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文化作文匯總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族傳統文化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濟寧,孔孟桑梓之鄉,文化禮儀之邦,有豐富的人文古跡,位于曲阜的“三孔”已成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計其數?酌先宓览^世長,運河文化貫古今。身邊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感受到濟寧的人文地理和悠久的歷史。
甏肉干飯香氣四溢
米飯粒粒飽滿,甏肉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海帶軟糯可口……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濟寧人,甏肉干飯應該再熟悉不過了。松軟的米飯配上可口的海帶、甏肉、卷煎、肉丸子,真是錦上添花。生長在運河之濱,享受到這樣的`美味,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巧手剪紙令人嘆服
一雙巧手,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蛇@三者若是結合起來,人們還不得不嘆服。/一只纖細的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輕輕掌著紅紙,剪刀在巧手的靈活操縱下在紅紙中不斷地穿梭,讓人眼花繚亂,地上不時落下幾片不規則的紙片……不一會,一張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剪紙就出現了。徜徉在民間文化,欣賞到這樣的技巧,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儒雅之氣蔚然成風
彎下腰撿起一片廢紙,俯下身扶正一個歪斜的牌子,伸出手關閉一個流水的水龍頭;見面先說“您好”,要人幫忙先說“請”,與人告別說“再見”,文明用語常掛嘴邊……齊魯儒風,吹入了濟寧,吹入了濟寧的各個鄉鎮,吹入了濟寧的千家萬戶。儒雅之氣,已經蔚然成風。沐浴著孔孟儒風,感受到這樣的風氣,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我身邊的傳統文化的儒雅樸實就會在濟寧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2
那日讀書,讀到人燕同居,喃語繞梁,不免想起被取締了的院落平舍,一陣心悸。燕子已無梁可依,無檐可入,隨之一起消亡的,是千年的傳統文化。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然而,多少古人篤行的傳統,今天卻杳無了。
在音樂未誕生前,蟲鳴文化是古人生活的重要構件?梢韵胂,十月蟋蟀入床底,秋風蕭颯,曠野清朗,只聽得沉沉蟲鳴,何其歡樂!但伴著汽車喇叭和人間爭吵,蟲鳴文化只留下絕唱和挽歌。
消逝的文化又何止蟲鳴?我們身處一個極其悲哀的時代,先輩留給現代人的人文資源,精神功課,在一代代傳承中被修篡,甚至摧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青年才俊王勃的不羈心境,如今的少年,誰又能在旱地拔蔥般豎起的建筑后尋找出地平線上的'落霞?
更為甚者,是傳統佳節。前幾日正是重陽,古人稱之“登高”。登高眺遠,抒懷酬志,放牧視野,文人們爭相潑/墨,百姓們邀友約醉。王勃,陳子昂,李白,崔顥,從滕王閣吟到幽州臺,從天姥山念及黃鶴樓,傳統的登高節,真是個懷遠的好主題!恍然醒之,我們如今,何處適于登高游目?百米高塔?直聳云霄的觀光梯?——充斥著冰冷的金屬味,散發著人人浮躁的氣息……
我們睥睨天下,肆意規劃任何欲望的海拔;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那些值得我們虔誠的傳統,只剩下一個遙遠的背影。
一個民族傲然屹立的底氣,是需要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底蘊的,但現代人太過冒犯,實在不仁不義。古老的傳統文化,天然的邏輯,被破壞;那個天光明澈、風物燦爛的世界,漸行漸遠……無數傳統文化消逝了,消逝中,似乎只剩下強大的人類!
我們要回首駐留,向消逝的傳統致敬,并盈淚挽留。
我們已損失慘重,就請喚醒我們的感官心靈,贖回我們的傳統,重建我們的原配世界。
衷心致敬于消逝的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們生長在這里。沐浴著孔子孟子帶來的儒雅之風,成長在迷人的運河的懷抱里。傳統的氣息一直在這塊大地上流動,滲透在濟寧的每一個角落里。
曲阜·孔子故里
炎熱而喧囂的夏天里,只有這里,才是寧靜的'?讖R并不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而是普通的木房子。從古至今,有哪一個擁有如此之高學問的人,卻住如此普通的房屋?只有孔子,他愛好讀書,不恥下問,一身純正的儒學風范給曲阜更添光彩,是濟寧的一顆明珠。
當我們在來到孔廟,請安靜一點,儒雅的風氣,不希望聽到吵鬧。
嘉祥·石雕之鄉
一個巨大的獅子,眼睛瞪得滾圓,嘴里的兩只獠牙仿佛隨時都會伸向你一般,一團火球臣服在它腳下,像風火輪一樣威風凜凜。
剛來嘉祥,你可能會背著隨處可見的石獅子嚇一大跳,無論是廣場,還是餐館,都能看到它們。原因是嘉祥的石灰巖儲量豐富,而這里的人們又心靈手巧,于是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雕就降生了,裝點著這個城市的同時,也給這里帶來了一個美譽——“石雕之鄉”。
任城·運河之濱
春天漸漸來臨,不僅是花草獲得新生,運河也煥發生機。小魚小蝦結束了寧靜的冬,開始了熱鬧的春。來來往往的船只為濟寧帶來新鮮的氣息,運河畔的小販也開始叫賣了,整個濟寧的春天,從這里開始。
濟寧市河流眾多,再加上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被譽為“江北小蘇州”。而正是這條運河,穿過了濟寧大地,帶來了別樣的生機與歡樂。
濟寧·印象
傳統與地方特色在這片城市里煥發光彩,沐浴著儒雅之風的樂章,在運河之畔越唱越響。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吃餃子啦!”聽,這是什么聲音?原來到冬至,家家戶戶要包餃子了。你想知道餃子的知識嗎?就聽我說:“餃子像耳朵,吃了它耳朵不會凍著。餃子不但能吃,包的時候,而且可以包出各種各樣的形狀!蔽襾碚f說我和媽媽冬至包餃子的經歷吧!
有一次,我和媽媽包餃子,媽媽準備了一個硬幣說:“寶貝,我們把這個硬幣包到餃子里面,看誰能先吃到硬幣,好嗎?”“好,吃到硬幣是不是最有福氣?”“嗯。”媽媽點點頭。我把餃子包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餃子熟了,我想一定能吃到。我一吃,“。∈裁礀|西?”我奇怪地說,連忙拿出來一看,原來我吃到了硬幣。我問媽媽:“媽媽,我吃到了硬幣,該怎么辦?”媽媽想了一會說:“你有福氣,媽媽請你吃麥當勞。”“耶!”我大聲喊。突然,我涼涼的耳朵,居然“熱”了起來。既又吃到了餃子,還讓耳朵“熱”了起來,真是一舉兩得。冬至吃餃子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愿。
傳統文化中剪紙是一項少不了的,只要有一點剪紙技術,有剪刀和紙,什么都能剪出來。我試了試,真的什么都能剪出來,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兔子、房子……
茶也是傳統文化之一,中國最有名的茶是龍井茶,鐵觀音……
春聯也是春節家家戶戶必貼的,聽說“!钡怪N是表示福來了。
生活中處處都有傳統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我愛這些傳統文化,更愛我們的國家。
我介紹了這么多傳統文化知識,你也用一段通順的話來說說你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吧!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風采,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她魅力無窮,價值無限,我們有責任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她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營養,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她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岳母刺在岳飛脊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讓一代又一代的兒女懂得了什么是對國家忠誠;李密在《陳情表》中深情哀婉的哭訴,讓世世代代的子孫明白了什么是對長輩的孝敬;“頭懸梁,錐刺股”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季布的一諾千金,讓后代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王陽明、張居正等先賢留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智慧。傳統文化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滋養著我們的民族。我們要珍視她并把她傳承下去。
但是,在當今外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傳承出現了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洋風,他們淡忘了李白、王守仁、張居正、于謙等人;他們淡忘了那清新自然、那沉郁頓挫、那豪放飄逸的`詩風。對他們而言,傳統文化正在漸行漸遠
在埃及和韓國爭奪我們造紙術的發明權時,在我國的馬頭琴成為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中華民族的子孫該何去何從?我們的文化正被別人以非暴力的方式任意踐踏,當下又該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在情人節的玫瑰中和圣誕節的鈴聲中覺醒了!
想起一句名言:忘記就等于背叛。我們應當守住中華民族的瑰寶,讓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她在新時代里煥發生機!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城市化進程就如一列高速前進的火車,身為乘客的我們在車上還未能仔細觀看沿途的風景我們便一嘯而過。我們的文化亦是如此,那些傳統優秀文化還未來得及被我們帶上車,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收新文化。
“愛蓮堂”,“飲冰室”……一個個作為文化載體的名人故居屢遭被拆的厄運,一個個文化的烙印成為教科書上的記憶卻消失在現實中。隨著它們的消逝,我們的文化記憶也將被時間淘盡。如果我們不在肩負傳承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們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無家可歸。
端午節,我們用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我們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節日,竟被韓國人申請為他們的專屬節日,這個消息一出,許多國人都為之氣憤,忍不住破口大罵。我在聽到這則消息時憤慨之余也不禁感到悲哀。緣何這個在中國歷史存在了這么久的節日,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不去重視,現在被別人捷足先登卻又在痛心疾首?
或許這次的“端午節”事件只是一條導火索,它點燃了國人漠化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危機,它一下子將某些崇洋媚外,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等等潛/在的危險都炸了出來,迫使人們去面對它,去深思,去解決它。
然而對于傳統文化的冷落問題,我們也不是沒有采取過措施。教育部就曾經擬定將15首京劇列入中小學生音樂課的教程。這消息一出,的確有許多人拍手贊賞。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能夠傳承下去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藝術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它需要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下滋生,成長,盛開乃至遍地開花。
京劇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這一優點卻是其在此次的傳承過程中遭遇尷尬;泟≡趶V東都面臨著觀眾流失,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圓的京劇在廣東的境地可想而知。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們都還沒有了解一首曲目的背景,含義,就要求學唱,這樣的傳承根本毫無作用。文化的傳承不是一次性地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教學生。
京劇是國粹,但傳統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傳統文化都鐫刻著中華文化的烙印。弘揚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傳統文化不要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要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景。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民族傳統文化作文07-29
(經典)民族傳統文化作文01-26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經典)09-12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07-20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09-10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07-03
(熱)民族傳統文化作文08-28
[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作文09-04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合集】09-23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通用)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