xx年2月16號
(三)過程
、 問卷調查個人情況
我調查的主體人群為16—20歲的年輕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數(shù)幾分為小學生。
、 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
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他們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團圓等,這些節(jié)日都由來已久,文化底蘊豐厚,值得的我們了解。除此包括24節(jié)氣也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銘記與探究。
、 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看法
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助于我們了解傳承中國文化,但我們不能把過節(jié)的形式僵化了,我們不能固守一些相對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隨著時代發(fā)展結合一些地方特色進行活動。
、 實踐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風調查選擇在我老家黑田鋪進行,總體來說收獲較大,了解了些平時不知道的風俗及其來歷,同時也給了我一次與老人們交流的經歷。一些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不識字,我就把題目給他們念一遍,解釋清楚,然后將他們說的一些風俗記錄下來,總體如下: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鄰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兒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節(jié)做湯圓食之。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東還有稱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風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嘗新一俗,現(xiàn)已少見。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鄉(xiāng)間小橋為親娘者,謂之橋親娘,傳如此小孩能茁壯成長。七月初十左右開始中元節(jié),放鞭炮燒紙錢迎接逝去先人謂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燒紙錢送之走
謂之送老客。期間天天上供燒紙并以爛熟綠豆為餡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樹葉裹之謂之桐子葉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敬老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謂之小年,家家大掃除,亦隆重過之。小年以后開始舂糍粑殺年豬。俗傳小年以后死人皆為閻王誤做年豬收之,故喪家秘不發(fā)喪直至翌年破五之后。大年三十舉家團圓,鄉(xiāng)間多在中午團年。
。ㄋ模┤绾伪Wo傳統(tǒng)節(jié)日
保護傳統(tǒng)民俗的首要工作時進行記錄傳承,我們需要把有文化價值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單純的`記錄更多的只是原始的,傳承才是更大意義的保護。首先對其進行現(xiàn)代化認定,即對其現(xiàn)代生活中存在價值的認定,以這為基礎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一些形式篩選,認定那些文化資源本身潛在的現(xiàn)代化價值,然后推動文化保護法,建立相應的文化博物館交流各地民風民俗。
從小學開始開設傳統(tǒng)文化課程,培養(yǎng)學生民俗文化素養(yǎng)與興趣,同時開展各類民俗文化知識競賽活動,讓大家更多的接觸與了解。
測控1302謝錦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6
一、 實習目的
1、通過實地考察,了解不同風格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民居建筑,室內環(huán)境及室外環(huán)境,空間設計。
2、通過參觀考察,了解古民居的建筑設計、裝飾元素等,以及它的景觀規(guī)劃,通過學習借鑒積累并運用到以后的設計當中。
3、如何吸取民間傳統(tǒng)的藝術特色,構建自己的藝術特質。
4、收集、積累設計資料,為以后的設計工作做準備。
二、實習內容
隨著中式文化的復蘇,中式文化在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設計的靈感很多時候來源于生活,所以能夠親身體驗山西民居的特色能夠幫助我們在以后的設計中有更多的靈感來源,也能夠受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影響,最終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藝術的結合,讓自己的設計水平更上一個臺階。作為一個未來的設計師,我們更應該去發(fā)現(xiàn)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的藝術造型和裝飾藝術,如何去運用去開發(fā)對我們以后的設計生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借著此次的山西之旅去實地感受山西民居的魅力。
山西傳統(tǒng)民居,以其類型豐富、獨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環(huán)境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諸因素的影響,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發(fā)展歷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裝飾藝術,也頗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館其晉商建筑更是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精華。所以作為學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山西的民居中最具特色保存最為完整的就是平遙古城中的民居建筑,還有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等,因此平遙古城成了我的首選之地。平遙古城始建于西周,已有2700年的歷史。古城占地2.25平方公里,共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蚰蜒巷,是完整的古城墻、古街巷、古店鋪、古廟宇、古民居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中軸明顯,布局左右對稱,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古城內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tǒng)四合院民居有3797處,其中400余處保存完整,基本保持了明清時期的民居風貌,是中國明、清時期縣城的活標本。
在我看到古城的那一剎那,我不僅感慨萬分,那是一種飽經歲月洗禮的古老卻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我不僅為古城保存的這么完整感到驚訝更深深的被它的內容吸引。從跨入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漢民族的城市街道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時光穿梭讓我來到了明清盛世。在這里沒有任何的現(xiàn)代建筑,全部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磚木結構的房屋,立柱橫梁,畫棟雕欄,飛檐斗拱,石礅木扉,處處散發(fā)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一切都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市面貌。我在驚訝感慨之余不僅慶幸它沒有受到戰(zhàn)火的毀壞也沒有受到現(xiàn)代氣息的侵擾,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飛馳而過的汽車,沒有雜七雜八的廣告牌霓虹燈,有的只是古樸的建筑,彎彎曲曲的街道。
這次調研主要是民居,所以當然要看平遙古城的民居建筑。平遙民居的形式以四合院為主,平遙的傳統(tǒng)四合院民居和漢民族其它地區(qū)的民居一樣,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規(guī)劃等級上都受到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和倫理觀念的影響。這些四合院多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為明代遺存,平遙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雖然同屬于北方的四合院類型,可是兩者在四合院型制、建筑形式、裝飾風格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區(qū)別。其地方特色突出表現(xiàn)在四合院房屋的建造上,其中下層磚窯洞、上層木屋合成二層樓建筑較多。平遙四合院以其鮮明的個性成為四合院家族中獨具特色的一支。平遙民居院落外墻皆為灰色清水磚墻,顏色古樸單一,外觀高聳封閉,布局與構造豐富多樣,細部華麗精美,統(tǒng)一而不單調,豐富而不凌亂,細膩而不瑣碎,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平遙古民居中的正房是窯洞式民居建筑,稱為錮窯,屬于地上拱窯。平遙古城處于黃土高原,當?shù)赝翆由詈瘢临|呈豎直節(jié)理不易倒塌,地下水位低,雨水少,地表層易保持較干燥的狀態(tài),這種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為建造錮窯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錮窯既保持了一般窯洞冬暖夏涼的優(yōu)點,同時通風、采光良好,院內排水,克服了土窯洞的缺陷。平遙錮窯的`一般做法是,墻體內外各砌一皮磚中間添碎磚石,并用黃土夯實,由于邊跨側墻需抵抗側推力,其墻體可厚達二三尺。型式正房外檐常加設木結構披檐,披檐下成為過渡空間,同時保證屋內采光。正房錮窯常為三孔或五孔,以五孔居多。錮窯頂部平臺可供晾曬或休息之用,平臺墁磚至排水口,屋頂上的雨水可通過窯洞兩側樓梯內的暗道經排水空至院內,正房錮窯有時建木構的二層,這在別處很少見到。由于當?shù)厥a煙煤,民居室內都筑有火炕。平遙民居錮窯的拱券制作精良,曲線優(yōu)美,技術成熟,這種成熟的拱券技術往往在住宅的其它部分多有所見,如常見的拱券大門(圖-1、圖-2所示)。
圖-1 圖-2 在平遙古民居中,都有一些制造精美的建筑附飾物。有建在屋頂上的風水墻、風水樓、風水彩塑;有在門前建有照壁;有在門洞左右建有土地神龕、門神神龕;還有的在大門旁筑有石獅子和拴馬樁、上下馬石、柱礎、泰山石敢當?shù),這些附飾物選料考究、雕刻精細,均有吉祥圖案,每件附飾物無不具有含義豐富的寓意。院落中還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玉雕等,裝飾元素非常精美。
平遙四合院宅基多為長方形,一般外墻高大,且對外不開窗,外觀封閉,顯示出對外界的戒備,但內部俊秀,反映了正統(tǒng)的禮制思想。內院平面長寬多為2:1,而且由外院到內院,院落的寬度不斷變窄,比例更顯狹長。形成這種院落比例關系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晉中地區(qū)屬于黃土高原,風沙較大,為了避免正房被風沙直接吹拂,兩廂房向院內靠近,部分遮擋正房;另外可以節(jié)約土地。由于山西植物生長期短,院內一般用方磚鋪滿地面而較少種植花木,這樣一方面使賊人不易攀入院內,增強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不易遮擋狹窄的院落內有限的光線。平遙四合院橫向聯(lián)合或縱向擴展形成了多樣的組合形式,歸結起來一般分為串聯(lián)型、并聯(lián)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串聯(lián)型就是院落沿軸線縱向聯(lián)合,以垂花門或過廳串聯(lián)起幾進院落,
這一類型的四合院層層遞進造成一“庭院深深深幾許”的空間效果。通過軸線上院落形狀、尺
度以及建筑形體的變化表達建筑空間的內外主次,區(qū)分出建筑的等級,形成由外及內、由公共空間到私密空間的層次過度。平遙四合院落中串聯(lián)型四合院最為常見。并聯(lián)型是通過四合院的橫向聯(lián)合,形成多軸線的建筑群體。并聯(lián)型四合院各院落往往不是并列放置在一起的,而是根據(jù)院落尺度、比例以及四合院周圍的建筑物形體差異形成某種對比,暗示院落間的主從關系;旌闲退暮显憾喑霈F(xiàn)于大型宅院,群體組合中既有院落的串聯(lián),又有院落的并聯(lián),空間層次較為豐富,一般為富賈家宅所有。
正房是四合院里最重要的部分,院落與廂房層層遞進關系的主要作用是對正房烘托和陪襯,因此正房在院落的最為宏偉,等級也最高。傳統(tǒng)風俗講究的“連升三級(脊)”,即由外院向內院各屋脊逐漸升高,借以表示家族昌榮,后繼有人。這種風俗是當?shù)厝讼蛲送、望子登科心態(tài)的集中顯示。在正房屋頂有時加建風水樓或風水影壁,以求得神靈保護,反映了平遙民居處處體現(xiàn)“風水”的民俗特色,易學理念在平遙民間建筑中遠不是添加物,而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由于內院坡頂?shù)膸颗c錮窯正房的高度相差無幾,使正房威勢不足,風水樓與風水壁增加了正房的高度,彌補了內院空間在視覺上的缺憾。
圖-9 圖-10平遙四合院聞名于世,不僅因為它有作為建筑群的宏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xiàn)了精湛的建筑技藝。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欞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平房頂?shù)龋@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圖-9、圖-10所示),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品味無窮。平遙民居建筑藝術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是“三雕”,也就是木雕、磚雕、石雕,這些精美的雕刻內容多為瑞獸、吉祥花果、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以此寄托種種吉祥的祈盼和祝愿,同時有些雕刻內容對晚輩還有一種警示與教化的作用。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調查報告09-24
民風民俗的作文02-03
民風民俗作文01-11
民風民俗作文07-10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匯編3篇]03-29
民風民俗作文【熱門】03-12
民風民俗的作文【合集】01-15
介紹民風民俗的作文02-24
民風民俗的作文(必備)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