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重陽節作文集錦八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作文 篇1
我真幸運,今天的10月26日是重陽節,輪到我寫作文了。一大早,媽媽就將我從溫暖的被窩里拖了出來,媽媽笑著對我說:今天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所以我們今天要尊老。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我先到廚房間去看奶奶,奶奶在蒸重陽糕,我叫了聲奶奶早,然后到客廳去看爺爺,叫了爺爺早,準備做下來品嘗奶奶做的`早餐,吃完早餐,爸爸便送我去上學。到了學校,我先晨讀,再聽老師講晨會然后去參加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上,二(4)班的王老師給我們講了關于重陽節的間接,接著,她又說了一遍跟媽媽一樣的話,又說我們是否可以回家給爺爺奶奶捶捶背,這是我想起了在家的爺爺奶奶,想到他們辛苦的樣子,我真想說: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長大以后我一定要報答你們!就這樣,升旗儀式結束了一節、二節、三節,一節節課就這么上完了。
終于,放學了,我到家之后飛快地將作業做完,接著給奶奶捶背、捶腿、捶肩,奶奶撫摸著我的頭說:我孫女真懂事,長大了!我笑了。就連嚴肅的爺爺也笑了,爸爸媽媽也笑了。就這樣,我們一家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度過了一個重陽節夜晚。
重陽節作文 篇2
聽媽媽說,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我們開開心心的來到了姥姥家,媽媽說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就像我們小孩的'兒童節一樣,要求我為她們做一件事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她們光操心太辛苦了,我是小孩又沒錢也沒辦法買禮物,捶背吧平時也可以做,我動腦筋想了想,平時我不聽話的時候老惹她們生氣,今天我就做個聽話的孩子光逗她們開心,讓她們過開心的一天。
我給姥姥姥爺講笑話猜腦筋急轉彎、還教姥姥玩陀螺,最好玩的就是:我用礦泉水瓶子在口上扎了個洞裝上水,捏水在地上寫字,然后讓姥姥姥爺猜,猜對了有獎,可是她們每次都猜不出來,為什么呢,哈哈,因為我寫的字亂糟糟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字。
到了晚上,我們要回自己的家了,姥姥姥爺說我是個乖孩子,還不舍得我走呢,其實,我也很開心,要是每天都能這樣就好了。
重陽節作文 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主要寫了作者在重陽節思念家鄉的情景。今天是農歷九月九日中國傳統的重陽佳節,我國過重陽節時有登高、敬老的習俗。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回家看望爺爺奶奶。
我們去超市買完東西后就上路了,路上爸爸開著車,車在馬路上飛馳著。正值金秋時節,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路邊的田野里,農民伯伯在忙碌著,不時的看見拖拉機與三輪車拉著收獲的玉米,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到了奶奶家,因為今天是重陽節,爸爸媽媽決定讓爺爺奶奶休息一下他們來做餃子。爸爸媽媽與面、搟皮、做餡,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出鍋了。我先給爺爺奶奶盛了兩碗餃子,雙手端到他們面前,并祝他們身體健康、節日快樂!他們的臉上露出了快樂幸福的笑容,還夸我長大了,懂事了。
今天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明年的重陽節我還要回來看望爺爺奶奶。
重陽節作文 篇4
重陽節前一天,語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給父母洗腳。
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挺簡單的,對于我來說可是個略顯“艱巨”的任務。一來我生性內斂,連句“我愛你”都無法對父母說出口,二來父母空閑少,晚上八點才回家而吃完飯后他們又要對賬單、整理貨物,十點多才能收拾好。這可使我犯了難,“作業”完不成了,不行,不就是洗腳嗎,我就不信連腳都洗不到。我靈機一動,我可以趁父母吃飯時替他們對賬單啊,這樣他們便有二十分鐘的空閑時間了。
重陽節這天,父母一回來,我便開始我的“計劃”,先是說服父母讓我對賬單,又把他們“請”到飯桌前,隨后便開始對賬單,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手酸腰疼、頭暈眼花”,我的感覺用這八個字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在我對賬單對得想撕賬單的時候,父母終于吃完飯了,才過了十五分鐘!我連忙把要對賬單的媽媽拉到床上,說:“媽,給你個小驚喜,就耽擱十五分鐘!”“怎么?是要買什么課外書?還是怎么了?”“都不是啦,你坐下,快坐。”媽媽一邊滿臉疑惑一邊坐下,爸爸則坐在一旁“看好戲”,姐姐偷偷舉起手機準備拍照——我們想拍下媽媽最開始驚喜的表情!“到底是什么啊?”媽媽沉不住氣了,“嘻嘻,當然是洗——腳!”
媽媽囧然,隨后要起身:“這么個小事兒,不用!我自己洗就行,你好好學習去吧!”“這怎么是小事,這、這是孝敬!”我連說,好說歹說,媽媽終于肯把腳放進盆里了,我剛要洗,媽媽又不想洗了,她說:“我先洗一遍,我腳臭。”我愕然,好笑的同時又感到一絲暖心,媽媽總是時刻為別人著想,“沒事!你腳才不臭呢,你可是我媽,就算臭我也不嫌棄。”媽媽笑了,臉上擠出一道道滿是滄桑的皺紋。我試了試水溫,輕輕地覆上媽媽的腳,開始洗腳,那腳是黑紅色的,寬大而粗糙,粗粗的血管從腳背上鼓起,宛若細蛇,那腳則宛若寫滿滄桑的樹皮,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腳,或者是,我從未見過媽媽的腳,讓人難以想象這是一位中年婦女的腳,人們更相信這是一位老嫗的腳。
“啪嗒”一絲冰涼滴落,媽媽哭了?我愕然,抬頭,正對上媽媽飽含滄桑卻清澈的眼,那濃濃的愛意、欣慰如醇厚的奶酒,讓人心生醉意。媽媽臉上一點兒淚痕都沒有,那絲冰涼哪兒來的?隨后,我恍然,外面下過雨,媽媽被雨淋濕后還沒擦干呢,發絲兒上還掛著水珠,倒讓我以為媽媽感動得哭。“咋了,一直看我”“我以為你感動得哭了呢。”我抿嘴道。“哈哈,我是誰!”她笑了,“我可是大美女!”“你可是大美女!”我們異口同聲道。“對對對,大美女怎么能哭,哭了就不好看了。”她更開心了,就像個三歲小孩得到了糖果,我恍然記起,媽媽也這樣哄過小時愛哭的我。我忍不住笑了,我們一開始只是小聲的笑,到最后干脆放聲大笑,而我心里,卻是酸的,媽媽終究是老了,而姐姐趁機拍下了我與媽媽相視大笑的.畫面。
之后,媽媽問我為什么會幫她洗腳,我笑而不言,內心掙扎著,輕輕說:“對不起,媽媽,我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沒事兒!你完成的特別棒!你,已經用心了。”我愕然,抬頭,正對上媽媽飽含滄桑卻清澈的眼,一如既往的愛意、一如既往的欣慰。我釋然,又說:“媽媽,我愛你!”“嗯,我的大閨女,我也愛你。”媽媽笑了,滿臉皺紋,刻滿歲月的痕跡,但卻那么燦爛,那么溫暖。
我想,我會永遠記住那雙黑紅卻結實的腳,記住那個不經意溫暖了深秋的夜晚。
重陽節作文 篇5
秋高氣爽,菊花爭芳,今天是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已經好久沒和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興興地吃月餅,而他只能在他鄉思念親人。
詩人已經有一個節日是在他鄉度過的,今天又是一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親人了。這時,他的兄弟們都在向離家不遠的.一座高山上進發。他的哥哥已經采了足夠的茱萸,正準備給大家戴上。他忽然發現王維不在,而王維的那份也采好了。他忘了王維還遠在他鄉,心里想:“王維他今天會不會生病啊,現在天氣變涼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啊……”而王維此時卻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見別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們。兄弟們一定會看到別人一家人全部都來了,自家缺少了一個兄弟,兄弟們一定會思念他。王維又回到客棧,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時和兄弟們登高的情景,他詩興大發,作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作完之后,心里便覺得好受了些。后來,這首詩也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傳世佳句。
重陽節作文 篇6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各地流傳著許多重陽風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吃“重陽糕”了。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在北宋已十分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說:當年汴京(今開封市)城內,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饋送,一插剪彩小旗”。南宋時,重陽糕已成為時令佳品在店肆中供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下彩旗,名曰‘重陽糕’”(《夢梁錄》)。
定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一般認為開始于漢代。據周處《風土記》)說“九月才日……俗于此日,折茱萸以插頭,言避惡氣而御初寒。”又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關于重陽節和重陽風俗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有存的故事:漢代恒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游學多后。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說,九月九日你家里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里的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一天恒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恒景及家人聽師言而得幸免(事出《續齊諧記》)。
實際上重陽為節起源于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陽爻“九”是“陽”和“陽性”的代詞,所以古人稱九月為“陽月”,九日是“陽日”,九月九日是兩陽重疊,因此叫作“重陽”。陽為剛,重陽為二剛相逢,道家稱之“二剛相克”而被視作“厄日”,也產生了解脫“厄日”的方法,所謂登高插茱萸僅是解脫“厄日”方法之一種。
茱萸是一種落葉喬木,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是中藥的常用藥材之一,也可用于食品中的調味品。記錄的唐詩中提到重陽插茱萸風俗有數十處之多:“學他年少插茱萸”(朱放),“茱萸插鬢花宜壽”(王昌齡),“舞鬟擺落茱萸房”(白居易),“強插茱萸隨眾人”(楊衡),而杜甫“明年此會知誰處,醉把茱萸子(仔)細看”(《九日蘭田崔氏詩》)和王維的“遙知兄弟維登高處,遍插茱萸隨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的唐詩名句。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陽節已演變為文人學士登高賞秋,結社吟詩的節日,原來插茱萸驅邪的風俗也一變為遠離他鄉的游子遙思兄弟父母的日子。“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劉禹錫《九日登同》詩)。
宋代,重陽節登插茱萸又演變為登高吃重陽糕風俗。據說,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是出于文人的筆墨官司。宋人宋子認為劉禹錫作《九日登高》詩,本來想寫“年年上糕處”,但當時經典中沒有“糕”字,被迫寫作“高”字。他還作詩嘲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事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實際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出現,不過并不是重陽節風俗。宋代,城市經濟逐漸繁榮,都市出現了獨立經營糕餅食品的店鋪,“糕”與登高之“高”諧音,于是吃糕逐漸代替登高風俗。店主們為招攬生意。,又仿“插茱萸”故事央每塊糕上插上一而小彩旗以代替“茱萸”,專門在重陽節前出售,美其名曰“重陽糕”。可見重陽糕是宋人依照漢唐故事設計的食品新產品,它既融合了古代重陽風的習慣,又是一種精美的節令食品。古人獨具匠心的食品設計不也值得今人學習嗎!
“蒸出棗糕滿店香,依然風雨古重陽。百工一欽登高酒,燈火鳴機夜作忙。”重陽節多吃重陽糕,祝君事事如意,步步登高。
重陽節作文 篇7
自古以來,中國便把“九”這個數字視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聚,便把這天定為“重陽節”,又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節日,所以,又把這天稱為“老人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遠,插茱萸葉子,飲菊花酒,在歡笑聲中度過這一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的《九月九憶日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給我們描述了的先輩過重陽節的溫暖幸福的情形。但是是,今日的重陽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盡管日歷上鮮紅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標注著“重陽節”,但是是絕大多數人家中卻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的影兒。不少老人依舊呆在屋中,洗衣做飯,替兒女子孫分憂。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靜無聲,只有偶爾傳出的幾聲風吹樹葉的聲音記錄著昔日重陽的歡聲笑語。學生父母們口中吟誦著“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卻連“茱萸”到底為何方神圣都不知道;孩子們像寶貝一樣捧在手里的東西不是獻給老人們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語文書……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華夏子孫正在淡忘這個中華的傳統節日。
如今,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的我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傳統社會的習俗了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這些為我們身邊最親近、給予了我們最多關愛的人所設立的節日,真的不需要了嗎?恰恰相反,這些節日中所包含的親情倫理道德,這是我們這些人最需要學習的。孝敬長輩,為其分憂,是我們在重陽節這天最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陽節這天,仍有不少人還記得它——這個老人的節日。在大山里側耳細細傾聽,還能聽見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老人的耳畔,還回想著女兒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陽臺上,撒著兩三顆茱萸桿和黃中帶青的茱萸葉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記本上,字跡中還能看見“歡度重陽,為爺爺奶奶做事”的記錄,在老人的床頭柜上,慢慢的茶杯里飄出了縷縷菊花的清香氣息……
重陽節,希望在不久之后的九月初九,會重新飄起菊花酒的氣息,響起老人們的歡笑,拾起兒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
重陽節作文 篇8
10月21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久久重陽節。杭州市東新實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去看望幼兒園附近敬老院的爺爺奶奶。這可不是一次簡單的探望那么簡單,每個班級的小朋友們都準備了節目,為爺爺奶奶們表演。
今天,天氣非常不錯,小朋友們排著隊來到表演的場地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已經在那里等候了。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給爺爺奶奶開始表演節目,果一班,果二班,果三班。每個班級的節目都大不相同,有精彩的舞蹈表演,有動感的呼啦圈健身操,兒歌大合唱,最令人震撼的是整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一起為爺爺奶奶演唱了東新實驗幼兒園的園歌。
爺爺奶奶,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一直笑的合不攏嘴,一位老奶奶告訴我們的記者說:“這些小伢兒能夠來看我們,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太婆已經感到非常幸福了,他們還花時間為我們表演節目,我們真的感到非常的感動,年紀大了,有大家的關心,真的是謝謝,謝謝東新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了。”老奶奶說的非常激動,記者看到她的眼眶都紅了。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東新實驗幼兒園舉行這次活動,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尊老,敬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幼兒園的.黃賽華老師這樣跟我們記者說。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叫“老人節”,是老人們的節日,也是一個表達敬老愛老的日子。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和表達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10月21日,錢塘春曉幼兒園分園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愛在重陽”為主題的聯歡活動。
春曉園區和江南分園小班的小朋友們為爺爺奶奶送上甜甜的水果,祝愿爺爺奶奶的晚年生活甜甜蜜蜜。中班小朋友們和爺爺奶奶圍坐在一起,聽爺爺奶奶講述那些過去的故事。大班的小朋友們則跟著爺爺奶奶們學起了本領,太極拳、唱越劇等等,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
東方郡園區的小朋友們為爺爺奶奶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節目,用他們純真的歌聲,優美的舞姿為爺爺奶奶帶來了節日的問候。而我們的爺爺奶奶也不甘示弱,爺爺的太極拳耍得虎虎生威,奶奶表演的《梁祝》清新優雅,小四班奶奶獻上了激情飛揚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的保育員阿姨代表還為爺爺奶奶們帶來了優美的舞蹈《草原的月亮》,小朋友在臺下拍手叫好。伴著《好娃娃》的歌聲,爺爺奶奶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德乃人之本,孝為德之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逢重陽,恭祝天下所有老年人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重陽節作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作文 重陽節作文03-31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_重陽節作文03-30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的作文03-30
重陽節作文重陽節前的感想04-03
重陽節孝親-重陽節作文01-15
重陽節的來歷_重陽節的起源作文02-15
重陽節作文04-15
重陽節作文04-16
重陽節作文04-07
重陽節作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