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四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擁有五千年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創造出了無數的歷史奇跡: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北京故宮……這些奇跡讓炎黃子孫感到自豪,先輩們和我們都在靜靜地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
五千年前黃帝統一了炎黃部落,他發明了:舟車、指南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礎,他的部下發明了文字、樂譜……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是最美妙的聲音。
秦朝秦始皇修筑了萬里長城,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跡,他還統一了天下,使中國第一次得到了統一,這是最動聽的歌聲。
到了西漢,商業有效得到了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張騫出使西域,使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從此與各國友好往來,蔡倫發明了紙張,讓中國成為了最早發明紙張的國家。東漢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華佗、張仲景,使中國醫術得到了發展。這是中華民族最昌盛的聲音。
清末時期,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使百姓叫苦連天,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與八國聯軍簽上了各種合約,將中國幾乎讓給了八國聯軍。十幾年后日本占領了中國八年,他們如同惡魔一般,見人就殺,無惡不做。這是最慘烈的聲音。
1949年,中國共產黨陸續將日本制服了,建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幾年,中國研制出了“兩彈一星”這頭東方雄獅終于在世界上站穩了腳。這是最輝煌的聲音。
如今中國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國,中國外交、經濟、科研、醫療、軍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這是和平的'鐘聲。
歷史的回聲叩響心扉。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的民族,有著自信、自強的民族之魂!在苦難中造就偉大,在前進中鑄造輝煌!充滿了活力,富有朝氣,生機勃勃,我聽到了,聽到中國的腳步在蒙邁向前,風華正茂的巨龍開始騰飛!
讓我們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將民族的蒙邁與剛強、血性與尊嚴、責任與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昂首向前,共同奮步前進。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五千年,歷史巨浪的沖刷,民族精神的沉淀,才有如今——我身邊如此絢麗而深厚的傳統文化。
琴聲裊裊我尋味
午后小睡初足,睡眼微睜。窗外一朵梨花優雅飄落。溫煦的春陽將陽光搓捻成絲縷,穿過鏤刻的窗,在香梨木桌上留下斑駁光影。一陣悠揚的琴聲飄來,時而婉轉,時而高昂,時而沉郁。我好似看到一位仕女,著白色素裙,朱唇輕點,冰清玉潔,端坐于窗外的梨樹下。纖纖玉指在素雅的琴弦上輕靈跳動。柳眉時而微蹙,時而舒展;表情時而憂傷,時而歡愉。傳來的是琴聲,傳達的是深情。
琴聲裊裊,檀香冉冉。又入睡,夢里有古箏輕彈,檀香裊裊,梨花飄香。古箏,中華傳統文化樂藝之一。我愛聽古箏曲,它是心靈的架橋帶著我走向輕靈,走像煙花一般炫麗的盛唐。
宣紙走筆我驚嘆
一個閑適的午后,爺爺在寫毛筆字,淡淡的墨香如攝魂般吸引我忍不住走了過去。雪白的宣紙在熱茶水汽的圍攏下,竟顯得朦朧起來。爺爺執筆著墨,輕而穩的穿透水汽,在宣紙上走筆,筆走如游龍,恣意而大氣。頓筆,回筆,筆鋒濃轉淡,皆是妙極!少許,一個個鮮活的.毛筆字便躍然于宣紙之上,氣勢雄渾。黑與白的強烈色差刺激著我的眼,感染了我的心。
宣紙走筆,茶香悠悠,墨香淡淡。書法,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我拿起毛筆靜下心來寫下稚嫩的一筆,王羲之的《蘭亭序》在我眼前熠熠閃光,“我要練字!”爺爺聽到后眉里眼里都是笑。我愛書法,它是淡雅的極致,讓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青花瓷纏連我遐思
家中有一青花瓷,閑來無事,我總愛端詳它。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它該是這樣著色勾畫的吧。瓶身描繪的牡丹,好似少女含羞帶怯的妝容。釉色渲染了它前面的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讓我想起陽光不燥、微風正好時,她的嫣然一笑,最后隱在清麗纏連的青花里。
青花瓷,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高超中華技藝的展現,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彰顯。耳邊響起了周杰倫深情演繹的“青花瓷”。
夢里古箏輕彈,檀香裊裊;宣紙走筆,茶香淡淡……
身邊的傳統文化,編織成一張瑰麗的巨網,網住了我生活中的快樂與思索。
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掀起的的巨浪,必將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最瑰麗的風景線!而我一定成為最好的弄潮兒,因為我深深愛著它———祖國的燦爛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我生于蘇州太倉,也算是昆曲的發源地。看自己雖也聽過幾曲蘇州評彈,但對昆曲卻一無所知。最近,學校中開展了昆曲鑒賞活動,我自然要去領略一番。
明亮的舞臺燈光下,紅幕中一素袍女子款款走出,長袖飄飄,裊娜多姿。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中,那年輕女子隨著樂律舞動起來。這便是《牡丹亭·驚夢》的開場。我覺得新奇,也頗有興致地觀看起來。
但十幾分鐘后,我心中的那股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已被磨光。那單調得令人乏味的音樂,太過華麗而顯得浮夸的著裝、妝彩,而那唱腔卻是顯得太難理解。一時間,自己竟有幾分困倦之意,“昆曲”已然成了“昆曲”。
不變的音樂在我耳畔回響著,漸漸地,我卻從中聽出幾分別樣的意味。那每一個動作,都舞出杜麗娘與情郎的繾倦纏綿;字字句句中洋溢著深厚的情感,把少女那思春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那時不時的回身一笑,也為少女動人的身姿添上一絲嫵媚。一曲終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耳畔突然回想起一種歡快。抬頭一看,卻是《十五貫·訪鼠測字》。婁阿鼠那活靈活現的表演,滑稽的動作讓人捧腹大笑。而況鐘那與作案人的斗智斗勇,環環相扣的破案經過讓人的心一陣陣地揪起,之后又放松下來……最后,案情水落石出。那使真兇歸案,為被冤枉者伸冤的那一刻,場下一片鼓掌、叫好聲。
昆曲是我國的傳統藝術,被譽為“百戲之祖”。數百年來,昆曲舞臺上涌現了無數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昆曲表演不能一蹴而就。事后,雖有同學被選上臺做“培訓”,但那動作卻是說不出的僵硬和怪異,與臺上藝人那精湛的表演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罷。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王開嶺曾經提到:文化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正是這個宗,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身份的認同。想來的確是這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未間斷過,因此文化成為每個時代的“宗”,成為人們奉行的事物,成為永恒。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大致可分為三段時期。第一段時期是從天地初開到19世紀初,在此期間,歷史舞臺上有過百家爭鳴,有過焚書坑儒,有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儒家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學派。儒學的核心“仁”和“禮”成為維系社會安定和諧的“工具”,也鑄造了無數英雄氣節。
第二段時期是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末期,列強的入侵,帝制政治的腐敗,使中國文化日益暴露出不能與時俱進的窘迫,不少思想家宣告西方文化優于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并要求全盤西化,但時間證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性,在此期間,中國傳統文化雖停滯不前,但從未間斷,并將最珍貴的部分保留下來。
第三段時期是20世紀末至今,我們如今擁有的文化稱作現代文明,它將傳統文化再次煥發出新的光芒,時間濾去了傳統文化中陳舊的積習,對那些精粹思想加以發揚,融合形成現代文明,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現代文明隨著時間的流逝終將會成為傳統文化。
在社會中生活,因此我對于古時與當今社會生活方面的文化感觸較深,首先是衣著方面。中國傳統的服飾帶有明顯的階級色彩,衣服的面料、顏色、款式、圖案都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標志,其中以皇帝的龍袍為最高級,黃色是土地的顏色,象征著占有天下的統治者,因此皇帝的一切服飾幾乎都是黃色的。而平民只能穿不著一色的白衣。反觀如今,人潮中有著無數種色彩、樣式,顏色用來襯托人的美,用來顯露人的心情,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顏色,穿著任何顏色都與身份、地位、階級無關,色彩的禁錮被打破,因此我認為服飾文化的發展是進步的。
快與慢也是深刻的體會。古代社會是慢的,而現代社會卻是快的。古時寫一封信、等一封信是慢的,卻也存在著等待中想象的幸福,而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卻使一封e-mail在兩三秒內穿越大洋、越過山巔來到地球的另一端,極速卻少了等待的幸福。古時的饅頭是手工制作的,慢工出細活,嚼在口中是溫暖的味道,具有人情味,而現代卻出現了大機器生產下三秒制作一只灌湯包的極速,但每每看到那從同一個模具中制造出的食物,總是容易失去食欲。中國傳統文化是需要泡一杯茶,靜下心去體驗去感受的,靜心養神,樂亦在其中矣,而現代文明更像是一杯速溶咖啡,快節奏的生活有些浮躁,但不是全部的.浮躁。
慢給予人感受的時間,快給予人感受的東西,前者要求質,后者要求量,說不上誰好誰壞,就全都交付時間去過濾、去積淀吧,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
在傳統社會沒有新航路,沒有麥哲倫,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節奏,那時的文化安靜又古老;現代的社會有計算機,有汽車,各國文化思潮迅速沖擊、交融,卻失去了慢生活的悠閑。我們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下來,這里的繼承是指整個社會的精神氣質的繼承,而不是將文化典籍束之高閣或封藏在計算機的某一角落,繼承也是一門學問。當然我們也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一個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
萬變不離其宗,縱使世界如何變化,文化始終是不變的東西,它如同夜空中的北極星,是我們的信仰,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
【傳統文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06-30
有關傳統文化的作文10-13
傳統文化英語作文03-03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傳統文化作文04-21
傳統文化作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