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同行》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愛同行》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與愛同行》讀后感1
什么是孝心?有人說,孝心是子女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有人說,孝心是晚輩對長輩孝敬;有人說,孝心是下輩對上輩的敬重。可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孝心是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做個有出息的人,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呢?所以說,只有做個有所作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對父母孝順。假若你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沒有出息,你再怎么孝順父母也是徒勞無功,父母也會感到失落。
什么是愛心?有人說,愛心是幫助不認識的人;有人說,愛心是樂于助人;有人說,愛心是給予他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認為愛心是在別人危難時助他一臂之力。一次,鄰居家的小孩不慎從二樓上摔了下來,大人發現以后,急忙把他送到醫院,醫生說必須花15萬做個大手術。這下他們傻眼了,一家人湊來湊去也只有3萬,還差12萬。這時,房東把12萬借給了他們,他們對房東千恩萬謝。房東損是失了12萬,但換來了一個無價之寶---愛心。
什么是善心?有人說,善心就是愛心;有人說,善心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人說,善心是樂善好施。但是我認為善心是幫助任何有困難的人,讓他們渡過難關,這樣做不僅可以得到一個人情,而且還可以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真是一舉兩得。一天,我無意中發現,奶奶是從事慈善事業的`。每次一有錢就給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寄去。這時,我不禁對奶奶肅然起敬,她像一盞明燈,溫暖著貧困孩子的心窩。
什們是愛心?有人說,責任心是做事負責;有人說,責任心是自愿承擔責任;有人說,責任心是彌補過失。但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認為責任心是勇于承認錯誤,并且彌補過錯。大家肯定都做過錯事,但只要誠心悔過,就行了。
我們要學習這些美德!
《與愛同行》讀后感2
讀了《與愛同行》這本書,我深深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動:愛無處不在,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愛、社會的溫暖……書中有這么一個故事,它讓我懂得:有一種愛,我們會享用一生,溫暖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
故事是這樣的:嘉興的陸媽媽平時喜歡十字繡,有次和讀初二的兒子說起十字繡里最難繡的就是《清明上河圖》,不但特別長,而且顏色非常復雜,至少要繡好幾百萬針,兒子聽了十分驚訝。當天晚上,陸媽媽看到兒子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告訴兒子“學習要有毅力,不要貪玩”,誰知兒子卻說:“你繡成《清明上河圖》,我就答應你考上重點大學!”為了給孩子作出榜樣,從那時開始,陸媽媽每天下班回家后都繡到10點鐘,雙休日甚至一天繡10多個小時,她計劃5年內把圖繡好,而那時兒子正好高考。兒子見媽媽太辛苦,流淚勸媽媽不要繡了,媽媽對兒子說:“答應的事情,就要堅持。”連續繡了40個月之后,陸媽媽的'《清明上河圖》終于繡成了,而她漫長的以身作則也早已有效果,兒子不但成績提高了,而且養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陸媽媽用一針一線,給自己的孩子上了最好、最生動的一課。
父母恩情,無以為報。爸爸媽媽,你們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請相信我,我一定會孝敬長輩、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會學習、會玩耍、會交往、會感恩的孝悌好少年!
《與愛同行》讀后感3
我每當讀這本《與愛同行》的書時,我的眼淚就如同調皮的小孩一樣從滑滑梯上流到臉頰上。這本書中有二個事件令我最感動。
第一篇是《愛,讓生命延續》,寫的是杭州勝藍實驗學校陽光校區三(6)班的學生棟棟。突然有一天,棟棟發燒了,他父母把他送進醫院。經檢查,棟棟確診為急性肝功能衰竭。他唯一的希望是肝移植手術,只有他爸爸的肝與他匹配。他爸毫不猶豫地移植給他了。從這件事讓我知道了父愛如山,父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細細品味,就一定能夠領悟。
第二篇是《超越血緣的`母愛》。羅雪華是一家餐館的老板娘。一天清晨,她收留了在家門口發現了一個被人拋棄的女嬰。十幾天后,羅雪華發現女嬰一天天的瘦下去,后經醫生診斷,女嬰得的是罕見”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癥” ,不僅治療費高昂,而且治療希望渺茫。她千辛萬苦并且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精心照顧,最終治好了女嬰的病,女嬰的生命終于被揀了回來。這讓我知道愛是可以超越血緣的!
從這些事件中讓我知道:有一種愛讓我們享用一生,溫暖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
父母的這么愛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回報他們呢?首先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幫父母做好家務,給下班的父母倒茶、捶背,最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父母少為我們操心。
《與愛同行》讀后感4
我在國慶長假期間看完了《與愛同行》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書里有父母為孩子捐出了自己的肝臟,讓孩子的生命延續;有的講述孩子從小癱瘓,12年都是媽媽背著孩子上學,并以高分考入浙江大學;還有超越血緣的母愛和雷鋒叔叔的故事等等。
這讓我想起了幾個月前的傍晚,我和爸爸在科技學院的操場上鍛煉,正在回家時,一位老爺爺走了過來,老爺爺以為我爸爸是老師,就說:“老師,我撿到了一個學生丟的錢包和身份證,請您把它送到這個學生手中。”爸爸接過老爺爺手中的'錢包和身份證,就開始尋找那個學生。
我們翻遍了錢包,但令人人失望的是,沒有任何其他聯系方式。可是找到了一張飯卡,上面有他的名字,這時食堂正好沒有下班,我們馬上趕往食堂管理處,去查找他的電話號碼或宿舍地址。可沒有查到,工作人員說,“明天再來查吧!今天太晚了。”爸爸卻說:“如果明天送到的話,他肯定會很著急,今天必須找到他。”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提議我們去校醫務室試試,通過他的名字也許能查到他的聯系方式。我們打聽到校醫務室的地址,就立刻趕了過去。校醫務室的工作人員聽完我們的來意,馬上打開電腦查找,幸運的是,終于查到了他的手機號碼。
爸爸馬上和他取得了聯系,讓他到校醫務室見面。不一會兒,那個大哥哥騎著自行車飛快地趕來了。原來,他在我們沒有給他打電話之前,他還不知道自己的錢包丟了哩!
我看到大哥哥拿到自己的錢包和身份證時高興的樣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找到這個大哥哥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我心里想,幫助別人,就是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讀后感5
《撐傘女孩》描寫的是一個下雨天,曹婉婷和爸爸去入學考場的路上,看到一位大姐姐躺在路上不省人事。曹婉婷蹲在這位大姐姐旁邊,為她撐傘擋雨,自己卻被淋濕了。直到救護車把這位大姐姐救走后,曹婉婷和爸爸才悄悄離開了。那一刻,曹婉婷撐起的不僅是一把傘,而是一種美德。她用自己一雙稚嫩的'小手呵護著“真善美”。
曹婉婷樂于助人的行為讓我很受感動,以后碰到類似的事情,我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多為別人考慮,學會感恩社會,感恩他人。
和曹婉婷一樣,我也有過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和感恩。有一天,我和爸爸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見一位老爺爺摔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于是我們把老爺
爺扶起來讓他坐在椅子上,等他的家人來后我們就悄悄回家了。今年十一我們去內蒙古額濟納旗旅游時,車子陷進了沙坑里,有許多陌生人來幫助我們推車,可都推不上來,后來來了一輛越野車幫我們把車拉了上來,當我們感謝車主時,他卻說大家都是出來玩的,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風雨過后是彩虹,曹婉婷用心撐起一片愛的藍天,呵護著需要幫助的人。她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尊敬。只有人人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大社會才會變得更加溫暖、和諧。這個世界會因為我們點點滴滴的愛而變得更加美好!
《與愛同行》讀后感6
愛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當我們仔細閱讀它時,會覺得閱讀越有味道;愛是一根點燃的蠟燭。當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時,它會為我們帶來光亮;愛更是一個指南針,當我們陷入迷茫時,它會為我們指明方向。一一題記
看了《與愛同行》這本書,我被書里面的幾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上虞市夏丏尊小學六年級學生連炯、連煒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倆每天晚上總要替爺爺奶奶洗腳、按摩腳底,而且堅持了三年多。他們還會幫媽媽分擔家務,洗菜、洗衣、煮飯,掃地,一直堅持著。
再看看我自己,我從來都沒有為爺爺奶奶泡過腳,也沒有幫爺爺奶奶按摩腳底。也很少為媽媽分擔家務。唉,我真是沒用。以后,我要多為媽媽分擔家務,多為爺爺奶奶泡泡腳、按摩按摩腳底。這樣,爺爺奶奶肯定會很開心的.。
書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舟山是年僅十歲的五年級學生楊妮每天都照顧外婆。她的外婆常年臥床、大小便失禁,很難照顧。但楊妮卻沒有一句怨言。小楊妮每天早上一起床,總是先到外婆床前問好。下課后,她又馬上趕回家給外婆講故事,唱歌跳舞給外婆解悶。小楊妮為了照顧外婆,甚至把她留了好幾年的長發用剪刀剪掉,不麻煩媽媽梳辮子。
小楊妮是多么孝順、多么懂事啊!可我卻還要天天麻煩媽媽和奶奶梳辮子,麻煩爺爺奶奶做這做那。有時上學我忘帶了書本、學具等,還要麻煩媽媽送到學校來。以后,我盡量少麻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我要學會自己梳辮子,不會再忘記把書本、學具帶到學校里來了。
以后,我要像小楊妮,連炯、連煒兩兄弟那樣,做一個孝敬老人、有愛心的人。同時,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勤奮的人。
《與愛同行》讀后感7
愛在哪兒?愛是什么?愛在我們身邊嗎?我一直都不明白。直到這個國慶假期,我閱讀了《與愛同行》這本書,我對愛有了更深的了解。
從一位因病及將離世的臺灣爸爸給他女兒的遺書與十年后女兒的回信中我明白了愛的理解也是一種堅持,這位小妹妹一直堅持著,她肯定明白爸爸是去世了,但卻一直堅持十年,我想只有愛才能讓這位小妹妹這么堅持。
從張劍鑫寫的《每個人都是一個被牽掛的風箏》我明白了愛的責任也是一種牽掛,一個人的父母、老師、領導、妻子如果經常對你管這管那,不要埋怨,這是對你的一種愛,對你的一種責任。
從“送粥奶奶”這一事跡中,我明白了愛是一種分享,雖然這一碗碗粥沒有那么豪華,但是對于那些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卻是比五星級酒店大廚燒的東西還好吃。因為這粥里還包含著愛 。
從《殷紅的.母愛》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愛是一種力量,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女兒,竟不惜劃破了自己的胳膊,用自己殷紅的鮮血在雪地上畫出求助符號。只有愛的力量才有這么的偉大!
愛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愛是一種理解,愛與被愛都需要理解,缺少任何一方的理解,愛都是不完整的,理解愛才能讓愛變得更珍貴,更有力量﹔愛是責任,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愛既源于責任,又產生了責任。有了愛,就能勇敢地付起責任﹔愛是一種分享,如果說愛是空氣,那分享就是氧氣,空氣中包含著氧氣,愛里充滿著分享﹔愛是一種力量,愛的力量能給人無窮的動力,去超越自我,超越極限,創造奇跡。
《與愛同行》讀后感8
在五年前的那一早上,我驕傲地喊著“時刻準備著,我們是中國主義接班人!”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的語句更是讓我心中難以平靜,身體里更是熱血沸騰,心中憤憤不平。想到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我就分外激動:扶老奶奶過馬路,給年邁的老爺爺讓座,帶領盲人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這些不經意的小事不停的在我的腦子里浮現。雷鋒這個名字我們將永遠牢記。可是,現在有人在質疑,本來好的在變,原本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可現在變得冷漠,不再打招呼,甚至就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起來,變得反目成仇。以前永駐在人世間的熱情、和睦都跑到哪里去了呢?雷鋒那種釘子精神已被人們所遺忘。曾經,我們幾十年來所景仰、崇拜與學習的榜樣已經唄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傻子,而不再去追求那種信仰。雷鋒叔叔在二十年里做了那么多的偉事,可在我的眼里偉事并不是指那些偉大的事情,而是做的每一件的都給別人啟發這才是偉事。雖然雷鋒叔叔已經逝世,但是吳斌叔叔、吳菊萍阿姨………。他們都擁有最美的稱號,他們都是雷鋒叔叔的化身,把這種美好的品德延續下去,使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味道。
三月五日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日子譜寫著雷鋒叔叔一生的偉大故事,釘子精神一定會在人間永恒不變。
《與愛同行》讀后感9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愛,愛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愛家人,愛祖國,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職責……
我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第一次讀《與愛同行》這本書,里面的故事雖然平凡,卻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這樣的:嘉興的陸媽媽平時喜歡十字繡,有次和讀初二的兒子說起十字繡里最難繡的就是《清明上河圖》,不但特別長,而且顏色非常復雜,至少要繡好幾百萬針,兒子聽了十分驚訝。
當天晚上,陸媽媽看到兒子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告訴兒子“學習要有毅力,不要貪玩”,誰知兒子卻說:“你繡成《清明上河圖》,我就答應你考上重點大學!”為了給孩子作出榜樣,從那時開始,陸媽媽每天下班回家后都繡到10點鐘,雙休日甚至一天繡10多個小時,她計劃5年內把圖繡好,而那時兒子正好高考。
兒子見媽媽太辛苦,流淚勸媽媽不要繡了,媽媽對兒子說:“答應的事情,就要堅持。”連續繡了40個月之后,陸媽媽的'《清明上河圖》終于繡成了,而她漫長的以身作則也早已有效果,兒子不但成績提高了,而且養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陸媽媽用一針一線,給自己的孩子上了最好、最生動的一課。
這就是父母的愛,父母是偉大的,總有一天去會用好的成績來報答你們的。
《與愛同行》讀后感10
秋假里,我讀了《與愛同行》這本書。這是一本關于愛的教育的書,分為上下兩篇共有八章三十五個故事。這些故事令我感悟。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父母子女間的愛,朋友之間的友愛和社會的溫暖。
讓我最感動的是《背母讀書》中曹秋芳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生病的母親,背著母親去讀書,用她的責任心和執著點亮了母親的生命之光。我懂得了愛是責任!
在《兄弟倆的孝心崗》中,我讀到了他們對父母、爺爺奶奶的愛。他們替爺爺奶奶洗腳、按摩腳底;他們幫爸爸媽媽干活、分擔家務。在日記中他們說自己擁有健康、親情、友情和一顆感恩的心。我懂得了愛是感恩!
在《一塊簽語餅》中小姑娘對已去世的媽媽的懷念讓我傷感。她的故事讓那位好心的先生得以反省。他也和小姑娘一樣在“簽語餅”上寫下“媽媽我想你”,并立即開車去看自己的媽媽。一塊簽語餅讓我知道愛要行動!
同學之間的友情多么珍貴!《暖》中的.翠翠是一個自尊自愛的小女孩,她不愿把貧困的家境向外人透露,也不愿面對別人的可憐。作為翠翠的好朋友,莉莉要怎樣幫助她呢?莉莉假裝糊涂多帶了一副手套給翠翠,即幫助了翠翠又保護了她的自尊心。聰明的莉莉讓我明白愛要尊重!
《因為我是班長》的故事中,林浩不顧汶川地震的危險,一次次地沖進廢墟救出同學,帶領同學們唱起《大中國》,傳遞樂觀、自信的信念。林浩的事跡讓我領悟愛需勇敢!
這世上的愛有很多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體味就會明白愛是什么。與愛同行!讓我們在生活中付出愛,收獲愛,用愛創造美好的未來!
《與愛同行》讀后感11
在第一章中的媽媽北我上大學的故事之中講述了母親施冬娟與兒子金鑫的故事:201年8月22日,來自浙江臺州市椒江區的金鑫,在父母及當地殘聯人員的陪同下前往浙江大學紫金港區報到。
這一年金鑫20歲,他以648分的成績被浙江大學工科試驗班錄取。金鑫是不幸的,別人可以自由地行走、奔跑,他卻只能一輩子和輪椅交朋友。1999年,金鑫小學了。為了照顧兒子,金媽媽辭了工作,天天背著兒子上學。上初中后,學校離家更遠了。學校分給金鑫一個單獨的宿舍,媽媽就搬來和他一起住。一次,媽媽病得說話都沒力氣了,但為了不耽誤孩子上課,她吃了點藥后又強打起精神背著兒子去上學。不久,金鑫的父親患了脊椎錯位和嚴重的腎結石,因此,家里的經濟來源也從此斷絕了,堅強的媽媽挑起家庭重擔,她利用在學校照顧金鑫的空余時間,擔任校實驗器材管理員,還當了校園的清潔工,看著媽媽漸漸消瘦的身體,金鑫幾次勸媽媽帶他回家都被媽媽拒絕了。功夫不負有心人,20xx年7月26日金鑫考上了浙江大學。
母愛似海,遼闊無邊。母愛如水,潤物無聲,母親的愛,是雨天遞過來的.傘,是吃飯時候來到飯里的菜,是犯錯時嚴厲的責備,是受傷生病時心疼的淚花,是深夜輕輕掖被的手……金鑫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全心全意愛他的母親。金媽媽用自己最質樸的行動,點亮孩子的心燈;溫暖孩子的心靈。母愛是多么的偉大啊!想想現在的孩子們,個個都嬌生貫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們都不知道父母們工作有多么勞累,多么辛苦。我身為一名少年隊員,真是自愧不如啊!
《與愛同行》讀后感12
愛就我們大家的身邊,無處不在。她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健康、快樂,讓我們純潔無暇。去感受人世間的真善美。
當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便吮吸著媽媽香甜甘純的乳汁,享受著爸爸和媽媽對我們的呵護和疼愛。我們在愛的懷抱中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開始牙牙學語,開始蹣跚學步,開始學習寫字、畫畫,開始明白許許多多的'大道理。一次次地摔倒、爬起,我們在父母的叮嚀之中漸漸地學會了勇敢和堅強!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如影隨形般陪伴著我們人生的路途,那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啊!
記得有一次,那天下著鵝毛大雪,那潔白無瑕的雪花從天上紛紛揚揚的飄了下來,猶如一只只雪白的花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刺骨的寒風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子一次又一次地刺向媽媽的肉體。這時我正從校門口慢慢悠悠地走了出來,只見媽媽的臉被凍得青一塊紫一塊,我心疼地說;“媽媽,你的臉怎么變成這樣了!”
“沒事,過一會就會好了,別擔心了”。媽媽漫不經心地說。
我的這一顆懸著的心才掉了下來。不過一提到我的點心,我的臉就像是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我說:“點心呢?”媽媽回答說:“哦,對了在這里。”便拿出了一根香噴噴的玉米棒給我吃,我大聲喊道:“都說了幾遍了,我不吃這種東西,一點也不好吃!”說著說著,我的臉就像布滿烏云的天空,黑了下來。最后,還是被媽媽吃了。那一次真是太不好意思了,真想和媽媽真誠地說一次對不起啊!
當我們迎著燦爛的陽光來到學校時,我們被那么多的同學、伙伴環繞,在集體溫暖的懷抱里,我們一起玩耍,并肩成長。我們呼吸在校園新鮮的空氣,那帶著清香的空氣中時時散發著愛的氣息。
回望這無數愛的足跡,我們會發現一個更和諧、更美好的世界。
《與愛同行》讀后感13
輕的生命卻做到了,他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樹立了一種精神,這就是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
在離開雷鋒的幾十個春秋里,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并沒有因為失去了雷鋒而丟掉一種精神,相反,雷鋒精神處處綻放光芒。
在偏僻山村漏雨的教師室,一位女教師正在給學生上課,整個學校一共十二名學生,全都在一個教室上課,一到六年級全部的科目都是她任教。她既是班主任又是校長,又是炊事員。每天中午還要為這一到六年級的十二個學生燒飯。遇到下雨的日子,學校門前的`一條小河的河水就暴漲。這條小河是學生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這位老師又多了一個任務,背學生們過河。夏天還好一點,到了冬天,刺骨的河水冰得她幾乎站不穩腳,就這樣幾十年來她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一到病痛復發的日子,她疼得站不起來,可她還是堅持著不落下一天的課。家里人實在看不過去,讓她放棄這份工作。可她卻說:“我放不下這些孩子們呀!”
還有一位老人:白芳禮。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為三百個學生捐出了他畢生的積蓄。人們如此評論:“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白芳禮老人有穩定退休金,過著極端清貧樸素的生活,常常撿別人鞋穿。他還出去蹬三輪賣苦力掙錢。他把自己省吃儉用,靠賣苦力掙的錢全部捐出去。他以自己老邁的九旬之軀,驚天動地的壯舉,激起了人們心中的波瀾。由白芳禮老人,我知道了什么叫“積小善成大善”,什么叫“大愛無言”。白芳禮老人讓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你從事的職業多么卑微,只要你竭盡全力去愛,去奉獻,你都會變得高貴,受人愛戴。”
讓我們在雷鋒精神的指引下,與愛同行,學會生活,學會奉獻。
《與愛同行》讀后感14
初次讀到《與愛同行》時,我的心中沒有太大的觸動,就連我自己也很驚訝,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或許是因為這些事太遙遠,太陌生了,陌生到令我幾乎感覺不到這些事曾經發生過一樣,但前幾天的那件事,令我似乎明白了些許道理。
前些天,我到大姨家小住幾天,因為沒有父母管著,所以每天寫完作業以后,我都和兄弟姐妹打成一片,一般10點以后才依依不舍的上床睡覺,有一次,我和他們玩到大姨家小店快打烊時,正在打掃衛生的大姨忽然低呼一聲:“老天爺呀!這是怎么回事啊!”我們一群人一聽,心里感到十分奇怪,跑過去一看,原來大姨手上拿著一個凱蒂貓造型的錢包,里面有500多元,大姨見到我們后又嘆了一口氣,便讓我們回去睡覺,我隨便胡編了一個理由跟著大姨,過了半個小時,失主回來了,直接拿走錢包,連“謝謝”都不說一聲,但大姨卻一點都沒有埋怨。
我好奇的問大姨:“大姨,你幫她看著錢包,她卻沒有感謝你,你怎么都不生氣呀?”大姨說:“我生什么氣呀,這點小事有什么關系,行了,你也快去睡吧,我要關門了。”……
自從那次以后,我再次閱讀《與愛同行》,我發現,每一個故事都是從心里對善的'渴望,人性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與愛同行的行列來。
《與愛同行》讀后感15
愛是什么?愛就是母親風雨無阻,就是生病了也強打精神背著癱瘓的孩子上學,并撐起一片天。愛是對陌生人殘缺身體的一種同情。是那一個冒著生命危險接住從十樓掉下來的陌生人的孩子。愛的種類很多,不計其數。
在《與愛同行》這本書中,記載了許多因為“愛”而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有這么一個感人的故事吸引了我。在20xx年3月的一天中午,吳菊萍剛吃過午飯準備出門辦事。剛走到小區門口,突然聽到一陣大喊大叫聲“孩子、孩子……”她順著喊聲向樓上看去,驚險的一幕映入眼簾:10樓的窗臺上竟然有個孩子再往外爬,大半個身子已經懸在外面。
這時周圍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就在這一瞬間,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了,那個孩子掉下來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吳菊萍甩掉自己的高跟鞋,像箭一般的飛快沖到正對著孩子的那片綠化帶了,展開雙臂接住了孩子。
她的故事感動了整座杭州城,這就是“最美媽媽”,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故事給我上了愛的一課。其實,愛很簡單,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等等……它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用心體會和聆聽愛心的涓涓流瀉,你會有所感悟的。讓我們與愛同行吧!
【《與愛同行》讀后感】相關文章:
與愛同行作文通用04-21
關于與愛同行作文02-21
與愛同行讀后感01-18
關于與愛同行作文集錦01-30
“感恩父母與愛同行”活動感想12-26
國旗下講話:學會感恩,與愛同行02-16
書籍《與愛同行》讀后感12-15
讀《與愛同行》有感04-28
與愛同行讀后感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