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難的歷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苦難歷程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苦難歷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苦難歷程讀后感1
俄羅斯文學的優良傳統乃是在其表現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遠遠超過了他國文學。在讀列夫托爾斯泰,托斯隨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是,你不得不感到強烈的心靈震撼。他們總是在書中嚴肅的追問自己,我們為什么而生活,我們活著有什么意義。總是在探索者人生的價值。在俄羅斯文學中,苦難的氣質異常的鮮明,這無疑與他們民族的精神氣質密切相關。東正教的強烈的懺悔意識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俄羅斯民族的血液之中。他們從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們總是一生在尋求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在俄羅斯文學中,主人公可能大都并不可愛,但他們卻是善良的,有尊嚴的。
《苦難的歷程》也當然繼承了這一優良的傳統。作品通過兩對戀人達莎和捷列金及卡嘉和羅欣在戰爭年代的動蕩歷程,展示了俄國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帶給俄羅斯民族的全景式變化。
作者雖然在處處描寫戰爭,但是,他所要表現的并不是戰爭本身,而在于描繪戰爭對每個階層的俄羅斯人的方方面面的影響。因此作者并沒有詳細介紹戰爭的布局及經過,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去寫戰爭的.殘酷而是主要將戰爭作為一個背景場,在這特定的場合中去細致觀察人們在時刻面對苦難乃至死亡的威脅下的種種反應。而正是在這些艱苦條件下每一個俄羅斯人的種種反應中,集中體現了整個俄羅斯民族的真實面貌,表現了堅毅樂觀的民族品質,我認為這才是這部作品去著力展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作者做到了。
苦難歷程讀后感2
在讀書館小說區找書時,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這本書肯定被很多人借過,因為它已經被翻得壞掉了,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托爾斯泰,這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紹了,我想說,他真的是俄國文學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這個書名,我查了查,是來自俄國古代偽經《圣母歷難記》,我個人理解,這本書的主角是兩個姐妹,以她們的生活來描寫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來的俄國社會狀況和人們的思想思潮,也寫出了當時的社會變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進程。給我印象很深的是,這本書里描述出的,真的比歷史課本更加生動真實,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這六年時間里,俄國人民為創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歷的'苦難。
讀完了這本小說,讓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薦喜歡歷史的同學讀這本書,這本書無論是角度和情節都非常的生動、精彩。
讀俄國文學對我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名字很復雜,因為俄國人的名字多很長,很難記,就像在這本書里,女主角達莎的名字以好多種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現,有全名,有愛稱,有簡稱...讀的時候總是很糾結,這本書尤其是厲害,以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都沒有這樣深刻的感覺,這本書徹徹底底的折騰了我一次。
還有我想說的是,最早翻譯這本書的是瞿秋白。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苦難歷程讀后感3
在讀書館小說區找書時,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這本書肯定被很多人借過,因為它已經被翻得壞掉了,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托爾斯泰,這位著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紹了,我想說,他真的是俄國文學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這個書名,我查了查,是來自俄國古代偽經《圣母歷難記》,我個人理解,這本書的主角是兩個姐妹,以她們的生活來描寫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來的俄國社會狀況和人們的思想思潮,也寫出了當時的社會變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進程。給我印象很深的是,這本書里描述出的,真的比歷史課本更加生動真實,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這六年時間里,俄國人民為創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歷的苦難。
讀完了這本小說,讓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薦喜歡歷史的同學讀這本書,這本書無論是角度和情節都非常的生動、精彩。
讀俄國文學對我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名字很復雜,因為俄國人的名字多很長,很難記,就像在這本書里,女主角達莎的.名字以好多種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現,有全名,有愛稱,有簡稱。讀的時候總是很糾結,這本書尤其是厲害,以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都沒有這樣深刻的感覺,這本書徹徹底底的折騰了我一次。
還有我想說的是,最早翻譯這本書的是瞿秋白。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苦難歷程讀后感4
以前,每當我閱讀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時,總會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而在這幾天我再一次讀他的《苦難的歷程》時,才感受到那種國破人亡的憤怒。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四面受敵:外有德奧波三國在共同與俄作戰,國內又有白軍,捷克人和哥薩克在反抗。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嘆:俄羅斯帝國算是完蛋了。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混亂時局下的四個主角:伊萬、伊里奇、瓦季姆。羅辛,達莎和卡佳。在這四個人中,我最欣賞的是瓦季姆、羅辛。在我初次看這本書時,我覺得羅辛這個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卻偏偏要上前線,還想要去尋死。他拋棄相對強大的蘇俄紅軍,卻加入了處境艱難的白軍。現在我才明白,上前線,尋死都是因為一腔報國熱情,不惜生命;加入白軍,是因為他認為白軍才是正義的隊伍,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正是一種英雄氣概。
讀這本書后,我想到了我們中國。在解放前的幾十年里,中國紅軍不也是危機四伏嗎《然而有無數像羅辛這樣的人加入了這支弱小而又危險的軍隊,使這支軍隊壯大了起來,才有了八年抗戰的勝利,才有了解放軍攻入南京總統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上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國也經歷了一次苦難歷程,正是因為無數人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五星紅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難歷程》,一部國家的興衰史!
苦難歷程讀后感5
俄羅斯,一個冰天雪地的國度。大都市十分繁華,而在這繁華背后,卻隱藏著一段曲折艱辛的建國史。讓我們走進歷史的深處,重溫這段《苦難的.歷程》。
《苦難的歷程》以歷史進程及革命斗爭的過程為主線,主人公的生活為支線兩線互相依靠,環環相扣,真實準確地還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俄國國內戰爭這一苦難的歷程。以四個主人公的所到之處為場景,描寫在這一場景中人們及戰場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將戰場和人們的生活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場景從莫斯科到烏克蘭,從伏爾加河到庫班,從頓河到察里津,畫面廣闊,布滿整個俄羅斯,情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四個主人公的夢想破滅,東奔西走。他們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各自有著自己曲折復雜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與歷史的過程中,體驗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悅、失望、頹廢和振奮所交織成的一段歷程,并終于跳出了個人感情和愿望的狹隘圈子。在國內戰爭即將結束時,四個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團聚,體會到了個人只有置身于民族與國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與安定。
書中最后一段話說:“命運已定!我么在陣營里,要為我們自己及世界的權利,要為永遠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斗爭。”
【苦難歷程讀后感】相關文章:
苦難的歷程讀后感06-11
苦難的作文02-04
苦難的作文02-26
繪畫的歷程02-20
關于苦難的作文02-05
直面苦難作文02-04
金色苦難作文02-04
面對苦難作文02-04
苦難初中作文02-22