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汽車維修實訓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汽車維修實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汽車維修實訓心得體會1
在之前金杯模塊的學習當中,我們對四輪定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進行了實際操作。在今天雅閣的四輪定位之后,感覺兩者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很大的區別。前期的準備工作基本是一樣的,檢查懸掛、制動轉向系統是否正常,以及輪胎氣壓,車身高度等。最大的區別是:金杯車的后輪不需要調整。因為它的非獨立懸掛決定它沒法調整。而雅閣車把后輪是獨立懸掛,是需要調整的。而且還要先調整后輪,因為前輪的數據是以后輪做為參照的。還有在金杯車上角度是有專門的調整設置,而雅閣車上是沒有專門調整設置。
比如,前輪外傾角,在金杯車上可調整下懸掛臂的偏心螺絲來改變前輪外傾角的大小,但在雅閣車上則不可以調整。而有些在設計上似乎不可調整的角度,但在保證汽車正常行駛,而且不會出現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零件的形狀來達到調整的目的。從而使車輛有更可靠的操控性與舒適性。比如前輪的主銷后傾角,金杯車可通過調整后置穩定桿的長短來調整。而在雅閣車上是前置穩定桿,而且在設計上穩定桿是不可以調整長短的。但我們的可以通過另外一些途徑來達到調整的目的。方法有三:
一、用車床加長穩定桿緩沖膠端的環段口的長度,使穩定桿緩沖膠與隔套有更多的余地往后移動,這樣可以使穩定桿襯套與下懸掛臂的固定螺絲之間的距離變短,使主銷后傾角往的方向移動。
二、改變穩定桿的密度,彎度越大,穩定桿緩沖膠補套與下懸掛臂的固定螺絲之間的距離也就越短。而在實際訓練中,我們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因為沒有車床),但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弊端。
我們開始發現主銷后傾角負角度太大,于是我們拆下穩定桿決定將增加它的密度。于是我們拿到車間的壓床上用壓床的壓力使之密度增加。但試后才知道,這是徒勞。穩定桿是一根硬度很高的鋼條,想利用我們現有的壓床不可能將其變得更彎。于是在羅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拿到鈑金班,利用氧焊把穩定桿中部燒紅,使其硬度下降。然后用鐵錘敲擊使其變彎。彎度是增加了,但發現裝到車上螺絲并不好裝。因為穩定桿后端與下懸掛臂的連接處有四顆固定螺絲,四個螺絲孔與前橋上的隔套安裝孔,三孔是成一條線的`。在敲擊穩定桿時,穩定桿肯定有往兩邊扭曲。于是兩顆固定螺絲無法裝入孔內。通過幾次修改后,才勉強把螺絲用扳手擰到底。但這樣存在一定的隱患:一、因為螺絲強擰入而造成受力不均,螺絲容易滑牙而出現翻松。二、穩定桿被燒紅,對鋼性與硬度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
三、通過改變穩定桿隔套的長度來達到調整目的,但這樣損失了車輛的舒適性。用為隔套變短了,緩沖膠肯定會被壓縮的更厲害。被壓縮的緩沖膠緩沖效果變差。特別是在過減速帶與顛簸路面時。做四輪定位增加舒適性本來就是一個原因,但這種做出來反而舒適性變差了。
綜合以上所述,如果條件允許,顯然第一種是最理想的,而且是必須首選的,以上所說的三種方法,都是主銷后傾角負角變太大而將其往正方向移動的。如果是主銷后傾角正方向太大,就是在穩定桿緩沖膠墊層后再加裝一定厚度的墊片,使其往負方向移動,最終達到理想角度。
前束角,區別在于金杯車是前置橫拉桿,而雅閣是后置橫拉桿。前置橫拉桿調長橫拉桿前輪向外偏轉,縮短橫拉桿前輪向里偏轉,而后置橫拉桿則剛好相反。
雅閣車的后輪調整,后輪的前束跟金杯車的外傾角的變化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調整偏心螺絲。只不過偏心螺絲設計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改變的角也不一樣,金杯車上設計在輪胎下部,這樣有利于輪胎的下部左右擺動來改變外傾角的大小,而雅閣車上的偏心螺絲設計在后輪的前部,通過輪胎前部的擺動來改變后輪前束角的大小。
后輪主銷后銷角,雅閣設計的可調整。有同學說可以在穩定拉臂的緩沖股座上裝緩沖膠螺桿的位置兩邊周車床加工兩條一模一樣的槽位,讓螺桿能前后移動達到調整目的。但我認為,穩定拉臂本身就是用來增加后輪下懸臂的剛性的。如果在緩沖膠座上切槽會影響穩定拉臂的剛性。而且怎樣來前后推動穩定拉臂。所以我不贊同此做法。
后輪外傾角,在設計上是不可調整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上擺臂的固定螺絲處加裝墊片來改變后輪外傾角。當然我們在調整前要知道多厚的墊片改變多大的角度。0.3-0.5mm厚的墊片可改變3’-5’的角度,1.0-1.5mm可改變,2’-30’的角度,2.0-3.0mm,可改變25’-35’的角度。這樣就可以根據電腦檢測出的數據來計算需要加裝多厚的墊片。在加裝墊片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加裝墊片后,原來的螺桿長度是否夠長。如果出現角度偏差太大,要確認所選車型是否正確,一般情況下,角度偏差不大,加一塊1.5mm左右的墊片,螺桿是夠長的,如果確認所選車型無誤,那么有可能是車輛使用時間太長,上擺臂與固定節臂出現變形,或曾經發生撞擊。此時螺桿就有可能不夠長。如果不夠長,螺桿只能吃到兩圈螺牙,表面上已經緊固了,但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上擺臂是不停擺動的,螺桿很容易出現翻松,造成整個后輪往一側傾斜,出現方向不易操控,距偏,甩尾。如果在高速中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螺桿不夠長時,一定要更換大小一樣,長度長一點的螺桿,并確認能擰到底。
四輪定位完成后,并不代表所有數據都是準確無誤的。我們要通過試車來確認外傾角、后傾角、前束是否真的都沒問題,如果在試車過程中出現方向有偏,剎車印顯示偏磨,方向盤難操作,那說明外傾角還有問題。如果出現方向盤重,發抖,急剎車時偏向一側,那說明主銷后傾角還有問題。如果直行時要經常歸正方向盤,說明前束兩邊有偏差。如果出現以上情況,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手工微調。
通過雅閣的四輪定位我學習到,我們在做四輪定位時,不要墨守成規,懸掛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看似不可調的角充,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所定位車的懸掛結構。我們還是能從中做出相應的調整。讓車擁有更好的操控性與舒適性、經濟性與安全性,這是我從這次實訓中所收獲的。
汽車維修實訓心得體會2
我畢業與重慶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公司內燃機制造及維修專業。
剛大學畢業的我來到公司工作,工作期間,我通過認真實習,勤奮實踐,逐漸掌握了現車輛修理的基本要求,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將我的工作情況作匯報,不足之處,敬請指出!
一、書山有路,技海無涯。
到維修制造中心后,我深知:作為一名技術工人,若看不懂圖紙資料,搞不清設備原理,鉆不透車輛構造,不但十分尷尬難堪,而且不是合格工人。
我克服實踐經驗不足等不利因素,以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牛勁”,努力為自己“加油充電”。
我整理了一些有用的`技術書籍,深入學習了《車輛構造》、《機械基礎》等技術理論,并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產實際中,不斷提高專業技能。
有時,為了弄清楚某一個配件的來龍去脈,對照技術資料,徹夜琢磨研究,不搞明白,決不撒手;有時,在車間里做不完的事,就拿回宿舍研究,久而久之,我的宿舍成了我的“研究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鉆研,我進步很快,但是我沒有絲毫的自滿,我深知,自己雖是一名大學生,但是維修制造中心很多師傅經驗十分豐富,是我學習的榜樣,在鉆研專業技術的道路上,容不得半點虛假和懈怠,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為企業不斷做出新貢獻。
二、勇于攻堅,破解難題。
我用自己聰明才干和所學到的專業技能,與師傅們一道為維修制造中心解決了一道道難題,攻克了一個個難關。
今年四月份,維修制造中心通知我有一臺車,帶負荷倒檔調檔,修理了幾次都沒有修好,待修車一到,我和師傅馬上帶上工具與司機進行試車,行駛中發現,沙漠路段,倒檔自動跳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