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6班共有學生98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但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二、綜合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當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當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當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當中,鍛煉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當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當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點與難點等:
。ㄒ、方程8課時)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當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
。ǘ、確定位置2課時)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一、教材分析
1.“簡單的統計(一)”
2.“約數和倍數”部分的調整。
由于目前在實際教學中短除法的運用并不是很廣泛,根據教學反饋的情況來看,用圖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的原理,短除法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顯著。因此,此次修訂把利用短除法來分解質因數的有關內容刪去了。但是在講約數、倍數、最大公約數等內容時,仍保留短除法的形式,幫助學生借助直觀進行理解。
3.“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部分的調整。
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要求,刪去“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中的“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但是,我們認為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仍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需要讓學生掌握,故把這部分內容移至本單元。
4.“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部分的調整。
。1)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要求,刪去“同分母的帶分數加、減法”、“異分母的帶分數加、減法”、“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三部分內容(“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移至上一單元),并對有關例題和練習題中的數據進行修改。
。2)刪去“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連加、連減”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5.增加“數學實踐活動”。
高年級的數學實踐活動逐步轉向培養學生初步的課題研究能力。本冊教材中的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1)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這個活動通過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喜歡什么電視節目,初步體會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家長比學生更喜歡新聞節目,等等。
在這個活動中,首先要使學生通過調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并從統計的結果中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數字與編碼
這個活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首先,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郵政編碼的有關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郵政編碼及生活中其他數字編碼的知識。最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給學校的每個學生編號的方法。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探討一種全新的編碼規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簡單的課題研究能力。
二、課程目標:
全冊教學要求
1.結合本冊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定。
6.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7.使學生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制作簡單的統計表,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全冊教學要點
1.較復雜平均數的求法。
2.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3.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
4.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求法。
5.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6.約分和通分。
7.分數大小的比較。
8.分數的加法與減法。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可愛,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極少數學生反應較慢,思維遲鈍,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個班是從三年級帶起的,上學期期末被抽到區里調研,雖然取得全鎮第一,但幾個后進生還需努力抓一把,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全冊教學進度及活動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ㄒ唬┖唵蔚慕y計(一)8課時
1.數據的收集和整理5課時左右
2.求平均數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機動1課時
。ǘ╅L方體和正方體15課時左右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課時左右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課時左右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8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ㄈ┘s數和倍數17課時左右
1.約數和倍數的意義2課時
2.能被2、3、5整除的數3課時左右
3.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3課時左右
4.最大公約數5課時左右
5.最小公倍數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ㄋ模┓謹档囊饬x和性質20課時左右
1.分數的意義6課時左右
2.真分數和假分數4課時左右
3.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左右
4.約分和通分6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實踐活動:數字與編碼1課時
(五)分數的加法和減法10課時左右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左右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3課時左右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左右
整理復習2課時左右
。┛倧土5課時左右
合計大約80課時左右
五、減負提質措施
1、加強對比訓練和遷移能力的培養。
2、加大研究型學習的力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4、加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5、加強對學生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6、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7、重視實際測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9、改進練習設計,促進學生的學習
10、注重教學方法的最優化,關心了解每一個學生,注意提優補差。
六、教學檢測及評價
每單元檢測一次,期中期末各檢測一次。
平時課堂表現,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采用評星辦法進行評比。
七、學生輔導
一幫一結對子單獨輔導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6班共有學生98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 但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二、綜合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煉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點與難點等:
(一、方程 8課時)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 ,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確定位置 2課時)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
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公倍數和公因數 6課時)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學習和探索活動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四、認識分數 10課時)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使學生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
一,教學內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十進制乘法、十進制除法、簡單方程、觀察對象、多邊形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數學綜合應用等。
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簡單方程、多邊形面積、統計學、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字和代數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進制乘法、十進制除法和簡單方程。分數乘除在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中應用廣泛,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四則運算的能力。簡單方程是小學集中講授代數基礎知識的單元。本單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字、方程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用方程表示等價關系、解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在空間和圖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觀察對象和多邊形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體驗,認識到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和了解各種圖形的特點,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變換,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滲透平移、旋轉、變換等數學思維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學和概率論中,這本教材使學生能夠學習概率和中位數。通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尋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講授中位數,讓學生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的統計意義、特點和適用范圍;進一步了解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用數學解題,一方面教材結合十進制乘除,教學用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廣角數學”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生已經滲透了數字編碼的初步數學思維方法,認識到數字的規則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教材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次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數學探索和實際應用的樂趣,感受使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精通記數乘除。
2.在具體情況下,我們會用字母表示數字,理解方程的性質,用方程的性質求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價關系,解決簡單情況下的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夠識別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的意思
7.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了解數字編碼的思維方法,培養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理念,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2.加強教學的探索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學和概率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統計概念,逐步形成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逐步滲透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滲透到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
四、班級課表:
教學內容各部分的課時安排大致如下,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教學的新學期工作計劃10-18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2-06
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計劃04-04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5-20
五年級數學教學總結01-13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3-07
精選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4-04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1-12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