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重點:
1、德: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經過。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
教學掛圖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簡介大禹。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2、檢查字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范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大禹的什么?
4、口頭填空:
課文主要講的詩大禹為了(),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從哪兒看出洪水兇猛?
(3)“無家可歸”是什么意思?
(4)這些情況發生在什么時候?
3、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練習。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讀。
2、引導說字形記憶方法。
五、作業: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說說“治、洪、姓”的`結構和偏旁。
二、細讀課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詞語告訴我們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萬水”、千辛萬苦中的“千、萬”不是指一千和一萬,說明什么?
(6)“九條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說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會吃什么苦?
(9)知道朗讀。
2、細讀第3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找出表示數量的詞。
(3)這些數量詞強調什么?表現了什么?
(4)知道朗讀。
3、細讀第4段。
(1)齊讀課文。
(2)為什么說大禹是一位偉大英雄?
(3)老百姓會怎樣感激大禹?
(4)齊讀課文。
三、練習背誦。
1、引導背誦。
2、自由練習。指名背誦。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多音字組詞。(出示小黑板)
2、口頭擴詞。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偉( ) ( ) ( )
二、教學生字。
1、教學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
指導“偉、雄”的筆順。
2、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
三、課堂練習
讀一讀,抄一抄。
洪水 沖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導 父親 偉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畫,第七畫是( )
父:有( )畫,第三畫是( )
理:有( )畫,第十畫是( )
姓:有( )畫,第三畫是( )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2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49人,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普遍不強,不能用恰當的銜接語把故事連貫地講述出來,所以為了降低難度采用看圖填空的形式。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設計了看圖想象畫面的環節,讓學生們有話可說。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學方法,并能按順序說清楚。
3.知道“三國家門而不入”的來歷,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正確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經過。
4、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教具準備:1.有關洪水的課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
1、聽寫生字:
沖倒
決心
帶領
治理
安定
偉大
千辛萬苦
無家可歸
2、展示一位同學的聽寫情況,其他同學自己批改訂正。
二、走進文本
(一)、媒體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課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課文中是怎么描寫洪水的?(板書:滔滔、沖到、淹沒)
3、這么大的洪水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災難?(無家可歸)
4、什么叫“無家可歸”?
5、讀出洪水的兇猛、百姓的苦難。
個別讀、齊讀。
6、過渡: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日,年復年地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為了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那幾句是寫大禹想的?那幾句寫大禹做的?
2、大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機板書: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這些事能不能把順序顛倒呢?
4、他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這里的“千”、“萬”是不是真的指一個千,一個萬?它們說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樣的年代大禹是怎樣挖河、怎樣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條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數字中的“九”?這又是為了說明了什么?
7、經過千辛萬苦后大禹終于引導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著板書,按順序說說大禹是怎樣治水的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大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還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1、自由讀課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數量的詞。
2、請小朋友觀察插圖,并想想你從“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這些詞感受到什么?
3、根據畫面,想象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情景:
場景一:第一次過家門場景二:第二次過家門場景三:第三次過家門
4、是啊,大禹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后人用一個成語概括了這個故事,叫做“三過家門而不入”,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贊揚像大禹這樣不顧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的人。
5、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大禹堅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結果怎樣了?
2、(多媒體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樣謝大禹?啟發想象。
4、為什么課文開頭叫他“禹”,最后卻叫他“大禹”?
5、齊讀,體會“代代相傳”的意思,讀出感激和敬佩之情。
五、全文總結
試背全文,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
六、布置作業。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教學本文,我緊扣“治水”,瞻前顧后,逐步深入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播放洪水課件,讓學生體會洪水之大。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滔滔”、“淹沒、沖倒”、“無家可歸”等詞來體會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
在教學大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說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等關鍵詞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千”和“萬”以及“九”在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請孩子們想象大禹帶領百姓在開河劈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通過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讓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數字,再結合插圖,讓學生想想從“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這些詞中感受到大禹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形象。
課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設計及思路,還需要我不斷努力和改進的。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經過。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經過。
2、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傳說,課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書課題、簡介大禹,同時播放課件:《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范讀課文,思考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寫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課文朗讀,將學生引入文章。)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出示課件。(觀看洪水泛濫時的情景)
3、引讀,抓關鍵詞:看!洪水是多么的兇猛啊!它來到田野,農田被 ,它來到村莊,房屋被 。這可惡的洪水,使人們失去了寶貴的糧食,失去了溫暖的家園,人們只好拖兒帶女,四處流浪,再也沒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們 。
4、再指名朗讀。
5、教師范讀,學生評價
6、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為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看禹是怎樣治水的呢?,找出相關語句。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艱難?
5、學生交流。指名朗讀。
6、引導啟發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禹為了察看水的流向,確定從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請你想想,當他渴了 ,當他餓了 ,當他累了 ,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盡了 。(理解“千辛萬苦”)他的身上劃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腳底磨出了一個個血泡,可他
(理解“千山萬水”)。禹就是這樣堅定!(一起來讀第二句話。)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發現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塊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擋住了去路。(指讀第三句話)
8、指導朗讀(體會禹治水時的艱辛)
9、面對強悍的洪水,禹沒有退縮,面對大河大山,禹也沒有退縮,在千辛萬苦之后,他終于成功了!(朗讀第二自然段)
10、從禹的治水方法,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體會禹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還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從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學習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時間,在治水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呢。(出示:三過家門而不入 )
2、學生自由讀第三節。完成填空,填寫文中數字。
3、你發現你填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詞啊?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引讀
一次,大禹路過自家門口,聽到剛出生的兒子哇哇大哭,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可他沒有回去。
禹第二次路過家門,看到妻子抱著兒子站在門口,他多想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啊,可他仍然沒有回去。
禹第三次路過家門口,兒子已經十多歲了,他多想看看兒子長成什么樣了,可他還是沒有回去。
因為——(禹下決心治理洪水)
5、你從中看出大禹是個什么樣的人?
6、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1、在禹吃盡了千辛萬苦之后,洪水終于被制服了!(出示第四段)
2、指名朗讀。
3、小結:洪水曾經使百姓無家可歸,而現在,洪水終于像野馬一樣被制服了,老百姓耕種、收獲,再也不用四處流浪,他們重新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4、這幸福美滿的日子是誰帶來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鄰居,你會對他說什么?如果你是大禹的兒子,你會對他說什么?學到這兒,你想對大禹說什么?
六、總結全文
教師引導,指明學生補充。
七、作業
1、練習背誦課文。
2、課后,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或者弟弟妹妹聽。像大禹治水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說精衛填海,愚公移山,有時間請你讀一讀。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充分體會大禹 “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高貴精神。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為什么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內容與課前布置搜集的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在課后知識拓展時,播放《大禹治水》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大禹為什么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大禹治水優秀教學設計12-06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03-27
《大禹治水》優秀教學設計10-13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02-01
大禹治水的教學設計12-04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01-29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優秀范例(5篇)03-05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15篇)06-09
《大禹治水》教學設計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