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賞析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休去采芙蓉。秋江煙水空。帶斜陽、一片征鴻。欲頓閑愁無頓處,都著在兩眉峰。
心事寄題紅。畫橋流水東。斷腸人、無奈秋濃。回首層樓歸去懶,早新月、掛梧桐。
賞析:
這首詞是寫秋季女子懷念遠方的人的詞,“斜陽”、“新月”指出時間是在傍晚時分,“秋江”“畫橋”“層樓”則指出此詩的地點,詞人從多方面描寫詞中人物的種種感受,秋感懷人雖是個古老的話題,但是此詞之所以不落俗套,魅力不凡,則在于它的流暢、疏朗以及跌宕起伏的筆勢,發端以祈使句式領起,以此來警醒讀者,芙蓉,即荷花素為人們喜愛,是古人常常吟詠的對象,它具有多種的象征意義。采蓮,原是民間婦女特有的勞動情趣,樂府民歌和文人樂府中多有佳作,此詞開篇即規勸人們別去采擷,就有一種難言苦衷和一種特別的憂怨之情。次句切題之“秋”,說的是蕭條曠闊的江面上,別無所有,只有一片茫茫煙水流淌著,它補充說明“休去”的原因。三、四句寫夕陽、鴻雁。這是望中所見。“斜陽”點明時間,切“暮”,遞進說明“休去”之原因:“帶斜陽,一片征鴻”中的“征鴻”指的是遠飛的大雁,切中詞的時節“秋季”。因此才能觸發種種感慨。梁江淹詩:“遠心何所類,云邊有征鴻。”陳江總詩:“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候鳥大雁夏去秋來,從北方飛往南方。思婦也盼望遠人隨著秋雁而南歸。因此仰見征鴻,觸發思念遠人的情感。“心事寄題紅。畫橋流水東”接寫“閑愁”。這愁之所以叫“閑愁”,因為它是作者一種出來的愁緒。“愁著兩眉峰”與“萬恨在蛾眉”(唐武衙《春日偶作》)意同。“欲頓”兩句,貼切形象,富有情致,使不可探尋的心理狀態的“愁”有了安置,愁鎖雙眉,形跡可見。從這首詞在句式遣詞方面,頗受辛棄疾《摸魚兒》“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的啟發。
陳允平生活在由宋到元的過渡時期,人生無常,國破家亡,出身儒學世家的他無法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暗借此詞抒發了他的對國家命運、民族前途如“斜陽”搬江河日下的悲嘆和抑郁之愁情,表達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在這一點上,該詞看似寫思婦懷遠的個人情感和羈旅之愁,卻實借助婉約的詞風表達了故土之戀,與辛棄疾的愁怨十分相似,在思想境界上與辛氏無太大區別。
“心事寄題紅”由敘閑愁轉入抒心事。“題紅”兩句,用孟棨《本事詩》紅葉題詩。意思是題詩寄情有意,無情之水東流去,可見心事重重。由是引出“斷腸人”。“秋濃”指的是深秋,仍照應“秋暮”題意。后世騷人墨客多做悲秋、嘆秋、感秋的文章,秋天秋景簡直成了“悲”的代名詞。斷腸人心事重重,面對夕陽西下、煙水空蒙的深秋景象,更是叫人肝腸寸斷。“回首層樓歸去懶,早新月,掛梧桐”,從戶外進入室內,其中“懶”字,就把“斷腸人”的情態和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早新月、掛梧桐”,這是在“層樓”中看到的,寫得空靈透剔,意象鮮明。一輪新月高懸在稀稀落落衰敗凋謝的梧桐樹梢上,更增加了心煩意亂的愁思。結尾以景結情,戛然而止,給人無窮的回味。
這首詞在表現主題思想時采取事事關聯,環環相扣,層層深化的寫法,內容聯系密切。上片寫“因觸景所致的閑愁,因”征鴻“而引發懷遠之情。下片寫”心事“。心事是閑愁的具體說明,它又因秋濃而催人斷腸,斷腸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題紅引起,題紅則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環形往復,層層而深,而產生懷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濃。這是因物觸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處處切題,是此詞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鴻、秋濃、梧桐、斜陽、新月以及閑愁、心事、題紅、斷腸人、歸去懶,都緊扣”秋暮有感“這個題意和季節。
作者注重修辭從風格看,此詞與婉約詞派細膩綿綿情思有別,一方面它有對思想活動、情緒變化作精細的刻畫,另一方面,又沒有對描景狀物作過分的渲染,獨特之處在于疏朗中見真情,流快中藏細膩綿綿情思。
主題思想
這首詞在表現主題思想時采取事事關聯,環環相扣,層層深化的寫法,內容聯系密切。上片寫“因觸景所致的閑愁,因”征鴻“而引發懷遠之情。下片寫”心事“。心事是閑愁的具體說明,它又因秋濃而催人斷腸,斷腸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題紅引起,題紅則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環形往復,層層而深,而產生懷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濃。這是因物觸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處處切題,是此詞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鴻、秋濃、梧桐、斜陽、新月以及閑愁、心事、題紅、斷腸人、歸去懶,都緊扣”秋暮有感“這個題意和季節。
獨特之處
作者注重修辭從風格看,此詞與婉約詞派細膩綿綿情思有別,一方面它有對思想活動、情緒變化作精細的刻畫,另一方面,又沒有對描景狀物作過分的渲染,獨特之處在于疏朗中見真情,流快中藏細膩綿綿情思。
唐多令·秋暮有感賞析
《唐多令·秋暮有感》表達的是秋季女子懷念遠方的人的詞。
上片以“斜陽”和“新月”引出時間是在傍晚時分,“秋江”“畫橋”“層樓”則指出地點在暮秋時節,女子孤獨一人,觸景生情,心中自然涌出種種感受。“休去采芙蓉”是女子深知采蓮意味著什么,她不愿去采,以免勾起思念親人的愁緒。“帶斜陽、一片征鴻”中的“征鴻”指的是遠飛的大雁,切中詞的時節“秋季”。在這秋季里,女子看著天邊的斜陽和遠飛的大雁,她的內心充滿了深深的哀怨和憂愁。
下片則以“秋濃”指深秋,與“暮”字相呼應,點出時間。看著秋天的景色,女子心中產生了更深的思念。“畫橋流水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但卻只有女子一人,讓她感到孤獨和無助。“斷腸人、無奈秋濃”則表達出她心中的無奈和痛苦。最后兩句“回首層樓歸去懶,早新月、掛梧桐”則以新月為結尾,呼應了開頭“斜陽”,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總體來說,《唐多令·秋暮有感》是一首描寫秋季女子懷念遠方的人的詞。詞中從多方面描寫了詞中人物的種種感受,以及秋感懷人這個古老話題雖然不落俗套,但卻魅力不凡的特點。整首詞流暢、疏朗、跌宕起伏,發端以祈使句式領起,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賞析04-22
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賞析04-20
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及賞析2篇04-26
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及賞析(2篇)05-18
唐多令·秋暮有感閱讀答案09-21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賞析10-06
杜牧秋夕原文及賞析08-12
望月有感原文及賞析04-26
《望月有感》原文及賞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