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文化作文集合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屋檐上的水滴隨著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著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著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著掀開另一鍋有拌著許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幫著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粽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著小曲,包著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著,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后,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里,準備下鍋。一只布滿皺紋的.手和一只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著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里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制作著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嘗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在當今社會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都在物質上不斷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斷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時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們又會停下來思考那份對于文化的紀念嗎?不,不會。然而,在中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手藝都是因為沒有人傳承而在現在已斷絕了,我們不能讓歷史成為歷史,要讓他們成為未來,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隨時接受著古老文化的熏陶,讓這種傳承成為永遠,這樣,在中國的標點上,就只有分號,沒有句號。
我想,如此的文化傳承,勢必會為中國擁有美好的遠景藍圖。
粽葉飄香,傳之千里。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知識的大寶庫。打開寶庫的門,它帶我們走進了知識的世界。帶我們學到了許許多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比如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質,還有盤古開天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許許多多的知識正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發現呢!我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要告訴你。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祟”的小妖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祟”就會出來摸小孩的頭。孩子被嚇得又哭又叫。接著就會頭疼,厲害的話就會變成癡呆。每當大年三十的晚上,村民都要每家每戶的哪個房間都要亮著燈,不敢睡覺,都在凳子上守“祟”。有一戶老人家,到老了才得了一個孩子,把他當成心肝寶貝,老人怕孩子睡著了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一起玩樂,玩呀玩,玩呀玩孩子玩累了,慢慢地就睡著了,老人用紅紙把八枚銅錢包起來,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這時,天空烏云密布,又打雷又閃電的,突然一陣狂風把窗戶和門吹的東搖西晃,把燈也吹滅了,“祟”悄悄地走進他家,剛想把手伸進小孩的.頭一旁,突然那八枚銅錢,發出道道金光,嚇得“祟”手忙腳亂的馬上逃跑了。他們把八枚銅錢打敗“祟”的故事告訴大家,大家可以按照他們的去做。“祟”以后再也不敢來了,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位神仙變成的。來暗中保護孩子的。因為“祟”余“歲''意義相同。所以壓祟變成了壓歲錢。
哈哈!我終于知道了。壓歲錢的傳說,從我出生就得到壓歲錢,那時候我還小還不懂事,所以由媽媽給我保管著,我現在知道了,壓歲錢的用處,也深深的理解了壓歲錢的意義,原來,每當大年三十,人們都能得到壓歲錢,我現在已經存了幾千元了。我每年的壓歲錢都是大人們用紅紙包起來,悄悄地放在我的枕頭底下,給我壓“祟”。
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太美了,好像把我帶進了一個知識的海洋。我就像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在知識的海洋里游來游去。從而學到了不少知識。請大家多學習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們今天去參觀了和服表演的地方,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和服。和服是日本傳統服裝,就像我們中國的唐裝一樣。和服很漂亮,很優雅。和服很長,花紋很好看,頭上要戴各種裝飾品,腰上帶著腰帶,背后背著一個像包包似的東西,腳上穿的.鞋像夾腳指頭的拖鞋,但是一定要穿白襪子。導游阿姨說胖的人穿和服會更好看,我覺得有點兒奇怪。
我覺得京都人特別喜歡穿和服,因為我在清水寺里和大街上都可以看到穿和服的日本人。我也奇怪,他們穿著和服走路的時候,不累嗎?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年的感覺越來越淡。小時候,想到過年心里總充滿著驚奇。在大年三十弟弟高興地跳著喊“明天就要起五更”了,我心中才想起馬上便要過年了,又要大一歲了,心中有種“物是人非的感傷”滑過。
我感傷,先從對聯說起。以前自家寫,和爺爺談著對聯也學著寫,好不快樂。可現在都是用現成的金字對聯,爺爺多年的愛好付諸東流;往常年蒸年糕、蒸饅頭,母親和鄰居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也跟著團團轉,學著她們的樣子自己偷著樂。可現在,年糕不蒸了,饅頭也讓別人做了。還讓得小時候五更拜年時,我總跟著母親和嬸嬸一起去拜年,來來往往的人們相互打著招呼,可大一點兒,我便只能留在家中了。過去過年的幾天,我們村村南麥地中總有一大群放風箏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五彩的風箏交相輝映,構成藍天中最美的畫面,可現在天上的風箏寥寥無幾。
也有心喜時,以前過年時,村中人總愛打麻將打撲克,現在有了一種新的形式——跳舞,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他們自娛自樂,越跳越年輕,越跳越高興,把往常的活動變成了有益身心的身體鍛煉。現在村中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了,農民的精神文明在物質文明提高的基礎上也開始快速發展。
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在這個開放的年代,在這個西方文化泛濫的年代,我們傳統文化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世事變遷,人間滄桑,我們不需對新的變化而耿耿于懷,順其自然便好,但民族的靈魂不能改變。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可以收到象征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文化;從深層涵義來說就是:文化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的總體表征。但,隨著現在電子產品的出現。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早已忘記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其中還包含名家文化,道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等等。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戲劇(越劇、粵劇、京劇、昆曲、黃梅戲、湘劇、徽劇、漢劇、皮影戲、川劇、昆劇臉譜、川劇臉譜、京劇臉譜);剪紙;建筑(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鐘、塔、廟宇、亭臺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中醫(中醫、中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歌、賦、《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節日(元宵、寒食、清明、元旦、中秋、端午、臘八、重陽、除夕、春節);服飾;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內家外家、太極八卦)……
隨著傳統文化的沒落,我們作為中華兒女要肩負起拯救傳統文化的責任:
(1)我們要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的優點;
(3)我們要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優點,將它們與中華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取長補短;
(4)我們要呼喚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文化;
(5)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6)我們只有了解社會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得出全面、中肯、成熟的結論。
傳統文化,最主要的詞就是文化。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文化,是什么?這個問題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會想文化不就是知識嗎?但,在現代文化中的傳統可能只剩下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繡花鞋文化。
在以前,難道人們只會喝茶、喝酒、繡繡花鞋嗎?在現在,難道人們只會喝茶、喝酒、繡繡花鞋嗎?我們應該往這個問題的深層去想;但我們首先弄懂“文化”這一詞的根本含義,才有可能知道文化是什么?只有知道文化是什么,才能知道中華的傳統文化到底是什么?但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弄懂的,需要我們長期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弄懂這個問題。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曾為它們的進步、繁榮昌盛而自豪;也曾為了它們的落后而感到傷心。
文化,它們有繁榮的時候,也有衰敗的時候。在我們繼承傳統文化同時,也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文化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觀念、信仰和情操的過程。他強調,文化只有在社會結構發揮功能時才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
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從行為規范和模式的角度給文化下定義。他提出:“文化是一組行為模式,在一定時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與其他人群之行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清楚的不連續性”。
英國人類學家R.弗思認為,文化就是社會。社會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
這就是歐洲三位人類學家給文化下的定義。
我們要好好的守住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但我們在守住的同時,也不要閉關鎖國;我們要多吸收外來文化,取長補短。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溫暖的陽關不再照耀大地,接替它的反而是陰雨連綿。小小的雨滴落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
我家也在為清明節的籌備當中,只是意外層出不窮。奶奶把飯菜的做好了讓我去叫爸媽,可是爸媽卻不見了。于是我給他們打了電話,剛開始還不接,于是我又打了幾次,最后終于接了,我便知道他們原來去了外婆家里,我舅舅已去世3年,但親人們的懷戀跟惋惜依舊。媽媽在電話里的聲音是凄涼的,我還聽到了哭聲,媽媽說讓我們等會兒,說他們馬上就回,可我們等了半天,還是沒有回,過了一會兒,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說他們快到了讓我們把飯菜熱一下等著他們。于是我便去跟奶奶說,然后發現奶奶也不見了,于是我便去奶奶家找,可是家里門鎖著,然后我就去別的地方找,最后在一家小賣部找到了奶奶,她在那里看別人打麻將。奶奶看到我來了,就問我是不是爸媽回來了,我說他們快了,說讓您把飯菜熱著等他們回來,然后奶奶便回到家準備熱飯。可是卻發現家里的煤氣完了,奶奶就把飯菜裝起來,拿到自己家里熱。隨后爸媽便回來了,然后我們家開始燒紙錢,放鞭炮。完了以后就去上墳,上墳燒紙時,天空中下了小雨,一滴一滴的落下來。落在我的臉頰上,也落在了爸爸那歷經風霜的臉龐上。
我不喜歡淋雨跟燒紙錢,還有放鞭炮。所以我做了一個愚蠢的事,我說爸媽,我不想燒了,沒意義,我先回去了,媽媽先是反對,最后還是無奈的`讓我回去了,在回去的最后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臉上寫滿了無奈跟憂愁。我的心突然有一種酸酸的感覺,但我還是回到了家,回到家之后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爸媽送傘過去,可是想了想,他們并不似我這樣討厭下雨,可能他們還愿意在這個傳統的節日的淋下雨呢,于是我便向奶奶家走去,幫奶奶撐著傘,奶奶手里端著的就是放滿了飯菜的東西。我說奶奶重不重啊,要不要您來撐傘吧,我來幫您拿,她說,不重,我拿著就好了。我想幾盤菜可能也不是很重,于是我便沒有再多說,繼續幫奶奶撐著傘,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正好爸媽回來了,可能他們看到了我為奶奶撐傘便原諒了我,后來也沒有在那件事上說什么,這件事可能就這么不了了之了吧。
最后,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著清明節的這頓飯。飯菜很好吃,可是氣氛卻不是很好。最后是爺爺打破了沉寂,隨后便在桌上都聊了起來,這種氣氛多好,大家開開心心的吃完了飯,于是便都離開了,爸爸去了武漢,媽媽出去了,爺爺奶奶也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獨自在家里體驗著清明節的孤獨與寂寞。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生命,畢竟,生命也似春天一樣燦爛!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06-30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經典)傳統文化作文08-27
傳統文化的作文【優選】08-11
傳統文化作文(精選)08-08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07-07
傳統文化作文(經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