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有感
掃墓有感1
4月11日上午,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方家壩烈士陵園。從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使我再一次感受了烈士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一早,全年級師生排著整齊的隊伍坐著車,舉著少先隊隊旗,來到方家壩烈士陵園,師生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向劉慧馨,何功偉烈士獻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隊員們面對鮮紅的隊旗,進行了集體宣誓:準備著,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誓詞在烈士紀念碑前久久地回蕩。
我站在烈士墓前,腦海中不禁浮想聯翩:轟轟隨著幾聲炮響,戰爭又拉開了帷幕。看啊!我們的勇士們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奔波,在槍林彈雨中奮斗。烈士們突出重圍,在生命關頭,永遠堅定著這么一個信念:勇敢地沖過去,你就有生的希望;向敵人低頭,你就注定失敗。頭可斷,肢可折,革命不可滅。沒錯,也正是這種力量,給了中國人民自由,使新中國成立。但你何曾想過,那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新中國的成立是多少革命先烈寶貴的生命換來的;祖國今日的輝煌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青春和熱血換來的'
回來時,我瞻仰著烈士墓邊那一棵棵四季長春的松樹,仿佛那永垂不朽的身影就在我們身邊。在一次又一次的嚴寒酷暑中,那一棵棵松樹依舊屹立在石碑邊,高大而又筆直,這正是當年烈士們不屈服,為人民努力奮斗,為了革命事業寧愿犧牲的精神他們是神圣的,他們是中國人民的光明,是中國人民的希望,沒有烈士們的奮斗哪來今日美好的家園。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是我們永遠的驕傲!
離開烈士墓前時,我胸前鮮紅的紅領巾隨風飄揚著,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未來奮斗,為祖國的輝煌做出貢獻!
掃墓有感2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傳統節日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傳統節日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傳統節日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掃墓有感3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又到一年清明時。
清明時節在4月4日到6日之間。我國的清明時節始于周代,現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時節有很多習俗,主要有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等等。不僅如此,清明還是24節氣之一。
清明時節的意義,就是讓人們緬懷、思念那些去世的先輩們。這是中華民族的習俗,它體現了尊孝道,重禮儀的傳統美德。
“清明時節雨紛紛,郊游踏青把墓掃。”天上飄起蒙蒙細雨, 涼 風 習習,仿佛天地也在為那些去世的人感到悲哀。
今天,我們一家回到家鄉給祖輩們掃墓。
下了車后,大家踏著鄉間小路艱難地在草叢中行走。不知不覺中,到了祖輩的墳前,我看到這里山清水秀、竹林掩映是個清幽的地方。我們給祖輩燒了紙錢,奉上貢品,寄托著自己的哀思,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平平安安。
在歸途中,我低頭看著胸前鮮紅的紅領巾,不禁想到:紅領巾是用先烈們的鮮血染紅的,是他們給我們創造了這美好、幸福的生活。雖然我沒有見過他們,沒有經歷過血雨腥風的年代,但從故事書、電視里、老師的講課中知道了共產黨的誕生、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雄們,還有新中國成立后在各條戰線上為國家建設、人民安康付出血汗的`先輩們。雖然無法去他們的墓碑前敬獻花圈、瞻仰憑吊,但我在心里緬懷著他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年之計在于春。”作為新世紀的少年、祖國的未來,應該趁著這大好時光努力學習,不辜負先烈、祖輩們的期望。清明,清明,讓我們把這傳統的日子,賦予它新的內涵。
掃墓有感4
4月1日這一天學校組織學生們要到烈士陵園去掃墓,并且老師還交代了我們在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喧鬧,一切安排妥當后,我們便排隊出發了。
過了一會,我們來到了長嶺公墓,在我們之后,又有許多不同學校的同學和老師相繼走來。
我們排隊來到烈士墓前,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就是為了紀念先烈造的——革命先烈紀念碑。
不一會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愿,先烈們,你們安息吧!我們朝向烈士墓莊重的默哀,心里無比的哀傷。接下來又有學生代表和老領導講訴著長嶺的蛻變。聽完了他們的講話,我們更加覺得今天的長嶺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加倍珍惜。在解放長嶺的戰爭中,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烈士,為我們流血犧牲。
儀式完畢,我們排隊離開了烈士墓,忽然在石壁的縫隙里,我看到幾株不屈不撓的小草正在石壁縫隙中長出來。
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
在血雨腥風的時代,英雄們為了祖國和后代,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舍生忘死,視死如歸。
再想想現在的我們,安逸的生活,富足的資源,重來不用擔心吃什么,喝什么,卻要擔心玩什么。
在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中,我們不應當只想著自己的`安逸與舒適,卻重來不去顧忌別人,想想那些為了我們流血犧牲的烈士們,我們還能坐的這么安穩嗎?
如果現在的我們生在抗日的年代是不是會解放的更早,還是會沒什么改變。看著老一輩人為我們打下的江山,這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也是我們用生命去保衛的。
掃墓有感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時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么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么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里包扎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掃墓有感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了每年一次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天是20xx年4月4日,爸爸、我的媽媽帶我到福田公墓給爺爺、奶奶掃墓去了。
我們在家里準備了酒、點心,然后又去鮮花店買了菊花和百合,我們本來想買10支菊花,可鮮花店的阿姨告訴我們說:“給去世的人買菊花要買單數,不能買雙數”。所以我們就買了9支菊花,這下我又學到了一個小知識。我們買完花以后,爸爸就開車帶著我們出發了。我們在車上一路上看見了很多拿著鮮花的人,這些人大概也是去掃墓的,他們的神情都很嚴肅,可能也都在思念自己的親人。
我們挺順利的來到了福田公墓。福田公墓的環境特別好,綠樹成蔭,松柏環繞,鮮花盛開。我想,讓去世的人在這里安息吧!
一進門,發現掃墓的人非常多,人們都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墓地,祭奠他們的.親人!我和爸爸、我的媽媽來看我的爺爺、奶奶。
很快我們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墓碑前,爸爸先用干干凈凈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墓碑,擦干凈墓碑后,我和爸爸一起把鮮花、酒和點心放在了爺爺、奶奶的墓碑前,然后和爸爸、我的媽媽一起給爺爺、奶奶三鞠躬,爸爸、我的媽媽和我都哭了。我們還在爺爺、奶奶的墓碑前灑了菊花瓣,讓鮮花陪伴我親愛的爺爺、奶奶。掃完墓,我哭著離開了福田公墓。
今天我過得特別有意義,傳統節日清明節讓我明白了: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奶奶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掃墓有感7
一年一度的清明又來了,它又構起了我對外公的思念之情。
清時節的到來,讓我想起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口行人欲斷魂”。用它來形容我們去時的情景再合適不過了。當時,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都一副傷心的.表情。
我們到了公墓地,才早上八點半。隨公墓音響播放著的悲歌,我們一家人在眾多墳墓中穿梭著。終于,我看到了死去多年的外公墳墓。我們隨即拿出了自備的油漆,為那些墓碑上的字著色。幾個大字寫完了,還有一些小字很難描。我知道這是尊敬外公的事,又想起外公在我小時侯對我有多好,開車帶我去兒童公園玩,教我認字,教我下棋。可是,他后來不幸患上絕癥,但他仍照常去上班,直到去世。想起這些后,我就自告奮勇要描墓碑上的字。我用筆尖沾了一點漆,小心翼翼地隨刻出來的勾痕下筆。開始是站著寫,后來是半蹲著寫,最后只能蹲下寫。蹲久了,我的腿開始發酸,可我只是偶爾伸展一下腿,接著寫。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才寫完。
寫完后,我如釋重負,接著去燒紙錢,只見外婆用蠟燭點著一袋紙錢后,將其他紙錢袋也都引著了,我心里默默地說道:外公,收下這些錢吧,它代表我們對您的尊敬。
大人們又告訴我:清明節不僅為了悼念故人,也象征著希望和新生。我回家查電腦后,知道了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冥節等,它是國家法定節假日。
這次清明節讓我懂了很多知識,也讓我打開記憶的心扉,再次讓我感受失去親人的痛苦。
掃墓有感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我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日子,今天,我們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了紅土崖烈士陵園。給那些為保衛我們家園而犧牲的烈士們掃墓。
走進烈士陵園,郁郁蔥蔥的樹木展示蒼勁的枝丫發出蕭蕭瑟瑟的響聲仿佛在向蒼天呼喚著烈士的英靈。烈士的墓碑像戰士的隊列般整齊,墓上嵌著烈士的遺像,雋刻著烈士的英名。
首先,我們向烈士墓獻上白色的小花,希望花兒陪伴烈士永遠,我們又把烈士墓上的灰塵擦干凈,以實際行動表達著自己對烈士的無限敬意。我們垂首默哀三分鐘,以示對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還來到烈士紀念館,這里有各個戰士的英雄事跡和照片。在這里既有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華民國將軍,也有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解放軍官兵······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黨的好兒子——趙大川。1942年12月24日,趙大川住的城市被包圍父親希望他能暫居山中,不要卷入戰爭,可是,趙大川毅然挺身而出率領25名敢死隊員,在與敵人的游戰中與勇士們一起壯烈殉國。
天氣越來越沉,正如我們的心情帶著一絲絲的哀愁。此刻,我感覺自己非常的渺小,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表明了對祖國的熱愛,而我們在吃穿無憂中慢慢失去對理想的堅持;烈士們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為了理想而不顧生命,而我們卻在幸福生活中挑三揀四。
今天我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思想得到了升華,深切體會到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了我們立志勤奮讀書,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
掃墓有感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
帶著兒子和家人一起駕車約一個小時來到老家江口鎮,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兒子望著眼前的美景興奮地跳下車來大叫著:“哇!原來我的老家這么美呀!”兒子手舞足蹈地嚷嚷著叫大家動作快點,似乎生怕這美麗的景色一縱即逝。
一行人沿著彎曲的鄉村小道進發,沿路跟兒子介紹著各種野花野菜,小家伙聽得興趣盎然。突然,他興奮地向前跑去,叫著:“爸爸,快看這里有一個小山洞!”只見山澗之中隱藏著一口不大的山洞,洞中一股清泉涓涓而來。兒子迫不及待地脫下鞋襪跳進水中:“一個字,爽!”兒子酣暢地叫著。看著他有如游蕩在人間仙境一般,時不時地感慨著原來這世界還可以這樣精彩。望著眼前沉醉于景色中的兒子,心里突然咯噔一下,真后悔怎么不多抽點時間帶他出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擁抱。
來到故去親人的'墓前送上虔誠的祝福后,我們已經是大汗淋漓,雖然一身疲憊但也心中無悔。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并且對得起他人。
掃墓有感10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每到清明,日子也總是充滿凝重和悲涼的調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像這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明》詩句一樣流傳已久,由此可見早在唐代就有清明節了。其實清明最早始于春秋時代,這一天禁止明火,只能吃冷食,并有掃墓,踏青,放風箏等習俗。
說到清明也很容易使人們想到那些為祖國不怕犧牲的烈士們,于是這一天來為烈士掃墓的人特別多,讓往日肅靜的烈士陵園充滿了悲傷的氣息,來獻花圈的人群中,有大人也有孩子,他們雖然年齡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來祭拜英雄的,每當這時,人們面對高聳的墓碑就仿佛看到那炮火紛飛的年代 ,想起那無數的英雄……其中就有炸碉堡的董存瑞。正是他們這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戰爭的勝利,贏取了今天的和平!
掃墓是對故人的懷念,獻上花圈,心中一陣悲傷,以至于淚流滿面,因此清明節也帶著一些的憂傷之情。
我們在說說清明的踏青吧!陽春四月,正是好春光,來到郊外看著綠草片片鮮花朵朵,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再放起那希望的風箏,快樂充滿了空氣,一幅歡樂的景象”印“在面前,今年的踏青,我去了”綠博園“,那里草還剛露出頭來,桃花,迎春花,還有好多不知名的花都開了,草是嫩綠的,花是萬色的,初春的風吹拂著臉,暖暖的,人們走在其中頓覺心曠神怡,這真是早春的一幅美景呀!
清明如畫的節日,清明如詩的節日,清明悲傷的節日,清明歡樂的節日……
掃墓有感11
清明是令人傷感的日子,不錯,連老天都哭了。杜牧他老人家筆下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雨”不就是老天的淚嗎?
清明節這天,人們習慣的做法就是到逝世的長輩墳前上香,燒紙,磕頭,有的還要往墳上添一些土,做給別人看,表示這個墳墓是有后人的。清明節那天,我有幸和爺爺奶奶一起去給祖宗上墳。我們全家手拿清明紙、香、紙錢、刀子、鏟子,向山上走去。
來到坡上,我頓時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也無法用任何優美的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零星的綠草從地里鉆出來,上面還掛著晶瑩的露珠;許多五顏六色的野花在陽光下笑得更艷;柔嫩的柳枝搖擺著纖細的身姿……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麗,那么惹人喜愛,再轉頭看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好像不太高興,哦,快到老太的了墳墓了。
我們來到老太的墳前,擺好供品,爺爺教我行跪拜禮。我的'情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突然沉了下來。媽媽和奶奶用刀子割去四周的雜草,爺爺邊燒紙邊交待:“我爹腿腳不靈,眼睛又差,孤魂野鬼你們別跟他搶,我會給你們的。”說著向四周撒了些紙錢。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了。雖然我沒能與老太見面,但我內心充滿對老太的尊敬,也許是血濃于水的緣故吧!我主動幫老太墳上添了一些新土,這時,我抬頭發現,爺爺正用贊許的目光看著我,大概是因為我長大了,懂事了。
大約忙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離開了老太的墳墓。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們給老太那么多的錢,他能收到嗎?爺爺的話他們能聽到嗎?只有在長輩活著時多盡孝,這樣在他們百年之后,我們才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掃墓有感12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沒到這一天,學校都要組織我們去踏青掃墓,悼念烈士。而每到這一天,我的心情也顯得異常沉重,而這一天,總能引發我許多的感想。
那一天,我們整好隊伍從學校出發,踏上掃墓之旅。一路上,隊伍十分整齊,我們也十分安靜,仿佛剛開始就感受到這一天的與眾不同。一路上,看著周圍喧嘩的事物,但這一切在我眼里顯得格外沉靜。一路上,每個人都格外莊嚴。
伴隨著這樣的.寧靜,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剛踏上臺階,就看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幾個雄偉的大字,那一幅幅歷史畫面迎風撲面而來。伴隨這幾個大字展現在我眼前,我看見:革命戰士冒著戰火吶喊前進;我看見:革命戰士在戰火中緩緩倒下;我看見:革命戰士用身體擋住了子彈……頓時心中一片肅穆!
我們踏上平臺,站在烈士墓前,莊嚴和嚴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時間仿佛凝固了。我們認真傾聽老師為我們講述的革命英雄故事,他們一個個都是歷史的英雄、歷史的驕傲,我們為他們感到惋惜和自豪。接下來,我們全體師生為烈士默哀三分鐘。我覺得那是我有生以來度過的最漫長的三分鐘。時間仿佛停止,萬物生命也仿佛停止……世間的一切萬物都在為革命烈士默哀,安靜地只聽到風的嗚咽。接下來,我們為烈士獻花圈和我們親手制作的小白花。當我們從他們的陵墓碑前走過時,我仿佛穿越于歷史之間,見證中國的英雄……從那時起,革命烈士便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人的一生總會有逝去的一天,“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有的人活著,可他卻沒有存在的意義。有的人死了,他卻活在我們心中。將來是什么,取決于現在的努力,雖不能向烈士那樣死的轟轟烈烈,但是在死時無需悔恨自己的一生,回首過往,會為努力而微笑,而不是為失敗而哭泣!
掃墓有感13
青少年朋友們,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都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功臣,他們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我們要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傳統要牢牢記在心頭,以此激勵我們、警示我們,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今天社會安定祥和、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今天大家懷著對先烈崇敬的心情來到烈士公園祭掃烈士陵墓,緬懷革命先烈,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今年悼念活動的主題是“弘揚先烈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在烈士公園的英烈事跡展示廳中,展示了我縣146名烈士的光輝業績,為國流血的童遵孝烈士,帶頭突圍、英勇犧牲的烈士,青春碧血獻丹心的'烈士,用生命譜寫英雄贊歌的烈士,以及去年撲滅山林火災而先后犧牲的救火英雄烈士等等。烈士們譜寫的一曲曲英勇悲壯的歷史篇章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周年,在抗日戰爭中,千百萬中華優秀兒女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為國捐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紀念這段歷史,可以使我們回憶起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宣傳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使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透過淚水看陵園,高聳入云的紀念碑聳立在空中,它錄不完我們無盡的思念,表達不了我們沉痛的心情。蒼松翠柏道不盡我們深切的懷念。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的革命先烈們,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槍林彈雨中拋頭顱、灑熱血,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
時間的長河流淌不息,卻沖刷不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懷念,當年烈士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鮮花朵朵、綠草如茵。當年那硝煙彌漫的天空已碧空如洗、紅旗飄揚。生活在燦爛陽光下的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先烈們的英明。我們將永遠繼續先烈們的遺志,踏著先烈們的足跡,闊步邁向光輝燦爛的明天,讓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的上空永遠飄揚。
安歇吧!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掃墓有感14
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要祭祖掃墓,追思逝去的先人,古時候,還有禁煙火一天的習慣,所以又叫寒食。為了弘揚中華文明,尊重民族習慣,幾年前,政府規定清明節放假一天。
清明前后,正是春天中氣候最宜人的時候,人們趁著大好春光,到鄉村野外去祭祖掃墓,也可以徜徉在美好的春光里踏青賞綠,既追思了先人,接受一次傳統教育,得到鼓舞,又可以接受一次大自然的.洗禮,振奮精神,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因此,每年清明我都要和兒孫們回老家上墳掃墓。
今年我們分別去合肥和肥東,連續兩天,進城還鄉,雖奔波勞苦,但感觸頗多。
第一,無論城市農村到處是歡聲笑語,康樂安寧的景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給城鄉帶來了巨大變化,城里居民生活比以前富裕了,鄉里農民負擔減輕了,城鄉人民生活都有所提高,這是社會穩定和諧的保證;
第二,人們安全和防災意識加強了,無論在哪里人們都知道防止火、炮引起火災或者傷人,做到火滅人離、炮響人散。人們開始走向文明祭祖、掃墓的新軌道;
第三,從煙茶到酒菜,可以明顯地看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兒時所見“來了一位客,滿村借雞蛋、食油”的鏡頭,再也找不到了。好政策給人們帶來好生活;
第四,農村眼下十室九空,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小孩,農村的安全潛在著隱患。同時,農村住房隨意建筑,雜亂無章,沒有規劃,浪費土地,連救災通道也沒有,這些都急待政府幫助解決。群眾寄希望于新農村建設。
但愿明年清明再回去,能看到家鄉新變化,農村新面貌。
掃墓有感15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4月3日,在交投公司團委的組織下,一群年輕的職工在稍許變得沉重的空氣中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鳳凰山腳的烈士陵園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紙做的花圈,倚靠在墓前輕聲地哭泣著,頓時,我仿佛感受到了烈士們那如花般燦爛的生命都撒在了神州大地這片熱土之上的陣痛。我想,鋪往烈士墓前的這些石階應該是有感情的吧,他們沉默著,顯得那么哀傷。
這片林園,是烈士們拋灑熱血后的棲息之地,陽光沉重地穿透那些密布的樹木,讓一條條寧靜的小路充滿光亮。可能是我們來得太早,沒有看到前來燒紙錢的人們,但這并不代表沒有人來祭奠,因為沒有語言,并不代表沒有思念。
那片灰色的硝煙,讓烈士們什么也來不及留下,就匆匆地迎向炮火橫飛的`戰場。現在已經是一個和平的年代,這么多年都沒有戰爭了,這些刺耳的金戈之聲,是否,還常在他們耳旁回蕩?
是他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毅然挺身而出;是他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是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前赴后繼,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又是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一次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他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
戰爭年代造就了他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祖國增光添彩!
【掃墓有感】相關文章:
掃墓有感作文12-17
清明掃墓有感04-28
掃墓有感650字12-17
掃墓有感怎么寫12-16
烈士陵園掃墓有感04-25
清明節掃墓有感03-25
烈士陵園掃墓有感07-27
烈士陵園掃墓有感[熱門]07-29
清明節掃墓有感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