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為什么而活著》有感
《我為什么而活著》有感1
讀完羅素的《我為什么而活著》后,內心有點小小的感慨。
作者羅素,一名偉大哲學家、數學家,文中說他為知識的追求、愛情的渴望、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而活著固然合理,我暫且不談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因為自己涉世未深,尚且沒經歷過真正的苦難,自然缺少實際經驗。至于對知識的追求而活著,放在我身上恐怕沒多少可信度,這說法太過牽強。那么,作者的理由就只剩最后一項了——對愛情的渴望。
但,身處繁忙的高20xx級的我們,偏偏撞到了十七、八歲這最容易“萌發情愫”的年齡,讓家長、老師都不得不提高了“警惕”,凝足了注意力密切觀察著我們和異性的交往,生怕會產生“青蘋果之戀”。也難怪:愛情,學業雙豐收的例子在我們身上得以實現的.畢竟寥寥無幾。
介于對“愛情”這一敏感詞匯認識的膚淺,以及老師,家長對子女這方面問題的“避之不及”的態度,呵呵,愛情這項暫且擱著,等有資格時再發表它的見解也不遲。
這么看來,大人物羅素的三大活著的理由在我身上都不適用,說不定等我長大了,倒會充分吸收他的思想精髓,那時,可就和他老人家一樣偉大嘍!
言歸正傳,至少,目前,在我活了這十七個年頭中,自認為也是為“情”而活著的,這“情”,是親情。
這樣說難免有些落入俗套,但贊揚親情是幾個世紀以來亙古不變的話題的事實誰也不能否認。既是真理,就值得稱頌。
沒有以超人速度沖到樓下接住墜樓的女兒導致猝死的心悸,也沒有雙手撐起巨重石板保護身下幼嬰的震撼,展現在我生活畫卷里的只是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盡管有時嫌它難吃),一件為我精心針織的毛衣(盡管有時嫌它難看),一聲電話線中傳遞的噓寒問暖(盡管有時嫌它啰嗦),平淡無奇,凡天下父母都做過這些看似極其普通的瑣事。但在這極不顯眼的瑣事中,我能體味到那洶涌及至奔騰的愛,將我“團團圍困”,“監禁”終身。
可就是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鼓吹著“離家出走”的“宏偉志向”。說真的,真想給他兩腳丫子。
既然肩負著如此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愛,豈有不還之理?于是乎,我便活著了。
《我為什么而活著》有感2
我為什么而活著?我想是為了責任吧,為了我們各自的責任!也許有的人稱這為借口,但我并不否認,畢竟人活著就一直在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我的借口就是責任,是的。
如果這地球上的人都死掉了,那這地球該有多寂寞啊!我是個怕寂寞的孩子,所以我活著呢,也許這就是責任。
責任,你告訴我為什么生命這東西會讓人有種畏懼感,可我不是一個懦弱的孩子啊,但我會很害怕,也許活著真的需要勇氣吧。
活著的`路上無數次的際遇與我相視一笑然后淡然地從我眼前飄了過去,我抓不住它的手,一如我抓不住生命的源頭,于是失望了自己。然后再告訴自己應該執著的走下去,這就是責任!
是的,責任,我要驕傲地走下去!
活著,責任。
【《我為什么而活著》有感】相關文章:
我為什么而活著03-02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11-26
[實用]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2篇12-20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優選(15篇)12-27
經典名著《活著》有感12-16
余華《活著》有感03-29
《人為什么而活著》讀后感05-04
余華《活著》有感(12篇)03-29
余華《活著》有感14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